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孜買提江·阿里木,陳羊珍
摘要:花卉有著觀賞價值,能夠帶給人喜悅心情,因此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當作是很好的裝飾用品,用于修飾風景、裝飾房屋。不同的花卉生長習性不同,因此相對應的,培育方式也存在不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是當前一種能夠實現花卉快速生產的現代生物技術,應用于花卉種植中,得以有效提升花卉植物的存活率,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對花卉品種進行改良。基于此,本文主要對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現代花卉生產中的應用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現代花卉生產;運用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原理是植物細胞所具有的全能性特征,能夠借助現代科學技術人為地創造出無活菌條件,對植物的根莖、細胞等組織進行人工培養,從而最終增殖為植株。植物組織培養中所使用的培養器官叫作外植體,應用此種技術,能夠借助人力將對花卉植物的生長控制水平提升至最高,從而有效提升花卉的生產質量,以更好地滿足當前市場對于花卉植物的需求。
1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的應用優勢
1.1 培養周期短
相較于傳統的花卉植物培養技術來說,該技術能夠大幅度地縮短植物的培養周期,實現花卉的快速繁殖。影響花卉植物生長的因素較多,傳統的培育方式中,稍有不慎,便會導致花卉植物的死亡,因此植物的培養效率很難得到保證。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就能夠人為地為花卉生產創造出最為適宜的條件,同時,利用試管快繁技術,也能夠進一步縮短花卉的生長周期,使其得以快速生長。
1.2 性價比高
雖然此項技術相較傳統技術來說,在前期會投入較高的成本,但是其最終所能夠獲得的回報比率確實較高的,因此應用該技術有著高性價比的優勢。一方面,此技術的應用能夠縮短培養周期,提升植物存活率,降低了培養失敗所需要耗費的廢品成本;而另一方面,此項技術在實際生產中并不需要過多的土地,利用培養瓶培養即可,而培養瓶所占據的空間較小,且可以立體擺放,因此相較傳統技術,這種方式能夠以更少的空間培養出更多的花卉,具有更高的性價比優勢。
1.3 繁殖方式多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所需要應用的原材料相對容易獲得,只需要獲取植物的器官即可實現培養,如葉片、幼花等,利用植物器官也能夠再生成長為植株的植物特性將這些分解的植物器官培育成完整的花卉植株。這種培養方式適用于大部分的花卉植物,因此該技術也有著適用性強的特點。
1.4 避免變異現象
植物在其自身的生長過程中,由于受到污染、遺傳特性變化等的影響,會有一定的概率發生植物變異,而應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就能夠避免植物的變異現象。該技術所采取的是無性繁殖技術,使用的為植物的體細胞,體細胞在經過培育后,得以形成與原本花卉同樣性狀的花卉而不會出現變異。
1.5 降低毒害威脅
在花卉培育過程中,植物的莖葉中含有病毒時,如果不加注意,就會有導致植物病毒大范圍傳播的可能性,致使花卉植物無法健康生長,花卉植物的產量降低,嚴重影響經濟收益。而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就能夠結合不同植物的類型,將植物中所含有的病毒清除,培育出完全的脫毒品種,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證花卉植物的生產質量,也能夠為后代的培育提供優良的品種保障。
2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花卉生產中的應用策略
盡管現如今,該技術的應用已經較為成熟,具備完善的理論體系和生產管理方式,但是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具體而言,其應用策略,在于以下幾方面:
2.1 解決試管玻璃化問題
試管玻璃化會導致試管中的植物苗呈現半透明的外觀狀態,而這種半透明狀態的植物苗也被叫作玻璃苗,是植物在培育過程中所發生的一種生理或病理現象。一旦試管植株出現玻璃化的狀態,那么將很難恢復為正常苗,最終所培育出的植物會出現植株矮小、葉片畸形等狀況,進而給花卉植物的培育者造成損失。因此,當前階段,解決試管玻璃化的問題至關重要。導致試管玻璃化發生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組培材料選擇不當、光照條件不良、溫度過高、通風條件差、培養基瓊脂濃度不夠等等。因此,相對應的,若想預防試管玻璃化,就需要做好組培材料的選擇,選擇分化程度較高、繼貸次數較少的材料。同時,嚴格控制光照條件,盡可能使得光照更接近自然光,適當降低溫度從而控制管內濕度。除此之外,還應保持管內良好的通風環境,并保證培養基的瓊脂濃度適宜。
2.2 解決褐變問題
組織培養技術應用中,褐變屬于一種常見的異常培育現象。當發生褐變時,外植體的生理生化反應會被抑制,導致外植體出現生長不良,并最終致使植物死亡。導致植物出現褐變的影響因素包括植物體積、破壞程度、處理方式、培養環境等四個方面。植物的體積越小,發生褐變的概率也就越高,同時,切口的大小、生長中酶的含量的高低,也會影響到植物是否會發生褐變現象。除此之外,如果植物在培養過程中,無機鹽的濃度過高、基質的選擇不恰當、溫度控制不適宜,也同樣會引發褐變。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在解決褐變問題時,應盡可能選取幼齡時期的外植體,注意切口面積的控制,并在培養的過程中做好水培、消毒等處理措施,適當降低培養基中的無機鹽濃度,選用液體基質的培養基,并做好培養環境的溫度控制,以最大程度降低褐變發生的概率。
2.3 做好種子植物的取材
應用植物組織培育技術時,需要做好種子植物的取材工作,嚴格規定取材范圍。首先,此類種植方法適用于種子植物,對于單子葉植物較為難以實現培育,因此培育時,需要注意此類問題,以提升培育效果。其次,植物薄層細胞的培養技術應用時,利用莖體的表層細胞進行培育,只需要做好消毒即可,所選擇的莖表皮應盡可能為幼莖,同時,整個取材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規范操作,以避免外植體受到影響。再次,人工種子技術應用時,將種胚放置在人工種皮內,從而形成一個與天然種子相似的人工種子結構,這種人工種子與天然種子相似,同樣能夠實現植物的培育。在應用此技術時,需要做好種皮的制作,規范種皮的制作方式,嚴格把控種皮的制作材料,以提升植物的培育效果。
3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花卉生產中應用的局限性與發展對策
3.1 局限性
組培技術在我國的應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受到技術、人才等的限制與影響,在花卉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的社會背景下,需要分析當前階段組培技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以更好地找到相對應的解決辦法。
3.1.1 培養過程要求更為嚴格
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對于培養過程的要求會更為嚴格。影響培育效果的因素很多,植物最終能否成活,與培育過程中是否按照相關標準規定嚴格操作有著較大的關聯。例如,植物在成苗前的培育時,需要保證整個培養環境始終處于無菌狀態,如果消毒殺菌處理不到位,外植體就會有一定被感染的概率,進而最終無法促成為完整的植株,植物的培育便會失敗。再比如,如果植物在培育的過程中,土壤未經過消毒處理或濕度、溫度、光照等的控制不當,也同樣會導致植物的培育失敗。
3.1.2 組培專業技術人員較少
組培技術對培育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然而,就目前來看,國內在組培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仍舊較少。組培技術屬于現代化的專業科研技術,需要相關培育人員能夠具備相應的較強專業知識才能夠勝任培育工作,但是我國有關于這一技術的專業訓練培訓較少,在這方面的研究也略微滯后,因此仍舊有著較大的可提升空間。
3.2 發展對策
3.2.1 加強科研與生產的結合
花卉植物的培育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科研力量,將科研與生產相結合,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同時,也能夠更進一步地提升科研的轉化成果比率。在從事科研工作時,應結合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以往培育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從而為植物的培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3.2.2 加強專業人員的培養
政府應加大對組培技術的科研資金投入力度,培育更多的優秀人才,為該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科研人才。同時,整個培育過程中,應加強對培育人員的專業技能訓練,規范植物組織培養的全過程。在植物培育的過程中,培育人員需要打造無菌的環境氛圍,嚴格控制培育環境,保證每個培育環節都能夠按照標準化的步驟操作,科學開展培育工作,從而充分保證技術的應用效果。
4 結語
綜上所述,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花卉生產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花卉的生產效率,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需要相關培育人員做好對注意事項的控制工作,規范化培育方式,同時,政府也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鼓勵科研與生產的結合,從而使得該技術能夠創造更多的生產效益。
參考文獻
[1] 姜瑞瑞.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花卉生產中的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17(6):107,51.
[2] 馬蘭.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花卉生產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2019(10):11.
[3] 趙國軍.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花卉生產中的應用研究[J].花卉,2020(2):1-2.
[4] 劉廣軍.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現代花卉生產中的應用[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23):92-93.
[5] 劉英杰.植物組織培養技術在花卉栽培中的應用[J].農村科學實驗,2021(2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