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摘要:眾所周知,學生知識和能力都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想要基礎扎實,應注意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不能急于求成。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告訴我們復習很重要。所以,小學階段要想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復習課的教學質量起著關鍵的作用。英語復習課可以幫助學生鞏固以前學過的知識,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關鍵詞: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策略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學更加注重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實際應用。那么,怎樣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呢?通過對歷屆優秀教師教學經驗的研究,我們發現,小學英語復習課對幫助學生提高英語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小學英語人教PEP版教材為例,分析提高小學英語復習課質量的教學方法。
1 ? 小學英語復習課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舉網以綱,千目皆張”。誠然,只要抓住重點,就可一擊即破。所以,要想提高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就要全面分析小學英語復習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1教材方面
人教PEP版英語教材是供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的學生使用的,其教學內容遵循大量輸入和適量輸出的原則,教材的話題選擇上更加貼近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教材中涉及的話題豐富多樣,語言材料也活潑有趣,更加注重對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的提升。所以,這個版本的英語教材還是比較適合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的。
1.2教學方面
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質量之所以一直無法收到理想效果,是因為沒有得到教師足夠的重視,教師在小學英語復習課上,沒有下足功夫,復習手法太過單一,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去背去寫,沒有注重英語復習方法的傳授,沒有設計有趣的英語復習教學環節,讓復習課的時間白白浪費了。
通過分析英語教材和英語復習課的教學過程,筆者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也對教學策略進行了創新,以便提高英語復習課的教學效率,從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2 ? 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策略
2.1提高認知,下足功夫
通過上述分析,教師應意識到小學英語復習課的重要性,提高自己的教學認知,高度重視小學英語復習課,課前下足功夫,課上蓄勢待發。那么,教師怎樣在課前下足功夫呢?首先,教師應該明確本節課的復習目標,不能再漫無目的地讓學生去自己復習、背誦記憶。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差,如果教師不明確地指出學習任務,他們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東撞一下,西撞一下,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還復習不到重點。所以,教師應該根據教學進度及學生的學情,明確本節課的復習目標,讓學生抓住重點進行復習。比如,以五年級的英語教材為例,教師首先幫助學生分析教材,讓學生打開目錄,直觀地看到本冊分為六個單元和兩個復習單元。針對第一單元的復習課,教師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是本單元A、B部分的Lets talk, lets learn中英互譯為重點記憶的地方;其次是對本單元詞匯的復習記憶,其目標的設置是在學生可接受的能力范圍內進行的。教師明確復習目標,可以讓學生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有效提高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2.2因材施教,整體規劃
教師為學生明確復習目標,還應設置復習課的教學步驟,且在教學過程中不應拘泥于形式,要靈活地應用各種教學設施、教學手法,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應對復習課上的突發事件,讓英語復習課順利進行,從而提高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效率。無論教學過程怎樣變,教師的整體規劃是不能變的,它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英語復習的大致綱要,讓學生有綱可循,逐步提高。
2.2.1單元復習
教師要規劃每單元的復習重點,即Lets talk和lets learn要求學生熟讀成誦,還有就是每單元大標題下的文章都是需要重點記憶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看中文背誦Lets talk和lets learn部分的內容,也可以讓學生把英文翻譯成中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英譯漢的過程中要強調學生逐詞翻譯,爭取每個英語單詞的意思都能讀懂,這也是學生復習時經常忽略的地方。教師還要規劃好每單元重點語法的總結部分,如每單元的Lets wrap it up部分就是英語語法重點復習的知識點。
2.2.2板塊復習
這是教師劃分本單元的重點,讓學生明確復習的重點及步驟,以便降低學生的記憶難度。教師可將單元板塊復習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單詞部分:單詞是英語學習的基礎,所以英語單詞的復習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復習英語單詞,可以降低學生遺忘的速度。單詞部分的重點復習策略是以詞匯的考查為主。首先,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單詞,然后教師從聽力、筆試、把單詞補充完整、單詞歸類、英漢互譯五大單詞考查方面進行整體規劃,讓學生從這幾個方面進行著重復習。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單元詞匯表的兩種單詞類別,一種是黑體字,一種是白體字,它們的記憶要求是不同的。接下來,教師要利用課上時間教授學生記憶單詞的方法,幫助其復習英語單詞。教師可引導學生打破慣性思維,正著讀和倒著讀都能將單詞熟記于心,還可以根據單詞的音標、發音、詞根、詞綴等方法去記憶英語單詞。然后,教師根據五大單詞的考查點設置題型,考查學生的單詞復習情況。比如,教師通過聽力訓練考查學生對單詞的掌握情況時,可以讓學生通過讀音選出聽到的單詞,也可以根據聽到的單詞選出對應的圖片。又如,教師在通過筆試訓練考查學生對單詞掌握情況的時候,可以設置讓學生找出每組中不同類的單詞的題型,這也是每次考試幾乎都會出現的題型,教師可以給出四個詞匯,如Monday,Tuesday,Wednesday,read books,讓學生選出不同的類別。
句型專項:英語中重點句型的運用對于英語寫作和英語口語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句型專項的重點復習策略是以重點句型的考查方式為主。首先,教師歸納出重點句型,讓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記憶;然后教師從選詞填空、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選擇相應的答句、連詞成句、對畫線部分提問、改疑問句、改正句子中的錯誤這幾大方面進行整體規劃;最后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從而提升學生英語重點句型的實際運用能力。其具體步驟是: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教材中的常用表達法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教授的句型以小組的形式歸納單元重點句型,然后看哪個小組歸納的重點句型多,正確率高,教師從旁再進行指導、補充,最終歸納出本單元的重點句型,歸納過程是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方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避免出現重點句型丟失的現象,從而提高了復習課的進度。教師以七大考查重點句型為載體設置題卡,考查學生的復習情況,提升學生對重點句型的實際應用能力。比如,教師可以設置選詞填空題,讓學生以搶答的形式完成,這種題型考查的是學生把單詞放在句子中正確位置的能力,是對單詞考查的進一步延伸,因為只有對單詞特別熟悉、對句子能夠理解的學生才能完成。再如,用所給詞的適當形式填空來設置題型,讓學生搶答。在I____maths, English and music.這一題中,所給的詞是have/has,要求學生正確填寫單詞的適當形式,這樣可以讓學生重點記憶易錯知識點,提高英語復習效率。
語音部分:語音部分的復習重點是詞匯的正確發音,教師要幫助學生訓練正確的發音,比如,五年級英語重點考查的發音是ee , ea , ow, oo , ai , ay , ou等字母組合,這些字母組合有的只發一個音,有的發兩個音,還有的發三個音,這方面的知識在每單元都有涉及,教師引導學生去重復收聽Lets spell和Listen, number and say這兩個板塊,區別記憶。因為考試的時候,英語聽力是取材于教材的,所以學生要重點復習這兩個板塊。
作文部分:以小學五年級英語為例,教材設置了六個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個固定的英語作文模板,也就是六個作文類型,小學階段的英語作文是非常簡單的,所以學生在復習時只需要記牢每單元的作文模板,盡量用教材中的重點句型完成作文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學生不能根據自己的想象去創造句型。比如,第四單元的作文是讓學生寫一寫他們喜歡做的事情或者不能做的事情,向你的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等等。學生可以利用已經學過的句型去完成作文,如“我是誰?”“I am ____.”“我幾歲?”“我會做什么?”“I can ___.” 等來完成英語作文。
2.3游戲教學,激發興趣
以往的小學英語復習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教師只是讓學生背誦、書寫、記單詞、記重點句型,所以學生上課的狀態相對懶散,課上時間的利用率不高。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把復習課的課堂氛圍提升上去,重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比較愛玩,他們在游戲中汲取知識和信息的速度非常快,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游戲教學來激發學生復習的動力,從而提高小學英語復習課的教學效率。
2.3.1英語悄悄話
游戲玩法是教師每次點8~10名學生,把他們分成兩組,讓他們站成兩排,背對教師,側對著班里的同學。教師悄悄告訴每組離教師最近的學生一個單詞或者句子,然后由該學生依次把內容傳遞下去,最后由小組的最后一名學生大聲說出教師的悄悄話,哪組學生能夠又快又準地表達出來即獲勝。這種游戲教學既提高了學生的反應速度和對重點句型、單詞的掌握程度,又矯正了學生的英語發音。
2.3.2怪獸游戲
該游戲玩法是教師先選擇重點句型和單詞,然后假扮成怪獸,學生邊拍手邊讀句子或者單詞,三次拍手后要把手放在身后,沒有放在身后的則被怪獸抓住,被抓住的學生要讀出單詞和句型。這種游戲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熟悉句子和單詞。
總之,復習是鞏固所學知識的最佳途徑,所以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重視英語復習課。充分利用英語復習課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首先,應提高教師的認知,明確復習目標;其次,規劃重點復習的知識點和復習過程;最后,采用學生喜歡的游戲教學法提高復習效率,從而讓英語復習課變得生動、有趣,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王曉怡.復習課的華而實[J].新課程:教師,2012(6):15-17.
[2]張琦.讓英語復習單元教學反舊為新[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1(9):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