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玲
摘要: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預算管理勢必要走向智能化、信息化,要想真正地推動預算管理的智能化發展,則要構建智能化系統。文章首先簡單介紹了國有企業預算管理現狀,然后,探究了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智能化體系建設方案,最后則提出了預算管理智能化體系建設的保障性措施。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背景;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智能化體系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需要牢牢把握時機,積極地引進數字化技術,構建屬于自己的預算管理智能化系統,依托于此系統來實現預算的智能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與時代接軌,才能真正地解決預算管理問題,提高預算管理工作水平。
一、 國有企業預算管理現狀分析
當今是信息化時代,企業財務管理逐漸走向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我國企業創建了相對健全、完善、合理的預算制度與財務體系,這些制度和體系都極大地支持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然而,數字化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引進大數據技術、通信技術等,這些技術能夠輔助企業實現智能化預算,從而為預算管理提供科學的決策。然而,現階段很多國有企業因為長期困在舊式的財務理念中,在實際的財務管理、預算管理中面臨著多重壓力和各種挑戰,其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的信息化進程緩慢,智能化體系構建不完善,預算管理難以實現智能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大方面:
第一,工作模塊間缺少聯動互通機制。一些國有企業即便創建了屬于自己的完善合理的決策支持體系,然而,由于系統內各個模塊間的協作不善,相互之間缺少聯系,不同模塊處于獨立運行狀態,無法實現信息的交流與資源的共享,數據信息等難以相互溝通、交流,從而導致整個系統難以高效地運行。
第二,行業自動化程度有限。現階段,預算編制、預算分析與考核等各個環節還都處于手工電子表格繪制階段,財務系統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都相對有限,這無疑影響了整個預算管理效率。
第三,決策能力較弱。財務經營與分析工作的一大目標為:為決策人員提供科學的輔助、支持,而且高效地分配預算資源,當前的管理體系因為沒有理想的信息、數據等的支持,導致整個系統缺少數據積累,系統的數據挖掘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也略顯薄弱,無法達到以數據模型為基礎的測算,也難以實現中期發展預測功能,整個系統的智能化輔助決策能力都亟待優化。
二、預算管理智能化體系的建設
現階段,數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化技術、通信技術等都在飛速發展,這些技術都能為預算管理提供技術支持和系統支持。這些技術的成熟和日益發展都推動著財務管理逐漸走向智能化、自動化,只有不斷地完善信息系統的建設,最大程度地提高信息化水平,優化業財融合,才能真正地達到財務管理的目標,全方位地優化財務經營決策分析管理制度,充分地借助信息化手段來全面提高系統的智能化水平、信息化水平與運行效率。
國有企業必須立足于科學的目標來構建智能化管理系統,具體體現為:經營預算逐漸走向標準化、完善化,系統操作自動化,數據的可視化分析,資源的動態調配,經營決策的智能化等,整個系統的核心內容為:智能化預算編制、資源的動態優化調整、預算資源配置智能化輔助決策。基于以上內容來建構一套預算填報和需求儲備平臺、資源配置決策輔助平臺、預算執行分析平臺等幾大信息化平臺,將這些平臺作為全新的支撐,對應構建出平臺間的共享數據庫。
(一)智能化的預算編制和資源調整
創建完善的預算常態儲備管控系統,加快預算編制全過程的標準化建設,為每年編制預算、資源的動態調整做好準備。對于預算需求常態化儲備、預算填報全過程管理、預算的標準化編制等在關鍵環節實施信息化監督,打造出預算填報和需求的儲備自動化管控平臺。依賴于RPA技術,來達到對預算數據的匯總、資源的有效調整、預算下達等,以此來助推業務流程走向自動化、智能化、合理化。
1. 預算流程信息化
預算管理是一項十分注重前后流程的管理,因此,其流程管理必須達到標準化、重復化的目標,只有具備這兩大特點才能借助信息技術來實現預算流程的自動化,要對當前的預算業務流程重新加以梳理,而且要將其呈現出來,在整個信息系統內部集成開發預算填報的整個過程,從而達到規范化、自動化地形成預算表格模板,打造理想編報流程,從而確保預算編報效率。
2. 成本定額嵌入信息化平臺
必須科學地編制成本定額,而且要逐年地更新這一定額,其中要清晰地規定出一些關鍵科目的成本標準,而且要以提高預算編制標準化為目標來科學、準確地編制預算,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智能科技等來讓預算編制走向標準化,而且要將這一標準添加到預算編制體系中,確保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可以自動套用這些標準。
3. 預算需求常態儲備動態調配
以往的預算管理,國有企業通常以年度為單位來編制、調整預算,自預算標準的申請到批準要耗費大概四個月的時間,而且,任何外部經營條件或者環境的變化都將帶來一些影響,使得獲得批準的預算方案難以及時地適應生產經營業務活動。所以,可以憑借構建預算需求常態化儲備、預算資源的動態配置機制等來解除目前已有的問題,打造出條塊結合的管理模式,加快預算需求儲備管理、動態調配。
(二)預算資源調配的智能化輔助決策
要想妥善地適應國有企業經營決策的復雜度,全面提高企業的經營決策能力,則要努力地實現自動化決策、智能化決策,以此來達成理想的戰略目標。創建一套輔助決策機制,其中主要內容為:企業經營狀態的診斷與分析、平衡優化測算、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預測等,充分地運用系統動力學工具,創建一個網狀決策分析模型,而且要實施平臺化處理,達到經營決策的高度模擬仿真。同時,也要在平臺數據接入、數據統計與分析、數據的模擬仿真等環節啟動數字化技術,以此來達到業務流程的智能化發展。
智能化決策平臺能為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提供輔助性平臺,是企業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達成戰略目標的新型工具。科學合理的企業決策支撐體系具體涵蓋:完善的決策機制、科學的決策剖析系統與扎實的決策基礎。可以創建起一個智能化輔助決策系統,其中包括:一個過程、兩個基礎、三個工作、四個工具。
一個過程主要指的是企業經營管理決策的過程,企業將其當作決策支持體系運行的主體路線。兩個基礎則具體指的是管理制度與信息系統,這兩大基礎擔當著決策系統運行的條件性因素。三項工作則具體指的是診治判斷目前的企業經營狀態、平衡優化測算、預測發展趨勢等,他們都是輔助決策支持系統運行的關鍵點。四個工具則是指統一指標庫、決策信息庫、指標量化模型等。
(三)預算執行分析與考核自動化
從目前來看,國有企業預算管理工作中,預算執行分析無法高效地取數,而且任何人力地分析預算都將耗費較長的時間,人工考核統計也較為繁瑣,可以充分地利用當前的財務系統,添加RPA自動化技術,搭建一個預算分析、自動化考核的系統平臺,借助此平臺則能實現數據的及時獲取,達到數據的科學化、可視化分析,最終達到預算考核的全流程自動化目標。
1. 預算執行分析自動化平臺
現階段,預算分析多數將已有的財務信息系統作為基礎,參照客觀需求來導出數據,進而科學地加工數據,采用人工分析、人工報告編制模式,整個過程中可能面對的一大問題為:無法高度靈活地得到數據,數據導出時間較長、數據基礎加工費時耗力等。基于RPA的數字化技術則能妥善地解決其中的問題,可以研究出數據統計工具與模型,從而達到數據的自動化采集、自動化加工與可視化分析等目標。
2. 預算執行預警機制與信息化
面對不斷變化的客觀經濟形勢,國有企業必須正確地審視自身的預算管理與經營管理,動態識別并糾正經營活動中出現的預算執行偏差,要及時地作出反饋,積極地加以部署,最大程度地防范一切負面影響因素,動態地修正全年預測,而且要動態地改變經營策略,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營能力、決策能力與應變能力,創建可以動態提供預算執行警示的預警系統。確保整個信息系統內部的預警制度規范化,并能根據不同的情況來發出不同的預警信號。
3. 預警考核評價自動化平臺
創建合理的預算考核管理制度,這樣不僅能對每年的預算目標加以分解,最終構建出一個科學合理的月度預算執行目標,而且也能形成科學合理的考核規范、評價方法,也能讓預算考核流程牢固于信息系統內,達到預算考核的自動化、規范化。
三、智能化體系的應用與成效
(一)預算管理智能化體系的應用場景
此研究構建形成的預算管理智能化系統可以達到對國有企業預算全過程的自動化管理,其中包括前期編制預算,過程中的過程化管理與末尾的結果應用。前端管理具體涵蓋:預算需求常態儲備管理、年度預算編制這兩大方面,過程管理則涵蓋以下幾個環節:預算資源的動態調配、資源調配的動態平衡分析、預算執行分析、預算執行結果考核等,結果應用則涵蓋:經營診斷分析、長期投資決策兩大方面,這一系統則能憑借管理機制之間的聯系、底端數據的聯動等讓不同環節都聯系起來,最后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要想達到預算資源的優化配置,則要從預算需求儲備、每年的預算編制、預算動態修整等入手,因為這三大方面是預算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實現預算資源合理配置的有效手段。 資源的合理配置與資源的均衡化分配則能為資源的動態調整、長期投資等提供支持。預算執行分析監控和預算考核則可以保證預算目標被高效執行。
(二)預算管理智能化系統的應用成效
預算管理因為得到了智能化系統的支持,從而推動了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智能化發展,具體能達到以下成效:
1. 經營預算標準化
財務預算管理智能化系統憑借成本定額信息化、預算流程細化等模式可以妥善地提高企業的預算管理效率,從預算的編制、數據的剖析、預算考核等多方面都能逐漸地走向標準化,這就有利于預算管理按照統一的標準來執行,提高預算管理工作水平。
2. 人員操作自動化
將RPA技術積極地引進到預算管理系統,則可以達到預算數據的高效化采集、合理化填報,能夠最大程度上擺脫掉傳統的單純依賴于人工來導出數據的現象,減少了對人力成本的依賴,也減輕了人員的工作負擔,更能省出無效勞動的時間,從而達到預算數據的加工、分析以及處理等都走向自動化、智能化。
3. 數據分析的可視化
傳統模式下,預算數據的分析難以走向可視化、合理化、規范化。數字化背景下,逐漸構建起了智能化預算系統,則能依托于信息化平臺來科學地剖析數據,同時,也能參照可視化要求對應開發出可視化套件,這樣就推動多個層面數據分析的可視化發展,例如:預算執行分析、經營分析診斷、平衡優化測算等階段都能達到數據的可視化分析,也能通過預設計的報表模板來形成一個圖表。
4. 資源的動態化調配
在智能化系統的輔助下,預算管理能夠實現平衡優化測算,也能合理地預測投資趨勢、提高預算需求儲備管理等,從而確保經營預算的科學性、預測性與前瞻性,動態掌握好預算需求的浮動與變化狀態,再把這些變化和年度預算編制、修正等妥善結合,以此來確保資源的合理調配與靈活性調整。
5. 經營決策智能化
通過大規模地對預算數據進行采集、剖析,則可以對客觀環境的各種動態變化因素以及其他不穩定因素等做出合理的預測,從而更新調整系統參數,借助系統動力學模型來平衡地優化、測算預算資源,從而科學地預測未來的投資趨勢,也能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科學的輔助支持,以此來確保預算與經營決策的智能化水平。
四、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智能化體系建設保障性措施
(一)創建全面預算管理制度
國有企業要想真正地實現預算管理的智能化,真正地依托于智能化系統來提高自身的預算管理水平,推動預算管理的自動化,則應創建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而且還要創建全面的預算執行監控系統,而且要讓企業的財務部門承擔起監控業務的運營流程,積極地識別全面預算管理中的問題。為了創建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國有企業可以從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高度重視全面預算管理制度,形成考核機制,讓企業的全面預算執行和相關人員的考核關聯起來,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企業預算管理的水平。
第二,績效考核監督部門也應該啟動外部監控模式,全方位地分析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情況,要重視企業內部人員的工作考核,從全面預算管理的落實情況來進行考核,以此來最大程度地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要為企業內部不同部門的不同崗位派設不同的任務,使他們面對自身的業務挑戰來完成自身任務,而且要采用晉升模式,通過科學的晉升來讓企業整體上都能自覺地助力全面預算制度。此外,國有企業的財務工作人員應參照年度的全面預算管理目標的落實狀況來編制下一年的預算指標,而且要合理地派設每個員工的任務、目標,以此來實現預算指標的科學化、合理化。企業還要認識到預算管理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個人努力,還需要整個團隊的積極配合,所以,要打造出健全的全面預算管理團隊,發揮專業化的團隊實力,來實現全面預算管理制度的落實。
(二)強化預算執行管控,提高預算執行效率
國有企業可以每年設定一個整體的預算目標,在此基礎上對此目標進行逐步分解,以便形成若干個預算指標,把企業的總體目標劃分成:行業目標、個人目標,而且要把年度目標劃分成季度目標、月度目標,再按照季度、月份等來落實各項工作。企業有必要創建完善的預算管控機制,緊密圍繞預算管理工作重點,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化配置,進而達到預期的戰略目標,從而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效益。國有企業還要不斷地健全審批制度,積極地實施不相融崗位的分離制度,指明職權的范圍、職權的方向,對審批流程加以優化,從而全面提高員工的責任意識,能夠帶著一種全面預算管控的責任來參與各項工作、完成各項任務,企業的預算部門要以高度的責任感來完成預算審批工作,深層次地剖析預算差異的來源與成因,而且還要提出整改、優化建議,不同部門間也要及時地向預算管理層來匯報,匯報的內容既包括本部門的經營業績和數據,以及其他與財務管理工作相關的數據,預算管理數據等,可以經預算部門統一進行統計、匯總,最后生成綜合執行報告,利用此報告來動態監測、檢查預算的執行狀況。
(三)改革完善預算考核與獎懲制度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預算管理正在逐漸地走向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基于這樣的時代背景,企業必須改革完善預算考核與獎懲制度,具體的考核與獎懲應該將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管理納入考核范疇,將預算管理人員的信息技術、智能化系統應用水平納入考核內容,而且以健全完善的獎懲制度來強化考核制度的制定與實施,這樣才能更好地驅動更多的財務人員、預算人員等在考核制度的約束下自動地提升自身的智能信息水平,也能主動地為智能化預算管理付出心血。同時,企業還要指明預算執行操作中的權利、責任與具體的收益等,能夠全面、切實地呈現出企業所提供的預算執行情況,具體的預算評估應涵蓋兩大指標:數量指標、質量指標,任何指標的考核都要本著公正、公開、公平的原則,可以參照各個預算執行單位的實際情況、具體特點等來評價這些指標。也要結合預算審核結果來對企業內部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工作業績來給予科學的獎懲,達到預算目標和員工工作狀態的完美契合,以此來提高全體員工參與預算管理的積極性,提高預算執行效率,從而確保國有企業的管理工作水平。
(四)動態升級完善智能化系統
數字化轉型背景之下,企業的財務管理、預算管理等都要得到信息系統的支持,這就意味著信息系統、智能化系統的運行水平對于預算管理十分重要,為了確保預算管理真正地走向智能化,則要積極地升級完善智能化信息系統,企業要動態觀察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更新升級動向,不斷地升級自身的系統,從而打造出一個先進的智能化信息系統。
(五)提高預算人員信息水平
預算人員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智能化技術水平等都直接影響到預算工作的質量,對此必須高度重視預算人員的信息化水平,企業可以單獨為財務人員、預算人員等開設信息技術培訓課程,通過培訓使他們掌握最新的智能化信息系統運行技術,能夠采用這些技術來完成自身工作,并能根據時代的發展來不斷地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進而為企業的預算管理智能化發展提供出路。
五、結語
現代化數字科技、信息技術等被廣泛地應用到智能化系統中,依賴于這些技術能夠實現企業預算管理的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國有企業必須動態地轉變經營思路,調整經營思路,積極地引進現代化智能化系統來提高預算管理智能化水平,要強化財務人員與預算人員的信息技術培訓,使他們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智能科技,從而全方位地提高整個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何彥英.基于關鍵財務指標的供電企業經營決策模型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6.
[2]張瑩.國有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對經營投資決策的影響分析[J].財經界,2017(12):95.
[3]姜紅德.智能機器人(RPA)改變財務管控模式[J].中國信息化,2017(12):35-38.
[4]盧鍵明,梁耀林,曾秀文,等.基于系統動力學的供電企業 經營指標仿真模型[J].智能電網,2015,3(07):635-639.
[5]周寧寧.探析電網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系統構建[J].商場現代化,2008(26):338-339.
[6]周卿,王皓.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管理會計指標體系構建研究 ——基于多元化國有企業集團管理駕駛艙[J].財會學習,2019(10):44-45.
(作者單位:南京市鼓樓城市管養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