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來來
“互聯網+”時代為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可能。與傳統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模式不同,“互聯網+”引導下的微寫作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貼近生活、素材豐富、表達靈活,深受學生的喜愛。故教師在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中應關注這一背景,積極改進教學方法,適應語文微寫作教學的改革要求,全面提高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質量。
一、“互聯網+”背景下微寫作的概念及應用意義
何為“微寫作”?它指的是在微信、微博、QQ、博客等媒體平臺中發表的一些微型文章,這種文章不僅篇幅小,而且有多種形式,深受廣大師生的歡迎[1]。當前,結合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實踐來看,其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模仿寫作教學,另一種是片段化教學[2]。而教師就可采用此兩種形式的微寫作教學,來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寫作的積極性,由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微寫作形式相對靈活,且在實踐教學中優勢明顯:首先,微寫作主題鮮明,針對性強,內容較為豐富;其次,微寫作篇幅短小,語言相對簡單,且感染力強;再次,微寫作形式有多種,創作隨機性強;最后,微寫作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緊密。并且,中職語文微寫作可從某種程度上觸發學生的寫作靈感,消除學生的寫作緊張感,使其自信心更強,更好地完成寫作任務。為此,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合理進行微寫作具有積極意義。
二、現階段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生對微寫作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夠
中職院校更傾向于培養應用型人才。教師也更加側重培養中職生的理科思維,對實訓較為重視,并不關注微寫作教學,這也導致語文微寫作訓練處于被忽視的地位,也因此中職學生的語文微寫作能力總體偏低。
(二)學生獲得微寫作訓練的機會較少
目前,很多中職語文教師很少對微寫作進行詳細講解,導致大部分中職學生對其缺乏正確且全面的認識。微寫作與傳統作業不同,它的使用場景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課后延展,另一種是課外作業[3]。而教師并未對微寫作的完成標準進行硬性規定,致使微寫作的完成質量低,也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微寫作水平。
(三)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方法陳舊
微寫作的評分標準相對靈活。教師在批改微寫作時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原因在于教師在對學生寫作內容進行批閱的過程中需對其中的問題做出相應的批注。同時,中職語文教師擔負的教學任務較重,導致在微寫作教學中的精力有限,這也是導致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因素之一。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微寫作學習給予正確引導,導致學生不能全面了解微寫作的相關事項,因此微寫作水平提升緩慢。
三、“互聯網+”引導下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
(一)借助自媒體平臺開展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
“互聯網+”時代開啟后,不同形式的自媒體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如微信、微博、抖音等[4]。故教師可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借助自媒體平臺開展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首先,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寫作素材;其次,教師倡導中職學生獨立寫作,可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利用自媒體平臺進行語文微寫作,記錄自身的生活感悟。當學生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后,教師也可提高微寫作要求,同時設置微話題,如影視評論、美食、旅行及明星等。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教師在設置微話題的過程中應重視與學生日常生活的結合,以保證學生對微寫作充滿興趣。
例如,在講解《社戲》一文的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預先準備相應的空白紙,之后由學生自主設計頁面內容。中職學生的設計真可謂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接下來,學生獨立進行微寫作,所寫的內容大部分是閱讀文章后的心得體會和情感抒發。然后,教師給學生播放一段歌曲,即《時間都去哪兒了》。此時,可將“時間都去哪兒了”作為微寫作的話題,引導學生根據該話題展開微寫作。8分鐘后,教師要求學生就微寫作內容展開評論。評論可以在同桌之間進行,也可在前后桌之間展開。這從一定程度上活躍了中職語文微寫作課堂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對語文寫作教學的興趣。利用自媒體教學,學生能夠在課堂中表現真實自我。寫作內容雖然很短,但卻是學生真實情感的表達。課堂中,每一名學生不僅是參與者,還扮演著評價者的角色。這種方式推動了學生的深入思考,增進了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與溝通。據此可見,“互聯網+”時代下的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助力提高全體學生的微寫作水平。
(二)依托網絡構建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平臺
教師在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中開展網絡化實踐反饋和課后輔導,目的在于建立兩者之間的聯系,彼此融合,互相促進,展現語文學科教學特色。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平臺建成后,學生可充分借助課余時間開展在線交流,解決寫作中的疑難問題。教師建設該網絡教學平臺需嚴格遵循語文教學的內在規律,幫助學生實時解決訓練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實現課后跟蹤及指導。“互聯網+”時代,每個人手中都有一部手機,故教師應重視智能手機及網絡的優勢,使其更好地服務于語文微寫作教學。此外,微寫作源自網絡,故廣大師生可借助網絡平臺展示自己的微寫作成果。這樣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能增強學生的信心,喚起學生對微寫作的興趣。
中職學校要基于網絡構建語文微寫作教學平臺,方便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對學生的微寫作給予相應的指導。該網絡平臺可以是微信群,也可以是釘釘群。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借助網絡教學平臺布置微寫作任務,對學生進行科學指導。學生所完成的微寫作可有多種記錄形式。它不僅可以記錄在作文本中,還可記錄在智能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中。
微寫作成果的展示形式不唯一,可以是單純的文字形式,也可以是圖文形式。學生將完成好的微寫作上傳至班級群,由此完成相關作業內容。比如,教師在講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設計一副對聯,然后將其上傳至班級群。教師負責出上聯:愛子與合歡樹比高。要求學生對出下聯。其中有一位學生對的下聯非常棒,即思母如百泉水同長。橫批為:母慈子孝。此副對聯在形式及內容上也算對得恰當。除此之外,其他學生的完成質量也比較好,一些微寫作還配有插圖。微寫作由于形式多樣,極具個性,且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緊密,深受學生的喜愛,能夠調動學生對微寫作學習的積極性。另有一些學生通過班級群來評論作品,教師則負責對作品進行評分,并給出相關建議。班級群交流的方式可以增進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這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很大。
(三)結合網絡評價培養中職學生對語文微寫作的興趣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中職學生對微信、QQ說說及微博的關注度增加。從實質上來看,不論是微信朋友圈,還是QQ說說,均可視為學生的微寫作成果。而教師的評價則是借助網絡平臺為學生更好地進行微寫作給予科學指導。學生發布微寫作的作品之后,教師便可第一時間對其所提交的作品進行評論,可能一個簡單的“贊”就可以讓學生愛上微寫作。當然,不僅教師可以評價,其他學生也可對其進行相應的評價,且評價方式不唯一,既可以轉發和點贊,還可通過微寫作的形式對微寫作進行評論。假若選擇微寫作作為評價方式,那么這對學生來講更是一次微寫作的勇敢嘗試。通過此種形式的互評,學生可對其他同學的優點有所了解,還可了解自己的不足,由此提高自身的微寫作水平。總之,教師借助“互聯網+”可為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構建交流評價平臺。
例如,在講解《濟南的冬天》時,教師可要求學生針對這篇文章進行微寫作,即學習該文描寫冬天的景色,字數控制在100以內,可以附圖,力求簡單、精練、概括性強。學生可對課文中描寫景色的句子進行總結,由此概括冬天的景色特點。5分鐘后,教師讓學生把微寫作內容上傳至QQ空間。這樣教師及其他學生就可從網絡中找到學生的微寫作作品。首先,教師對其做出評價。其次,其他學生對其進行評價。教師給出的評價既有“贊”,也有相應的短評。學生給出的評價形式則更為豐富:有的學生對微寫作內容進行了轉發,有的學生對這些作品進行了點贊,也有部分學生以微寫作的形式對這些微寫作的內容進行了評價。據此可以看出,“互聯網+”時代到來后,學生展示微寫作作品的渠道增多了,師生對微寫作內容的評價形式也變得更加多樣化。
(四)博客在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中的應用
為進一步提高中職學生的寫作水平,語文教師在微寫作教學方面進行了大量實踐。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開啟,讓博客在微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成為可能。教師在應用博客開展微寫作教學期間,需調動學生對博文寫作的積極性,這就要求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博文寫作,提高對博客的重視程度。根據大量實踐可知,教師合理應用博客教學,能夠為中職學生營造良好的微寫作氛圍。學生可在這種氛圍中挑選自己熱衷的話題并進行相應的敘事或表達,以此鍛煉寫作思維,擺脫寫作過程中的各種束縛,進行自由創作。為此,教師要立足“互聯網+”這一背景,借助信息技術將博客應用在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沁園春·雪》的過程中,可對文章進行整體講解,然后從不同角度講解毛澤東創作這首詞的歷史背景。接下來,教師設置了相應的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圍繞該文章內容,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在你們的心中,毛澤東詩詞中的“雪”是什么樣的?請圍繞“雪”設計一幅畫,并配上100字以內的文字說明,將自己心中的雪景描繪出來,然后寫成博文,供全體師生欣賞與交流。這種形式不僅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還可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力與創造力。
(五)借助網絡積累語文微寫作教學的相關素材
論及寫作和閱讀,中職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有限,故其閱讀習慣有待養成。結合中職學生的閱讀內容來看,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網絡小說,另一種為快餐文字。為此,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向進行合理引導,重視學生健康閱讀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從健康閱讀中理解人生哲理,為微寫作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以此豐富寫作話題。因而,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情感需求及成長需求角度出發,為學生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書目進行深度閱讀,使學生從閱讀中感受作者的寫作手法、思想表達方式及構思技巧等。這種形式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對寫作有深度認識,提高借助不同閱讀資源進行微寫作的能力。
另外,中職語文教師還應倡導學生深入挖掘網絡文化資源,進而積累大量關于微寫作的網絡素材。中職生對媒介信息的辨識能力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對其進行合理引導,幫助學生了解網絡中哪些是優質的學習資源,通過深入加工及整合將這些素材應用于寫作中。學生可借助微寫作從客觀角度了解相關事物,實現對自己內心真實情感的抒發,也可表達自己的觀點及見解,真正實現微寫作的自由化。例如,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微寫作中寫一些評論性質的內容,既可以是微書評,也可以是微影評及微時評等。從本質上看,微寫作的核心依然是寫作,要求教師對微寫作的相關審題及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合理選材。
四、結束語
從上述論述可以看出,微寫作是在傳統寫作上發展起來的,符合時代發展要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的創新與改革也有了新的方向。“互聯網+”為語文微寫作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資源,故教師可結合中職語文微寫作的教學實際,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寫作方法,為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足夠的鍛煉空間。本文以“互聯網+”為背景,深入探究了此背景下實施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的重要意義,并由此提出“互聯網+”引導下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1]翟理想.新課標背景下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的思考[J].課外語文,2021(19):103-104.
[2]黃幼妹.激寫作之欲,促“拙筆生花”:談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策略[J].讀與寫,2022(2):162-163.
[3]張海娟.新課標背景下中職語文微寫作專題教學模式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2(6):62-64.
[4]黃曉玲.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微寫作教學模式實踐與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2(16):86-89.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
編輯: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