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蔚
當今社會高速發展、不斷進步。社會、群眾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要求和期待值越來越高。無論作為新教師還是老教師,相信極少同行會覺得當班主任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作為一名班主任要想帶好一個班級,重視專業的學習與成長是重要前提。
一、調整心態、設定合適的心理預期
1.班主任的策略準備
大家常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之所以有“落后”班級,是因為和同年級的其他班級對比。當筆者對班級的家長、學生狀況有了總體了解后,先努力讓自己釋懷,再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們以及班級設定目標——超越自己,自己和自己比要有進步,只要孩子和集體有小進步,哪怕總體情況在年級仍處于相對落后的局面,筆者仍然會表揚、鼓勵他們,老師少了對比的顧慮,孩子們會逐漸建立對自己和集體的自信心。
2.科任老師的心理建設
筆者覺得調整心態之所以難,是因為你在努力調整之時,旁邊的環境會不停地提醒你對比。例如,科任老師任教班級多,每節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要完成,所以班級之間的差距在他們心中的感覺會比較強烈,容易影響教育情緒。所以筆者會主動找每一個科任老師介紹班級情況,讓他們充分了解我們班級的獨特之處,和他們達成共識,根據我們班級的特點,一起制定他們學科的要求和目標。
3.學校領導的支持系統
當筆者一開始接班發現了班級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時,憑過往的經驗和職業的敏感都會提醒我們:這個班級會比較難搞,因此筆者會跟校領導主動反映班級存在的問題。每個學校領導都是很有經驗的老師,他們平時巡堂、觀察時已經發現端倪,所以他們都非常諒解筆者的處境,對班級可能將會出現的問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筆者為什么要提這一點呢?因為有些年輕老師接手問題特別多的班級時,往往是雄心壯志,希望憑自己一腔熱血,創造奇跡。這種勇往直前的決心特別好,但是他們很害怕向領導反映班級和家長的問題,擔心領導認為自己沒本事。筆者覺得把班級的情況先及時和領導匯報,讓學校了解班級之間的差異,獲得學校對班級工作的支持,才能放開手腳實施自己的教育策略。
二、構建班級生態
1.發揮朋輩之間的相互作用
我們班級個別男生無論上課或集體活動都呈現出精神渙散的狀態,但大部分女孩子和一些男孩子就比較自覺、聽話。筆者會組織比較自覺的同學定期開會,肯定他們良好表現,深入淺出地告訴他們班級榜樣的重要性,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集體的價值,同時教育他們在集體中的責任和使命,再安排他們與表現暫時落后的同學結對子,幫他們設定協作組共同進步的目標,獎勵能完成目標的協作組,營造良好氛圍,優化班級生態。
2.建立人人都是班級管理者的模式
相信很多有經驗的班主任都會物色成績、表現都優秀的同學做班干部,培養孩子們的管理能力,有效穩定班級的紀律。筆者也不例外,雖然,筆者會定期召開班干會議、傳授班干部有效的管理方法,但是個別男孩子總是不理會班干部的提醒和學校的鈴聲。于是,筆者在班級實行“流動班干”制度,除了固定的值日班干外,其他同學輪流加入班干部行列,讓每個同學都能體驗班干部的職責。筆者發現每個流動班干值日時都很興奮、很來勁,當每個同學都有機會站在班干的角度看待紀律問題時,他才能跳出普通同學的位置看待違紀行為,久而久之,總有部分違紀的同學懂得反思,課前不聽鈴聲、違紀的現象也減少了。
三、個別學生的行為干預
男同學A經常以自我為中心,欺負其他同學,日常對同學、老師也沒有禮貌,當他做錯事時,老師甚至校長教育他,他都一臉不屑的樣子。上課經常低頭玩橡皮,把橡皮切成橡皮屑等。很多科任老師向我投訴他時,都是被他氣到不行。還記得一年級第一學期,有一次他欺負同學,我把他叫到身旁教育他,他滿臉不屑,直翻白眼,完全沒有認識到自己對同學的傷害,最后居然睥睨著我,狠狠地說了一聲:“你以為你是誰啊?”筆者從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低中高年段的班級都教過,從來沒有學生會對筆者說過這樣的狠話。更何況這種神情和語言,居然出自一個6歲半的孩子之口,確實令人難以置信。筆者覺得他很多行為和禮貌習慣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一下子不可能全改,筆者把他的缺點在心中排序,發現打人和不尊重老師是頗為嚴重的問題,于是便和他媽媽約定要先幫他逐步改正這兩個壞習慣,她作為職校老師的媽媽也認同,畢竟每次她向其他家長道歉也很尷尬。有一次,他的孩子又打人了,筆者批評教育孩子向她反饋后,她會先詢問孩子過程,當孩子說:“老師說如果以后繼續打人,長大會被送進監牢,老師說監牢的人都是罪犯,我很害怕。”她覺得筆者教育的方式嚇到了他的孩子。因為她自己也是老師的緣故,一開始致電給我的時候,并沒有講明原因。而是講了一通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筆者不清楚她要表達什么。最后她才說明擔心老師的教育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筆者聽后,吃驚的不是她沒有站在教師的立場和筆者統一意見,而是她的著眼點出現了明顯的偏頗,用“心理健康”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去掩飾孩子經常傷害別人的實質。此時,我馬上跟她進行坦誠、直接的交流。我跟她分析,讓孩子對規則和法律產生敬畏之心,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反之如果孩子真的無所畏懼,恰恰反映出心理扭曲的苗頭。家長恍然大悟,意識到自己被一些網絡的“教育毒雞湯”迷惑。經過反復多次的交流,她逐漸認同老師的專業性,在家校共同努力下,A同學現在不再欺負同學,每天見到老師都恭敬地問好。
作為一名專業的班主任,我們既要從工作中反思,又要通過閱讀、交流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希望在未來的路上,我們共同進步,做一個專業的班主任,助每一個學子成才。
【本文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2021年度科研面上課題“教師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室共建、共享機制研究”(課題編號21AQT21069)、2021年度廣東教育管理研究一般課題“教師學習共同體視角下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設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