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 樊玉敏
【摘 要】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秉持“四鏈融合”的人才培養理念,激活傳統專業發展潛能,賦能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群建設。對接產業鏈、完善專業鏈、鋪設人才鏈、研發創新鏈,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對接產業高端技能人才需求,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中職教育;四鏈融合;專業群建設;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26-0025-02
【作者簡介】1.胡全,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南京,210000)信息技術系主任,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信息化、專業建設;2.樊玉敏,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南京,210000)副校長,正高級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實踐與研究、教師發展。
一、解讀區域發展政策,探尋職業新動向,對接產業鏈
近年來,南京市圍繞“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建設和構建“4+4+1”主導產業體系的發展需求,不斷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也趁勢而上,本著助力地方發展、服務區域經濟的辦學理念,創新性地將計算機應用技術、數字媒體技術、軟件技術和電子商務4個專業進行跨專業大類整合,深度挖掘4個專業的互補要素和融合元素。學校與南京市珠江路科技一條街管委會、徐莊高新技術產業園、聯想教育集團等政府部門以及行業主流企業開展深度校政企合作,建立常態化市場調研機制,主動掌握政策與行業動態,了解用人需求,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保證了人才培養的目標貼合市場職業崗位的要求,實現了專業群與產業鏈的對接。
二、資源共享互通,搭建專業群架構,完善專業鏈
專業組群邏輯清晰,群內專業課程資源與實訓資源互通共享。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寬基礎、多模塊,為專業群提供了基本的架構,軟件技術專業以軟件開發、軟件測試、軟件與數據運維等技術拓展了專業群的外延,這兩個專業是專業群的基礎,而數字媒體技術專業與電子商務專業是對專業群培養目標以及培養效益的進一步擴展。專業群中4個專業共享數據庫基礎、圖形圖像處理、網頁設計與制作等課程,部分專業共享網絡技術、程序開發、UI設計等課程。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專兼職教學團隊、合作企業、就業單位等方面相互融通,形成了資源的共建共享機制,實現了優勢互補,各專業得以協同發展。
三、明確建設目標,對標對表抓落實,鋪設人才鏈
高水平專業群的申報是計劃,項目通過是開始,建設過程是關鍵,融合育人是目標。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群以服務地方經濟支柱產業人才需求為導向,計劃通過兩三年的努力,實現人才培養的多元化,探索基于“1+X”視域的深度校企融合培養新模式,創立“解惑式教學做合一”的情境教學模式。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一是全面推進“駐企業教師工作站”項目,打造一支精技、會教的教師隊伍;二是加速骨干教師培養,計劃3年內培養1~2名市區級專業(學科)帶頭人;三是創造條件提升“雙師型”教師比例,專業課師資100%達到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標準。在服務社會方面,一是借助學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辦公室等平臺開展面向學生的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二是拓展“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項目。
四、推動產教融合,構建多元新體系,研發創新鏈
專業群著力構建三全育人、校企融合、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將立德樹人作為人才培養體系的核心任務。將建設基礎規范、標準嚴格、專業精干的共享型課程教學資源作為專業課教學的基石。結合行業發展以及企業崗位要求,以工作任務為參照,著重體現“夠用為度、注重實踐”的原則,定期對專兼職教師開展教學方法、信息化技術培訓和考核。
專業群將構建校內可教學、可生產、可研究的實踐教學基地。對學校原有的生產性實訓基地進行升級改造,拓展數量充足、覆蓋面廣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分別與網絡及安全產品制造商、系統集成商、云服務提供商、平臺軟件提供商、企業高端證書認證培訓商以及政府合作,優選業界優勢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設產教深度融合、設施設備先進、資源集聚集優、團隊結構優化的產教融合平臺。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基礎上,整合專業群中各專業的設施設備與教學資源,整體設計實踐平臺的教學體系。按照“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原則,在集成平臺中吸引企業聯合建設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中心,逐步建立“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集成化展示”的全新平臺運行機制。對接產業、崗位和工作標準,開發相應的信息化資源。依托平臺,支持職業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專家雙向流動,著力培養一批能夠匹配企業生產技術水平的骨干教師,聯合開展企業關鍵技術研發。依托校企合作實訓基地,提升技術服務能力。開展多層次社會培訓,提升教師的社會服務水平。
專業群建設應圍繞培養高質量專業人才這一核心,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專業建設中的創新活動,實現知識的專業化過程與創新系統優化目標的功能鏈結構模式。事實證明,校企合作讓人才培養更貼合了時代的需求,產教融合使專業發展更好地服務了區域經濟發展。南京市玄武中等專業學校依托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群建設所探索出的“四鏈融合”實踐路徑,恰是適合學校發展、助力學生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