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津松
職高語文閱讀課的現狀
職高學生素質參差不齊,語文素養也比較薄弱,這也使得職高語文課堂效率不高。老師為了能讓問題得以解決,往往借助合作探究的模式來完成。合作對于職高學生來說,是一種很重要的素養,但是,不能因此就取代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基于這樣的現狀,在職高語文課堂中提倡“少教多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如何在職高語文閱讀課中實現“少教多學”
筆者認為,要讓“少教多學”走進職高語文閱讀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轉變教學觀念。要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教學觀念。教師不能抓著課堂的主動權不松手,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展現自己的舞臺。這是學生走進課堂,通過課堂進行學習的先決條件。試想,如果學生在課堂中只是配合老師表演,這堂課無論多么生動、精彩,作為旁觀者或者“跑龍套”學生也會覺得乏味。所以,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學,首先必須要承認他們的主題地位。
二、把課堂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1.把課堂學習時間還給學生。“多學”在課堂上的表現應該是學生的教師指導下進行“練習”或“自學”。所以,老師首先應該明白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激發起學生自投入學習的欲望,然后通過自選掌握一定的知識,最后再有教師對這些體系性的知識進行整合和厘定。只有明確了這樣的意識,自主學習才能實現,“多學”也才有時間上的保障。
2.把文本研讀的權利還給學生。現有職高語文閱讀課,教師為了配合教學進度,往往犧牲學生與進行接觸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教師連篇累牘的講解。這樣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最初的閱讀體驗,學生在教師的講解下低頭,知識是學到了,興趣也全無了。
3.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現下的職高語文課堂,教師為了與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是區分開,將課堂提問的作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好像只有以問題貫穿一堂課的始終,這樣的課堂就是新的課堂。殊不知,“滿堂問”也是剝奪學生學習權利的一種行為。教師在問題選擇的時候,往往是“貴多而不貴精”,各種無效提問比比皆是,這樣的問題不僅浪費時間,也會抹殺學生質疑、解惑的能力。長此以往,學生豈不要被培養成為一個個只會制造標準答案,而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木偶人?學貴質疑,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三、教師要有選擇的教。
一堂語文閱讀課,那些該講、那些不該講往往是很難取舍的。字詞分析了,又怕段落大意不懂;作者背景介紹了,又怕學生不能理解重點語句……在這里,筆者倒是覺得一些專家提出的遴選課堂講解內容的原則是比較可行的:講學生自學和討論后還不理解的問題;講知識缺陷和易混易錯的問題;講學生質疑后其他學生仍解決不了的問題。
筆者認為,只有從以上這些方面進行努力,學生才能真正走進語文閱讀課,我們的教學也才能在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所收獲,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職高語文課堂才能真正實現“少教多學”,最終實現“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