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侯玭
摘要: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提出,第三方參與環境污染治理是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有效措施,也是一個新的突破。本文從我國的法律、市場、監管等方面出發,探析當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面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為推行第三方參與環境污染治理需要加快調整和完善的解決措施和具體建議。
關鍵詞:環境污染 第三方治理 解決措施
近年來,國務院以及生態環境部等國家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明確提出鼓勵排污企業聘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參與環境治理,從而促進第三方治理的“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培育第三方環境治理新模式,整體提升環境污染治理水平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水平。[1]
1 第三方參與環境治理的現實意義
我國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高度重視,先后出臺了多項政策,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排污企業通過市場手段引入專業的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治理,通過引智借力,充分發揮和有效引導社會力量特別是具備環保專業素質的機構作為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治理,有利于全面提高環境污染治理效果、減輕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監管壓力、促進環保企業的持續發展、不斷提升企業環境管理水平,對實現生態環境高質量、可持續、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2 第三方參與環境污染治理存在的問題
當前,眾多排污單位聘請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雖在污染治理成效上有明顯提高,但也存在著較多問題,具體問題如下:
2.1污染治理責任劃分不清
隨著各類產業快速崛起,經濟發展與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矛盾逐漸凸顯,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也日趨嚴峻,面對眾多環境問題,很多企業引入第三方治理單位來參與環境治理,根據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排污主體應該對污染環境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第三方治理單位承擔連帶責任。但是目前我國并未出臺針對第三方治理單位在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各方責任劃分的法律法規,所以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第三方治理單位的參與導致環境污染責任主體更為復雜,排污主體和第三方治理單位的權責劃分不清。排污主體認為自己聘請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治理,自己就可以當“甩手掌柜”,因此,經常會出現排污主體忽略環保責任義務,當發生環境損害事件時,排污主體與第三方治理單位相互推諉扯皮的現象,從而影響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大環境污染治理難度。
2.2 市場資源配置機制不健全
優秀的服務團隊、優惠的服務價格、優質的服務質量等一系列要素,在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中有利于推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場的建立。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資源配置機制,市場準入條件還不夠完善,缺乏合理的收費標準,沒有建立完善的反映成本效益的合理收費機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綜合治理。
2.3 環境監管力度不足
目前,針對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雖然國家相繼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關于積極發揮環境保護作用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意見》《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等眾多相關政策文件,但在立法方面仍有所欠缺,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可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沒有制定在市場競爭過程中衡量第三方的硬性指標,環境監管力度還有待加強。
2.4 第三方環保單位參差不齊
近年來,第三方治理單位發展迅速,社會上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單位眾多,服務范圍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咨詢、治污設施運行維護、環境監測與污染檢測、環保管家等,第三方由于各自的服務水平、團隊質量、責任意識、專業技能、設施設備等有所不同,第三方的能力參差不齊,在參與環境治理的整體服務水平也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此外,更有甚者以降低環境污染治理標準為代價,刻意低價競爭搶占市場,擾亂和破壞環保行業的秩序。
3 解決措施與建議
3.1 明確第三方治理中的責任分配
雖然目前沒有明確的排污單位和第三方治理單位責任劃分的相關政策文件,但是排污單位和第三方治理單位可以通過合同約束,在合同中明確第三方參與環境綜合治理的具體內容,確定排污單位和第三方治理單位在環境污染治理過程中的權責關系。推動全方位落實主體責任、監管責任等,暢通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工作渠道,在第三方參與環境治理過程中,構建邊界清晰、責任明晰、服務規范、保障有力的環境治理體系。[2]
3.2 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
政府相關部門應對參與環境綜合治理的第三方以及相關人員設置嚴格的準入要求,例如參與環境治理的第三方,必須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申請及備案,等審查通過后才可以參與。[3]此外,參與環境治理的第三方應具備基本要求,例如未列入國家或地方的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提供生態環境監測的第三方,應當依法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證證書等。對于第三方的人員配備及設施設備提出一定的要求,參與服務的人員中,必須有中級職稱以上的服務人員,服務人員都應“持證上崗”,并配備一定的環境污染治理相關的設施設備。
3.3 健全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政府出臺了相關規范性文件的目的主要是給第三方治理提供宏觀性指導,但從長遠發展角度看,政府部門還應建立健全第三方參與環境治理的相關立法工作,這是最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直接影響了排污單位以及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治理的規范性。[3]建立健全完善的第三方環境治理法律法規,明確可授權的具體服務事項,合理規定排污單位和第三方治理單位的相關權責,有利于提升第三方環境污染治理服務,提升整體的環境治理水平。
3.4 提升第三方環保服務水平
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污染治理,為企業開展污染治理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為自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發展機遇。第三方治理單位應立足自身優勢,儲備一批環境管理人才和環保領域專家人才,不斷加強實用型環保技術的創新,提升環保服務裝備水平,培育優質環保服務團隊等,通過多種手段不斷提升第三方治理服務水平,提高自身綜合實力。此外,現在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更是為環保服務帶來了革新,建設智能化、模塊化、系統化、高端化集一體的環境綜合管理平臺,實現清單化、可視化管理,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3.5 加強政府的監管與引導
政府要加大對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治理的監督力度,保障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工作的有序開展。首先,政府相關部門應統籌規劃,統一部署,制定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治理管理制度,明確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科學設置考評機制,實行分級分類管理,落實監督管理,為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環境治理的工作提供保障。其次,可以建立第三方治理單位黑紅名單制度,對于治理效果較好的第三方予以褒獎,對于違法違規的第三方進行嚴厲處罰,建立違規失信企業的“黑名單”并制定相關退出機制,以保證第三方參與環境治理在市場上有序運轉。最后,政府部門應加強信息公開,定期對參與環境治理的第三方治理單位的資質、服務技術人員相關情況、違規處罰等進行全方位公開。
此外,政府部門要鼓勵引導第三方治理單位開展服務模式創新,服務成效展示,技術裝備升級等,對于優秀的第三方服務案例,政府部門可以征集和遴選第三方治理優秀典型案例,定期編制發布第三方治理典型案例,幫助和引導排污企業開展第三方治理工作。
4 結語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第三方參與污染治理是一種新的治污模式,也是一種新的環境治理機制,更是推進環境污染治理專業化、產業化的有效激勵手段,讓第三方參與環境污染治理發揮效用最大化。環境污染治理本身就是一個高技術高專業的行業,引入第三方治理單位參與排污單位的環境污染治理,也能讓污染者從不專業的污染治理中解放出來,降低排污企業的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率,提升環境污染治理的專業化、精細化、規模化水平,實現各項環保指標可控,較好地緩解傳統環保管理投入大、成本高、職責邊界不清等問題,從而有力提升環境質量。第三方治理單位作為一個獨立的污染治理主體,也是必不可缺的力量,在環境綜合治理方面起著積極作用,推動實現“美麗中國”的夢想。(作者分別為上海環境環保有限公司環保咨詢師,上海環境保護有限公司環境合規管理部總經理)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 環境保護部關于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實施意見 [EB/OL].(2017-08-09).
[2]楊靜. 生態文明視域下環境管理制度創新研究 [J].河南科技,2019(5):156 -158.
[3]張晶華. 新形勢下鐵路企業引入“環保管家”服務模式研究[J].鐵路節能環保與安全衛生,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