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宇 高敏
摘? 要:專業課程是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載體。當下,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發揮黨史育人功能優勢,需要在專業課中融入思政元素,像鹽溶于水一樣地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具有重要意義且具備可行性。文章采用了文獻研究法、實證調查研究法,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對鞏固高校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重要意義兩方面論述了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從育人目標一致和教學相融兩個方面論述了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可行性,以推動黨史學習教育的深入發展。
關鍵詞:黨史學習教育;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必要性;可行性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15-0073-04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各種場合多次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指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2021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要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著力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1]
在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高校教師應充分利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所凝聚的思想、體現的智慧和積累的經驗,并將這些內容融入專業課之中,為當今時代的大學生開辟一個新的黨史學習課堂,這既是當下課程思政的應有之義,也是歷史必然和現實必需,更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
一、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思政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需要
1. 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的必然選擇
《綱要》指出:“立德樹人成效是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這就需要高校努力、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解決好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兩張皮”“貼標簽”等問題。
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專業課課程思政之中,就是要“教育大學生‘懂得黨的初心和使命之可貴,理解堅守黨的初心和使命之重要,感悟真理、感悟理論與實踐邏輯的統一,堅持黨的領導,響應黨的號召,緊跟黨的步伐”[2];就是要啟示青年學子積極從百年黨史中汲取道德養分和聰慧能量,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信念和志愿,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新時代有理想、有追求的優秀青年。
2. 現代漢語課堂是大學生開展黨史學習的有效載體
在高等學校中,約有80%的教師承擔專業課教學任務,在各類課程中,約有80%的課程為專業課程,學生也會將絕大多數時間投入在專業課的學習上,因此專業課是課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課程思政也需要通過重視專業課的引領作用提升高等學校育人質量。將黨史學習教育引入高校現代漢語課堂,既落實了教育部《綱要》精神,也為現代漢語課程改革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在現代漢語課堂中融入黨史知識,結合專業特點對學生進行有特色、有針對性的黨史教育,不僅可以提升教師自身的黨史學習教育效果,鞏固學生的黨史學習教育成果,更可以此為契機豐富課程的教學素材、提高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改革效果和教學質量,引導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明確人生的奮斗目標。
3.百年黨史是新時代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3]“00后”大多成長于物質資源豐裕的美好新時代,距離那段艱苦奮戰的百年歷史有了一定的時空間隔,他們難以深刻體會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此學校應通過多種方式加強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讓他們從那段崢嶸歲月中汲取智慧和動力。
當代大學生對百年黨史的了解大多源于思政課,但傳統思政課一定程度上存在對學生吸引力不足的問題,“傳統的黨史學習教育方式理論性較強,教學方式與內容均較為枯燥。”[4]
因此,在現代漢語課程中融入黨史學習教育,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專業知識和黨史知識融為一體,既能完成專業課教學目標,又能實現黨史學習目標。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對鞏固高校學生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具有重要意義
1. 調查問卷發放情況
2022年4月,本研究通過問卷星發放“高校學生黨史學習情況調查”問卷,共有本校2122名學生參與調查。涵蓋了歷史學、文學、教育學、經濟學、法學、管理學、藝術學、醫學、理學、工學、農學11個學科門類,本科一年級至碩士研究生三年級共7個年級段。參與調查的群眾276人、共青團員1729人、中共預備黨員65人、中共黨員52人。
2. 當前高校學生黨史學習現狀
第一,學生學習黨史的動機端正,但是融入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有待加強。從調查問卷數據來看,學習黨史的原因中,提升個人修養、豐富知識儲備位列前二,關心國家大事、未來想要入黨并列第三,說明學生學習黨史的動機端正。但是,學習黨史途徑中的課堂教學方面,有47.36%的學生通過“四史融入思政課”的方式進行黨史學習,47.93%的學生通過“四史必修公共課”的方式進行黨史學習,有35.86%的學生通過“融入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進行黨史學習。數據表明,“四史融入思政課”和“四史必修公共課”的教學影響有待進一步提升,“融入專業課教學的課程思政”占比較低,今后需要大力加強專業課課程思政以進一步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
第二,學生對黨史意義的認知程度較高,但基礎不牢。大學生學習黨史的意義中,“黨史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位居第一(占比92.13%),“黨史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占比90.72%)和“黨史教育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占比87.7%)位居第二和第三。94.02%的學生認為黨史學習豐富了自己的黨史知識,91.71%的學生認為黨史學習提升了自己分析評價歷史的能力。以上數據表明參與問卷調查的大學生對黨史意義的認知程度較高。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對一些具體的知識點掌握不牢,比如對黨史學習必讀書目存在模糊認識,絕大多數學生能準確回答出有《論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簡史》兩本書,至于如《中國共產黨創立之路》等有關黨史學習的書籍,部分學生認為都是必讀書目。黨史學習四本必讀書可以作為4個短語,用框式圖解對其進行層次分析,這樣,在學習短語分析的同時,也以一種新穎的方式鞏固了黨史知識學習成果。
第三,學習黨史的心態積極,但對網絡觀點的辨識力較低。80.77%的學生是帶著積極主動的心態學習黨史的。如果沒有外在因素影響,92.89%的學生非常愿意或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繼續學習黨史。這體現了當代大學生較高的政治覺悟、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學習狀態。
如果在上網時看到一些黨史教育的有關信息,42.93%的學生“每次都會”點擊查看,40.15%的學生“經常會”點擊查看。如果看到網絡上的一些觀點與黨史教材中的不同,60.89%的學生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數據表明大學生對網絡觀點的辨識力較低,也進一步說明對大學生的政治引導至關重要,進一步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至關重要。
第四,學習黨史的時間不足,專業課課程思政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一舉兩得。學生在黨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困難主要是“沒有充足的學習時間”,因此在專業課教學中融入黨史知識是絕佳選擇。有部分學生認為黨史學習有些枯燥,這對黨史教育融入專業課課程思政的藝術性和趣味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73.94%的學生認為將黨史知識或黨史故事融入現代漢語語音教學、短語分析、句子分析等,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傳授黨史知識的做法“非常好,很新穎”,24.74%的學生認為“有些創意,可以嘗試”。在對如何鞏固拓展黨史學習教育成果一題的回答中,除了積極開展黨史相關實踐活動、開展知識競賽等,很多學生還提出了拓寬黨史學習教育渠道、將黨史融入思政課堂和課程思政、創新教學模式以及將黨史學習與專業學習相結合等觀點。
二、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可行性
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綱要》明確指出:“在全國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專業全面推進,促使課程思政的理念達成廣泛共識,廣大教師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全面提升,協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體制機制基本健全。”黨史學習不僅是黨員和教師的必修課,也是學生的必修課,高校在推進大學生進行黨史學習、鞏固教育教學成果的過程中,不僅要充分利用顯性的思政課,也要用好用足專業課課程思政。黨史學習教育與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具有育人目標一致性和教學相融性。
(一)黨史學習教育與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育人目標一致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首次提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5]無論是黨史學習教育,還是現代漢語等專業課的課程思政教育,都是為促進高校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方式。中國共產黨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高校必須培養擁護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制度,并且致力于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拼搏的人才[6]。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黨的歷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黨史學習教育的目標是要“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定信念、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造和歷史經驗啟迪智慧、砥礪品格。”[1]
現代漢語課是以國家的語言文字政策和法規為依據,全面、綜合地講授現代漢語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培養和提高專業學生理解、分析、運用國家通用語言和文字的能力。現代漢語課承擔著傳授專業知識、宣傳價值體系、傳播中華文化的重任。現代漢語課程思政作為提高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舉措,作為鞏固黨史學習教育成果的有力抓手,以構建“三全育人”為依托,以深入挖掘現代漢語語音、文字、詞匯、語法、修辭等教學內容與黨史知識的融合點為手段,最終達到現代漢語課程思政與思政課、與黨史學習教育同向同行,實現專業知識與價值引領有機結合,實現育才育人的最終目標。“為黨育才、為國育人”是黨史學習教育和現代漢語課程思政的共同目的、統一宗旨。
黨史學習教育和現代漢語課程思政都是為了“立德樹人”。“高校‘立德的內涵不是單指傳統意義上的道德教育,而是注重引導受教育者樹立大德,這種大德是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的高度統一;高校‘樹人的內涵也不是單指智育層面,而是在‘大德引領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7]
(二)黨史學習教育與現代漢語課程教學互通
《綱要》指出:“課程思政建設內容要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憲法法治意識、道德修養等重點優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黨史學習教育包含大量的“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民”以及“政治認同、家國情懷、文化素養”等的理論知識和歷史故事,傳統的現代漢語六大部分教學內容偏重于專業知識講授,缺乏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因此二者在教學上極易相融。
黨史學習教育與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在內容上相互補充。黨史學習教育的融入能夠豐富現代漢語課程的教學素材,現代漢語教學內容能夠以新穎的方式承載黨史學習教育。二者相融能夠充分發揮黨史的育人作用,也能提升現代漢語教學效果、凸顯現代漢語課程的育人功能。“思政理論課的主體內容是政治理論和時政要聞,這些內容抽象性和思辨性較強,需要大學生在學習時進行更多的理性思索。”[8]專業課則不同,首先學生對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高、用來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占比更大,在現代漢語課程中有機融入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地浸入學生的思想和理念,容易使學生產生深刻體驗,獲得更優的教學效果。
黨史學習和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兩者互為平臺。“推進課程思政育人體系中黨史學習模塊的深層次建構與完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課程思政建設在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下深入挖掘黨史學習教育資源、不斷豐富教學內容的政治性和學理性,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與實效性。”[9]現代漢語課程思政就是創新黨史學習教育的方式方法,實現專業教學和思政教育同步實施的課程設置,體現了學科交叉的特點。深挖現代漢語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結合專業建設特點對學生進行有特色、有針對性的黨史教育,能夠增加學生感性的理解和直接的認知。
三、結語
高校要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及《綱要》要求,把黨史學習教育素材融入現代漢語等專業課課程思政內容中,貫穿人才培養體系,用好專業課教師和課堂教學,加強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發揮每門專業課程的育人作用,使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真正同向同行。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J]. 新長征,2021(05):4-13.
[2] 楊曉錚. 把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考[J]. 黨史博采(下),2021(11):62-63.
[3] 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曾光,武文星.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探索[J]. 現代職業教育,2022(16):45.
[5] 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 黨建,2018(10):4-6.
[6] 習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16-12-09.
[7] 潘玉騰,彭陳.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樹人的邏輯理路[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03):9-15.
[8] 蘇小勤. 黨史學習教育與高校思政教學的融合現狀與優化路徑[J]. 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2,39(01):95-98.
[9] 李海霞,賀才樂. 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程思政育人體系的價值與路徑[J]. 教育現代化,2022,9(03):21-25.
(薦稿人:孫永蘭,赤峰學院文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