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礁 趙麗雯 王鳳莉
摘 要:財經素養教育是細化的思政教育,高校財經素養教育應結合專業課程特點,融入日常教學中并貫穿大學教育的始終。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把財經素養教育和課程思政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財經素養;課程思政;創新
基金項目:2021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項目“財經素養教育融入商務日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研究”(編號:SJGY20210858);2021年佳木斯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程思政專項)“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思政考核評價體系研究”(編號:SZZX2021-07)
作者簡介:董海礁(1983— ),女,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文化與日本語教育;趙麗雯(1983— ),女,山東工商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日語語言文化與日本語教育;王鳳莉(1971— ),女,佳木斯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學與日本語教育。
近年,科技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尚未進入社會的高校學生自身財務風險防范能力不足且面臨著多種誘惑和風險,針對高校學生的電信詐騙、校園貸、非法集資等事件頻發,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大學生的財經素養直接關系到個人生活及家庭幸福,甚至關系到國家的金融安全、經濟和社會的穩定。加強大學生的財經素養教育已是當務之急。
財經素養教育的積極倡導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財經素養是一個人的財經意識、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的綜合素質,能幫助其做出正確的財經決策,并最終達到財務幸福的目的。大學生財經素養教育是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的一個全新課題,其主要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財經知識、技能的傳播與傳授,二是價值觀與健康心理的培養。
一、國內外財經素養教育現狀
近年,在西方國家,財經素養教育已經得到了全社會的普遍重視。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都把財經素養教育作為國家一項重要的人才培養戰略,貫穿生涯教育的始終。其中,針對大學生的財經素養教育最早起源于美國。20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嘗試將財經素養教育引入高等教育中,并將其與專業活動相結合,逐步形成了一種具有高等學府特色的財經素養教育模式。2000年,英格蘭的教育體系中就廣泛涉及財經素養教育,高校財經素養教育體系也日趨完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英美等國家財經素養教育的成功經驗,對我國進行財經素養教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中國的財經素養教育始于2012年,在這一年,OECD第一次將其列入國際學生評價計劃。上海作為第一個參加這一計劃并獲得冠軍的城市,對財經素養教育的深入理解引起了全球關注,也使財經素養教育走入了國內教育界的視野。隨后,中國財經素養教育協同創新中心于2018年發布了《中國財經素養教育標準框架》。該標準框架將我國的財經素養教育劃分為收入與消費、儲蓄與投資、風險與保險、制度與環境、財富與人生五個維度,以及認知、技能、態度三個素養目標指向,形成中國財經素養教育的“五維三標”框架。
目前,我國財經素養教育尚處于初級階段,特別是高校的財經素養教育嚴重缺失,將其與課程思政教育結合起來的研究更是鳳毛麟角。缺乏“思政”的內涵,財務的知識和技巧就會被局限于技術層面,內涵就會被淡化,難以形成立德樹人的正面影響。因此,把財經素養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個必然選擇。
二、財經素養教育融入課程思政教學的意義
高校財經素養教育既包括職業能力的培養,又包括生活、職業、品德等方面的教育。換言之,財經素養教育屬于思政教育的范疇,應與各專業相關課程緊密融合,融入專業課程的日常教學中。
當前,我國日語專業商務課程的課程思政教學已經全面展開,但是存在思政案例與專業課程相關度低,思政環節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思政理論過于淺層化、碎片化,思政教學體系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等問題。這些問題導致課程體系難以實現將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三者有機結合的教學目標。有些即將走出校門實習、面臨就業的大四學生連勞動者的保障性待遇“五險一金”具體是什么都不能完全了解,理財意識和金融風險防范意識更是十分缺乏。鑒于此,在課程思政教學中融入財經素養教育十分必要。課題組結合學科課程的教學規律,探索財經素養教育融入商務日常課程思政教學的創新路徑,賦予課程思政更加豐富的內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合理的金錢觀、科學的財富觀。
三、財經素養教育融入日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的創新路徑
課題組立足財經素養教育這一角度,從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創新教師隊伍建設、創新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創新思政考評方式等幾個方面進行探討。
(一)創新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強調課程的育人功能
在修訂培養方案時,將培養學生的計劃支出能力、收入管理能力、理財能力、甄別金融風險能力等納入培養目標和培養體系中。在設置商務日語課程教學大綱時,將財經素養教育內容結合課程的特點,兼顧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和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地為學生搭建基本的財經知識體系,使學生在完成課程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提升財經素養,最終實現從知識傳授、財經能力培養升華為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
(二)創新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財經素養和思政能力
教師的素養是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除了財會、金融相關專業的教師具備專業財經知識,其他專業教師的財經知識儲備有限。課堂中巧妙融入財經素養知識需要授課教師具備一定的財經素養常識和技能,所以必須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財經素養。具體做法可以參考以下建議:第一,針對教師定期開展財經知識講座,安排教師參加財經知識培訓,幫助教師將財經素養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第二,教師帶領學生到企業、金融機構等地方進行實踐學習時,要注重搜集相關教學案例,豐富自身財經素養知識儲備;第三,定期舉辦教師財經素養知識大賽和課程思政教學比賽,通過比賽促進教師財經素養和思政能力的提升;第四,通過每周的教研活動,交流財經素養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經驗,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除以上途徑外,還可以結合學校和教師的實際情況,多措并舉促進教師的財經素養和思政理念的提升。
(三)創新課程思政教學內容,巧妙融入財經素養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融入財經素養的“五維三標”框架體系,使財經素養教育滲透各個商務課程的思政環節。首先,結合學生對財經知識的現實需求,引導學生學習利率、信貸、保險、防范風險等財經知識,以“花唄”和“京東白條”為例,指導學生計算出實際年利率。其次,提供真實案例讓學生分析,加深學生對投資理財、網絡金融、財務風險等內容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投資及防范風險意識,形成理性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最后,融入財經素養知識時,一定要結合專業課的知識點,避免思政案例與專業課程相關度較低、思政內容過于表面化等問題。
(四)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開發線上線下交互式教學模式,實現財經素養教育與日語專業商務課程有機融合。把與專業課程知識點相關的財經素養內容,如利率、匯率、通貨膨脹、風險回報等金融常識合成短視頻放在網絡教學平臺,便于學生隨時查找、學習;引導學生在銀行APP理財模塊里進行模擬投資,幫助學生在學習和實訓中掌握投資理財技能,增加教學趣味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財經素養。
(五)創新課程思政教學考評方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針對財經素養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評價,可以從“學”和“教”兩個方面進行。對學生的“學”,除了可以通過財經知識測試來了解學生對財經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可以通過具體案例分析來考核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教師的“教”,可按照教師自評(反思)、同行互評、專家點評的方式進行評價,促進教師反思改進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提高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的結合度。只有創新思政考評方式,不斷改進,才能用科學評價來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實施財經素養教育融入日語專業商務課程的思政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才能達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塑造三者有機結合的教學目標,有效提高學生的財經素養,從而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郭晶紅.大學生財經素養培育路徑研究[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
[2]劉瑩.財經素養教育融入高職思政課教學的創新研究[J].廣西教育,2021(23).
[3]董海礁.高校日語專業簿記原理課程的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河南教育(高等教育),2021(9).
[4]趙紅衛.財經素養教育國外經驗借鑒[J].財會月刊,2021(16).
[5]劉次林.立時代之德 樹百年之人:財經素養教育的德育價值[J].教育發展研究,2020(4).
責編:揚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