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是在影視創作和制作工作中,為培養所需各類人才而開設的專業。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國家對“互聯網+”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人才培養的需求,亟須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與改革。在互聯網背景下,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以實踐為手段、以實訓為核心,綜合運用多媒體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各種技術手段和教育資源,構建影視多媒體教學模式,已成為教學模式創新的必然趨勢。本文從影視多媒體專業教學現狀入手,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互聯網;影視多媒體技術;教學模式
1. 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的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只需要對所學內容進行機械記憶,而缺乏主動性、創新性。此外,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缺乏系統的實踐環節,學生無法在實際操作中得到鍛煉,無法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難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總之,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其弊端主要表現為: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缺少實踐環節;忽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忽視學生能力與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創新型人才。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教育改革正在積極推進。在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借助“互聯網+”思維,將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與教育模式進行融合創新,已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1]。
2. 相關應對策略
2.1 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平臺
學校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平臺。一方面,學校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如開展網上研討會、網上學習論壇等。教師可以在互聯網上發布相關知識點和學習資源,學生可以隨時查閱相關資料,加強知識的相互聯系。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充分發揮傳統教育模式中的優勢,以多樣化、個性化為導向,促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此外,學校還應該鼓勵教師積極開發網絡課程和網絡平臺,并不斷更新教育內容。教師可以開設網絡公開課、在線開放課程等,讓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所需要的教學資源。同時,學校還應該鼓勵教師將優質教育資源與互聯網平臺相結合,建立多媒體互動教室或實驗室等在線教學平臺,鼓勵教師進行在線授課、遠程答疑、線上討論等教學活動。
2.2 建立多層次的教學內容
在互聯網背景下,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學內容應建立多層次的教學體系,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首先,針對“互聯網+”的要求,應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課程設置上,除了開設理論基礎課程外,還應增設“互聯網+”所需的相關課程;在教學內容上,除了傳統的影視基礎知識、影視藝術創作、數字媒體技術、計算機編程等基礎課程外,還應加強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在影視多媒體行業中應用方面的內容。其次,在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實踐教學方面,要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驗課的設計與實施,使學生了解影視多媒體作品創作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和軟件;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方面,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培養其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2]。
3. 實踐內容設計
“互聯網+”背景下影視多媒體專業實踐內容的設計,應以項目為導向、以任務為驅動、以實訓為核心,通過整合課程內容和教學資源,搭建并完善以工作室模式為主的實踐平臺,實現從教學到工作的無縫銜接。實踐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礎教學,包括影視多媒體基礎知識、視頻剪輯、動畫制作等;二是設計類實踐,包括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動畫創作等;三是制作類實踐,包括三維動畫制作、影視特效等;四是綜合實踐,包括VR/AR教學、影視后期合成等;五是創新創業實訓。其中基礎教學由專業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講授,以傳統課堂為主要形式;設計類實踐由學生自主設計,通過實際操作完成;制作類實訓由學生自主制作完成,并通過視頻進行講解。同時,建設基于互聯網技術的“3+X”實踐平臺。“3”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各類虛擬實訓平臺;“X”是指多種影視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相應的虛擬實訓平臺進行學習。
3.1 “3+X”實踐平臺
“3+X”實踐平臺主要包括虛擬實驗室、VR/AR教室和影視后期合成實訓室。虛擬實驗室由專業教師在理論授課的基礎上,以視頻授課的方式,將學生帶到真實的影視拍攝現場,讓學生邊學習理論知識邊進行實踐操作。VR/AR教室可以使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實訓學習,并且學生可以進行反復操作和演練。
虛擬實驗室和VR/AR教室屬于實踐教學的重點平臺。前者以視頻授課的方式將理論知識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后者則可以讓學生通過三維建模,從而將模型轉換成各類影視軟件的虛擬場景,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掌握多種影視軟件的使用技能。以Flash為例,該軟件具備強大的插件功能,可以自由插入各種效果和素材。因此,在“3+X”實踐平臺中,除了要建設常規的虛擬實驗室之外,還要建設專門用于輔助教學的VR/AR教室。VR/AR教室除了能夠為學生提供3D場景外,還可以讓學生實時看到實際拍攝現場,并在現場與工作人員進行互動。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可以反復觀看實際拍攝視頻,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和專業技能。影視后期合成實訓室是為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而建設的虛擬實訓室[3]。
3.2 實踐課程體系
基于“互聯網+”背景,影視多媒體專業實踐課程體系應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以項目為導向,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項目實踐;二是以任務為驅動,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項目操作;三是以實訓為核心,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訓操作;四是以職業能力培養為重點,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職業能力培養。
實踐課程體系中的第一個模塊包括基礎知識、影視多媒體制作基礎、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三門核心課程。其中,基礎知識主要包括影視多媒體相關概念和理論知識,包括影視作品的制作原理和技巧、數字媒體藝術設計的基礎知識等內容;數字媒體藝術設計主要是基于互聯網技術開發數字作品,如網絡動畫、互動游戲等。通過這些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影視多媒體設計制作流程以及相關理論知識。第二個模塊是以任務為驅動,強調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項目操作。該模塊下有兩個核心課程,其中一個是三維動畫制作,包括三維動畫、影視特效和動畫合成三門核心課程,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三維動畫制作流程及相關理論知識。第三個模塊是綜合實踐,該模塊包括VR/AR教學、影視后期合成、虛擬仿真教學三門核心課程,通過該模塊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VR/AR技術的應用流程及相關理論知識。
3.3 項目化教學模式
項目化教學模式是指以項目為導向,在完成一定項目的過程中,把學習內容分為若干個項目,每一個項目由一系列相關的任務構成。通過每個任務的完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影視多媒體專業教學中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3.3.1 制訂項目計劃
制訂項目計劃是實施項目化教學的基礎。制訂項目計劃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性格特征,這一過程也是學生認識自身學習特點、掌握教學內容、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在制訂項目計劃時,要將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崗位需求相結合,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個性特征,以確保學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學習、完成任務并通過考核[4]。例如,在影視多媒體專業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個性特征,結合影視多媒體行業崗位需求,制訂相應的項目計劃。
3.3.2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時,應注重發揮學生在團隊中的作用和優勢。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分析項目所涉及的工作內容及相應要求,并幫助學生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同時要給每個小組分配任務,并明確任務的完成時間和完成標準。
3.3.3 總結反思、完善提升
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或困難,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指導并總結反思,同時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評價和調整。學生要定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反思和總結提升;教師要對項目完成情況進行反思總結和反饋,并針對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總結;同時也要針對項目開展過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經驗進行總結提升。
3.3.4 自我評價、考核評價
在實施項目化教學模式時,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導向以及注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學生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自我評價,根據項目目標任務,制訂有效的學習計劃、學習任務清單并加以實施;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成果進行自我評價,如完成任務的數量、質量、效率、工作態度等;要學會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價,分析并總結自己的經驗與教訓。另外,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考核評價進行引導和督促。如在學生作品展示、交流反饋時,教師可以通過點評、打分等方式對學生進行過程性考核評價,如在學生作品展示中,可以讓學生談談作品設計理念及實現方法等;在作品交流反饋中,可以讓學生談談作品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等。
4. 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教學模式探索
新教學模式通過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法、虛擬現實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可將影視多媒體創作的過程與流程可視化,并對作品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學生可自主學習,反復練習,通過實訓平臺進行作品展示和評價;教師通過平臺對學生作品進行及時點評與指導。新模式的實施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團隊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4.1 新教學模式的實施
新教學模式主要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基于互聯網的“慕課”資源庫建立學習平臺;第二個部分是課堂教學,包括任務驅動教學法、虛擬現實技術和物聯網技術;第三個部分是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根據新模式的具體實施方法,制訂具體的教學計劃、任務等。學生可根據課程安排和任務要求,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在線練習和提交作品。教師可以根據反饋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及時反饋,并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指導,實現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交流。
4.2 新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
4.2.1 強調“以學生為中心”
傳統的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課堂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在新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都是平等的。新模式既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師生都是主角,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和組織活動。
4.2.2 強調團隊合作
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之間缺乏交流與溝通。在新模式中,每個學生都是團隊的一員,需要密切配合來完成任務。這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與溝通。新教學模式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實時監控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5]。
結語
總之,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模式應全面貫徹“互聯網+”教育理念,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融合多種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構建“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實踐教學、實訓訓練”于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案例分析和項目實踐,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在影視創作、影視制作等方面的應用。同時,也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實現專業教師在專業知識與能力上的新突破。此外,該模式還可以進一步擴展到其他專業學科,將“互聯網+”的優勢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在提高學生能力素質的同時提供了教學模式改革新思路。
參考文獻:
[1]王蕾.高職院校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構建探索[J].黑龍江科學,2021,(19):48-49.
[2]郎琪,程寧.“互聯網+”環境下的高職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品位·經典,2022,(24):170-172.
[3]柴金煥.“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基于威客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信息與電腦,2021,33(10):218-221.
[4]郭雪姍.“互聯網+”環境下的高職數字媒體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文淵(小學版),2020,(5):866-867.
[5]劉和存,彭連軍.高職院校影視多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老字號品牌營銷,2021,(12):176-178.
作者簡介:趙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廣播電視編導。
基金項目:2022—2023年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科研項目——基于項目教學法的高職院校影視制作實訓教學實踐研究(編號:2022XY-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