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第二個結合”極大地拓展了我們的思想空間,拓展了我們的思維深度和延展度,使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這一理論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更加枝繁葉茂。“第二個結合”要求我們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體制、機制、制度等方面創新,以新的制度更加生動有力地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無論是黨的理論創新,還是推動現代化事業發展;無論是實現共同富裕,還是推動法治中國建設,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個結合;思想解放
[作者簡介]辛向陽: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與新思想,其中特別提出:“更重要的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讓我們能夠在更廣闊的文化空間中,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1).這是一個重要的論斷,這一論斷包含十分豐富的思想。
一 為什么需要又一次思想解放
中國共產黨人總是在不斷地解放思想中完善和發展自己,總是以思想的解放為自己前行的動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程中強調思想解放,強調“第二個結合”的思想解放作用,有著特殊的意義。
(一)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一個輝煌的百年歷程,下一個更加輝煌的百年歷程的起始需要新的思想解放
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的一百年實際上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一百年,一定意義上也是解放思想的一百年。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通過思想解放,不斷克服各種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等錯誤傾向,將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客觀實際和中國人民的客觀需要結合起來,開辟了新的革命道路。正如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所言:“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更普遍地更深入地掌握干部、黨員和人民群眾的結果,必將給黨和中國革命帶來偉大的進步和不可戰勝的力量。”《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36.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同樣離不開思想解放。依靠思想解放,我們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不但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我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而且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改革開放新時期事業的開創是以思想解放為前提的。1978年12月,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拉開了新時期的歷史帷幕。鄧小平科學世界觀最鮮明的特征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如《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言:“在三中全會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號召下,廣大干部和群眾從過去盛行的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精神枷鎖中解脫出來,黨內外思想活躍,出現了努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生動景象。”《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和《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65.沒有思想解放,就不可能完成黨在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更不可能實現指導思想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斷進行思想解放,沖破很多舊思想觀念的束縛。“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到,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堅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才能正確回答時代和實踐提出的重大問題,才能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第二個結合”本質上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認識深化的結果,是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的結晶。
(二)“第二個結合”極大地拓展了我們的思想空間,使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這一理論在肥沃的文化土壤中更加枝繁葉茂
習近平指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讓我們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動,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論和制度。”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1).并強調通過“第二個結合”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創新。黨的創新理論要繼續向前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習近平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習近平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強調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N].人民日報,2022-10-29(1).在“兩個結合”中,“第二個結合”的作用尤為突出。“第二個結合”使我們黨的創新理論有了更加廣闊的場域,使我們既可以從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思想發展歷程中思考理論問題,建構自主知識體系;也可以從中國古代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中尋求思想營養,推動建設面向世界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正是通過“第二個結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僅成為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而且有力地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站在時代高度充分闡明了中華文明的顯著優勢和特點: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綿延5000多年從未斷流;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不抱殘守舊;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來都是牢固凝聚;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不排斥其他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不殖民其他國家。突出的連續性決定了我們的事業能夠千秋萬代,使我們能夠不斷思考如何實現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突出的統一性使我們這個民族和國家始終有強大的凝聚力,能夠克服一切艱難挑戰,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堅如磐石地屹立;突出的創新性使我們黨能夠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在解決各種突出問題中構建和完善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突出的包容性使我們能夠廣泛吸收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發展我們自己的理論;突出的和平性使我們能夠不僅為人類回答“世界向何處去?和平還是戰爭?發展還是衰退?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習近平.把握時代潮流 締造光明未來——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N].人民日報,2022-06-23(2).的時代之問,而且能夠回答“兩極分化還是共同富裕?物質至上還是物質精神協調發展?竭澤而漁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零和博弈還是合作共贏?照抄照搬別國模式還是立足自身國情自主發展?我們究竟需要什么樣的現代化?怎樣才能實現現代化?”習近平.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N].人民日報,2023-03-16(2).的人類現代化之問。
正是通過“第二個結合”,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集中體現的“六個必須堅持”,充分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與價值。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體現了“民惟邦本”“為政以德”的價值理念,體現了為政者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荀子·王制》)的憂思;自信自立映射出我們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象傳上》)的剛毅追求,我們民族歷來有著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守正創新的基本要求既體現了我們民族“循法守正者見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謂之顯榮”(《史記·禮書》)的核心價值,又體現了“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的進取精神;問題導向體現了曾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的自省要求;作為基礎性思想和工作方法的系統觀念體現了反對“只看見樹木,不看見森林”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3.的形而上學的要求,更體現了“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寤言二·遷都建藩議》)的整體理念;胸懷天下體現了中華民族“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的信念,更體現了“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顏淵》)的情懷。這種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習近平指出:“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230.
二 “第二個結合”作為又一次思想解放的基本要求
作為思想解放意義上的“第二個結合”有很豐富的含義,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的把握。
(一)“第二個結合”要求我們更加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科學地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起源以及演進規律,更加客觀全面地認識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
對我們民族歷史的認識,特別是客觀全面的認識,不僅關系到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和強化,而且關系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命運,關系到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2022年5月,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指出:“我們黨歷來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中華民族歷史,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推動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N].人民日報,2023-05-29(1).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中華文明,不僅能夠有效地反對各種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而且能夠科學地認識我們民族文化的變革性和開放性。
過去有一種觀點認為,鴉片戰爭的失敗、近代以來中國的落后,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中華文明的基因就是保守、僵化和封閉的。實際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大視野來看,中華民族從來都是一個進取開放的民族。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18(24):12.變革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綿綿不絕:上古炎帝的“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系辭下》),就創造了市場交易的規則。春秋戰國時期的李悝變法、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申不害變法、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都是變革的代表;秦始皇的郡縣制改革更是深刻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的歷史發展;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都是變法變革的產物;北宋的王安石變法、明代的張居正變法都是巨大的社會變革;雍正的攤丁入畝、改土歸流政策的實施使清王朝有了生機活力。一條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無數的變革和圖強,各種激蕩的浪花和潮頭疊涌而起。這也就是習近平所講的:“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1).中華民族不僅創造了無數的物質遺存,從萬里長城到布達拉宮,從星羅棋布的城鎮到眾多的村寨;還創造了無數的思想,產生了一大批具有深遠影響力的思想家,從孔子、孟子、莊子、韓非子到朱熹、王守仁、王夫之等。
中華文明具有開放包容性。習近平指出:“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協和萬邦的寬廣胸懷,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經譜寫了萬里駝鈴萬里波的浩浩絲路長歌,也曾經創造了萬國衣冠會長安的盛唐氣象。”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求是,2018(24):12.他還說:“中國唐代是中國歷史上對外交流的活躍期。據史料記載,唐代中國通使交好的國家多達70多個,那時候的首都長安里來自各國的使臣、商人、留學生云集成群。這個大交流促進了中華文化遠播世界,也促進了各國文化和物產傳入中國。”習近平.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4-03-28(3).萬國衣冠會長安充分說明了唐代長安城的國際化程度。宋朝鼓勵外商來華貿易,建立了一批對外貿易口岸,與其他國家簽訂了貿易條約,還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等,這些科技成果對中國和世界的科技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有學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100多本。中華民族的歷史總體上是開放的歷史,發展好的時代也都是開放的時代。正因為如此,習近平明確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取向,決定了中國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諧格局,決定了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N].人民日報,2023-06-03(1).
(二)“第二個結合”要求我們充分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寶貴資源,探索面向未來的體制、機制、制度等方面的創新,以新的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創新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十四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這一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從中國悠久歷史中走出來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其深厚的文化沃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一系列制度都源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在談到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時指出:“協商民主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進程,源自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源自新中國成立后各黨派、各團體、各民族、各階層、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實現的偉大創造,源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體制上的不斷創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理論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習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22(2).五大淵源中第一位的就是優秀政治文化,四大基礎中的第一位是文化基礎。習近平還指出:“我們黨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與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統,‘兼容并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聯。我們沒有搞聯邦制、邦聯制,確立了單一制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順應向內凝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統。”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一館一院”并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N].人民日報,2023-06-05(1).“民惟邦本”“天下共治”“共和行政”“求同存異”“天下為公”“互商互諒”等優秀傳統政治文化和理念構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的文化基礎。
三 又一次思想解放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第二個結合”作為新時代新發展階段的思想解放,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價值。無論是推進黨的理論創新,還是推動現代化事業發展;無論是實現共同富裕,還是推動法治國家建設,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結合。
(一)為黨的創新理論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和新的方式方法
“第二個結合”使黨的創新理論有了更加深厚的精神動能。十八大以來黨的創新理論生機勃勃,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越來越緊密,越來越有深度和廣度。例如,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改造了傳統文化中的實事求是,使之成為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毛澤東同志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又賦予實事求是更豐富的含義。首先,賦予實事求是以共產黨人價值觀的要求。2016年10月,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他說:“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7(1):6.其次,賦予實事求是以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范的要求。2016年10月,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在長期實踐中,我們黨堅持把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作為黨的建設重要任務來抓,形成了以實事求是、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和自我批評、民主集中制、嚴明黨的紀律等為主要內容的黨內政治生活基本規范,為鞏固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生機活力積累了豐富經驗,為保證完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心任務發揮了重要作用。”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J].求是,2016(22):10.
(二)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這是在中華文明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參天大樹
2023年2月7日,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N].人民日報,2023-02-08(1).中國式現代化,植根于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的和平性,使我們能夠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和意志始終是堅定不移的,沒有什么力量能夠動搖我們;植根于天下情懷,使我們敢于打破“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現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為人類謀進步,拓展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植根于農耕文明,我國擁有燦爛悠久的農耕文明,這是我們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特色。什么時候都不能忘記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農耕歷史傳統的國家,必須確保其根脈生生不息,做到鄉村社會形態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傳承弘揚。習近平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一館一院”并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推動中華文明重換榮光”[N].人民日報,2023-06-05(1).
(三)實現共同富裕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因為追求共同富裕是我們民族幾千年來的理想
從全球范圍來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一批又一批新興國家踏上了現代化的征程。但70多年過去了,至今也沒有幾個后發國家實現了現代化。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收入不平等導致社會動蕩。這就啟示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必須堅決防止兩極分化,促進共同富裕,創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不僅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而且能提供強大的社會動力。共同富裕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基本理想,在現代化進程中就要不斷實現幾千年來中國人的這一理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國之稱富者,在乎豐民”(《芻蕘論》)、“藏富于民”“博施于民而能濟眾”(《論語·雍也》)、“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管子·霸言》)、“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論語·里仁》)、“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禮記·禮運》)等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人們對富裕美好生活的追求。《晏子春秋》就提出:“其取財也,權有無,均貧富,不以養嗜欲。”我們要把這些關于共同富裕的優秀文化資源運用好。習近平在2014年5月強調:“‘德不孤,必有鄰、‘仁者愛人、‘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貧濟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這樣的思想和理念,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鮮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時代價值。”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2).
(四)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傳承。“自古以來,我國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積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89.這些法律文化不僅保證了中華文明綿延至今,而且為我們今天建設法治國家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礎。習近平指出:“中華法系形成于秦朝,到隋唐時期逐步成熟,《唐律疏議》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后中華法系影響日漸衰微。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等不同,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中華法制文明的深厚底蘊。中華法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等等,都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智慧。”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89-290.中華法系的優秀思想和理念不僅使我們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綿延不絕,也使我們民族形成了法治與秩序的信仰,形成了強大的內向凝聚力。
Abstract: “The Second Combination” greatly expands the space as well as the depth and length of our thoughts, which makes the theories of innovation of the Party put down the roots into fin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blossom in the soil of culture. “The Second Combination” requires us to fully utilize the resources of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explore the innovation towards future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and system, and firm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new systems. No matter i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Party or i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no matter in realizing common prosperity or in enhancing government by law, the deep combination of Marxism and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ndispensable.
Key words: Marxism;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Two Combinations; liberation of thou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