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延寧

摘要:做好桉樹種植技術分析與管理活動對提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有關鍵意義,本文以桉樹種植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分析桉樹生長特征、探討桉樹種植技術,如整地、育苗、種植、除草追肥、病蟲害防治等技術要點;根據當前桉樹種植管理現狀,提出具體的管理要點,優化幼苗管理,做好成林撫育,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桉樹種植;技術分析;管理要點
在當前新時期發展的背景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于木材的需求量有所增加。桉樹是我國常見的喬木種類,具有生長速度快、經濟生態效益高的特點,廣泛種植于我國南方地區。當前市場中對于桉樹木材的需求較高,應用廣泛于建筑材料、造紙等方面。相關管理人員,必須要全面做好桉樹種植技術與管理措施的研究,保證提升桉樹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1 桉樹生長特性
桉樹同時又被稱作為加利樹,屬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常見樹種,耐寒能力較差,喜高溫和陽光,適合種植于光照充足、氣溫適宜的山坡或平原。當前,我國桉樹種植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區和南部地區,桉樹的樹冠較小,透光率高,蒸騰作用減弱;種植地區年降水量達到500~1000mm能夠使得桉樹正常生長,對于降水量超過1000mm的地區,能夠縮短桉樹的生長周期、加快生長速度。對于光照時間長降水充足,熱量充足的地區來說,可以為桉樹的生長,提供良好的自然條件。桉樹對于土壤的要求相對嚴格,適宜種植于酸性的紅壤和黃壤中,能夠保證根系發達,增強抗風能力[1]。
2 桉樹種植技術分析
桉樹種植活動具有一定的技術性,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做好桉樹種植的一系列準備活動,科學合理選擇種植方案,為達到預期的種植效果,需要明確種植技術,具體措施如下所示:
2.1 整地環節
整地環節屬于桉樹種植活動中的關鍵步驟,需要提前8~12個月左右準備工作,根據桉樹生長的特性,選擇合適的區域對土地進行清理。對環境適宜的地塊,隨時準備備耕,對溫度較低區域則需要在8月份開始準備,具體選擇時間需要以當地的氣候條件為準。若選擇坡地造林,應當選擇小于34。的山坡,根據山坡的具體朝向和坡度綜合性展開設計。坡度角度對于種植活動具有不同的要求,若坡度大于14。可采用人工帶機耕全墾方式,深度控制在20~25cm;當坡度小于14。時,可選擇機械裝置進行整地活動,若坡度大于25。則要根據桉樹的造林計劃,選擇人工挖除的方式開展種植活動,避免使用機械設備,引發水土流失問題,標準為60cm×40cm×40cm[2]。
2.2 育苗技術
良好的育苗環節屬于桉樹造林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為保證樹苗的成活率,必須要合理選擇育苗方式,保證提升苗木的抗病蟲害能力。當前采用的育苗方式,主要為無性和實生兩種方法,實生育苗方式依托播種的方式進行繁育,無性育苗方式則需要通過組培、扦插方式開展育苗。
在具體育苗環節中,首先需要做好桉樹果實的選擇,對果實進行晾曬,獲取種子,對種子進行層層篩選,避免出現腐爛變質的種子影響到發芽率;做好催芽工作,利用40~50℃左右的溫水進行浸泡,浸泡后開展消毒活動,減少種子攜帶的病菌數量,提升抗病能力。播種的時間一般選擇在11月~次年的2月進行冬播,也可在3月后實施春播。在播種時,選擇晴朗天氣,在苗床上均勻進行撒播覆蓋。經過消毒后的細土或者是新鮮的火燒土;覆蓋草葉或松針葉,以花灑進行澆水,做好覆膜處理工作,保證苗床的溫度控制在30℃左右。一般來說,在播種后的7~10d,苗木會出土,管理工作人員需要根據溫度和濕度情況適當進行調整。當桉樹幼苗生長至20~30cm,可用于造林活動[3]。
2.3 種植環節
種植環節屬于關鍵的環節,首先需要確定種植密度,對于造林地區土質良好且培育大徑材桉樹時,可以適當地減少密度,將種植行距確定為2.5m×3.0m。種植密度為種植90株/667m2。若種植區域屬于土壤相對貧瘠的山地,主要的造林目的是培育速生小徑材桉樹時,可以加大種植密度,行距設置為1m×3m,可考慮種植300株/667m2。結合種植的目的,科學合理地進行選擇,需要結合桉樹的生長特點,不宜采用較大的密度,否則會影響到光照條件,阻礙水肥的吸收,使得木材質量不佳。其次,要確定造林的時機,由于桉樹樹種對于光照和溫度的需求較高,可選擇2~4月左右種植,提升幼苗的成活率。為避免積水引發桉樹爛根問題,在苗木移栽活動結束之后,要及時做好填土工作,保證填土能夠高出地表。在種植30d左右時,由管理人員及時檢測桉樹的成活率,對患有病蟲害的桉樹植株及時進行處理,避免出現交叉感染情況。
3 桉樹管理要點討論
在桉樹種植活動結束之后,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保證桉樹正常生長。
3.1 除草管理
除草環節對于桉樹的生長有關鍵的意義,當桉樹種植后周圍的雜草會出現蔓延,影響桉樹的正常生長,與桉樹爭奪水分與肥力。所以,必須采用科學合理的除草方式,在當前主要的方法是采用化學藥劑的方式進行除草,但為保證桉樹的生長質量,避免對桉樹造成破壞,根據桉樹藥品的敏感性,選擇適宜濃度的化學藥劑。可采用機械、人工、藥劑同步進行的方式進行除草,尤其是對于桉樹種植面積較小的地域來說,通過人工使用器械的方式進行除草,能夠保證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避免化學藥劑對于桉樹的傷害,提升桉樹的成活率,保證木材質量。
3.2 施肥管理
桉樹在生長的過程中,對于養分的需求較高,必須嚴格按照桉樹的生長特點,以及對于與種植地區的土壤條件,科學合理地開展施肥管理工作。在施肥時需要注意肥料的選擇和配比,保證施肥的均勻性。首先要施加基肥,在施肥工作之前,提前對種植地區的土壤肥力進行測定,得出土壤中有機和無機元素的含量。測定土壤的酸堿程度,進而分析桉樹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營養成分和種類,最后確定施肥的比例。在種植期間,一般選擇優質復合肥作為基肥,在施加肥料的過程中,必須要與樹苗的根部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由于化學肥料燒毀幼苗根部。其次,要做好追肥工作,在種植活動結束后施加第一次追肥時,提前進行除草工作,避免出現雜草與桉樹爭奪肥料情況的發生,在施加肥料同時進行松土和擴穴,擴穴的規格大約維持在120cm×100cm,每株桉樹施加尿素和復合肥各25g左右;在第二次追肥時,需要確定追肥的時間,等到桉樹成長到1.2m左右,施加復合肥和尿素各50g左右;第三次追肥的時間,應當確定在來年的4~5月份,逐漸增加肥料的克數。需要注意的是,在追肥活動實施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選擇在雨后,保證肥料吸收的均勻性。
3.3 病害管理
在桉樹管理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病害問題,如腐爛病、焦枯病等。必須嚴格做好病害管理,提升桉樹的成活率,保證樹木的質量,對于扦插苗腐爛病,主要的表現是侵害桉樹嫩葉,使得嫩葉變黑干枯,主要的防治方法為:在扦插之前,對苗床突然進行消毒處理,利用30%土菌清水劑,3~6L兌水噴灌消毒;其次,對插條進行消毒,在扦插工作活動開始之前,利用27%高脂膜200倍液+ 64%殺毒礬600倍液浸漬,達到去除霉菌的良好效果,降低病害發生的概率。
焦枯病主要影響桉樹葉子,最終導致桉樹枯死,主要的防治方法可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比如加強排水管理,對于排水較差的區域環境內,修建排水管道,合理控制桉樹種植的密度。在培育期間,嚴格選擇苗木材料,杜絕使用病區苗木;做好土壤的消毒滅菌工作。當發現焦枯病后,必須及時清理病葉、病枝,噴灑藥物進行殺菌。
3.4 蟲害管理
桉樹在整個生長的過程中,時常會受到蟲害的侵擾,所以必須嚴格做好蟲害管理活動。在當前,桉樹蟲害主要有大毛蟲、白蟻、金龜子等等,需要根據桉樹的生長情況以及病蟲害發生的特點,嚴格做好管理。首先,針對大毛蟲來說,需要在幼蟲時期噴灑殺蟲劑,如2.5%的溴氰菊酯3000倍液;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如果在林地中發現有蟲卵,可以通過人工摘除的方式,杜絕病害,采用人工捕殺幼蟲,提升管理的效果。在每年的四月份左右,可以在林地中釋放白僵菌粉,達到殺蟲的目的。對于白蟻的防治,白蟻這類蟲害需要以預防為主,同時可以采用農藥進行誘殺。在造林的過程中,可以在洞穴中放入三到四克呋喃丹,與基肥、土壤混合填入,殺滅白蟻;種植活動結束之后,可以將二克呋喃丹在距離樹苗水平5厘米處進行撒放,需要注意的是不可將藥粉直接與樹苗進行接觸,避免使得樹苗受到影響。金龜子防治,金龜子屬于桉樹生長過程中常見的病害,為了保證提升病害管理的效果,在造林的過程中,使用60~75kg/667m2敵百蟲粉放入在洞穴內,以此來殺死金龜子幼蟲。對于金龜子成蟲,可使用農藥敵百蟲、甲胺磷稀釋成600~800倍液體噴灑葉面,以此達到殺蟲的效果。
4 桉樹種植質量保障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明顯看出,在當前桉樹種植的過程中,種植技術分為多個環節,必須嚴格落實種植技術,加大管理活動,由此才能夠推動桉樹種植活動順利實施,以下提出幾點桉樹種植質量保證的措施。
4.1 優化種植方式
種植方式對于桉樹的生長來說具有重要的影響,為了全面提升桉樹種植質量,加大管理效率,必須要有針對性地優化種植方式。很多地區在桉樹種植的過程中,會采用“燒山”的方式進行清理。這種方法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毀掉原有的土地和植被,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引發水土流失問題,會影響到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在整個種植的過程中,必須要以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基本的原則,不斷優化種植的方式,結合區域地勢特點綜合性展開分析,提升整體的種植效率。對于管理人員來說,需要嚴格做好有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植被管理工作活動,避免水土流失影響到桉樹的正常生長,避免破壞生態環境。
4.2 落實幼苗管理
幼苗管理活動屬于桉樹種植管理過程中的關鍵內容,為保證桉樹種植的質量,需要嚴格做好幼苗管理。在幼苗栽培一段時間后,需要加強管理措施,及時觀察幼苗的成活情況,對于缺苗、少苗的部位,及時進行彌補,確保后期苗木能夠均勻地進行成長;等到苗木定植工作活動結束之后,有針對性地進行除草和松土工作,保證為桉樹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避免周圍的雜草和灌木影響桉樹苗木的正常生長。在除草時,如果選用除草劑進行除草,一定要嚴格控制除草劑的劑量,避免對幼苗產生損傷;另外在種植區域要設置相應的防護欄,防止人為破壞或者是動物破壞的情況。如果桉樹造林的規模相對較大,可以在周圍設置隔離帶,有效地隔離火災和病蟲害。
4.3 提升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
在整個桉樹種植的過程中,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將會影響到桉樹種植的質量,所以必須嚴格做好人員管理活動,保證桉樹種植管理人員有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豐富的林業知識、工作經驗。相關部門應當發揮好帶頭的作用,做好桉樹種植技術和管理要點的宣傳工作,保證種植人員能夠掌握基本的技術,不斷提升種植水平。對于現有的人員加大管理,落實培訓工作活動,將種植技術實踐能力、專業知識作為培訓的重點內容,保證提升桉樹種植管理的質量。
5 結語
隨著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桉樹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必須要全面做好桉樹種植技術管理工作,嚴格落實一系列管理要點。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桉樹的生長特性以及種植地區的具體環境分析。科學合理地開展整地工作、加大育苗管理、提升種植環節的有效性,針對桉樹管理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做好保障。將除草管理、施肥管理、病蟲害管理作為關鍵的內容展開實施,最后為保障桉樹種植的質量,需要優化種植方式、嚴格落實幼苗管理、提升種植人員的綜合素質。從多個不同的方面展開實施,以此推動桉樹種植活動順利開展,提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陸廣鷹.桉樹種植技術和管理措施探討[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22(8):82-83.
[2] 陳世新.桉樹種植技術分析與管理要點探討[J].農業與技術,2022,42(13):93-95.
[3] 韋雄,秦真榮.桉樹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