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艷
摘 要:本文認為計算機公開課應體現真實性和創新性,并就如何上好計算機公開課,體現公開課應具有的原生態研究性和鮮明個性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新課程;計算機公開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評價
目前,一些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公開課越來越多,根據上課的不同目的,一般把它分為示范性公開課、匯報性公開課和探究性公開課等不同類型。雖然類型各不相同,但上課的形式與模式大同小異,隨著公開課的質量日益成為衡量教師教學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為了把課上得更精彩,公開課中“秀”的味道也越來越濃。如何上好計算機公開課是值得教師們關注的問題。
一、計算機公開課應體現真實性和創新性
公開課不僅是將教師的教學風格展示給別人看,更重要的是給大家提供一個課堂教學研究的范例,傳達先進的教學理念,探討科學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計算機公開課,它的專業性決定了上課的多樣性、靈活性。在課前進行了適當的、認真的設計與打磨的公開課教學,對促進教師的成長,開展教學研究解決教學問題是很有幫助的。我們主張更多地開展教學研究性質的計算機公開課。這種課更能展示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基本素質,對學校教研組建設和學校教學文化建設也是很有裨益的。同時,計算機公開課是教師之間進行教學研討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具備一定的引領作用和示范作用的教學研究課。它的自然平實、親切、真實高效也是公開課要追求的重要目標。
1.計算機公開課 真實與創新的必要性
公開課的本質應是在組織形式上和教學流程上屬于常態的,即不摻雜有失教學自然形態的虛假。對于計算機課來說它的課堂更要做到真實、常態,給學生一個未知、未練的領域。計算機公開課是在內容形式上的有心設計但又渾然一體的。在真實的公開課中,任何精彩過程都應服務于學生,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環境中舒心地成長,也只有學生的真正參與,課堂才能真正活起來,學生才能真正動起來,課堂才能體現出它真正的價值——學生獲取知識的源頭所在。
2.計算機公開課真實與創新的可行性
計算機公開課的真實體現在教學的個性化中。新課改要求每個教師從指令型課程與教學的單一執行者轉變為個性化課程的創造者,這使教師形成獨特的課堂教學風貌成為一種必然的教學趨勢。對于專業課來講,它具體體現在教學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個性化和多樣化,以及教學語言和操作規范的系統性和藝術性。
計算機公開課的“新”即體現教學設計的創新性。針對不同的學生才能體現真正的創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計算機公開課”。創新性教學是指以培養人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出發點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它是以“創設情境活動探究、展示交流反思評價”的方式來展開教學的。
二、如何上好計算機公開課
一般情況下,公開課都會力求上出新意來還能盡可能多地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先進教育教學方法。公開課還是常態課的升華,對常態課有較強的指導作用。教師應把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拿出來上公開課,以使公開課能更好地體現研究性、前瞻性和指導性。
1.教師要樹立務實的理念
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較短的時間里上好公開課.教師必須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所以,教師應注意日常的教學積累,注意教學資料、教學經驗的積累認真上好平時的每一節課,并通過教學反思,把上課的經驗與不足積累下來,以備后用。
2.教學方法個性化
個別化是指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注意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參與意識、獨立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多樣化是在設計教學方法時,從學生、教材、教學目標的實際出發,在一定教學策略指導下,以一種方法為主,整合多種方法形成一套優化組合的教學方案。
3.優化教學評課體系
在新課改的趨勢下以前公開課“一言堂”這種情況正在出現變化,學生圍繞一堂課爭執不下,針對某一問題各抒已見,已成為較為普遍的現象。對課堂設計思路、實際教學行為有看法上的歧義,可能恰恰體現了這堂課的價值所在。不難發現,我們的評價方式與模式已悄悄走向了個性化、多元化和社會化。
有些教師非常擔心,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那么這課堂我們還能掌控嗎?尤其是公開課其實,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它更可以避免。只要把握好一個度,教師作為課堂的引領者,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創造性,那么這樣的公開課才是“教師倡導學生喜歡”的好課。公開課在有些情況下需要有一點雜亂、一點無序,恰恰是看上去的雜亂、無序體現了學生的參與、師生的互動,體現了課改下新課堂上的新形態。尤其對于我們計算機教師來說課堂是真實的“操作車間實戰場地”哪怕這節課上得不完整不流暢,只要學生真正動手,提高了他們的實操能力,這才是我們的有效教學,這才是我們教師真正想看到的,也能夠體驗到中職老師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程明太.公開課“作秀”是是非非[J].教育論壇,2008,(11)
[2]武宏偉,公開課的“實”與“虛”.天津教育2009,(2).
[3]曹艷霞.公開課=時裝表演?--兼議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J].人民教育,2001,(7)
[4]賈憲章.“排練”公開課難以忍受之痛[J].教學與管理,2010,(1).
[5]尤蘭萍,劉聰穎,公開課中的教育不公平現象透視[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10,(2).
[6]錢雯雯,公開課若干爭議問題述評[J].上海教育科,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