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莉萍
【摘要】安吉游戲是我國學前教育領域“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教育典范,戶外游戲環境創設是安吉游戲重要的特色組成要素,是實施自主結構性游戲的重要載體。本文從安吉游戲所秉持的環創理念出發,對安吉游戲理念下的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創設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安吉游戲視角下戶外游戲環境創設的優化措施,以期能為幼兒營造適宜的、有準備的游戲環境。
【關鍵詞】幼兒教育;安吉游戲;戶外環境;優化創設;問題;啟示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07—0072—04
安吉游戲是我國學前教育領域“以游戲為幼兒園基本活動”的教育典范,其倡導的理念是將游戲的權利還給幼兒,其獨特的課程改革經驗得到了中國幼教界的認可和學習[1]。教育部在2021年工作要點中明確了安吉游戲在全國幼教界的推廣計劃。而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創設是安吉游戲重要的特色組成要素,是有效實施結構性游戲的重要載體,是安吉游戲內涵的更進一步體現。安吉游戲秉承以幼兒為主體的環創理念,其創設的戶外游戲環境能有效地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引發幼兒的探究欲望,讓幼兒在戶外游戲中進行沉浸式體驗,為幼兒的無限精彩游戲提供環境支持。
一、目前幼兒園戶外游戲環境創設的主要問題
(一)物質環境支撐方面存在的問題
1.物質條件有限,場地設置隨意。近幾年隨著二孩政策的放開,社會對幼兒園的學位需求加大,使得大多數幼兒園的戶外自主結構游戲空間減少。加之目前大多數幼兒園的活動室結構格局已固定成型,因此用于戶外自主結構游戲的場所十分有限。但是自主結構游戲對場地的要求較高,需要有足夠的戶外游戲空間來支持幼兒的游戲表達。現實中,大多數幼兒園常常把戶外結構游戲場所設置在園內一些限定的空間角落內,作為一個普通區角游戲區域。
2.經費投入不足,游戲材料單一。近年來學前教育經費逐年增加,用于園舍的投入也隨之增加,然而由于幼兒園的教育經費有限,日常開支又較大,幼兒園雖然對戶外結構性游戲的價值有著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受經濟壓力的影響,對戶外結構性游戲環境創設材料的經費投入還是很有限,取而代之的是幼兒園利用廢舊材料來彌補戶外結構性游戲材料的不足。由于廢舊材料的局限性,使得戶外結構性游戲材料缺乏層次感和豐富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戶外結構游戲技能的完成。加之這些材料不利于搬運和保存,進一步增加了戶外結構性游戲材料的整理和管理難度,使得戶外游戲材料單一,利用率低。
(二)人文環境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學組織無序,游戲時間隨意。戶外自主結構性游戲對教學組織的專業結構技能要求較高,要求教師對于自主結構游戲的環境支持要得心應手,尤其表現在對游戲的引導組織和游戲時間的把控上[2]。經驗表明,幼兒要進行高質量的游戲,必須要有科學的游戲時間保證。幼兒游戲時間過短會無法實現幼兒的游戲愿望,游戲時間過長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幼兒游戲倦怠心理的產生。但很多幼兒園對游戲時間的作用缺乏認識,無法保證自主結構時間的有效性,有的幼兒園還沒有固定的游戲時間,造成了結構游戲時間不充分;部分幼兒園戶外結構性游戲頻次不固定,減少了游戲的連貫性,影響了游戲主題的持續性推進。
2.教學理念陳舊,教師過度操控。由于部分教師的教學經驗不足或對教學理念的理解偏差,對環境支持戶外自主結構性游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無視幼兒的自主性,導致對幼兒的游戲過程“過度控制”;或是急于求成心切,往往會幫助幼兒選好主題,提前擬定好游戲結構目標,急切地希望幼兒在游戲中達成目標。教師的這種“高控”,使得幼兒多變的自主結構游戲變成了統一的“標準答案”。看似幼兒在游戲中很“守規矩”,游戲作品都很“逼真”,實則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違背了幼兒戶外自主結構性游戲環境創設的“自由、自主、創造”的本質屬性,極大地限制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幼兒很難通過游戲內化社會行為。
二、安吉游戲對戶外游戲環境創建的啟示
(一)拓展游戲空間,創設自然野趣游戲環境
安吉游戲戶外環境具有自然、野趣、開放等多種特征,戶外環境的構建模仿大自然的原生態元素,盡可能地“引入自然”,去雕飾的原生態野趣,讓幼兒在這樣的游戲環境中玩在其間,樂在其中,幼兒在暢玩的過程中體驗“愛”“冒險”“喜悅”“投入”與“反思”[3]。這種開放自由的游戲空間能進一步豐富幼兒的探究體驗感,讓幼兒對游戲環境充滿支配權,充分體現幼兒是游戲環境的主人。安吉游戲的自主結構性戶外游戲環境構建的核心在于通過創設具有自然特性的游戲環境,通過撕掉高控標簽和觀賞性裝飾,讓幼兒“真游戲”。通過改造環境,讓幼兒的戶外環境游戲變得更加有趣、更加多樣;通過千變萬化的游戲表現形式使游戲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讓幼兒能盡可能地主動探索自己想探索的事,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想法和規劃,達到自身潛能的最大激發。
(二)改變創建方式,從靜態呈現到動態生成
安吉游戲在空間裝備方面,投放的是大量“可移動、可自行組合”的材料,在游戲活動中能根據實際游戲的需要對可移動的材料進行“自由搭配”“自行組合”。它創設的是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游戲環境的創設是以幼兒的發展為目標依據,既要考慮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發展的全面性,又要考慮每個領域中幼兒各種發展能力點的不可缺失性,為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和不同水平發展提供可能性[4]。在空間區域方面,區域之間無嚴格的界限,場地開放,游戲時幼兒處在一個開放自由的空間。在物理游戲環境創設方面,游戲場地的布置充分考慮幼兒的實際需要和愿望,游戲環境可以隨時變化,幼兒可隨時自由選擇和取放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在心理游戲環境創設方面,游戲中的人際關系是開放互動的,師生關系是平等的,同伴關系是和諧的。在這種充滿開放互動的游戲空間中,游戲環境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對幼兒來說也是一個動態的、充滿無限想象的創造過程。
(三)交還環境創建主權,充分尊重幼兒詩性邏輯
安吉游戲理念認為,幼兒具有巨大的潛能,在游戲過程中,主導權掌握在幼兒的手中,幼兒在游戲中能和游戲環境充分互動。因此,在戶外自主結構性游戲環境創設中,最大限度地把主動權交還給幼兒,幼兒在參與戶外區域游戲環境創設過程中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想法,體現出自由、幻想、浪漫的詩性邏輯特征,這與他們的認知發展階段息息相關。基于上述特征,通過支持幼兒在環境創設中扮演設計者的角色,為幼兒提供發展、開放、多元的資源,讓幼兒在參與創設的過程中與區域游戲環境發生積極互動,可充分發揮幼兒無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從改造環境中創造環境,并在與環境的互動交流中獲得主動學習和發展,做游戲環境創設的主人。
(四)轉變教師角色,把握自由與規則的平衡
安吉游戲樹立了以幼兒為主的游戲觀,通過創設充分自由主動的空間,鼓勵幼兒在與游戲環境交互中激發潛能[5]。教師作為幼兒與環境交互的幫助者,要充分把握好自由與規定的平衡,在幼兒與游戲環境的交互中不放任自流,也不過度干涉,通過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與環境互動的自由,賦予幼兒充分的動手與操作權利。在幼兒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教師應遵循這一原則,轉變游戲指導觀念,不要害怕幼兒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出現問題,相信幼兒能行,給予幼兒最大的信任,多觀察幼兒在游戲時與環境的互動表現,用觀察幼兒與游戲環境互動的方式去發現幼兒的學習與成長。
三、對安吉游戲視角下戶外游戲環境創建的理解
(一)對環境創建總原則的理解
依據安吉游戲的游戲活動理念,安吉游戲環境的創設應充分體現物質的保障性,環境創設遵循的原則是幼兒要在與豐富的戶外游戲材料互動中不斷地得到學習和發展。通過為幼兒創設“有準備的環境”,這種環境應遵循兒童立場,讓幼兒感興趣,體現幼兒親近自然的天性。通過因地制宜創設無處不閑置、無處不游戲的富有自然生態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充滿探究的戶外游戲環境中去發現。
(二)對物質環境創建的理解
安吉游戲理念下的物質環境包括戶外游戲空間和游戲場地的創設。在游戲空間和場地方面,戶外場地應充滿自然野趣,充分保留大自然的原生態特征,創設的戶外環境應豐富立體,開放自由;活動環境是豐富立體的,其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元素,活動場地沒有邊界限制,活動環境自由開放,幼兒可以在游戲環境中互通材料。
(三)對人文環境創建的理解
在安吉游戲中,通過創設輕松自由的人文關系環境能激發幼兒主動學習的欲望。人文環境的創設主要包括游戲氛圍和人際關系的構建,游戲氛圍應該是輕松自由的,在輕松自由的游戲氛圍中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最大主觀能動性;人際關系主要指向的是師幼關系,教師應該是幼兒游戲的守護者、觀察者、支持者,在游戲中通過觀察幼兒的行為,傾聽幼兒的實際需要,對幼兒的實際游戲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支持,使幼兒在不斷地游戲互動中內化行為。
四、安吉游戲視角下戶外游戲環境創建的優化策略
(一)物質環境的支撐
創設有效的戶外物質游戲環境,要通過合理的戶外游戲空間的規劃、游戲材料的投放和游戲時間的安排,為幼兒戶外自主結構游戲提供科學適宜的戶外結構游戲環境,為幼兒游戲提供可支持的有效環境。
1.空間的創設。在戶外游戲空間和場地層面,基于安吉游戲理念下的幼兒園戶外游戲場地應充分保留自然特性,地形特征應該是豐富立體,場地開放不受限制,在自由開放的游戲場地中存在各種各樣的元素,以方便幼兒對游戲材料進行互通;游戲場地還應包括場地上的一些游戲的配套設施及裝備,戶外空間設施設備配備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滿足幼兒自我發展的需要。
2.材料的投放。在游戲材料方面,戶外游戲環境創設應充分遵循安吉游戲理念,在材料的選用上應源于生活,以生態自然、低結構材料為主。在材料投放上游戲材料種類應豐富,投放的材料應具有系統性和全面性,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幼兒游戲的需要。游戲材料應源于自然生態,以給幼兒豐富的生活體驗感,因為自由組合的游戲材料讓幼兒有更多樣的探索機會,使幼兒的游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在材料的投放與使用上,遵循“看得見、拿得到、放得回”的原則,方便幼兒取放,讓幼兒在充滿自由的游戲環境空間中遨游暢想。
3.時間的保證。就幼兒每日在戶外的游戲時間而言,結合安吉游戲的理念,幼兒每日戶外游戲應該有連續且完整的游戲時長。戶外區域輪換的頻率應該較低,輪換周期以持續一個月為宜。
(二)人文環境的支撐
1.游戲氛圍。在心理環境方面,基于安吉游戲理念下的游戲氛圍應該是輕松且自由的。教師應堅持幼兒是游戲主人的游戲理念,尊重幼兒的個人意愿,充分相信幼兒能行,讓幼兒在自由輕松的游戲氛圍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地開展游戲活動。
2.人際關系。安吉游戲環境下的人際關系主要是師幼關系的營造,在幼兒的游戲中教師主要承擔以下角色:一是教師是幼兒游戲的守護者;二是教師是幼兒游戲的觀察者;三是教師是幼兒游戲的支持者。
(1)教師要了解幼兒的游戲心理特點。幼兒的年齡不同,在游戲中表現出的特點也不同,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對周圍的環境也有不同的認知與感受。從心理方面來說,幼兒是好模仿的,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教師只有懂得不同年齡幼兒的心理活動特點,才能營造出基于幼兒心理特征的戶外游戲人文環境。通過創設基于幼兒心理特征的一系列支持性環境,可讓幼兒在此游戲環境中去感知體驗,嘗試調整,拓展經驗,提高認知。
(2)教師要關注幼兒同伴的合作交流。安吉游戲材料的低結構性,使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更容易與同伴發生更多的交往行為,更能推動幼兒之間形成良性的、有益的互動。教師要積極引導幼兒通過與游戲環境的良好互動形成積極的社會性體驗。在與同伴的游戲交往過程中,教師還應區分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實施不同的同伴交往策略,讓各年齡階段的幼兒實現無障礙交流,做游戲的真正主人。
戶外游戲環境的創設是幼兒園教育理念的體現,是環境育人功能的落實。在戶外自主結構性游戲環境創設中,應充分基于安吉游戲理念,充分相信幼兒,把游戲的權利真正還給幼兒,為幼兒營造適宜的、有準備的游戲環境,滿足幼兒在游戲中持續探索和學習的愿望。
參考文獻
[1]馮鑫.幼兒園開放性游戲環境的創設[J].學前教育研究,2020(10).
[2]錢春蓮.淺談角色游戲環境的創設與游戲的發展[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1(11).
[3]唐嬌萍.“安吉游戲”實踐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園本支持[J].教育科學論壇,2022(32).
[4]劉小芳.安吉游戲理念下戶外游戲活動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16).
[5]馮娟.幼兒游戲中教師角色的偏離與回歸——對安吉游戲的思考[J].天津教育,2022(02).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