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思政”視野下,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是推進高校聲樂教學高質量發展,培養高素質聲樂人才的重要工作。文章揭示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與存在問題,并結合高校聲樂教學實際和學生需求,嘗試提出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可行路徑。旨在從思政教育角度,加強高校聲樂課程建設,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進課堂、進教材,創新聲樂教學方法。
關鍵詞:思政教育;高校聲樂教學;紅色歌曲
中圖分類號:G641;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08-0168-04
作者簡介:劉炳強(1972—),男,博士,泰山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研究方向為聲樂演唱教學與東西方音樂文化對比。
思政教育是教師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等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產生積極影響的教育活動?!罢n程思政”視野下,我國各高校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融入其他課程教育的途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作為高校音樂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之一,高校聲樂教學不僅是一種傳授聲樂知識與技術與活動,更是一項培養歌唱人才的工程。而聲樂知識與技術在一定的文化之中,這種文化包括藝術文化、政治文化、社會文化等。就育人而言,政治文化具有更為本質的意義。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必要性
(一)對于講究以情動人的聲樂藝術具有重要價值
聲樂講究以情動人?!扒椤钡膬群鞘重S富的,包括親情、愛情、友情、家國情、民族情、鄉土情等。其中,家國情和民族情受到個人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很大影響。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學生會時常學唱一些包含民族情、家國情的歌曲(如紅色歌曲、謳歌新時代國家發展成績的歌曲等)。學唱這類歌曲時,要想提高音樂表現力,做到以情動人,學生必須接受一定的思政教育,培養家國情、民族情,以情帶聲。
(二)對高校聲樂學生應對全球時代多元文化挑戰與沖擊具有重要價值
全球化時代,多元文化一方面給我國聲樂作品創作、表演帶來了新視野、新標準、新范式;另一方面,也易使我國聲樂作品創作、表演因價值標準游移而陷入一種龐雜無序的狀態,這會讓學生在聲樂學習與實踐中產生思想上的混亂和行動上的迷失。思政教育能夠調整和化解學生與社會、學生與民族、學生與國家之間的矛盾和沖突,使學生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保持與社會發展、國家發展步調相一致,顯示出對民族、國家發展的強大推動力[1]。
(三)對“課程思政”在高校中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隨著“課程思政”觀念在高校中的普及發展,思政課與聲樂課在教學工作中的統一性和共通性不斷增強,有利于思政教育融入聲樂教學各環節。對于思政課教師而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有助于思政課教師從聲樂藝術領域挖掘“藝術化”“音樂化”的思政教育內容與方法,讓思政教育具有藝術氣息;而對于聲樂課教師而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有助于聲樂課教師實施“聲樂+思政”的教學改革,推進聲樂教學高質量發展。聲樂教師實施這項教學改革對“課程思政”在高校中的深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可行性
(一)聲樂藝術具有思政教育功能
聲樂藝術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功能。聲樂藝術從屬于人類音樂藝術,是人類幾千年的歷史創造。聲樂藝術由人類創造,由人類發展。從根本上講,后人接受聲樂教育的過程,也是接受思想教育的過程。我國聲樂藝術歷史悠久,從上古(原始社會、先秦)至今,眾多思想家對聲樂的思想教化功能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如《禮記·樂記》中的“樂也者,圣人之所樂也……故先王著其教焉”,明確指出了音樂(包括聲樂)的思想教化功能。我國古代思想家對聲樂的思想教化功能的認識與理解,彰顯出我國幾千年來之所以重視聲樂教學的根本原因。而到近現代,聲樂藝術的思想教化功能更加凸顯,以紅色歌曲為代表的聲樂作品成為對公民(包括大學生)進行思想教化的重要內容。大學生是我國古代、近現代聲樂藝術的現實接受者,是我國當代聲樂藝術的重要締造者,其思想深刻受到聲樂藝術影響。在高校聲樂教學中,教師融入思政教育,放大聲樂藝術的思想教化功能,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從而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發展,這就是聲樂藝術的思政教育功能[2]。
(二)思政教育與高校聲樂教學的一致性
首先,思政教育的目標與高校聲樂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當前高校聲樂教學目標不僅重在培養學生的歌唱與表演技能,還重在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增強學生的精神力量。這些都和思政教育中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目標一致。其次,思想政治素質與藝術素質具有共生性。高校學生的基本素質包括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藝術素質等,并且這些素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學生個人的發展不斷豐富。以上各種素質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其中政治素質是個體全部素質中的根本和靈魂。政治素質和藝術素質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兩者具有共生的特點。再次,思想政治素質與藝術素質形成機制類似,個人思想政治素質與藝術素質的形成機制基本相似,都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要求,通過一定途徑對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影響,幫助受教育者形成主觀體驗,形成社會所要求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過程。
(三)高校聲樂教學中有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
高校聲樂教學中豐富的思政教育資源給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帶來了可行性,豐富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內容與維度。例如,高校聲樂教學中有關于我國聲樂藝術發展史的內容,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國家的忠誠感、認同感、自豪感;有關于紅色歌曲創作的內容,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民族情懷;有關于集體學習、表演的內容,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有關于獨立學習、獨立應對困難的內容,通過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自律意識、自強不息精神等等。
三、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現狀
“課程思政”觀念提出后,我國很多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聲樂教學主要是通過紅色歌曲教學來實現的??梢钥隙ǖ卣f,這條路徑是正確的,但當今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對此熱情不高。分析原因,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思政教育在聲樂教學中的融入不夠到位,聲樂教學缺乏濃厚的思政教育氣息。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聲樂教學的存在問題不盡一致,以下是很多高校思政教育融入聲樂教學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首先,很多高校聲樂教學中缺少思政教育內容。當前很多高校聲樂課堂上找不到思政教育內容的蹤跡。從現有聲樂課堂思政教育情況來看,存在嚴重的結構性缺失,即文化性的內容所占比例過大,政治性、道德性的內容所占比例太小,思政教育沒有一席之地。很多高校聲樂課教師未專門圍繞思政教育進行教學設計,沒有構建“思政+聲樂”的有效教學模式。其次,缺乏有關部門的推動和指導。針對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這項工作,從國家到地方的教育部門都還未做出具體規定;對高校聲樂教學質量評價時也未設定有關于思政教育方面的指標。再次,高校缺乏思政教育水平高的聲樂課教師。很多高校都有數量充足的聲樂課教師,但這些教師多是長于聲樂學科研究而短于思政教育,即使從事思政教育,也只能“照搬”思政課教師教育方法,不具備將思政教育融入聲樂教學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最后,思政課教師與聲樂課教師溝通交流少。思政教育融入聲樂教學是一項長期、復雜、系統的工作,思政課教師應協助聲樂課教師實施。當前很多個高校思政課教師和聲樂課教師的溝通交流稀少[3]。
四、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路徑探尋
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的形成與發展受到特定環境形態的影響。所以,思政教育需要一定的環境作為支撐。高校聲樂教學所包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和外顯的藝術感染力是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具有的。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完全可以融入聲樂教學中。以下提出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原則和具體路徑,供廣大高校聲樂課教師參考。
(一)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原則
一是發展創新原則?!蛾P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新方法……”創新是“課程思政”在高校深入發展的重要條件,是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客觀要求。在聲樂教學中,聲樂課教師要秉持發展創新原則,挖掘聲樂課程內容中的思政元素,在增強課程內容的政治性、思想性上下功夫。例如聲樂課教師借助少數民族文化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組織“三下鄉”美育賦能鄉村振興實踐活動,等等。二是方向性原則。在高校聲樂教學中,聲樂課教師要指導學生處理好民族聲樂藝術與國外聲樂藝術之間的關系,樹立高度的政治自信,增強“做好民族聲樂”的意識和信念;指導學生善于學習其他國家、民族的優秀聲樂創作經驗、作品演唱技巧,避免“封閉主義”。三是針對性原則。高校聲樂教學面向的是大學生,他們思想開放、廣泛而自由。所以,聲樂課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時要注意內容時效,如開展“抗擊疫情歌曲創作活動”;注意思政教育方法與手段多樣,如在采用傳統講解法的基礎上應用網絡教學法,通過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實施思政教育[4]。
(二)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可行路徑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關鍵,是將思政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與聲樂教學的藝術性、文化性結合起來,找到融合點,適應“課程思政”在高校中發展要求以及高校聲樂教學高質量發展要求。建議高校通過以下途徑將思政教育融入聲樂教學中:
1. 加強高校聲樂課程建設
聲樂課程是聲樂教學的重要基礎。要想通過聲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高校首先要從聲樂課程上下功夫,改變傳統的課程目標和課程內容,在聲樂教學中加入思政教育的目標與內容,并在課程實施上靈活多樣。目前,鋼琴課是高校普遍開設的一門聲樂必修課程。而此課程的目標與內容均強調鋼琴基礎知識、演奏與伴奏技能,而不強調思政教育,這就影響了思政教育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融入。所以,要想使聲樂教學發揮思政教育功能,高校要改變傳統課程設置觀念,通過調整優化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加強聲樂教學中的思政教育。現階段的高校聲樂課程目標較少關注思政教育,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在聲樂教學中是被輕視、忽略的存在。對此,建議高校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一是調整和優化聲樂課程目標,如將原來的“學生扎實掌握鋼琴基礎知識”調整為“學生能通過學習鋼琴基礎知識增強家國情懷、民族情懷”。二是調整和優化聲樂課程內容。建議高校組織中國聲樂文化發展進程探究、民族聲樂文化探究、集體聲樂知識與技術學習、歌頌類聲樂作品創作與表演等課程內容。三是調整和優化聲樂課程實施。建議高校為聲樂課教師提供開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保障,如安排思政課教師與聲樂教師共同開發聲樂思政校本課程;邀請知名思政教育專家到聲樂課堂開講座。四是調整和優化聲樂課程評價體系。對聲樂課教師的評價,要重點評價他們對聲樂思政教育功能的理解、聲樂教學中實施思政教育的能力以及思政教育效果。對聲樂學生的評價,要重點評價他們在聲樂教學中參與思政教育的積極性、思想政治素質發展水平。
2. 推進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課堂、進教材
目前,全國很多高校聲樂課堂儼然成為聲樂專業技術教學的“舞臺”,雖然學生聲樂知識儲備不斷增強、聲樂技術不斷提高,但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一直發展滯后。究其原因,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高校聲樂教學中思政教育資源匱乏。紅色文化資源是最易獲取、最易操作的思政教育資源。對此,建議高校開展以下幾項工作。一是推進紅色文獻資料資源進聲樂課堂。隨著“講好中國故事”系列活動在全國高校的發展,各高校紛紛挖掘聲樂藝術的紅色元素,創作紅歌、演唱紅歌,已經成為各高校聲樂課堂上的重頭戲。但是,紅色歌曲不是紅色文化資源的全部,它僅是紅色文化資源的一小部分。除紅色歌曲之外,紅色文化資源還包括紅色文獻資料、紅色場館等。從某種意義上講,紅色文獻資料、紅色場館比紅色歌曲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效果更好。所以,建議高校將紅色文獻資料引進課堂。例如將《新青年》月刊、《向導》周報、《前鋒》雜志帶入聲樂課堂,讓學生了解中國共產黨早期路線、方針、政策。這樣,學生通過聲樂感恩中國共產黨、歌頌國家、服務社會的欲望就變得更加強烈。二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進聲樂教材。聲樂教材是聲樂教學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聲樂課程目標的主要載體。要想使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有理有據”,建議高校編寫一本以紅色文化資源為核心的聲樂教材。在此類聲樂教材中,與聲樂有關的紅色文獻資料內容、紅色故事、紅色歌曲所占比例要大,要圖文并茂,若條件允許,可以在教材中附上紅色文化資源拓展知識的網頁鏈接[5]。
3. 創新聲樂教學方法
思政課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在思政教育方面有很多成熟的經驗。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若采用傳統的聲樂教學方法可能無法收到好的效果。建議高校聲樂課教師從思政課教學中尋找靈感,創新聲樂教學方法。一是灌輸教化法。此教學方法是思政課教學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它同樣適用于聲樂教學。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采用灌輸教化法向學生全面、系統地講解思政教育的意義、聲樂的思政教育功能、聲樂藝術中的思政元素等,讓學生形成相應的認知結構。二是榜樣激勵法。思政教育中,榜樣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所以,在高校聲樂教學中,建議教師采用榜樣激勵法,通過評選“德才兼備學生”“班級紅色歌手”等,在聲樂學生群體中樹立榜樣,激勵學生主動參與教師開展的思政教育活動,并主動培養個人思想政治素養。三是言傳身教法。聲樂課教師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意識,注重個人思想政治素養培養,多創作、演唱紅歌,多學習黨史、黨章,多關注國家與民族政策,以身作則,感染學生[6]。
五、結語
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從思政教育角度出發,加強高校聲樂課程建設,推進紅色文化資源進課堂、進教材,創新聲樂教學方法,是當前思政教育融入高校聲樂教學的可行路徑。這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門、高校的領導,聲樂課教師、思政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 羅娜. 基于課程思政的聲樂教育模塊化教學模式改革探[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2):94-96.
[2] 張勇,唐忠義. 紅色音樂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 四川戲劇,2021(12):145-149.
[3] 黃茜,劉旭光. 音樂藝術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運用[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4):73-74.
[4] 屈琳. 高師聲樂教學課程思政實施探索[J]. 才智,2022(19):40-43.
[5] 張亞朋. “歌曲遴選”與聲樂課程思政建構策略研究[J]. 藝術評鑒,2022(02):129-132.
[6] 楊瑞,孟然. “課程思政“”視域下民族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與實踐[J]. 高教學刊,2021(03):47-50.
(責任編輯:淳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