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啟偉
【摘要】高中物理研究的內容包括電學、力學、熱學、光學等經典物理學內容,高一物理知識框架以力學為主,這一領域的思想方法是一條能夠貫穿于整個物理學的主脈,所以,若高一階段不能打好基礎,將會影響高二、高三的學習.但是,目前高一新生學習物理知識通常沿用初中階段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法上的優(yōu)化不足,并且不對稱的教材內容增加了學習的難度階梯,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不足,學生固定思維模式等都增加了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難”的程度.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重視鉆研教材、興趣教學、實驗教學、學法指導等,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知識難度
與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相比,高中物理在學習內容、方法和能力上都明顯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初中階段物理知識的研究注重定性研究,研究的內容相對直觀,并且以靜態(tài)的、單一的物理教學內容為主,在學習中也更加注重學生的識記能力.但是到了高中階段,物理知識則趨于抽象化、復雜化,多數物理問題會涉及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進行定量分析.高一新生在物理學習中,不論是在知識內容、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等方面都面臨著全新的挑戰(zhàn),在實現與初中物理知識的銜接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這就要求物理教師需認真鉆研教材和了解學生,巧用教學方法,運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教學,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1高一新生物理學習的現狀
1.1學生方面
高一新生的思維具有一定獨立性和敏銳性,學習目的性和自覺性明顯提升,具有更強的求知欲.并且,初中階段的物理知識主題突出,重視聯(lián)系實踐,為學生奠定了一定的興趣基礎.物理學包含的趣味實驗內容可以滿足學生好動、好奇的天性,多數學生深受初中物理實驗的影響,喜愛物理也是因為物理課堂可以做實驗.但是,只有較少一部分學生對于學習物理知識感興趣,課堂教學較難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部分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只是因為學校開設了這門功課而不得不學.
1.2教師方面
部分高中物理教師疏忽對初中物理大綱和教材的鉆研,沒能把控好初高中之間的物理知識變化,也就不能做到對學生“知根知底”,在教學中也就會出現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缺乏銜接性和針對性.同時,學生的思維定式會對高中階段的物理學習有較大影響,在學習方法上沿用初中死記硬背的方式,而教師對這些了解不多,在教學方法上難以做到“對癥下藥”.另外,教師在教學中為求難求全,會加深知識難度,延伸知識范圍,在教學中不分主次,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這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2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難”的原因
2.1不對稱的教材內容提升學習的梯度性
初中階段物理教材中包含的內容圖文并茂、敘述簡單,對學生理論的抽象思維要求并不是很高,接觸到的題型也都相對簡單.通常都是結合生活實際、自然現象以及實驗進行課題導入,再通過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來認識和學習簡單的物理規(guī)律,更多的是定性分析,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關性.然而,高中階段物理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更加豐富、深奧,文字描述所占的篇幅更長,語言表達也更加專業(yè)、凝練,涉及的物理概念也更加抽象.關于同一種物理現象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分析和研究,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基礎都具有較高的要求.在初高中的過渡階段,學生經常會感覺到知識內容難度大、抽象性強,難以接受.盡管近年來高中教材有所修訂,但是受到高考等因素的影響,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依然難以降低教學難度.這種初中、高中物理教材難度之間所具有的不對稱性和梯度性,會使學生感受到從初中到高中物理學習的重大跨越性,學習起來也更加吃力.
2.2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不足
眾所周知,數理化知識之間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而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會涉及更多的數學知識,尤其是在力學部分,所運用的四則運算要遠比初中階段復雜得多.
例如力的分解與合成中運用的三角知識,人造衛(wèi)星中冪的運算、運動學中二次方程及根的合理性判斷,簡單的極值運算等.但是,部分學生由于數學功底較差,在解決高中物理問題時較少思維.另外,學生在高中物理學習中結合數學知識的意識不足,在面對具體問題時不能很好地分析物理與數學之間的相關性,物理與數學的知識結合能力不足,這也會影響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物理知識學習效果.
2.3學生固定思維模式影響
通過調查和研究發(fā)現,部分學生在面對物理問題時,經常會模式化地照搬以往的經驗,不善于分析新問題與舊問題之間的差異性.在學習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時,沒有真正地認識到其中所包含的內涵,也不能掌握其外延,進而造成“定勢錯覺”.在初中物理中,很多知識需要憑借學生的主觀想象、真實感受去猜測.但是,在高中階段,物理知識則更側重于本質性和抽象性,并且學生在生活中的經驗性觀點經常會與物理規(guī)律產生矛盾.
例如在學習力的分解相關知識中,部分學生會認為繩子的長度會影響拉小車的拉力,較難理解為角度的二力合成.再比如,部分學生難以區(qū)分具有關聯(lián)性的物理概念問題, 像動量守恒定律與動量定理,電勢與電勢能,電壓和電動勢等,一旦學生不能透徹地理解這些概念內容,將很難抓住問題本質.
3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難”的對策
3.1鉆研教材,巧妙進行知識遷移
若想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實現與初中物理知識的有效銜接,首先,教師應深度鉆研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尋找教材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分析其差異性,以便在教學中巧妙過渡和遷移,發(fā)揮好橋梁作用.在教學中,學生接受新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同化、順應的過程,通常情況下,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都會產生一定的排斥心理和畏難心理,但是對于自己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則會很有信心,所以,在教學中從學生已學過的知識著手進行新知識的教學過渡就更容易被接受,這也是一種十分正常的心理活動.并且,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出發(fā),更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思維發(fā)展特點,教師只有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才能更好地做好初中、高中階段物理教學的銜接.在教學實踐中,從初中、高中教材中尋找到相關聯(lián)的切入點,著眼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個性化教學方案,循序漸進地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知識遷移和拓展,嘗試采用學生熟悉的教學方式講解高中物理知識,實現巧妙的知識遷移.這樣,更容易使學生接觸新知識,更加主動地深入探究,高中物理教學的課堂也就因此而“活”了起來.
3.2趣味教學,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大量實驗研究證實,良好的學習興趣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最有利因素.在傳統(tǒng)的高中物理教學中,更加關注的是學科自身包含的理論知識體系,重視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和抽象知識的講解,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關注不足.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高中階段,物理教學務必將其適用性、科學性和趣味性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理論知識與應用知識之間的融合,以保持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良好興趣.
例如在學習“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相關知識時,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到物體位移受其初速度和加速度的影響,這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例進行擴展,如交警可以通過汽車剎車時與路面摩擦產生的痕跡來判斷交通事故.在學習動量定理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高壓數控萬能水切割機,這一高科技成果,分析其物理學原理,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善于結合學生的發(fā)展思維開展教學,引入教學中的內容應具有建設性,挑戰(zhàn)性,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比如,聯(lián)系生活常見的事物來推理其背后的物理學原理,像自動鉛筆的原理是怎樣的?碰碰車為什么不怕碰等.
3.3實驗教學,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高一新生思維活躍,充滿活力,更愿意接受形象化、生動化的事物.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加強實驗教學,利用實驗的直觀性、形象性來引導學生,促使學生從中獲得啟示、理解知識、展開思維,這不但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從經驗型的抽象思維發(fā)展為理論型的抽象思維.
3.4學法指導,提升學生自主能力
部分學生盡管已經步入高中階段,但是在學習方法上并沒有做出改進,仍然停留在初中階段較為基礎的水平,沿用死記硬背的方式來理解物理概念,通過大量的刷題來提升解題能力,對于高中階段更加抽象、更加深入的物理知識而言,這種方式顯然并不高效.若想實現初中、高中階段物理知識的良好銜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做好自身的認知轉變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十分關鍵.這要求學生應做好身份轉變、思維轉變和學習方法轉變,杜絕沿用初中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高中物理知識.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加強學法引導,鼓勵學生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把握物理規(guī)律、定理等的來龍去脈,建立物理模型,并理解物理模型所遵循的相關定律,構建并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只有在學習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摸索適合自己的高中物理知識學習方法,才能逐漸形成物理思維能力.
此外,在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指導學生應用數學表達式、數學工具和數學語言等來進行分析和推理,使抽象的物理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降低問題的難度水平.例如,運用函數來表達物理圖形,在物理問題中的極值問題處理中利用數學知識中的三角函數進行分析和解決等.
4結語
初高中物理知識銜接“難”的問題已經成為擺在物理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不能退縮與回避,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重點、分散難點、夯實基礎,重視學習方法引導,減輕學生壓力,幫助學生順利過渡初高中物理學習“難”的臺階.
參考文獻:
[1]韋建銘.在“歡樂課堂”中實現初高中物理無縫對接的思考[J].科學咨詢,2020(30):211.
[2]湯幼強.有關初高中物理的銜接問題的案例調查——基于課題“初高中物理的銜接問題與對策的研究”的調查[J].中外交流,2019,26(27):277.
[3]武麗麗.深化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06):83-85.
[4]陳衛(wèi)忠.新課程背景下初高中物理實驗銜接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22(04):115-118.
[5]路喜鋒.在初高中銜接視角下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策略[J].中學理科園地,2021,17(01):10-11,14.
[6]林叢,李濤,周慶等.以教育理論為基礎改革中學物理教學方法[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23):91-92+97.
[7]師婕,楊曉輝.基于學習進階理論的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策略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9(02):106-109.
[8]安雪.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1):162-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