王鐘斐
摘?要:課程思政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大方向。但目前中學教學中課程思政工作有待加強。文章首先闡明中學數學教學需要融入思政教育,其次給出現有中學數學教學不足,最后提出了融入課程思政的中學數學教學策略。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學數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3.077
0?引言
傳統教學方式講述詳細、條理清楚,不足是形式單一、枯燥。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線上教學方式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其優勢是形式多樣、資源豐富,但又不能全面掌握課堂缺點。而“混合式學習”則將傳統教學模式和線上教學模式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優點,是新時代較為全面的教學方法。
中學教學新課標提倡信息多媒體教學,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現代網絡設備的優勢,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借助網絡、計算機來提高學習效率,進而實現信息技術與中學教學的有機結合。
習總書記提出課程思政后,各大高校廣泛開展了課程思政建設,但中學階段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有待進一步加強,本文主要圍繞融入課程思政的中學數學教學模式展開研究。
1?中學數學教學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多年以來,數學都是中學階段非常重要的課程,它能夠對學生的思維、邏輯和基礎技能進行有效的強化訓練,而且對學生在大學階段學習乃至今后工作都有著十分長遠的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數學已經成為各種技術的基礎與支撐。數學不只是基礎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工具去應用。數學教師要鼓勵并督促學生能夠掌握各種數學知識,運用數學思維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一直以來,中學生對數學課程都是“愛恨交加”,很多同學認為數學課程就是一個“難”字。有的同學遇到數學,能夠迎難而上,不斷提升自己,久而久之數學成績也就越來越好;但也有同學畏難避險,躲避困難,數學成績則是越來越差。
在數學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能夠比較好地解決以上問題。這是因為:第一,課程思政融入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學生普遍掌握并熟悉各種電子設備,從而能夠比較全面地了解各個方面的信息。但不可避免的是這也會帶來消極的影響,如接觸到不良信息,甚至是反動宣傳,這對學生成長非常不利。而課程思政能夠在課堂給學生傳遞積極向上的思想、講述感人至深的生活實例,消除網上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第二,課程思政融入數學教學,能夠充實數學教學內容。傳統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定理定義、推理驗算、計算證明等,融入課程思政后能夠將純理論的內容與現實實例有效結合,增強教學內容的“活力”,進而更加吸引學生。第三,課程思政融入數學教學,能夠豐富教學方式。傳統數學教學方式枯燥單板,非常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課程思政需要把包括人生哲理、科技知識、家國情懷、文化素養等思政元素與數學知識有機結合,從而在課堂上能傳授了數學理論又進行了思政教育。
2?現有中學數學教學不足
2.1?教學形式較為單一
很多教師在講授數學時仍然采用板書這種傳統的教學形式,雖然在板書的過程中可以更加詳細地體現推導、證明的過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但是板書的授課效率低。而且中學數學中很多知識要與圖形結合,比如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板書無法很好地展示圖形,這樣教學效果就會受到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和創新意識的發展。這種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單方面的傳授為主,師生間的交流互動非常有限,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
2.2?思政元素融入較少
為了能夠有更充裕的時間來講課、練習,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成績,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往往忽視課程思政工作,在教學中幾乎不涉及課程思政,課程思政工作開展不利。
2.3?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中學數學僅憑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這完全是唯成績論,將會造成學生只注重成績,想方設法、用盡一切手段來得到“好的”成績。為了更加科學地考查學生,應該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體現態度和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地發展。
3?融入課程思政的中學數學教學策略
3.1?豐富教學模式
傳統線下教學便于教師進行推理證明,但模式形式單一,長期采用該教學模式學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鍛煉學生自學能力,但知識點碎片化等問題影響其教學效果。而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又受到課時有限、針對性不強等問題的影響。因此,在中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避免單一教學模式授課,而將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傳統線下模式、翻轉課堂和對分課堂的優勢及特點,使學生在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過程中,既能深刻理解掌握基本概念與定理,又能熟練掌握計算步驟與技巧。
3.2?加強課程思政建設
第一,在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了解數學悠久的歷史淵源。數學的歷史深厚,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在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勞模精神融入高?!畬W習筑夢選修課研究”(GH21430);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勞模精神教育研究”;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作者簡介:鳳龍(1984-),男,吉林長春人,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牛麗麗(1984-),女,吉林長春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通訊作者);陳冬穎(1981-),女,吉林德惠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世界史。
數學的發展進程中包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展現這些元素,不但能夠加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深厚的歷史。例如針對勾股定理這一知識點,在我國古代就有“勾三股四弦五”的記載,其涉及的思政元素可以弘揚我國傳統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第二,在數學教學中展現數學文化,引領學生領略數學之美。數學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廣義角度來說,數學文化涉及數學美、教育等人文精神;從狹義角度而言,又牽到數學的發展。并且,數學文化也蘊含較多的思政元素。例如相似三角形可探索黃金分割,進而引入與黃金分割有關的建筑、雕塑等作品,這不但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三,在數學教學中體現數學思想,鍛煉學生邏輯思維。數學思想是數學的核心,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各種數學思想對于提高學生的抽象、推理、建模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在數學教學中引入家國情懷,激發學生愛國情操。比如遇到函數知識點,可以講述我國高鐵建設質量,讓學生感受我國科技發展的優勢,從而增強民族自信心。
3.3?完善評價體系
充分運用新型智慧教學工具,如學習通、雨課堂等,教師將預習任務提前發給學生,課中還有簽到、測試、彈幕、投稿等互動功能,課后有討論區、問卷調查等功能,科學覆蓋每一個教學環節,基本實現教師對教學全周期的數據采集工作,從課前預習、課堂互動、課后作業等方面,解決了傳統教學中評價單一的難題,教師可以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能夠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
4?結束語
課程思政進入中學課堂是大勢所趨,我們數學教學工作者應該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日常教學中充分考慮課程思政,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引導學生形成正確“三觀”。
參考文獻
[1]王霏,陳明,胡紅武,等.“翻轉課堂+對分課堂”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宜春學院學報,2020,42(9):121125.
[2]馮磊.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天地,2019,10:378.
[3]馬田雨,趙華新,王波,等.中學數學課程思政探析[J].成才,2021,40(21):1415.
[4]朱志鑫,陶文輝,劉靜霖,等.高職數學課程融入“課程思政”教育的路徑探析[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1):8284.
[5]馮穎,潘小東,田俐萍,等.課程思政融入數學素養教育的路徑[J].教育探索,2019,(5):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