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指向表達的小學語文教學
作者:劉吉才
出版社:中國書店
出版時間:2019年
ISBN:9787514921731
定價:38元
語文要素是統編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它不僅包括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還涉及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在某種程度上,語文要素是知識技能向素養轉化的橋梁。統編教材以語文要素和人文主題雙線組元,并且將語文要素分解成若干知識點或能力訓練點,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地分布在課前導語、課后習題和習作等板塊中。小學習作教學可謂是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及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培育的綜合呈現。筆者在完成江蘇省2018年度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指向語文核心素養的小學習作教學課例群研究”(項目批準號:C-c/2018/02/44)的過程中,參考了由劉吉才著、中國書店出版的《指向表達的小學語文教學》一書。本書聚焦語文要素,為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如何走出語文教學高耗低效的困境等熱點問題提出了解決方案。針對許多學生語言能力尤其是表達能力弱的現狀,本書提出“指向表達”的教學主張,從內涵與意義、特征與過程、路徑與策略、評價與實施、文體研究與課例研究等方面,為小學習作教學的研究和實踐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導。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作者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指向表達,并且強調,選擇內容是指向表達的前提,打磨過程是指向表達的基礎,科學實施是指向表達的關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以語言文字運用為切入點,以指向表達為語文教學的基本視角。例如,在教學一篇課文時,既要弄明白它“寫了什么”,更要著眼于它是“怎樣寫的”,甚至可以探討它“為什么這樣寫”。引導學生在多層次的閱讀、說話、習作中學習表達的方法,內化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習的過程始終指向表達。
其次,作者指出,在語文教學中,人們往往忽視一種隱性表達,這種隱性表達就是通過閱讀文本進行理解與感受,是將作者的表達內化為自己表達的過程,是顯性表達(說、讀、寫等直接表達)的基礎與來源。作者提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從解讀教材、對話文本、著力感悟、強化積累、滲透方法、注重遷移等方面指向、聚焦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具體體現為:整體感知,了解表達內容;立足文本,習得表達方法;創設情境,積累表達語言;讀寫結合,內化表達能力。
最后,作者指出,當下教學中有“只重視表達,而忽視表達的生成與表達中人文的熏陶”的情況,并且提出:一堂習作課不僅要有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還應該有思維的變化與發展,更應該有人文價值、育人價值的體現。作者一方面提出要加強習作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以激活學生自主表達的欲望,培養其運用語言文字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張習作教學應“從生活中來,也要能夠回歸到生活中去”;另一方面,作者從教學評價的角度提出淡化分數評價、鼓勵“綠色”評價、倡導延后評價等策略,努力提升習作教學的人文價值和育人價值。
《指向表達的小學語文教學》一書,聚焦語文要素,直面小學語文教與學的實際困難,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困惑,既有頗具洞見的理論思考,又有切實可行的實踐指導,對于突破小學習作教學的瓶頸具有借鑒意義和啟示價值。
(江蘇省泗洪縣第一實驗學校 陳衛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