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明
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基礎,而寫作是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體現,也是學生加深閱讀理解的關鍵環節,所以閱讀和寫作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加強二者之間的教學整合勢在必行。對此,本文結合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實際,就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之間的有機整合策略進行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寫作教學? 整合策略
閱讀和寫作一直是初中語文課程的教學重點,也是考核的重點。但從初中語文教學的實踐來看,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銜接相對薄弱,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整合力度不夠。筆者以為,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整合,進一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一、有目的地閱讀,借鑒文本的精彩表達
在初中語文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深度不夠,寫作能力方面的短板比較明顯,如寫作素材缺乏、表達能力差、謀篇布局能力弱、主題定位模糊等,這與平時的閱讀學習缺乏目的性有很大的關系。對此,教師在制定閱讀教學方案時,一定要兼顧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在引導學生關注閱讀內容的同時,可以帶著目的任務去開展閱讀,這樣便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融入個人的思考,做到讀有所思、讀有所悟,積極借鑒文本中精彩的表達技巧,為學生語言表達和思維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大自然的語言》的教學中,結合本單元寫作教學目標和要求,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時,就應當兼顧寫作教學目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進行閱讀,如快速閱讀文本,篩選關鍵信息,總結科普小品的語言表達特點,掌握科學小品的表達與寫作技巧,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仔細分析其中的修辭手法,全面地感知和了解物候現象。如,作者以“大自然的語言”為題,主要描述了哪些現象?在哪些地方用到了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文章描述的重點和目的是什么?通過以上問題,學生會有意識地進行閱讀分析,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層研讀,在實現閱讀學習目標的同時,了解文章的表達技巧,實現了以讀促寫的教學目的。
二、認真品析文本,積極學習寫作技巧
寫作能力的提升,需要建立在廣泛深入的閱讀基礎之上。學生寫作存在較多的問題,與學生不愛閱讀、不會閱讀有很大的關系。對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開展閱讀指導,讓學生通過朗讀、默讀、精讀等方式,認真品讀和分析文本內容、思想情感、語言風格、表達技巧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略到文本的藝術魅力,有效學習作者的表達技巧。
例如,在《孔乙己》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記敘文的特點,把“審題立意”“人物塑造”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在課堂上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文中的表達形式進行深入研讀,讓學生學習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表達技巧。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對小說進行整體研讀,理解文本的藝術特點,讓學生形成對記述文寫作的深刻理解,并嘗試將這些寫作方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訓練中去。
三、開展讀寫結合訓練,促使語言表達能力提升
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常常會受到互聯網和電子產品的影響,電子化閱讀雖然豐富了學生的閱讀方式,但也會對閱讀與寫作訓練的整合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生閱讀與寫作學習習慣的系統養成。
例如,在《社戲》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效兼顧仿寫等寫作訓練目標,引導學生對文章中的關鍵章節進行寫作訓練,做到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對此,教師要先讓學生通讀全文,找出其中的精彩之處,然后分析其中的表達主題和特點,發揮個人的想象力,品讀作者所描繪出的精彩畫面,然后嘗試進行仿寫、改寫、擴寫等寫作訓練。如針對 “月下出航”和“深夜歸航”這兩個精彩片段,教師可以分別設置相應的仿寫訓練任務,其中“月下出航”一段中的白描手法是值得學生重點關注的,而“深夜歸航”一段中比喻等修辭方法的運用是值得學生進行認真學習的。不僅如此,兩段在遣詞造句、語境營造方面也有很多值得學生借鑒的地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美麗的自然風光”“悠閑自由的生活”等內容進行仿寫訓練,促使學生通過仿寫發現和掌握記敘文的寫作技巧,從而實現寫作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課外拓展閱讀,積累豐富寫作素材
寫作一直都是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很多學生在寫作訓練時常常感覺無處下筆、無話可說,寫出來的內容也缺乏文采,這與學生平時的閱讀量和寫作素材的積累有限密切相關。這就需要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閱讀基礎,分層推薦合適的課外閱讀素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外閱讀學習需求,這樣就可以確保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外閱讀活動當中,并從相關的閱讀素材中汲取營養、完善素質和提升能力,實現從被動閱讀向主動閱讀、封閉閱讀向開放閱讀、靜態閱讀向互動閱讀的積極轉變,同時,及時將優秀的寫作素材進行整理和共享,從而使學生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寫作素材庫,便于在寫作訓練活動中可以隨時調用。
例如,在《蚊子和獅子》等寓言類課文的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組織與寓言類書籍相關的讀書交流會、讀后感征文、寓言故事仿寫競賽等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外閱讀寓言故事類書籍的積極性,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擴大自己的閱讀學習面,又可以在寓言閱讀中融入反思和探索,收獲豐富的閱讀體驗和感悟。不僅如此,學生在閱讀寓言故事過程中通過對寓意的探索和討論,會幫助學生深入領會寓言作品中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內涵,激活學生的寫作思維,從而助力學生寫作水平的不斷提高。
五、搭建讀寫交流的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由于初中生的心智發展還沒有完全成熟,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能力存在較大的差距,所以在寫作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閱讀與寫作學習,通常會與個人的學習習慣和興趣偏好密切相關,所以學生在閱讀與寫作上的個性化需求比較多,這就要求語文教師除要盡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外,還要為學生學習成果的展示,以及學生彼此之間的互動分享創造良好的條件,在學生群體當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如學生在寫作讀后感之后,教師不僅要及時講解寫讀后感的技巧和方法,更要加強學生寫作成果的展示和分享,將優秀的作品作為學生互動討論和學習借鑒的重點,讓學生明白如何打開寫作思路,基于閱讀內容展開聯想和引申等。例如,學生在閱讀《三國演義》《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訂閱讀計劃,并選擇經典篇章和段落讓學生開展互動式閱讀,交流閱讀感悟,嘗試改寫或縮寫故事情節等,并將學生成果及時分享,這樣可以營造出讀寫結合的良好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集體性學習和共同性進步。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中強調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融合勢在必行,教師不僅要增強讀寫結合的教學意識,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力,增強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整體性,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學習與寫作訓練的重視程度,端正學生參與讀寫結合的學習態度,還能夠促進學生語文語言思維能力的系統訓練,讓學生實現更加高效的閱讀與寫作學習,促進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有效生成和發展。
[作者通聯:甘肅靜寧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