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強平 馬婭妮



【摘? 要】當前,紡織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問題主要包括披露方式不規范、披露內容片面以及企業自主披露意愿較低。論文基于滬深兩市3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2018-2021年的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從公司內部治理視角探析其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之間的關系。分析發現,獨立董事占比、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分離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股權集中度與披露水平負相關但不顯著。由此,論文提出合理設置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科學設置職位并將環境保護納入職能目標的建議,以期提升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促進我國紡織業可持續綠色健康發展。
【關鍵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紡織企業;公司內部治理
【中圖分類號】F235.19;X322?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6-0079-03
1 引言
隨著經濟、技術的快速發展,人類對資源的開采程度越來越深,環境污染和環境退化問題日趨嚴重,環境成本不斷增加。在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背景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繼續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實現綠色環保的現代經濟社會。環境保護被提到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與層次,國民逐漸開始重視環境保護,并將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作為衡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指標,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環境會計”一詞最早在20世紀70年代由英國學者比姆斯提出,此后,環境會計作為新興領域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與研究。大多數學者提出,企業披露的環境會計信息內容通常包括定性內容和定量內容。代嬈等[1]通過探究四川上市公司公布的環境會計信息,發現大部分公司更愿意采取定性的方式進行披露,但是采用定量方式披露的公司比例也在逐年增加。趙海霞[2]認為,企業可以選擇在年報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也可以選擇在社會責任報告或獨立環境報告中披露,不同規模的企業應選擇適合自己的披露方式。張澤天和李蓓[3]分析認為,造紙行業公司的低碳文化理念、企業規模與盈利能力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董事及股權比例構成與之相關但不顯著。李繼志和梁梓淇[4]以2014-2016年滬深A股紡織業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發現高管學歷、薪酬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存在明顯正相關的關系,但高管持股的比例越高,其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意愿越低。
紡織行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過程中會產生廢塵、廢水、噪聲等各種污染產物,造成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目前,經濟下行的壓力使得紡織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實現紡織行業健康發展迫在眉睫。除外部力量監督外,對公司經營而言,完善的公司內部治理制度、權利義務的合理劃分將會直接影響企業的信息披露水平?;诖?,本文在分析紡織行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的基礎上,從公司治理結構視角探討影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的因素,并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為提升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推進紡織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參考。
2 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
2.1 披露方式不固定,披露位置分散
由表1可知,紡織企業主要通過年度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兩種方式披露環境會計信息,大部分企業選擇在年度報告中進行披露,小部分企業會通過社會責任報告再次做補充披露。從披露位置來看,在年度報告中,企業主要在董事會報告、重要事項和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環境會計信息。2021年5月,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定期報告的格式和內容提出了新要求,新增了“環境與社會責任”專項,34家樣本公司均在年度報告的“環境與社會責任”專項中披露了環保信息。整體來看,由于我國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政策上采取鼓勵為主、半強制為輔的態度,導致披露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隨意性較強。此外,披露的具體位置比較分散,不利于信息使用者查詢并橫向比較這些信息。無論哪種情況,均使整個紡織行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缺乏相關性和可比性。
2.2 定性信息較多,定量信息較少
由表2可知,2018-2021年紡織企業披露的定性環境會計信息較多,定量環境會計信息較少。在定性信息中,受政策影響,約三分之二的紡織企業披露了環保設施建設、排污情況、突發環境應急預案和環境自行檢測預案,這些環境會計信息大多反映企業過去已經發生的事項,極少反映公司環保計劃等預測性信息。大量定性信息由于缺少數據支撐,很難被信息使用者準確判斷與利用。定量信息主要是用貨幣量化企業與環境因素相關的會計信息。由表2可知,紡織企業主要披露了與環保收支相關的信息,較為簡單片面,環保收入披露主要是各式政府補助,環保支出披露主要是排污費以及與環境相關的各項稅費。由于信息不對稱,處于比較有利地位的企業可以“隱藏信息”,使得其他利益相關者不能詳細切實地了解公司環保投資、支出等方面的情況,對公司的評價極易有所偏差。
2.3 披露主觀性強,披露意愿較低
雖然披露環境會計信息的紡織企業的數量比例逐年增多,但披露內容大部分是利好信息,很少披露對公司自身不利的負面信息。一方面,受公司管理者偏好、企業自身利益等因素影響,紡織企業大多有“選擇性”地披露對其有正面效用的環境會計信息,而避開環境破壞類、罰款類等負面信息,導致信息使用者對環境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靠性有所懷疑。從表2可以看出,主動披露環保處罰信息的企業不超過5家。另一方面,紡織企業對政策強制要求披露的信息披露較多,但對強制性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自愿披露的意愿較低。通過查詢紡織企業的年報與社會責任報告,發現被環保部認定為重污染單位的紡織企業能夠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詳細披露,而不屬于重污染單位的其他紡織企業絕大多數并未自行披露,也沒有對外進行環保情況說明,披露意愿不高。
3 研究假設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股東數量越多,股權越分散。然而由于信息不對稱,公司的核心信息一般都掌握在大股東手中,小股東為保障自身利益,需要與經理人進行更多的信息交流,進而迫使經理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相反,股權集中度過高會影響企業經營決策的獨立性,進而影響信息披露的真實性。據此,本文提出假設1:股權集中度越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越低。
獨立董事不同于普通的公司董事,他們獨立于公司存在,一般是各行各業的專業人才,可以從專業角度對公司的長久健康發展提出合理建議,根據利益相關者理論,企業要想生存并長久發展,離不開對利益相關者利益要求的高質量回應。獨立董事作為利益相關者的一方,在監督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制定公司重大經營決策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獨立董事的參與起到部分監管作用,能夠阻止股東及管理層內部勾連有損公司利益,迫使企業披露的相關信息更有保障。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獨立董事占比越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董事長與總經理由兩個不同人員擔任,有利于股東行使監管并督促企業管理層的權力。根據委托代理理論,董事層需要監督管理層忠誠敬業地完成自身工作,防止各種財務信息隱瞞和造假行為的發生,以求促進企業長效發展。若董事長和總經理二職合一,總經理可能會通過操縱董事會滿足自身利益需求,進而阻礙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據此,本文提出假設3:兩職分離會提高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
4 研究設計
4.1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以滬深兩市A股紡織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選取2018-2021年的數據,剔除剛上市相關數據披露不全的上市公司,最終搜集到34家紡織業上市公司共136個觀測值。數據主要取自國泰安數據庫、公司官網、巨潮資訊網站公布的公司年報、社會責任報告等。
4.2 研究變量設計
①被解釋變量:采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EDI)表示紡織業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選取12個指標對上市公司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內容進行量化并打分。這12個指標包括環保方針政策與法規、環保工作回顧、環保目標與規劃、環境風險應對措施、環境管理、污染物排放、環保收益、環保費用、環保投資、自然資源耗用量、環保處罰、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每個指標無披露得0分、定性描述得1分、定性加定量描述得2分,總分為24分。本文將各個項目累計總和除以最高分24計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EDI得分。得分越高,說明公司披露質量越高。
②解釋變量:本文選取股權集中度(HERF)、獨立董事占比(IDP)和兩職分離情況(CEO)作為解釋變量。一是股權集中度,即企業第一大股東持有股份占公司總股份的百分比;二是獨立董事占比,即董事會中獨立董事人數占董事會總人數的百分比;三是兩職分離,如果存在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合一的情況,取值為0,否則為1。
4.3 定量分析模型
為驗證公司內部治理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之間的關系,本文選取股權集中度、獨立董事占比、兩職分離作為解釋變量,建立了以下回歸模型:
EDI=α+β1HERF+β2IDP+β3CEO+ε
式中,α是常數項;β1~β3是回歸系數;ε是殘差。
5 實證結果分析
5.1 描述性分析
如表3所示,紡織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的最小值為0,最大值為0.833,標準差為0.217 5,說明樣本公司之間的披露水平相差較大;平均值為0.348 7,說明行業整體的披露狀況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披露行為有待進一步規范。在股權集中度方面,第一大股東持股的平均比例為0.300 5,最高達0.614 6,說明部分樣本公司存在一股獨大的股權特征。樣本公司中獨立董事所占比例的平均值為0.366 1,基本滿足獨立董事至少占董事會三分之一這一最低要求。兩職分離的平均值為0.308 8,說明有30%的企業沒有做到兩職分離,未能重視職位設置機制。
5.2 多元回歸分析
如表4所示,VIF值均小于5,說明各變量之間不存在嚴重的共線性問題。模型回歸測算的R2值為0.74,調整后的R2值為0.734,表明假設模型可以較好地說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F值為125.148,在1%的水平上顯著,表明因變量與自變量之間具有顯著的線性相關關系,整體來看,模型的擬合優度良好。獨立董事占比與兩職分離在1%的水平上顯著,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而股權集中度的P值大于0.1,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當探析兩個以上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時,可以通過觀察標準化系數來考量。由表4可知,自變量中標準化系數最大值為獨立董事占比,為0.553,表明獨立董事占比這一因素對紡織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程度是最大的,也是最為顯著的。
由此,假設1得到驗證,股權集中度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負相關,實證結果方向與假設1方向一致,但是不顯著,未能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企業股權集中度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之間沒有明顯的聯系,這可能受企業所有者決策的影響,相關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假設2得到驗證,獨立董事占比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在1%的顯著水平上正相關,說明設置獨立董事對提高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起到了有效的監督作用。假設3得到驗證,兩職分離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指數顯著正相關,說明董事長與總經理職位相分離有利于避免企業內部為滿足個人利益需求而對信息有所隱瞞,有助于企業環境會計信息的全面披露。
6 結論與建議
本文通過分析紡織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現狀,發現行業整體的披露水平一般,不同紡織企業的披露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研究公司內部治理與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之間的影響關系后,本文為提高紡織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水平提出以下建議:第一,合理設置公司內部治理結構。首先,股權高度集中使紡織企業在作出決策時容易出現一股獨大的情況,容易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造成不良影響。紡織企業應加大改善股權結構的力度,適當使股權分散化、多元化,避免股權過度集中,促使企業決策客觀合理,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其次,提高獨立董事比例,并規范獨立董事準入機制,賦予他們一定的權力并實施一定的激勵措施,讓獨立董事對于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予以評價,最大限度地發揮獨立董事的積極作用。第二,科學設置職位,將環境保護納入職能目標??茖W的職位設置可以避免因個人為謀私利而為公司整體帶來的風險隱患,從而提升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紡織企業應保留兩職分離的設置形式,使董事長對總經理經營行為的監督發揮真正的效用,促進企業長久發展。此外,要將環境保護納入總經理職位的職能目標,董事長做好對總經理環保工作情況與信息披露的監督,督促總經理加強對環保的重視,進而提高披露質量。
【參考文獻】
【1】代嬈,劉金彬,趙蓓.管理者特質對企業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J].商業會計,2018(21):35-38.
【2】趙海霞.環境會計信息披露診斷研究[J].財會通訊,2018(13):52-55.
【3】張澤天,李蓓.低碳經濟視角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造紙業上市公司的樣本數據[J].中國林業經濟,2020(5):122-125.
【4】李繼志,梁梓淇.管理層治理對環境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以我國紡織業為例[J].會計之友,2018(18):62-66.
【作者簡介】谷強平(1974-),女,湖南張家界人,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