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分析當前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中存在的問題,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探討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的路徑,介紹“一體、二環、三高、四進”課程銜接模式,即中高職專業課程做好一體化頂層設計、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分層設計、逐級遞進式地提升學生職業能力、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定期開展合作交流。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 快遞業務能力 課程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03-0108-04
近年來,我國電商行業快速發展。當前,各電商平臺銷售的商品主要通過物流渠道運輸到客戶手中,而這個中間環節是否能做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流專業人才,特別是快遞業務崗位人才的素質。隨著電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國內外物流行業的快速發展,對物流快遞業務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同步提升。因此,快遞業務能力成為當前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能力目標。目前,為適應市場對物流人才不斷提高的要求,我國很多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開設了物流專業,部分中職物流專業畢業生會選擇進入高職院校繼續學習。這就需要考慮并解決好物流管理專業中職課程和高職課程的銜接問題,適當調整人才培養頂層設計和人才培養方案,積極進行教學改革,以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物流快遞業務人才。筆者認為,以快遞業務能力提高為導向,深入研究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一、當前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
(一)以快遞業務能力提升為核心的中高職教育課程開發重復與滯后
近年來,物流行業快速發展,其人才需求缺口逐漸增大,在就業市場的極大壓力之下,為適應市場需求,中高職學校積極對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進行教學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其中中高職教育課程開發重復與滯后的問題比較突出。主要體現在快遞業務崗位的能力提升部分,中職階段的快遞業務學習側重于基礎理論和技術,高職階段更注重快遞業務高級技能的傳授,然而目前這兩個階段的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特別是快遞實務課程銜接不暢,較多內容和實訓重復。高職階段應突出智能物流快遞業務以及高端服務禮儀的訓練,而目前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以快遞業務能力提升為導向的課程改革銜接還不到位,未能準確把握智能物流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市場對快遞人才的需求。讓從中職升入高職的學生重復學習相關課程,既會浪費學生的時間和精力,也不利于人才培養能力目標的達成。部分物流專業課程建設滯后,未能跟上專業發展的步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存在與社會和市場脫節的問題。筆者認為,有必要從快遞業務能力提升的角度思考和研究中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和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異同,根據快遞崗位任務不同區分能力培養目標以設置課程,開發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相互銜接緊密的課程。
(二)課程開發未能兼顧各類生源的快遞業務素質差異
部分高職院校進行課程開發時,未能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這些差異既包括學生的素質能力差異,也包括學生的學習經歷差異。高職院校生源相對復雜,既有中職畢業生,也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不管是課程設置僅以“零起點”為依據,或是課程設置僅以中職畢業生為主體,都不能兼顧中職畢業生和普通高中畢業生的學習需求。目前,物流產業中對人員需求量最大的崗位是快遞員,要培養優秀的快遞人才,在快遞業務課程的開發中需要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將其作為設計課程內容的重要依據,以提升學生的快遞業務能力。另外,相對而言,普通高中畢業生的文化綜合素質更好,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更強;中職畢業生的文化基礎普遍較薄弱,對純理論的專業基礎知識學習感到吃力,但其實踐能力強、操作基礎好。高職院校在進行快遞業務課程開發時,要綜合考慮這兩種不同生源的素質基礎,否則就會出現課程銜接不暢的問題。
(三)以快遞業務能力提升為導向的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規劃缺乏整體設計
中高職教育課程的銜接是中高職教育銜接的重點和難點。當前,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規劃缺乏整體設計,導致課程建設成效不明顯。一方面,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教育課程各成體系,缺乏明確的銜接點,課程內容重復度高;另一方面,中高職快遞業務課程銜接缺乏內涵支撐。部分高職院校簡單地把高職與中職重復的課程內容刪減或者將部分課程下移中職,試圖以此銜接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這種做法未考慮快遞業務能力提升的梯度,未考慮從基礎到中級再到高級業務水平的逐步提升。中職學校大多沿用原有課程模式和內容進行教學,很少有中職學校會因為部分學生有升入高職的需求而專門調整課程設置。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無法實現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有效銜接。特別是課程設置時,部分學校沒有根據快遞業務能力發展需求來設置銜接課程,因而難以實現物流快遞人才的素質提高目標。
二、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路徑
筆者所在學校積極探索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路徑,形成了“一體、二環、三高、四進”課程銜接模式。“一體”指在中高職課程標準銜接中,做到專業課程設計模塊的一體化,避免中職課程與高職課程重復,做好一體化的頂層設計。“二環”指分層設計理念,從中職到高職,人才的素質和職業能力是遞進發展的,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需要分層設計;還需要以就業為導向,根據學生未來就業的側重點,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重要的職業能力。“三高”指通過比賽、設計、考證,逐級遞進式地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四進”指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在開學、期中、期末、寒暑假等關鍵時間節點定期開展合作交流。下面對“一體、二環、三高、四進”課程銜接模式進行具體介紹。
(一)中高職快遞業務能力提升模塊課程標準對接——“一體”設計
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的一體設計,需要針對專業基礎、專業核心、專業實踐綜合、專業能力拓展四個課程模塊進行教學改革。
專業基礎為大類課程,中職學校可按專業大類設置該模塊,該模塊的變動一般較少,不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高職階段不應重復設置中職階段學生已經修過的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模塊是支撐專業核心能力的專業主干課程,主干課程應根據市場對快遞業務能力的要求、對人才的需求情況增減部分課程。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所開設的快遞業務操作與管理課程是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掌握快遞員應該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快件收派、處理等基本技能。而快遞員基礎課程是中職階段物流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它是針對快遞企業的速遞(收派)員、分揀員、客服人員以及管理人員職業崗位真實工作任務而設計的課程,旨在為物流企業培養全面掌握快遞業務流程、熟練操作快遞各環節業務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該課程的崗位針對性強,工學結合特點鮮明,對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有明顯作用。上述兩門課程雖然名稱不同,但其內容特別是在能力培養要求上是有所銜接的。為了實現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有效銜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將快遞業務操作與管理課程涉及的快件收派、快件處理以及快遞基礎知識分為三大職業功能模塊進行教學,教學內容按照“從理論到實踐”的實際工作先后順序進行設計安排,明確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為“初級快遞員→中級快遞員→高級快遞員”。這樣設置課程,以中職階段培養初級快遞員為基礎,凸顯高職階段的培養層級提升,實現了一體化設計。
專業實踐綜合課程應重點結合快遞業務開展教學。中職學校培養的人才主要是操作工作人員,而高職院校更傾向于培養設計和管理統籌人員。實踐課程要從職業認知、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方面統籌考慮,使高職階段的學習內容與中職階段的學習內容不重復。中職階段主要是進行定崗實習,中職階段的實習內容也需要與高職階段的實習內容分層差別設計。
專業能力拓展課程模塊,要結合快遞業務的人才職業能力需求,理論結合實際開展人才培養工作,擴大學生的專業輻射面。以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院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之一,結合快遞業務人才就業的職業能力要求,分類設計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包括:能將各類快遞物品進行有效快速的分類,能獨立完成國內一般函件和包裹的快遞受理接單業務,能獨立完成國內一般函件和包裹的快遞派送業務,能獨立完成國內一般和各種特殊物品的快遞受理接單業務,能獨立完成國內一般和各種特殊物品的快遞派送業務,能獨立完成國內一般和各種特殊物品的快遞包裝和分揀業務,能獨立完成國際快件地面業務中的調度、收取、離站、進站、派送等環節的業務,能獨立承擔國際快遞服務界面上外勤、內勤、各種疑難件的作業活動,能運用基本的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對快遞銷售和運營等業務進行管理。
(二)以快遞業務能力提升為目標對接課程內容——“二環”分層設計
中高職院校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設置需要以就業為導向。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就業能力較強,但從就業崗位的素質能力模型分析,中職畢業生和高職畢業生的就業素質和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物流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過程中,如果以快遞業務能力提升為目標課程內容,則需要考慮崗位的特性進行相應調整。可把相應的職業能力分解落實到相應的課程,分析快遞業務能力的具體素質要求,確定課程培養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的銜接。對比分析發現,中職學校培養的快遞人才具備包裝快遞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市場開拓能力,有能力完成物品配送;而高職院校培養的快遞人才能力層次更高,他們有能力設計配送業務流程、能根據客戶需求配置運力和合理分配配送區域、能有效操作物流配送管理系統,具備獨立處理突發事件的統籌能力。表1為中高職院校培養的快遞崗位人才職業能力和課程項目設計對比表格。
(三)職業考證、實訓和技能大賽層級對接——“三高”晉級提升
中職階段的技能競賽項目和高職階段的技能競賽項目的級別不同,要求也不同。中職階段的技能競賽要求學生能運用所學的技能熟練地完成基本操作,高職階段的技能競賽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創新思維。學生的能力水平是有層次地提高的,要由淺入深、由低到高地進行培養。為了更好地實現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應發揮職業考證、實訓和技能大賽的作用,課程設置要考慮技能競賽對不同級別的能力的要求,對中高職的物流人才培養區分不同的能力,設計能力目標應做到不同層級對接,實現“三高”晉級提升學生的快遞業務能力。表2(見下頁)為根據中高職不同階段考證級別的設置對比。
(四)中職學校與高職院校探索符合實際且具有特色的合作模式——“四進”交流共享
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需要加強溝通,針對中高職物流專業課程的銜接,做好詳細的規劃和具體落實工作。例如,廣西理工學校與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開展合作,探索出了定期“四進”交流共享的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合作模式。廣西理工學校的崇左校區設在廣西理工職業技術學院,雙方對接統籌中高職課程較為方便。雙方定期開展教學交流,每學期開學,召開教師座談會,并邀請班級干部參與,一起討論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此為“一進”;期中,雙方教師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了解彼此的教學現狀,此為“二進”;期末,召開教師座談會,對整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總結,探討下一步的改進和優化方案,此為“三進”;寒暑假期間,雙方開展實地調研活動,此為“四進”。通過上述教學互動交流,實現了教風學風同步提高,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課程標準、教學內容、考核方案不斷優化,中職和高職深度交流平臺也水到渠成地搭建起來。該模式實踐應用了5年,培養出一批物流管理專業高素質人才,特別是快遞業務崗位的優秀人才,他們具有扎實的物流管理專業知識功底和熟練的快遞業務操作技能,綜合素質較高,一上崗即能熟練操作,深受物流企業好評。目前,很多中高職院校積極開展此類探索,筆者認為,各校應根據本校實際探索出有特色、有效果的課程銜接合作模式。
總而言之,中高職物流管理專業課程銜接措施需要根據各中職學校、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擬定,但是,基本的改革思路是可以研究并做初步建議的,所做之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也具有一定的普適性。各中職學校和高職院校需要分析本校的物流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和國際國內物流行業發展情況,深入了解當地的物流企業和國內各大物流企業,把握國家的大政方針政策,更好地實現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促使學生實現技能提升和知識遷移,真正實現內涵式突破。
參考文獻
[1]潘旭紅,楊成明.有效性視角下中高職課程銜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5(5).
[2]張夢瑤.淺析物流專業開展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建設[J].江蘇教育研究,2016(Z6).
作者簡介:陸莉玲(1987— ),本科,中級“雙師型”教師,研究方向為快遞運營、倉儲配送管理。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