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金
摘要:從現代化的發展角度來看,海洋漁業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原本采用的海洋漁業捕撈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威脅,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生態環境的長期穩定發展,需要對當前海洋漁業捕撈作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解決,并提出一系列如何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捕撈策略,期望能夠通過可持續利用和發展,實現海洋漁業資源的長期穩定發展。
關鍵詞: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捕撈
當前,海洋漁業發展存在著資源開發不合理的狀況,為了能夠解決這一狀況,需要從捕撈策略入手,分析當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以此能夠更好地實現海洋漁業事業的發展。從國家對于全社會各行各業的發展角度來說,要想在海洋漁業中獲得可持續的發展,需要解決原本海洋漁業資源利用過程中對周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少出現的資源短缺問題。
1 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必要性
近些年來,國家逐漸重視起海洋經濟對于社會總體經濟水平發展的影響,發布了一系列促進漁業事業發展的國家政策,并且隨著新時代各行業科學技術和條件的發展,為海洋漁業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一系列改進的措施,通過各個方面對于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必要性的研究,從以下三個方面提出是否需要進行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從國家整體政策來說,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情況下,城市化逐漸推進使得人口數量急劇增加,人們大量消費海洋產品,就為其需求奠定了基礎。同時,隨著人們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對于生活水平的品質要求逐漸提升,在增加海洋產品需求的同時,對海洋產品的質量呈現出嚴格的趨勢;其次,自古以來,我國都將海洋漁業作為重要的發展行業之一,有著廣闊的海域以及豐富的海洋資源,這也給當前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尤其是在近些年國家對于海洋事業大力支持的情況下,有關政府部門不斷增加對于海洋漁業資源的資金投入;最后通過對于以上兩個方面的研究,可以發現,可持續的海洋漁業是幾千年長期發展以來的技術和理論基礎。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對于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要性提出重要的理論研究,需要將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作為發展的基本國策之一,并且需要根據當前海洋漁業資源的發展情況,及時地調整國家政策,并且投入一定的優惠政策和支持策略,為我國海洋事業的發展提供制度化基礎。
2 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在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其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從自然因素的角度上來說,由于海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其對于我國海洋與發展存在著一定的威脅;從人為角度來說,之前的發展過程中人們認為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在很多海洋漁業發展領域有著過度捕撈的問題,對于漁業發展的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這對于當前我國要進行海洋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存在不利的影響。
2.1 漁民沒有社會保障,轉產轉業的扶持政策單一
在實際進行相關漁業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原本的相關漁業發展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作為基礎,那么會導致其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基礎性保障作為人員進行漁業行業長期發展的支撐,長期發展下去造成許多的漁業從業人員逐漸遠離此行業,對當前漁業經濟的穩定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另外,對于漁業的行業轉業來說,由于其沒有單一的轉業扶持政策,實際的轉業需要面對許多的困難,這些現象對于海洋漁業資源的長期穩定發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響。
2.2 漁民自身思想素質、覺悟不高
漁民自身素養會對政策、政令落實執行產生直接影響。由于生存、生活環境的變化,很多年輕人都選擇外出發展,當前從事漁業生產的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年齡偏大,思想也比較保守,將捕魚當成是自己的唯一出路,生活來源主要依靠出海捕魚,很多漁民的學歷并不高,并未及時學習現代化知識、技術等,難以接受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
2.3 自然環境的原因
由于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逐漸地將漁業發展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部分,那么這樣的行為會對海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尤其是人類垃圾的投入,以及其他等等各個因素的影響,造成海洋環境生態的不平衡,進而導致整個海洋環境產生不利的反應,那么對于海洋漁業的發展來說,其發展需要在一個穩定的海洋漁業環境下才能夠進行,一旦海洋環境受到人類行為的影響,就會反過來影響海洋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在減少人為因素,對于海洋漁業資源破壞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維持海洋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為后期海洋漁業資源的長期穩定發展,做好環境生態的基礎。
3 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策略
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從多個方面來進行海洋漁業相關行業的控制,首先需要建立一個完善的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捕撈制度,從法律制度上確定當前我國海洋漁業行業發展的規章程序,只有在制度化的保障下,才能夠更好地促進漁業資源的長期穩定發展,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當前海洋漁業資源發展中的人才隊伍建設在人才的保障下,奠定好整個海洋漁業資源長期發展的人才隊伍基礎,為后期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接著需要完善相關海洋漁業資源內的漁船控制管理制度以及漁業捕撈制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通過法律這種強制性的方式來進行。最后,為了能夠更好地實現可持續長期發展,需要在一定期限內持續實行海洋伏季休漁制度,讓整體海洋漁業行業進行休養生息,進而更好地延長當前我國海洋漁業行業發展的長期性。
3.1 建立合理漁業資源捕撈配額制度
捕撈配額制度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2條第1款的規定:“國家根據捕撈量低于漁業資源增長量的原則,確定漁業資源的總可捕撈量,實行捕撈限額制度。國務院漁業行政部負責組織漁業資源的調查和評估,為其提供科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海、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其他管轄海域的捕撈限額總量由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確定,報國務院批準后逐級分解下達;國家重要的江河、湖泊的捕撈限額總量由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或者協商確定,逐級分解下達。其制度充分地體現公平、公正的原則,分配辦法和分配結果必須向社會公開,并接受監督”的法律基礎上從而建立起來。國務院有關專業人員在對漁業資源科學評估和環境監測的基礎上,以確保資源的可再生和生態平衡為目標,對一定區域的漁業資源進行捕撈控制,從而采取一些措施保證順利地執行漁業制度。我國捕撈總量是根據國務院行政主管部門來確定的,并依此施行的,一個地區的捕撈配額制度的制定,要根據這個地區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我國根據往年的平均捕撈量、具體的漁船數量與總功率等情況,制定了相關的規定。具體的執行過程主要有以下2種分配方式:平均分配。對各個地區進行漁業資料捕撈量進行平均分配,嚴格地遵守絕對公平原則;區域分配根據捕撈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強弱來分區域分配,充分地利用好效率最大化和經濟最大的原則。這2種分配方式充分地體現制度公正和效率高效的制度優勢[2]。
3.2 做好海洋漁業資源發展的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各行各業發展好壞的一個直接關鍵性的因素,可以更好地促進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提高相關海洋漁業資源發展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只有在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素質和水平的情況下,才能夠將整體海洋漁業資源發展控制在國家能夠控制的范圍之內,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海洋漁業獲得較為優質的人才基礎。就海洋漁業行業發展來說,由于其技術性在實際進行相關行業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按照國家的相關法律規定,對相關的從業人員進行培訓,就在相關的從業人員達到一定的標準和程度之后,才能夠進入到海洋漁業資源的捕撈行業當中,那么在加強相關海洋漁業資源隊伍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行業進入標準進行規范。通過規范的規章制度,讓整體海洋漁業資源行業內部的從業人員素質得到控制,在這樣的情況下盡可能地使得整體海洋漁業資源在高素質人才的影響下,朝著更加健康穩定以及持續的方向發展。
3.3 實施海洋漁船控制管理和海洋漁業捕撈制度策略
對海洋捕撈漁船的控制管理,可以通過控制單次捕撈數量和對漁船進行捕撈許可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漁船的控制,不合法的漁船禁止捕撈,國家加強控制,各地單位加強監督管理,捕撈漁船進行有效配合,自覺遵循管理制度,同時出現違法者時執法部門必須違法必究,嚴格按法律條款進行行政處罰等。其次,通過捕撈制度來合理有效地保護海洋漁業資源,我國海洋漁業捕撈制度從20世紀中期已經興起了,經過歷年來不斷的完善捕撈制度,對規范漁船的捕撈行為、養護漁業資源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此外,必須嚴格控制作業漁船的捕撈范圍和捕撈量,逐漸減少近海捕撈與控制捕撈量,加強發展遠洋漁業,減輕近海漁業資源壓力。通過建立健全利于海洋漁業發展的漁船管理制度以及海洋漁業捕撈制度,能夠從漁船和漁業兩個方面,來減少傳統海洋漁業發展中人為因素對于海洋漁業可持續長期發展的破壞[3]。
3.4 實行海洋漁業伏季休漁策略
在我國海洋漁業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實施休漁政策是讓整體海洋漁業休養生息的一種關鍵性的途徑,那么為了能夠更好地促進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需要在當前漁業正常發展的情況下,根據潮水以及漁業的發展狀況,制定科學的休漁期,通過在休漁期時間內讓海洋漁業內部進行休養生息;同時還能夠讓專業的科學人員研究當前以及以往一段時間內了解海洋漁業行業的發展狀況,通過實施休漁期能夠在海洋漁業發展的時間內,控制相關海洋生物的捕撈數量,這樣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海洋漁業資源長期發展的可持續性[4]。同時,今年農業農村部《北緯35度~26度30分之間的黃海和東海海域伏季休漁制度調整方案(征求意見稿)》自2023年5月1日起,北緯35度~26度30分之間的黃海和東海海域,除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以及為捕撈漁船配套服務的捕撈輔助船全面休漁,休漁時間為5月1日12時~9月16日12時。因此,相關海洋漁業生產人員面臨著更為嚴格的伏季休漁政策。
另外,對于建立海洋漁業休漁期的長遠發展來說,其不僅是為了能夠控制捕撈海洋生物的數量,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促進海洋漁業資源的生態恢復,通過為后期海洋漁業行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讓其在休漁期內能夠不加人為因素的恢復自然的生態鏈,如果可能的話還能夠延長當前生態環境中的生物鏈,促進當前海洋漁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此外,需將保護我國漁業資源在控制的范圍之內,通過對原本海洋漁業正常發展的調查,可以發現原本的國家政策以及長時間的海洋漁業發展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即使能夠獲取經濟效益,但是在長遠的發展來看,其破壞了我國海洋漁業長期發展的穩定性,需要通過實施伏季休漁政策來調整當前的海洋漁業發展策略[5]。
3.5 推進海洋捕撈漁船減船轉產
目前,可結合當地的小城鎮的建設,通過政府的幫扶、市場運作有機結合的方法,發展海水養殖業、市場流通業、水產品加工業、休閑漁業等的有效載體,鼓勵減船轉產轉業漁民可以做好有關產業的工作。此外,政府相關部門還可結合市場情況鼓勵發展海水養殖業、水產品加工業、休閑度假漁業以及市場流通行業,鼓勵減船轉產、轉業的漁民參與到相關行業工作當中。
4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當前海洋漁業資源發展的研究,結合當前我國漁業發展的形勢,綜合考慮海洋生態環境以及人類行為對于我國海洋漁業事業發展的影響,通過一系列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措施分析,確保當前我國漁業發展朝著高效生態環保的方向前進,讓海洋漁業事業為我國經濟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魯泉.印度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評價與管理對策[D].上海海洋大學,2022.
[2] 王芳.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捕撈策略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5(10):197.
[3] 王一笑.促進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捕撈策略探討[J].北京農業,2016(1):104-105.
[4] 梁仁君,林振山,任曉輝.海洋漁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捕撈策略和動力預測[J].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108-112.
[5] 李紅艷,王穎,劉天紅,等.基于生態足跡的我國海洋水產資源可持續利用研究[J].漁業研究,2021(5):509-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