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芳
摘要:一位三年級男生在學校的集體生活中喜歡用拳頭表達自己,導致和同學發生矛盾,由此來接受輔導。心理教師運用焦點解決短程治療幫助他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通過建立有效的正向關系,挖掘潛在的正向資源,引導其發現自身的優勢和能力,與同伴更友好地相處。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該生的情緒穩定很多,每天捏緊的拳頭也放下了,人際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
關鍵詞:焦點解決;正向資源;正向目標;“滾雪球”效應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1-2684(2023)20-0054-04
一、個案概況
(一)基本情況
小祥(化名),三年級學生,學習成績不理想,自尊心較強,內心敏感,易怒,不擅長語言表達,嚴重缺乏規則意識。在學校集體生活中,不管是開心還是生氣,都喜歡用肢體表達,一旦和同學發生點矛盾,就會舉起拳頭打人。
上小學前一直由家里老人照顧,老人與孩子交流不多,經常讓他自己看電視。幼兒園階段,因感冒生病頻繁請假,與同伴接觸很少。平時在家以看電視為主,特別喜歡模仿動畫片中人物的打罵行為。一年級開始父母自己帶孩子,但父母的教養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媽媽全職,爸爸要么很少管教,要么厲聲斥責。
在學校,老師們也用了各種激勵措施來引導他,但效果不明顯。
(二)原因分析
個人因素:自控力差,情緒自我調控能力較弱。人際交往能力差,和同學發生肢體沖突只是一個表象,真正的原因是對同伴交流有著強烈的需求,但又不知道該怎么表達,缺乏與他人交往的正向相處經驗。長期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等電視劇,將模仿的很多行為應用到和伙伴相處中。
家庭因素:從小跟老人生活,生活上被寵愛,但心理上得到的關愛不足,心底十分缺乏安全感。上小學后開始跟父母相處,父母的教養方式簡單粗暴,缺少正向的語言交流和溝通。
二、輔導目標
1.激發小祥有意識地表現正向行為,幫助其建立內在自身改變的需求,與同學相處過程中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放下捏緊的拳頭,學會和同學友好相處,進一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改變問題思維,多從正面看待孩子,從正向的意義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孩子、家長和老師之間能形成一個積極正向的氛圍。
三、輔導策略與技術
焦點解決短程治療(以下簡稱“焦點解決”)是一種正向的思維模式, 強調正向的、朝向未來的積極觀點,以“事出并非一定有其原因”“當事人是解決自身問題的專家”“凡事都有例外,有例外就能解決”“小改變帶動大改變”等信念為主導,是一種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為核心的短期心理治療技術。
對于小祥同學,我嘗試運用焦點解決為他的成長助力,幫助小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激發他內在的動機,引導其發現自身的優勢和能力,成為自身問題解決的專家,與同伴更友好地相處。
四、輔導過程
焦點解決認為“信心來自成功的經驗”“每個人都是解決自己問題的專家”。相信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資源,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被賞識。樹立積極的學生觀,相信孩子,引導并挖掘出他潛在的正向資源,改變不良的現狀。
(一)建立有效的正向關系
1.師生共情
一次課間活動時,小A和小B在走廊上玩,小A笑得特別開心,一旁的小祥看到,直接用拳頭朝小A臉上打去。小A便和小祥扭打起來。當小祥看到我時,他一邊喘著粗氣,一邊把拳頭捏得緊緊的。小祥又一次因打人被叫到辦公室,一進辦公室就低著頭沉默不語,臉上的憤怒已經消失,有緊張和害怕,也做好了防御。
我想,我如何才能增強小祥對自我情緒的控制感、責任感,產生合作意愿,真正成為他成長的陪伴者和協助者?通過同理與接納一定會讓他覺得安全,也愿意來審視自己的困境或者嘗試改變。于是我用這樣的對話開始,“今天你和小A發生不愉快,老師一過來,你能馬上停止,而且還能跟老師進辦公室,看來你的內心是非常愿意聽老師的話的,是不是?”“你今天這樣做,一定有自己的理由。”
小祥不僅沒有被挨罵,還覺得老師能理解他,一下子愿意開口說話了,“他們在嘲笑我……”
2.家校合力
從幼兒園開始,很多老師與小祥父母之間的談話常常以“告狀式”為主,交流更多的是孩子的不足之處和希望改進的地方,每一次溝通之后取得的效果卻并不明顯。小祥的問題與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聯,和家長持續溝通,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他的成長。我和小祥家長主要通過以下四步進行溝通交流。
(1)發現變化:問父母,最近發現孩子有哪些變化?
(2)尋找原因:問父母,你關注得很細致,你是怎么發現的?
(3)嘗試努力:問父母,你感覺孩子還可以在哪些方面有進步?
(4)期待未來:問父母,你覺得我們可以做些什么?
第一次上門家訪時,小祥媽媽在我一進門就說:“老師,這孩子總是打人,真是不像話……”我先耐心地聽她訴說,然后說:“我很理解您此時的心情,這個習慣給孩子和大人都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不過最近你發現孩子和同學之間有一些變化嗎?”
媽媽愣了一會兒,想了想說:“這個星期回來倒是經常提和誰一起玩了,說誰欺負他的次數少了。”
“是呀,你關注得很細致,他最近和同學發生沖突的次數明顯減少,進步很大。你們在家里做了什么嗎?”
媽媽想了想說:“嗯,我們在家給孩子做了個積分表,如果想和誰玩不用手拍他,叫他名字,回來我們就給他加分。”
“我看到了,這個效果很好。接下來你們還有什么想法嗎?”
在和小祥家長平時的交流中,我同理并肯定了他們的付出,也積極關注小祥的“例外”背后家長的努力,建議家長積極調動孩子正向的資源,多引導孩子:“你今天做得很好,你是怎么做到的?”這樣也不斷激發家長自身解決問題的能量,讓家長發現自身和孩子身上的優勢和各種資源,正向思考和解決問題,形成一個更加積極正向的氛圍。
(二)挖掘潛在的正向資源
1.協商建立正向的目標
焦點解決強調老師應協助學生建立其希望的改變目標,而且該目標應是正向、具體、明確、小步驟的,讓學生既可望又可即,有信心達成。
在焦點解決指導下,我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小祥建立改變行為的正向目標。協商建立正向的目標,讓他學會自我反思,抓住自己所表現的積極的、充滿向上力量的想法。在協助小祥建立和同學友好相處這個可行的正向目標時,為了將他的正向目標更明確細化,我采用刻度化詢問技術來幫助他確定最近能夠努力達到的具體目標。
在第一次談話后的一個星期,我又一次和小祥進行了深入溝通:“用1~10分表示你和同學的情況,10分是你的理想狀態,1分是最糟糕的狀況,那你給目前的狀況打幾分?”
他想了想說:“4分。”
“你根據什么給自己打了這個分數?”
他又想了想說:“我和同桌從來不打架,我昨天還和他一起玩魔方……”
“這些很好啊,你是怎么做到的?”
“他玩魔方很厲害,我也想玩。上次我想玩所以拍了他的手,他很生氣,叫我要叫他名字。最近我一直先叫他名字,他就讓我和他一起玩。”
我馬上說:“打招呼先叫名字,這個方法挺不錯啊!”“一個星期后你希望自己能達到幾分呢?”
他毫不猶豫地說:“6分。”
我接著問:“那做些什么可以讓自己達到6分?”“想象一下,達到之后會怎樣呢?”
然后我與小祥一起協商,幫助他建立了可行性的正向目標。這次溝通后,他的變化挺大,同學來找我說,他拍他們頭跟身體的次數少了很多。一周之后,我再次和他談話,肯定他進步的地方,又提出了下一步努力的小目標。
2.尋找正向例外事件
焦點解決認為“有例外就能解決”。任何人都不可能每時每刻處在問題的情境中,總有問題不發生的時候,這就是“例外”。我主要通過教師觀察、同伴欣賞、自我反思三種方式,努力幫助小祥找到自身潛在的正能量,為解決問題鋪路。
小祥的自控能力比較差,喜歡和同學有肢體碰撞,晨跑時不是撞到這個人,就是故意碰碰那個人。有一天晨跑,小祥精神飽滿,也很安靜地跑在隊伍里。這個例外是進行教育的最佳契機,我說:“今天你跑步不僅安靜,而且姿勢也很帥氣,老師感到十分高興!今天你是怎么做到的呀?”他沉思了一會說:“今天我跑的時候,想起老師和我們說的跑步和開小汽車的事,我今天想開車水平高一點。”在班級里進行交流時,同學又提到,他上課排路隊也有進步,繼而進行了肯定與表揚。在接下來的日子里,老師和同學經常關注他的進步,慢慢地,晨跑時我不用再擔心他會橫沖直撞了。
我以觀察到的這次遵守紀律的事展開了例外情境的詢問,引導他進行自我反思:做了什么使例外情境發生。通過教師和同伴的發現肯定及自我反思,引導他發現這個正向的資源。從了解小祥做了什么使例外情境發生開始,并加強、加多例外情境的發生,使這些小小的例外情境變成改變的開始,逐步發展成更多的改變。
3.發揮正向的“滾雪球效應”
小改變容易成功,成功經驗帶給孩子的力量感、尊嚴感會激發他進一步改變的動機和勇氣。焦點解決極其看重小改變的“滾雪球”作用:持續的小改變會累積成大改變。
課間,看到小祥跑過小C時,笑嘻嘻地用手拍了下他的背,小C立刻追上來質問他為什么打他。剛剛還很開心的小祥立馬生氣了,捏緊拳頭正要舉起,這時看到我在看他,立刻把手放下了。小C瞪了他一眼走開了。我上前悄悄地對小祥說:“不錯啊,過完年長大了一歲,成熟了不少。以后手伸出來時,老師看看你就當提醒你吧?你還有什么妙招嗎?”“我可以先拍拍自己的肩膀。老師,你還有好辦法嗎?”“……咱們堅持21天試試看。”小祥同意了。
我還聯合其他值日老師采用類似方法,有時還讓他和班級里的文明小督導一起巡查,做大家的調解員。同時他還制定了“21天文明好習慣養成計劃”,有自評、任課老師評、家長留言等。在不斷的跟進反饋中,我欣喜地發現小祥進步了,一個月過去了,小祥動不動就和同學發生肢體碰撞的現象明顯減少。
我發揮“滾雪球”效應,通過21天記錄表、教師跟進反饋、家校聯動等方式加強、加多小祥下課和同學相處時情緒穩定情況的發生。對有利于小祥與他人友好相處習慣養成的方式,積極強化,積極引導幫助,同時學校與家庭共同關注他的小改變,讓小改變不斷累積疊加。
4.借助正向語言賦能
焦點解決極其強調語言性技巧的運用,并形成了一系列能迅速聚焦問題解決的“談話術”。在教育輔導過程中,我主要通過同伴式、自夸式、聯動式三種方式,讓語言積極賦能,有效地提高了小祥的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心,讓他擁有成功的感覺,引導他學會自我反思,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式,幫助他獲得一種正向的思維。
我經常以贊美作為切入口進行正向語言賦能,通過優先贊美和恰當贊美給予小祥特別的關注。贊美的技巧能幫助小祥對其已經具備的優勢資源有所意識化并懂得善加運用,從而激發面對問題的勇氣并形成有效策略。“老師看見你今天想和小丁打招呼,先叫了他的名字。你做得真好!”“今天你和小海玩得很開心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如果爸爸(重要他人)知道你……他會說些什么?”贊美他做得好的具體的行為,表達我的感受,通過贊美讓小祥得到支持性肯定,由此增加了他有意識地表現正向行為的意愿。
五、輔導效果與反思
(一)輔導效果
運用焦點解決進行一個多學期的輔導后,小祥漸漸地學會了和同學相處的正確方式,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捏緊的拳頭也漸漸放下了,和同學遇到一些“小爭執”也能和平解決,人際關系有了很大的改善。班級很多學生也逐漸學會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學會更為寬容地對待同伴,團結互助共同成長,這也為構建有良好人際關系的班集體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輔導反思
我真切地感受到,小祥就是自己問題的專家,擁有解決自身問題所需的資源和能力。他的問題不是時刻存在于任何情境中,總有不犯錯誤或者錯誤不那么嚴重的“例外”時刻,無論他自己是否覺察,這些例外就是“正向”資源。在這個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反思,當我努力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把信任、尊重、理解、肯定、鼓勵和欣賞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他將關注點集中于積極因素,發掘他自身的潛能,進而去克服自身存在的問題時,就將學生、家長和老師都帶進并形成一個積極正向的氛圍,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自主約束、自主修正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許維素. 建構解決之道:焦點解決短期治療[M]. 寧波:寧波出版社,2013.
[2]許維素. 焦點解決短期治療的代表性問句[J]. 心理技術與應用,2015,3(1):45-49.
[3]茵素·金·柏格. 兒童與青少年焦點解決短期心理咨詢[M].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張國憲 終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