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帶來新創業機會的同時,也深刻地改變了創業資源的屬性,進而促進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形成與發展。目前學者們對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統運行機制、構成要素等方面,對系統的組織結構以及構建策略研究較少。對此,文章在回顧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文獻基礎上,分析了傳統與數字兩種不同創業生態系統的組織結構差異,并從創業資源匯聚、創業文化培育、創業消費引導等方面提出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構建策略。
關鍵詞:數字技術;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組織結構;構建策略
一、引言
目前,以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在創業領域,一方面,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各個領域都涌現出了大量創業機會,如在線社交、醫療健康、智能硬件、社區電商、自媒體等,都是由這些技術衍生出來的熱門創業風口。另一方面,在數字技術賦能下,創業資源也開始大量從線下實體空間“上傳”至線上虛擬空間,相應地其獲取方式和輻射范圍也發生了重大改變。在這一趨勢下,創業生態系統也開始與數字生態系統相互融合,交互發展,進而形成了獨特的“數字創業生態系統”。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是近年來創新創業研究領域新興的熱點問題,吸引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但現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系統構成要素等問題,對系統構建、系統治理方面研究還較少。對此,本文將研究重點聚焦于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特征及構建策略,期望通過本研究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創業生態系統理論,并為我國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二、文獻綜述
在數字創業生態系統這一概念提出之前,就有學者注意到數字技術對創業生態系統產生的深遠影響,王正沛、李國鑫(2018)將這種不同于傳統的,包含互聯網創業資源和平臺的創業生態系統稱之為“新型創業生態系統”。他們較早觀察到了互聯網賦能下新型創業生態系統在影響力和功能方面的變化,他們認為新型創業生態系統的發展使微觀系統內的某些創業資源和服務具備全球全網影響力,宏觀、微觀創業生態系統間的邊界逐漸模糊。通過案例研究,他們分析了新型創業生態系統內部的主要物種,其中核心物種是創業者,由于創業者的存在,進而催生出了大量服務型物種。服務型物種主要是創業服務組織,如提供創業資金、技術、教育等服務的平臺和機構。除此之外,系統內還包括支持物種,如電信服務商、交通物流企業、支付平臺等,它們能為系統的持續運行提供有力的商業基礎保障。
破解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演化發展規律,能幫助我們進一步深刻了解這一新生事物。朱秀梅等(2020)以杭州云棲小鎮為案例,分析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動態演化規律。他們認為在孕育期,系統內要素主體較少,相關關系主要為松散共生、價值寄生和偏利共生;在發展期,系統內主體開始大幅增加,新的創業機會不斷涌現,要素間的關系主要以機會溢出共生、價值非對稱互惠共生為主;在成熟期,系統內形成了多元主體,創業機會實現了由發現型向開發型轉變,各創業主體間逐步形成網絡共生、價值共生等對稱互惠共生關系。
在梳理相關文獻基礎上,劉志銘、鄒文(2020)構建出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一般性理論框架,在系統要素構成方面,他們認為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主要由數字多邊平臺、非平臺型數字創業、數字用戶、數字基礎設施、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融資環境、人才環境等要素構成。系統要運行,除了基本要素外,還需要有驅動各要素開展自組織活動的運行機制,劉志銘、鄒文(2020)認為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最終通過網絡信任機制、分享機制以及多方協作機制,使分屬不同子系統的要素能有效連接和互動,創業服務功能不斷創新和優化,最終實現系統的健康持續發展。
創業機會是創業活動開展的先導和基礎條件。數字的普及和發展對傳統產業進行了顛覆性革新和重組,大量新的數字化產品、服務開始出現,全新的商業服務應用場景也被催生出來,這些都是數字經濟時代所獨有的“數字創業機會”。趙文博、張敏(2021)認為數字創業機會是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能量,它直接主導和影響了系統內不同要素間的組合關系,以數字創業者為核心的能量交換機制是直接影響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生命力的核心內容。
在數字創業蓬勃發展的今天,鮮有人意識到創業機會的屬性也發生了新的變化,而這種變化也會直接影響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最終走向。杜晶晶等(2022)從社會資本角度探討了數字生態系統中創業機會的形成與發展問題,研究發現:在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中,創業者更容易獲得和積累大量的創業社會資本,這一方面有助于創業者進一步堅定其創業信念和機會信念,另一方面,借助社會資本的力量,也能幫助創業者更好地開發和拓展創業機會,提升創業機會集的迭代性和創新性。這兩方面作用最終會提升創業者的創業效率和成功率。
數字創業企業是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內的核心主體,其績效會受到系統內多主體交互所產生的影響。馬鴻佳等(2022)利用組態思維和fsQCA方法研究了這種影響作用的產生機制,研究發現在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中,高績效的數字創業企業一般與系統內主體形成了四種互動關系:合作企業驅動型、中介機構助力下高校及科研機構驅動型、數字用戶主導下合作企業驅動型、合作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雙元驅動型。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要實現其復雜的創業服務功能,必須保證各子系統、各主體能實現高效協同。朱秀梅、楊珊(2022)以騰訊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為研究對象,提出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內多主體協同機制,包括:數字創業網絡嵌入機制、數字創業要素集聚機制、數字創業機會共生機制、數字價值共創機制和系統自組織機制。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形成路徑一直是學者們積極關注的問題,陳稼瑜等(2022)以專業批發市場電商營銷模式轉型為基本案例模式,從環境和要素兩條線索闡述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形成路徑,他們認為創業科技、關系網絡、創業政策、資本等屬于行為環境,它們相互關聯助推系統發展;行為要素是實現系統內各類主體活動的前提,系統內各類主體的競爭力主要取決于對要素的掌控,包括基礎設施、資本、人才、商業模式等要素。
回顧前人研究發現,目前學者們已經對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概念、構成要素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多種新的觀點,同時對系統的運行機制和演化發展規律也有了較為深刻的認知。但由于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是近年來一個新興事物,學者們對其認識還不夠全面深刻,一些理論問題仍需在未來不斷拓展。一是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支撐要素和體系,二是政策層面,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應如何構建和發展。針對前人研究不足,本文聚焦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支撐體系及發展路徑,試圖從理論和政策層面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理論。
三、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組織結構
數字技術是人類發展史上一次重要的技術革命,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個層面都產生了顛覆性影響。在創業領域,數字技術帶來了新的創業機會,深刻影響了創業資源的屬性,并最終催生了一個全新的物種——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創業機會。另一方面,數字技術也改變了創業資源的分布位置、獲取途徑和影響范圍(如圖1所示)。傳統的創業資源以地理位置進行定位,而數字創業資源則是以“網絡地址”進行定位。相應的,創業者獲取創業資源的方式除了進入特定的“物理場景”之外,還可以通過“網絡虛擬空間”獲得所需的創業資源和服務。傳統情境下,由于線下創業資源有相對固定的地理坐標,其輻射范圍和影響力受地理、交通等因素限制,呈現由中心向外遞減趨勢,而創業者根據其所處地理位置不同獲取創業資源的成本也不同。在互聯網情景下,由于創業平臺和資源面向全體社會成員開放,即使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創業者也可以獲得均等的創業資源和服務,這是傳統情境下創業資源所不具備的新特性。要而論之,數字技術不僅催生了新的創業機會,更改變了傳統創業資源的分布位置、獲取方式和影響范圍,使得創業資源實現了跨界分布,多元獲取途徑和全網均等化影響力。
創業資源分布位置、獲取方式和影響范圍的改變,也必然驅動創業生態系統發生質變。創業者和創業資源是創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服務主體和創業者之間的協同、互動構成了創業生態系統。一個已存的事實是:創業資源在互聯網推動下,其分布位置、獲取方式和影響范圍都有了全新的變化,當構成創業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資源——在數字技術背景下發生重大變化時,創業生態系統本身必然也受到影響,發生改變,形成不同以往的新特征、新功能。由此,一種與傳統創業生態系統完全不同的“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就此誕生。
多維空間分布、多層次合作網絡關系,造就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特殊的形態和結構。數字創業生態系統跨越兩個空間維度:一是地理空間維度,這一維度下創業相關主體包括:投融資機構、創客空間、孵化器、高科技產業園、創業大賽以及財務法務機構等,由于受到地理空間的限制,這些創業相關主體影響范圍有限,資源共享性較差。二是網絡空間維度,創業相關主體包括:技術信息平臺、創業信息網站、創業教育平臺、融資平臺和創意平臺等。得益于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共享性,這些平臺的資源往往是全球全網開源共享資源。在這兩個維度的影響下,形成三層合作網絡關系:純粹的線上合作網絡、純粹的線下合作網絡以及線上線下融合的合作網絡。
由于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分布范圍、合作網絡的特殊性,也將直接導致其系統形態和結構不同于傳統創業生態系統。表1給出了傳統創業生態系統和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在多類別特征下的對比。
四、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構建策略
結合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獨特的系統特征,本文認為我國可以從以下方面培育和促進其發展。
(一)完善創業資源匯集機制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不僅需要數字技術、數字經濟、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消費的支撐和驅動,更需要多種創業資源的融合和匯聚。兩者有機結合,才能讓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不斷涌現。具體而言,地方政府應積極匯聚以下創業資源。
一是金融資源。創業資金與創業者是創業生態系統中的兩個基本構成要素,兩者相互吸引,共同驅動著系統演化與發展。而資金短缺問題是絕大多數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要構建完善的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政府必須積極匯聚金融資源,幫助創業者解決“創業資金”問題。一方面,政府應該嘗試設立中小企業專項扶助資金、風險投資基金等,遴選有發展潛力、急需創業資金的中小企業給予支持,幫助它們盡快過渡到成熟的商業模式中。另一方面,政府也應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制度,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貸款服務。最后,政府還應積極引進大型投資機構、天使投資人、創業孵化機構入駐本地區,借助民間資本共同助力區域創業,共同匯聚創業資本要素。
二是技術創新資源。技術是創業機會和商業創新的核心源頭,只有匯聚大量技術資源,才能為創業活動提供不竭的發展動力。一方面,我國地方政府應積極支持區域內研究型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科研院等組織發展和創新,培育良好的科創環境。另一方面,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地方政府還應主動牽頭,設立專業性或綜合性創業孵化基地,推動科研專利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同時鼓勵科研技術人員以技術成果創建或入股企業。最后,政府應不斷完善和發展知識產權保護法律制度,切實保護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中小企業權益,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
三是創新性人力資源。創業活動是一項具有典型創新性的實踐活動,創業者只有具備創新、冒險兩大精神才有可能創業成功。要培育和構建數字創業生態系統,要有源源不斷的創新性實踐人才輸入。為此,一方面,區域內高校、科研機構要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通過與創業孵化器、創業加速器等機構合作,提升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培育出真正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政府也應該制定各類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創業人才支持計劃,通過多種途徑招徠國際科創人才,為區域創業生態系統匯聚人才資源。
(二)培育良好的創業文化
良好的創業文化是創業生態系統演化、發展的關鍵土壤。因此要構建完善的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必須加強創業文化的培育。一方面,要大力弘揚勇于創新、敢于冒險的企業家精神。政府應借助大眾傳媒積極宣傳企業家精神、企業家創業歷程,借助創業敘事引導社會公眾科學認識和接納創業行為,逐漸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氛圍。同時,政府也要引導輿論,改變人們的觀念,為創業失敗提供更為寬容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大眾媒體也應主動增加對創業新聞和創業信息的宣傳報道,部分有影響的電視媒體可以通過直播、錄播等方式向大眾展示創業路演等不涉及商業機密的活動,讓創業活動走近社會大眾,影響社會大眾,最后激發社會大眾的創業熱情和意愿。最后,以創新創業大賽營造社會創業文化和氛圍。我國各地應從政府層面,舉辦各類高規格的創新創業比賽,鼓勵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參與,并從中積極遴選具有較強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企業給予扶持和資助,鼓勵和引導社會大眾關注創業、參與創業,在區域內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
(三)培育數字消費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要發展,關鍵需要有數字消費市場作為支撐。一方面,我國應積極推動快消品、智能電子產品等消費品牌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它們在產品研發、供應鏈管理、生產制造、倉儲物流、分銷渠道、銷售服務等多個環節構建數字化協同閉環鏈條,提升企業整體數字化運營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國還應積極支持直播電商平臺發展。直播電商發展關鍵在直播+電商,未來我國應依托產業聯盟或行業協會,有組織地建設直播電商人才培育基地,優化直播電商服務機構,推動電商主播、直播機構、商業品牌生態化發展,同時,我國也應根據直播電商行業特點、發展問題適時推出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打擊不法商業行為,進一步規范直播電商市場秩序,促進其健康持續發展。再一方面,我國也應嘗試不斷推進跨境直播電商創新發展。我國應積極借助“一帶一路”建設以及RCEP合作機制,以國內保稅倉為基礎,搭建直播電商平臺,同時鼓勵企業借助直播平臺傳播和塑造企業品牌形象,拓展海外市場。最后,我國還應提升數字內容服務供給能力。我國應積極支持企業開展數字技術創新,推動數字基礎設施與多元應用場景融合。同時我國還應借助5G+8K超清直播技術,推動互動綜藝、影視以及短視頻等文化產品的創新傳播,提升社會整體數字內容創作和供給能力。
(四)加快數字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發展的必要基礎,因此未來我國還應繼續加強數字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我國應從國家層面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頂層謀劃,出臺相應的宏觀發展規劃,制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目標、主要任務、責任主體和年度規劃,借助行政力量有效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另一方面,我國還應不斷推進骨干網擴容,加快千兆光纖和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千兆光纖、5G網絡代表著數字信息技術未來發展新方向,我國應繼續抓住這一波新技術紅利,提早布局,不斷推動5G技術商用規模,積極開拓新商用場景,為數字創業、數字經濟發展和繁榮提前構筑好硬件基礎。
(五)規范數據交易市場,培育和壯大數據服務產業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離不開大數據技術和市場服務。為此,一方面,我國應從政策層面積極探索面向業務的數據共享、交換、協作和開放標準體系建設,全面提升我國數據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我國加快數據交易市場規則構建,積極培育市場主體,不斷完善治理體系,為數據服務產業有序發展提供規范的市場秩序和相對前沿的政策法規基礎。再一方面是加強數據資產定價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數據資產是新生事物,關于其定價機制和原理,還有待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為此我國應綜合相關資產定價理論、經驗和數據交易實踐,逐步完善我國數據資產定價體系,并以此規范數據交易平臺和交易主體,營造有序的市場環境,提升數據交易效率。最后,我國要不斷推動數據市場立法工作,就數據采集、標注、脫敏等環節加強立法和政策規范,嚴厲打擊非法數據采集、交易行為,推動數據服務市場規范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正沛,李國鑫.線上線下資源融合的新型創業生態系統研究[J].管理學報,2018(06):803-813.
[2]朱秀梅,林曉玥,王天東.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動態演進機理——基于杭州云棲小鎮的案例研究[J].管理學報,2020(04):487-497.
[3]劉志銘,鄒文.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理論框架與政策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2020(04):5-14.
[4]趙文博,張敏.數字創業機會共創的參與要素研究——基于數字創業生態系統視角[J].時代經貿,2021(03):75-80.
[5]杜晶晶,王濤,郝喜玲,馮婷婷.數字生態系統中創業機會的形成與發展: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探究[J].心理科學進展,2022(06):1205-1215.
[6]馬鴻佳,林樾,肖彬.數字創業生態系統中多主體互動對數字創業績效的影響——基于fsQCA方法的研究[J].研究與發展管理,2022(03):41-53.
[7]朱秀梅,楊姍. 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多主體協同機制研究[J].管理學報,2023,20(01):86-95.
[8] 陳稼瑜,馬曉蕓,童小軍.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形成路徑研究——以華東國際珠寶城為例[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22(04):430-442.
*基金項目: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山東省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支撐體系及發展路徑研究”(21CSDJ04)。
(作者單位:魯東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