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茂俠
摘 要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也在不斷變革。其中,在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它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又能使學生健康地成長,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本文基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價值及現狀,闡述了新課改背景下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語文? 情感教學
新課改背景下,大多數初中語文教師逐步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意義,并主動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作為初中語文教師,也要不斷摸索新的教學方法,在語文課堂上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要根據教育發展的目標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制訂具體的情感教育計劃,實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此培養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現狀
1.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教學課堂,許多語文教師并不注重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語文教學主要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教學方法單一,使得學生無法與所學文章產生情感共鳴,這也是學生情感教育無法得到展開的原因。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和情感教育脫節,導致學生完成語文知識的學習后無法領悟到文章的思想內涵,這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也造成較大的阻礙。初中生正處在人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也會經常遇到各種情感問題的困擾,在這個階段,利用語文教學中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開展情感教育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責任,也是學生人生發展的現實需求,因此,作為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情感問題,將該問題放在教學的重要位置,加強和學生的溝通交流,一旦發現學生產生情感方面的問題,要及時進行有效的引導。
2.部分教師的情感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部分語文教師往往忽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他們以為語文教師只要搞好語文知識的教學,就完成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甚至認為情感教育不是語文教師的責任,對于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是很熟悉。另外,一部分教師雖然能夠意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但自身對情感教育的方法和途徑缺乏足夠的認知,導致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采用的情感教育方法缺乏針對性,從而導致教育效果不盡如人意,無法滿足學生的情感教育需求。還有的教師在課堂上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使教師對情感教育有一定的認識,但融入情感教育的內容較少,很難發揮情感教育的價值。比如,許多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比較少,教師始終將自己當作課堂的主宰者,向學生灌輸語文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被動地接收知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長期受到抑制。
二、新課改背景下實施情感教育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隨著新課程體系的改革,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又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的發育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有著較強的自尊心和敏感的心理。教師要主動把握學生情感上的變化,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努力做到既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又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在新的統編語文教材中,包含著大量的情感教育內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達的感情也非常豐富,這是教師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載體和資源。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教學效果的進一步提升。教師深入挖掘教科書中的知識,把握教學過程中學生形成的情感變化,激發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濃厚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入理解。
三、新課改背景下的情感教育策略
1.開展多樣化的教學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例如,教師在開展《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一文的教學時,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并帶領學生帶著濃厚的情感深入閱讀文章,隨后再通過小組自由活動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主交流,闡釋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對文章情感的認識。在學生自主閱讀討論完以后,教師可以要求每個小組派出一名代表進行發言,也可以就核心問題向學生提問,讓學生說說自己在閱讀中除了了解到文章內容以外,還體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在情感,以此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又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課文作者的人生經歷、生活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感情,向學生介紹作者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并以作者的人生追求為例,向學生傳遞積極健康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強化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的人格成長。
2.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
要開展有效的情感教育,教師必須想方設法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可以利用各樣手段,營造真實的情感教育情境,引導學生有效體驗文中想要傳達的情感內涵,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到情境中,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因此,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有效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方式,在備課時,需要結合文章設計與之相匹配的課件,借助視頻和音頻相結合的方式來讓學生領悟文中的思想感情。比如,學生在學習《散步》一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該文主要表達的是作者對親情的深刻理解,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弘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而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可在其中融入尊老愛幼的相關視頻,促使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中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更有利于學生的情感表達。
3.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踐
初中語文教師在開展情感教育時,需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實踐。在完成情感教育后,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表達對文章的學習體驗,通過這種方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實踐,這有助于學生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父親》一文為例,文章描述了父親生活上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崇拜和敬愛之情。學生在完成課文的學習以后,教師要引導并鼓勵學生認真觀察自己的父親,感受日常生活中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例如,教師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讓學生為自己的父親洗腳,以此回饋對父親的關愛,養成尊重父親、尊敬長輩的良好品質。這種實踐性的情感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把學生的情感教育始終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內容。在教學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地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課堂中,把語文知識的教育和情感教育有機起融合起來,同時還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實踐的教學方式,創造一個良好的教學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作者通聯:山東棗莊市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