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法是語言建構的基礎。當下高中語文語法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如語法知識教學淡化、語法教學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單一、缺乏語法實踐等。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構建語法知識體系、開展?jié)u進性語法教學、開展任務型語法學習、增強語法應用實踐,從而把語法教學落到實處,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語法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275(2023)04-56-03
一、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一)積累語法知識是提高學生理解能力的需要
具備一定的語法知識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需要。學生正確解讀和分析詞句語法知識是熟練掌握文本的重要前提。《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本文簡稱《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文章理解要有一定的速度和準確性。閱讀一篇文章首先要掌握文章中的詞語,其次要分析文章的主要思想。一些高中生懼怕閱讀,認為閱讀理解很困難,其實不然。學生在閱讀時利用相關語法知識對句子的含義進行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也就撥云見日。
(二)加強語法教學是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需要
寫作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一大板塊。高中生寫作的基本要求是語句通順、緊扣主題。要達到上述要求,學生需要具備相應的語法基礎。一些高中學生的作文有較多病句和錯別字,優(yōu)美的語句少之又少,主要原因是缺少閱讀和積累,以及語法基礎不牢固。例如教師多次向學生強調要在描寫對象前加上一些合適的修飾語,使語句讀起來形象生動,但是部分學生不了解修飾語是什么,還有部分學生由于欠缺語法知識,寫出來的句子沒有邏輯,反而畫蛇添足。由此可見,加強語法教學對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一定的作用,能使學生學會合理地搭配詞句,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三)打好語法知識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基礎
語法知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將短語類型、單句、復句、常用的關聯(lián)詞等語法知識教透,使學生掌握其中的語法規(guī)則,養(yǎng)好良好的語法思維。如此一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就不會太難,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增強自信心。例如高中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實詞和虛詞,其中文言實詞就有300多個。如此龐大的記憶量,加上詞類活用、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語的情感色彩等知識積累,如果沒有良好的語法基礎,學生容易失去學習信心。可見,打好語法知識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中之重。
二、高中語文語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語法知識教學淡化
一些教師“認為語法教學費力不討好,在教學中越來越不重視語言結構及其運用規(guī)律的教學”[1]。再加上《課程標準》提出了教學建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和完整”,部分教師認為這是淡化語法教學的依據,這是不科學的。因為《課程標準》也提出了“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用于幫助理解語言上的難點”。這表明《課程標準》對語法教學是有基本要求的,教師要注重語法知識教學。
(二)語法教學安排不合理
簡單的語法教學基本安排在初中階段,但一些教師往往忽略學生此階段的語法學習和訓練。而高中語文課堂經常會提及一些語法知識,例如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詞類活用、語法病句題等。部分學生由于未在初中階段掌握相應的語法知識,導致面對相關問題時茫然無措。這體現了語法教學銜接的不當。
(三)教學方法單一
一些教師仍采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開展語法教學,例如教師一味地講,學生只顧著聽,課堂上學生由主角變成了觀眾,再加上語法知識本身相對枯燥,因此往往不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單一的語法教學中,教師沒有設計相關語法提問,也沒有組織學生討論,忽略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缺乏語法實踐
部分教師在語法教學中只重視基礎理論教學,重點讓學生基于考試導向積累語法基礎知識。這體現了理論脫離實踐的問題。語法教學如果脫離具體的情境,缺少實踐練習,學生很難理解語法知識,更無法形成應用意識,從而難以真正掌握語法知識。
三、高中語文語法教學策略
語法是基礎語言能力,其作用毋庸置疑,學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教師需要靈活開展教學。本文總結了構建語法知識體系、開展?jié)u進性語法教學、開展任務型語法學習、增強語法應用實踐四個語法教學策略。
(一)構建語法知識體系
首先,教師要構建完整的教學流程。只有學生對句子主干有一定認知時,教師才能進一步拓展語法教學,因此教師在哪個階段應該講解到哪種程度是要重點厘清的問題。教師還要科學地篩選語法教學練習,做到有易有難,循序漸進。在講解過程中,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將學生前后學習的語法知識相聯(lián)系,引導學生進行語法歸納。
其次,教師要提綱挈領,系統(tǒng)性總結語法知識體系,闡述各部分知識的聯(lián)系,讓學生將看似無關的各部分語法知識串聯(lián)起來。語法知識較繁雜,開展系統(tǒng)性的學習可降低記憶難度。另外,教師還要加強學生對于語法知識的邏輯性理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靈活運用語法知識,分析復雜句子的能力也逐漸提升。
再次,教師要讓學生基于語境學習語法。部分學生分不清“的”“地”“得”,日常中將其胡亂混用,根本原因就是沒有真正理解詞義,長此以往,便會形成錯誤的語法使用習慣。課文中許多地方重復出現“的”“地”“得”,教師在課后練習中可設計相關任務,讓學生填空,學生在練習中能夠逐漸熟練掌握“的”“地”“得”的用法。
最后,教師要遵循語法知識教學規(guī)律。語法知識的學習是有跡可循的,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以遵循。教師教學語法知識時,需要將陳述性知識與程序性知識相結合;講解語法錯誤時,要講透是什么錯、為什么錯;串聯(lián)語法系統(tǒng)時,要融會貫通。教師要“了解高一學生存在的語法知識盲區(qū)和薄弱點,幫助他們完成初高中語文學習的銜接,從而使他們能迅速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基礎”[2]。
(二)開展?jié)u進性語法教學
語法學習是不斷深入的過程,一些語法知識的聯(lián)系性比較弱,教師需要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以承上啟下的教學方法開展?jié)u進性語法教學。
首先,教師講解語法時需要將復雜的句子拆分成各個部分。語法練習中的句子背景往往比較單一,一些學生難以理解句意,這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對此,教師需要設計有層次的語境,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理解鞏固語法知識。
其次,教師要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法練習。第一,注意培養(yǎng)學生縮句的能力。在練習中,先讓學生找出句子的最簡形式,掌握簡單的句式表達,明白一個句子包含的主語、謂語、賓語部分,再逐步學習定語、狀語、補語部分,由此進行深入淺出的學習。第二,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語文高考常見題型。對病句辨析的一般依據有詞序是否合理、用詞是否得當、搭配是否合理、句子是否完整、表達是否有誤、關聯(lián)詞是否使用恰當等。教師要讓學生熟練掌握上述方法,對病句進行辨析和修改,在分析病句時會運用到一些基本語法知識,如短語類型、句子構成、提取句子主干等。例如以下例句:①在同學的幫助下,使他很快就有了進步。②通過刻苦的訓練,使她在本次競賽中取得了好成績。這兩個句子是常見的病句,是考試熱點,一些學生在寫作時也會出現類似錯誤。教師應詳細地為學生分析句子的基本語法錯誤,如“在……下”和“通過……”屬于介詞短語,在句子中一般充當狀語。而“使他……”“使她……”作為動賓短語,在句子中充當謂語成分。因此,這兩個句子中只有介詞結構與動賓短語,句子成分殘缺,缺少主語成分。這樣漸進式的分析,學生就會明白病句存在的語法問題,在后續(xù)的學習中再遇到類似的病句便能準確辨析。
最后,由于語法知識點較繁雜,教師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提升語法能力。語法教學需要慢步前進,緩慢上升。教師在日常的閱讀教學、習作教學、外出參觀活動中都可滲透語法知識,充分開發(fā)、利用學習資源,引導學生開展口頭練習或書面練習。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學生便能逐漸形成積累語法知識的意識,并形成一定的語感。
(三)開展任務型語法學習
在任務型語法學習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習和應用語法知識,為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教師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任務,讓學生在合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長,從而達到寓教于樂、趣味學習的效果。教師可以選取學生已經學過的課文來講解語法知識,從語法學習的角度重新解讀學生熟知的課文,讓學生重新認識語法的重要性。
那么任務型語法學習如何開展?如何讓語法教學目標更聚焦?教師可根據講授法、練習法對相關任務進行設計,強化學生的理解。
以單篇閱讀為例,單篇閱讀教學目標通常是使學生了解作者信息、解讀作者思想,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復述課文大意,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入分析。教師可根據這些要求設計相關語法任務,例如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分析句子結構,再進行復述。教師還可以設計語法教學任務,讓學生作為小老師為其他學生講解知識點。這種講課方式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又如引導學生對全文進行整合,指導學生抓住句子細節(jié)。再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續(xù)寫,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在續(xù)寫練習中鞏固語法知識,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與表達能力。
(四)增強語法應用實踐
“中學的語法課只能是一門實踐課,不能是一門知識課,更不能是一門理論課。”[3]這并不是說語法的理論知識教學不重要,而是強調教師要重視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語法學習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一些教師在語法教學中容易忽略實用性,但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是語法教學的重要目標。活學活用語法知識并不是學生通過背誦就能達到的,教師要將語法教學滲透、拓展到實踐活動中,畢竟語法最終要與語言相連,才能發(fā)揮實用性。
將語法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是語法的實踐形式之一。教師在寫作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關注語法知識,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語言運用,鞏固語法知識。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背誦優(yōu)秀范例、收集素材,幫助學生分析作文中的語法錯誤和語法要點,讓學生能夠準確地運用詞句進行寫作,從而鞏固語法知識。
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適當設置語法練習。例如教材中某篇課文的學習要求為“思考,品味其含義和表達巧妙之處”。根據這一學習提示,教師在講解課文時,可引導學生深層地思考詞句含義,再提出語法方面的問題。學生通過解答問題,掌握詞句意義和用法,在理解文章內容的過程中完成語法理解,并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拓展語法知識。又如教師在復習總結課中,為了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掌握,布置實踐環(huán)節(jié):“課文中的觀點你是否認同,請基于正反方觀點分組進行辯論賽,并在辯論中運用課文中的重點句式。”教師將學生安排為兩個小組,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并且在討論時注意口語的語法問題,教師可板書寫下簡明的交流流程說明,使學生更明晰交流的難點和要點。學生在交流實踐中不僅加深了對課文中語法知識的理解,而且還關注到了口語的語法問題,增強了語法的應用意識。
語文課程的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語法作為語言的規(guī)律,是確保學生規(guī)范運用語言文字的關鍵所在。[4]教師要重視語法教學,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語法教學,促進學生活學活用,為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肖書美,萬素花.高中語文語法教學分析[J].漢字文化,2020(S2):86.
[2]浦琳.初高中語文語法知識銜接教學策略芻議[J].中學教學參考,2021(31):1.
[3]胡明揚.中學語法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1995(4):16.
[4]宋小函,王浩.中學語文語法教學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2(12):161.
楊紅麗 / 甘肅省武威第一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語文教學(武威 733000)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高中語法教學的必要性及策略研究”(GS【2021】GHB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