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賽飛
作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語文教師很怕教作文,也害怕改作文。學生一聽到寫作文就感到頭疼,每次作文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所寫作文言之無物,沒有感情,后進生更是不會動筆。好多孩子面對作文無話可說,想一點,寫一點,這種擠牙膏現象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孩子的知識面狹窄,基礎薄弱,缺乏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靈感絕不會光顧沒有準備的懶漢”。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從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入手,教給學生采集積累的方法,鼓勵他們多積累,夯實寫作基礎,讓孩子們的作文妙筆生花。
一、作文的評改注重激勵機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讓學生喜歡上寫作文,首先得讓他們對作文產生興趣。而要學生對作文感興趣,就得讓他們嘗到寫作文的甜頭,因此,作文評改中的激勵機制是最關鍵的。學生寫完作文后,老師要及時進行評改,而且在評改的過程中要注重激勵機制。即使是學生的作文寫得“慘不忍睹”,你也要能以火眼金睛,找到他的優點之處,并寫上幾句鼓勵、贊揚的話,以提高他們對作文的興趣。特別是評語要注意使用激勵機制,這樣學生才會對作文產生興趣,他們才會想寫作文,而不是怕寫作文。我班有幾名后進生,起初寫的作文字跡潦草,一無是處,根本就不知道他在寫些什么,而且篇幅也極短,完全是應付了事。我并不氣惱,認真在文中找到幾個字寫得端正之處,寫上“此處寫得好!”“這個字寫得真端正!”“這個詞用得好!”而且評語我會這樣寫:“呵呵,真不錯喲,能寫這么長的作文啦,有進步,如果字再端正一點,少寫點錯別字,就更好啦!”“不錯呀,你的作文有進步啦,繼續努力喲,下次你一定會寫得更好!”如此一來,下次他們的作文就有很大的進步。現在我班的后進生再也不怕寫作文了,如今的作文能夠語句通順、連貫,能將一件事講清楚了,這不就是激勵機制發揮的作用嗎?我還鼓勵學生互相評改作文,首先找出人家作文是的優秀之處,然后寫上激勵的話;然后再去文中的錯別字、語句不通順之處,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這樣學生才會樂意將自己的作文交給別人修改,同學之間也懂得了鼓勵的重要性了。對于那些優秀作文,我讓學生抄好或由我打印出來,貼于班級展覽角中,讓全班同學欣賞,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時寫得好的片段、好的句子也可以上展覽角。如此一來,后進生的作文也有可能去展示,他們對作文就更有興趣了。
二、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周圍的事物,積累寫作素材。
在學生對作文有了興趣后,就得教給他們寫作的方法。屠格涅夫說:“生活是一切藝術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會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難把文章寫好。所以,要想寫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例如:每學期可以組織大量的勞動實踐活動:春天澆水、夏天拔草、秋天掃落葉、拾麥子、冬天鏟雪、清潔區保潔、教室擦玻璃……這既是作文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葉圣陶說過:“寫作材料的來源普遍于整個生活里。”引導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天地中去豐富作文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嘗試,去實踐,讓他們體驗生活,觀察事物,搜集材料,力爭寫出真實、自然、清新的文章。 在摘抄本中留住寫作的素材也是一種寫作及類形式,指導學生摘抄優美的詞匯、句子、段落甚至抄寫好的文章。如:1、詞匯積累。描寫心情的:興奮、激動、高興、自豪……。、2、好句子積累。3、事物積累。如描寫植物的放在一類,描寫人的放在一類。4、詩歌摘抄。并要把抄來的好句好段反復讀熟,甚至背會,指導學生定期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比一比誰摘抄得多,背誦得多。還要求學生盡量在每篇中用些插圖,可以根據內容插圖,也可以按自己喜愛的去畫。中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閱讀摘抄他人的成功之作,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響,便于學生的作文由“仿”走向“創”。通過積累,學生擁有了大量的“原材料”,再加上創作的欲望,何愁學生不寫,沒內容可寫?
三、給學生創設各種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寫作。
現在很多學生寫不出作文,就是因為無話可寫,他們每天都過得平平常常,因此覺得無事可寫。因此,每個學期,我都會組織學生搞形式多樣的活動,為他們提供大量的寫作素材。比如說朗讀比賽、繪畫比賽、寫字比賽等。在搞活動前布置學生用心感受自己在活動中的心理,認真去觀察活動中各人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活動完后及時就其寫下來。老師再指導學生進行修改、完善。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所給的作文命題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寫。我每周都會布置學生寫一篇小作文,題目可由學生自己來定,也可由家長來命題。如果是我出題的話,我就會讓他們去寫生活中的事。有了寫作基礎,便可以向更高層次的水平要求學生,寫作文時一定要立意創新 題材創新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審題、立意、語言和文體等幾個方面的一般技巧外,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創新、實踐,把平凡的材料寫出心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首先是立意的創新。要求學生思維要有獨立性、深刻性、靈活性,引導學生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使他們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其次是題材的創新。題材的創新要求學生具備一雙敏銳的眼睛,善于發現,一對靈敏的耳朵,善于傾聽。從生活中、從社會中發掘題材。再次是語言的創新。就是要求學生的語言有個性化的風格。做到“發人之未發,言人之未言”,或淳樸、或幽默、或辛辣、或諷刺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寫出自己的文章。最后還要追求布局的創新。“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無奇。
作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我們長期不斷地訓練才能有所提高。實踐出真知,我們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活動,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在寫作中陶冶情操、增加樂趣,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厚積薄發、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不斷地多讀多寫,就一定能夠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