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芬
【摘要】整本書閱讀指的是學生借助恰當的閱讀方式圍繞著一整本書展開閱讀,相較于教材語文閱讀教學而言,整本書閱讀強調的是完整書的閱讀,大多是一些經典讀物,對于學生閱讀能力提升有著良好促進效果。鑒于此,本文也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展開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引言
閱讀本就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構成,良好的閱讀素養不僅是學生語文高效學習的基礎,也是學生這一學科成績得以提升的保障,并且還有助于學生今后信息搜集及獲得。整本書閱讀是現如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較多關注的部分,對于小學生而言屬于閱讀拓展實踐,也是學生閱讀能力得以提升的要點,所以筆者也就如何有序開展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設疑激趣推動學生自主閱讀
只有學生真正對閱讀產生興趣才會主動去閱讀。在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先激發學生對于整本書閱讀的興趣,讓其對整本書閱讀產生心理期待,這樣學生自然會在興趣驅動下自主閱讀[1]。而相較于其它方式而言,問題是學生產生閱讀心理期待的關鍵,教師可以通過設疑激趣來推動學生自主閱讀,學生也能在問題解決中把握整本書內容及中心思想。以《魯賓遜漂流記》為例,教師在學生整本書閱讀前可以設計如下問題:“這一本書的作者是誰?講述了什么內容?閱讀期間你覺得哪個章節或者是句子寫的最好?為什么?魯濱遜是個什么樣的人?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這樣學生就能在問題驅動下主動閱讀、思考,提升整本書閱讀效率。
二、分享討論強化學生閱讀感悟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在開展的時候,教師還可以在學生整本書閱讀完成之后組織“閱讀分享會”,讓學生在這一活動中分享討論自己的閱讀感悟及想法,這樣學生對于整本書的閱讀感悟才會越發的深刻,同時還能在思維碰撞中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在學生《朝花夕拾》整本書閱讀完成之后,要求學生搜集魯迅先生其它作品,并且就“我心目中的魯迅”為主題來進行分享交流,這樣學生閱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均能得到提升[2]。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若能有序開展,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也會呈現出蓬勃的生機及活力,教師應當基于學生實際情況來設疑激趣,有效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之后在學生閱讀之后分享交流,這樣學生整本書閱讀感悟自然也會越發深刻,發揮整本書閱讀對學生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黃忠.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1(3):209.
[2]朱育培.“整本書閱讀”怎么讀——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2):21-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