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之光 張恒先



摘 要:本文闡述了混動變速箱液壓系統的特點,根據變速箱的功能需求分解出液壓系統的各項指標要求,通過仿真分析設計主要零部件的參數,最后通過試驗驗證滿足設計需求。
關鍵詞:混動變速箱 液壓系統 需求分析
1 引言
混動變速箱(DHT)是由變速機構和電機組成的驅動系統。與傳統的變速箱相比,在改善油耗和排放、提高動力性及續航里程等方面取得了成功。本文根據某DHT的功能分解出對液壓系統的需求,并對液壓系統主要部件進行設計、分析和驗證。
2 液壓系統主要需求分析
以現有DHT為例,某DHT為多擋結構,根據其功能結構,確定液壓系統基本需求,見下表1:
3 液壓系統指標分解
3.1 執行件
執行件對液壓系統的需求主要是壓力和流量,根據執行件的運行特點進行計算,初步分解出以上指標。
離合器的作用是傳遞扭矩,根據離合器的尺寸參數和扭矩容量要求,計算壓力需求;根據離合器的響應要求和充油腔體容積,計算出流量需求。
同步器的作用是換擋,實現不同擋位輸出。根據同步器的結合時間要求和摩擦力計算出壓力需求;在結合充油腔體容積,計算出流量需求。
駐車機構的作用是實現駐車,根據響應時間要求和充油腔體統計,計算出壓力和流量需求。
以上執行件的計算結果取大,確定初步的油壓范圍和流量。
3.2 主要驅動部件冷卻需求
某DHT具備2個驅動電機,電機正常運行需要液壓系統提供足夠的冷卻流量。根據電機的功率及冷卻系統特點,電機廠家進行仿真計算,確定電機的冷卻流量需求。
3.3 其他部件冷卻需求
為了保證DHT正常運行,除電機外,齒輪、軸承和離合器等也需要提供一定的冷卻流量,對其進行冷卻、潤滑。
齒輪的冷卻流量設計主要考慮傳遞的扭矩、轉速等因素,根據經驗確定初步的流量需求。
軸承的冷卻流量需求根據其承受的當量動負荷、摩擦系數和轉速等計算而來。
離合器的作用除了傳遞扭矩,還負責滑磨換擋。在滑磨過程中,離合器會產生熱量,需要冷卻流量將其帶走,以免燒壞。根據離合器滑磨產生的熱量和散熱特點,計算出離合器的冷卻流量需求。
3.4 液壓系統指標
根據以上計算分析,確定也請系統的壓力和流量等主要參數,結果見表2:
4 液壓系統方案設計
根據上一節對液壓系統指標的分解,及相關部件對液壓系統的需求特點,初步設計方案見表2:
4.1 隔離閥設計
隔離閥的作用是防止電動泵工作時,在機械泵處產生負載。設計要求為壓降<0.5bar@50L/min。
隔離閥的結構見圖1。
根據結構圖建立減壓閥模型,根據設計要求,設定閥芯尺寸和彈簧的特性參數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圖2,在50L/min流量下的壓降為0.39bar,滿足設計要求,從而確定減壓閥的主要參數。
4.2 主油路調壓閥設計
主油路調壓閥的作用是穩定主油路油壓。設計從最低主油壓和最高主油壓的穩定來分析。設計要求為壓力3±0.5~17.5±0.5bar可調@5~70L/min供油。
主油路調壓閥的結構見圖3。
根據結構圖建立主油路調壓閥仿真模型,根據設計要求,設定閥芯尺寸和彈簧特性參數進行分析。
流量穩定70L/min,主油路調壓電磁閥油壓由0-11bar,計算結果主油壓為3.24~17.78bar,滿足設計要求,計算結果見圖4。
流量從5 L/min提升到70L/min,PL電磁閥壓力保持0bar,計算結果主油壓為17.25~17.78bar,即在流量變化的過程中,主油壓能夠穩定在設計要求高壓值范圍,滿足設計要求,計算結果見圖5。
流量從5 L/min提升到70L/min,PL電磁閥壓力保持11bar,計算結果主油壓為2.60~3.24bar,即在流量變化的過程中,主油壓能夠穩定在設計要求低壓值范圍,滿足設計要求。
4.3 減壓閥設計
減壓閥的作用是保證冷卻潤滑油路的壓力,繼而保證流量流量的穩定性,避免冷卻流量隨著主油壓有較大變化,影響冷卻、潤滑效果。
主油路調壓閥的結構見圖6。
根據結構圖建立減壓閥仿真模型,根據設計要求,設定閥芯尺寸和彈簧特性參數進行分析。滿載設計要求:穩定冷卻潤滑油量壓力2.5~5.5bar,保證冷卻潤滑流量。
供油流量15L/min,PL壓力最小時,減壓閥后壓力穩定在2.60bar,滿足設計要求,見圖7。
電機冷卻流量計算結果為8.46L/min,與后來的實際測試結果8.26L/min基本一致。
供油流量15L/min,PL壓力最大時,減壓閥后壓力穩定在4.45bar,滿足設計要求,見圖8。
電機冷卻流量計算結果為11.27L/min,與后來的實際測試結果11.50L/min基本一致。
供油流量70L/min,PL壓力最小時,減壓閥后壓力穩定在3.02bar,滿足設計要求,見圖9。
電機冷卻流量計算結果為9.19L/min,與后來的實際測試結果8.94L/min基本一致,見圖10。
供油流量70L/min,PL壓力最大時,減壓閥后壓力穩定在5.15bar,滿足設計要求,見圖11。
電機冷卻流量計算結果為12.14L/min,與后來的實際測試結果12.12L/min基本一致,見圖12。
經過以上仿真計算,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初步確定了液壓系統方案,以及主要零部件的參數。
5 結束語
本文根據DHT的功能模式,分解出對液壓系統的需求,設計了混動系統用液壓系統方案。最后通過仿真計算,對液壓系統的主要零部件進行選型和主要參數設計。
參考文獻:
[1]高殿榮,王益群.液壓工程師技術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2.
[4]梁全,謝基晨,聶利衛.液壓系統Amesim計算機仿真進階教程.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