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要: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中強調,化學教學要加強理論與現實的聯系,創設豐富多彩的情境,增強學生化學學習體驗,提高高中化學教學質量。在這一背景下,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開始受到教師的青睞。在本文的研究中,筆者就以化學教學為載體,針對化學情境教學開展的現狀進行簡要分析,并隨之提出行之有效的改進策略。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程;情境教學;策略
最新的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倡導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應將化學知識置于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引領學生在特定的情境體驗中,喚醒自身的求知欲望,增強化學抽象知識與具體生產生活現象的聯系,提升學生的化學理論知識轉化能力,鼓勵學生運用化學思想和理論解決現實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落實核心素養。
1 ? 高中化學情境教學現狀
第一,注重趣味性,忽視化學知識的構建。部分教師由于對情境教學內涵理解不夠,在設計教學情境的時候,常常將關注點集中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在這種理念下,教師在創設化學情境時,注重使用趣味性的素材,忽視了其知識性。如此,教師設置的化學情境雖然趣味性極高,能夠最大限度地活躍課堂氛圍,但學生難以在特定的情境中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
第二,教學情境中學生主體地位缺失。新課程標準下,情境教學以其獨特的優勢和價值,成為落實化學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但在調查中發現,部分教師為了迎合新課改的要求,紛紛開始使用情境教學。但這種教學模式僅僅停留在表面,教師或是在情境中沒有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或是在創設情境時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如此,由于在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缺失,致使情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第三,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手段,承擔著知識灌輸和情感培養的雙重任務。教師旨在借助教學情境喚醒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逐漸形成積極向上、科學的學習情感。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常常以個人主觀因素為切入點,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致使化學情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根本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下情境教學的要求。
第四,過分關注知識,忽視了教學情境生活化?;瘜W學科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應立足于化學學科這一特點,設計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感知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靈活應用。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常常忽視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致使設計出來的教學情境脫離學生實際生活,難以發揮教學情境的價值功效。
第五,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整合不夠。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必須與教學目標整合到一起,使其為課堂教學服務,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但在教學實踐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常常忽視情境與教學目標的整合程度,致使情境教學無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嚴重制約了化學情境教學的效果。
2 ? 科學創設教學情境的原則
原則一:主體性。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學生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建構的。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關注自身的“教”,還應引導學生學會“學”?;诖?,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必須堅持主體性的原則,確保創設的情境能夠引發學生思考,使其主動發現問題并互相探索交流,在思考、交流、辨析和合作中完成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升。
原則二:適應性。結合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從已有水平的基礎上逐漸過渡到潛在水平上?;诖耍處熢趧撛O教學情境之前,一方面,要對學生現有的水平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結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創設教學情境,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在適應性原則下,教師要尋找與化學教材知識相契合的情境資源和素材,創設與教材知識具有一致性的情境,這樣才能夠激趣勵學,提升教學效果。
原則三:發展性?;诨瘜W學科的特點,以及核心素養下高中化學教學要求,教師不應只關注化學知識,還應著眼學生的未來發展,努力挖掘具有發展性、前瞻性的教學情境,引領學生在與時代接軌的教學情境學習中獲得發展。
3 ? 高中化學情境教學的開展策略分析
3.1轉變教學理念,科學選擇情境素材
在最新的化學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應努力轉變傳統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并增設了“情境素材建議”的要求,倡導教師應與時俱進,努力構建運用情境教學的新觀念,進而將情境教學與化學課堂教學整合到一起。同時,為了保障化學情境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應積極開發、合理選擇情境素材,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整合到一起。教師在選擇化學教學情境素材時,一方面應關注情境素材的真實性,使其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促使學生在“真實性”的情境素材中產生積極的情感、身臨其境的感悟;另一方面,應關注情境素材的新穎性,盡量聚焦社會熱點、科學研究前沿等素材設計教學情境,以便喚醒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領下,積極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中。
3.2科學設計情境,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在堅持情境創設原則的基礎上,教師要因地制宜,針對教材主干知識從多個角度和維度創設教學情境,契合學生興趣和教材知識結構,助力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第一,運用化學史創設教學情境。從化學學科的角度來說,任何一種物質的發現、物質性質的探究、原理和規律等,都具有自身的發展歷史。基于此,化學教師在優化情境教學時,可以此作為切入點,結合化學教學內容,選擇與其相適合的化學史小故事、化學史發展歷程等資料,精心創設化學學習情境。如此,運用化學史創設教學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或者指導學生在化學史情境中感悟化學發展的神奇,最終促使學生在這一情境中,感受化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并逐漸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素養。
第二,依托生活素材創設教學情境?;瘜W學科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它不僅源于生活,而且也將應用于生活。教師應從學生周邊的實際現象、新聞熱點、熱門話題中選擇教學素材,加強化學知識與具體現象之間的聯系,引領學生在熟悉的場景、現象中,理解化學知識,思考化學問題,最終實現高中化學知識的高效學習;同時,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逐漸體會到化學知識的實用性?;瘜W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生活、認識社會。例如,在“鐵離子”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生活元素,為學生設計生活化教學情境:讓學生提前一天準備一個蘋果,并咬上一口,觀察其外表變化情況,并填寫表格。如此,在生活化情境中,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也促使學生在實際探究中,了解到蘋果發黃的原因。
第三,依托實物創設情境。以往,化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基本上都是依靠語言表達的方式進行的,但基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單憑語言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很難在頭腦中構想出來,致使情境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面對這一現狀,就可借助實物創設教學情境。實物主要是指現實中存在的物質或者模型,具體來說主要包括:表格、分子模型、化學試劑、圖片等。因此,化學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不僅要借助語言這一方式,而且應靈活借助實物模型,引領學生直觀地感知情境,實現化學知識的有效學習。
第四,開發化學實驗素材構建探究情境。實驗是化學知識探索的必經之路,也是化學理論與現實操作的紐帶,以實驗為依托,構建具體的項目,或將實驗置身于生活中的現象中,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對此,教師應引導學生收集證據,自行設計化學實驗,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化學實驗觀察、探究和交流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參與到化學學習中。
第五,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學計劃能否順利實施,能否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與教學過程中多媒體信息技術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尤其是在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基于化學學科的特點,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的時候,可以靈活借助多媒體技術,通過動畫、視頻、解說等形式展示化學過程,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重點突出化學現象或主干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降低學生思考的難度,增強學生參與體驗,促使學生在有效的學習中,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3.3科學選擇情境教學開展時機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積極開展情境教學已經成為一種必然,但這并不意味著可隨時隨地進行情境教學,只有科學選擇教學情境呈現時機,才能充分發揮教學情境的價值功效。具體來說,完整的化學課堂教學活動涵蓋了諸多環節,如課堂導入、新知識傳授、深化重難點、課堂拓展等,只有結合課堂教學的實際需求,將情境教學科學、合理地融入課堂中,才能在教學情境的輔助下,讓學生完成化學知識的高效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要做好教學設計,結合課堂教學需求,科學地設計教學情境,開展課堂教學。同時,教師還應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基于教學需求,對教學情境素材進行轉化,使其更好地滿足課堂教學需求。另外,教師更應堅持因勢利導的原則,提前預設化學教學情境,并基于學生的真實情況和學習需求,運用多種途徑將其呈現出來,如依托文字、圖片、視頻、化學實驗、實踐活動等,充分發揮教學情境的價值功效,使學生在高質量的化學情境中獲得綜合素養的提升。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情境是激活學生熱情的高效手段,也是連接化學枯燥抽象知識與趣味具體現象的紐帶。教師應堅持一定的原則,深入研究教材知識的本質,加強抽象理論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多角度設計教學情境,并注意其呈現時機和形式,關注生成性情境,不斷提升高中化學情境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孔祥卿.高中化學情境教學的開展策略摭談[J].新課程研究,2021(14):78-79.
[2]陳慧敏,施慶.高中化學多樣化情境創設教學實踐與思考[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24-125,130.
[3]楊喜春.情境教學在高中化學教育中的應用與實踐[J].高考,2021(3):25-26.
基金項目: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課題《勞動教育與中學學科教學有機融合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FJJKZX2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