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雯
摘 要: 課堂教學是師生活動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中心環節,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鍛煉和技能的提高都有賴于高效課堂建構。高效課堂要求學生不再是課堂的旁觀者,而要參與課堂教學每一個環節,主動、積極地探索知識,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局內人。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現狀進行研究,不難發現在高效課堂建構上,大部分教師仍需繼續努力。評價一堂數學課是否高效,就要看教學過程是否科學化,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是否完美實現。為構建高效初中數學課堂,教師應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在新課標理念指導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數學思維培養提供動力。
關鍵詞: 初中數學 高效課堂 構建策略
在推進高效課堂建構工作之前,教師必須認真分析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教學質量。
一、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低效的原因
1.教師:陷入教學誤區。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建構有賴于教師“教”與學生“學”的和諧統一,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導者,學生依據教師指引的方向展開課程學習,一旦方向有誤,學習活動就會出現偏差甚至直接失敗。教師對初中數學教學模式的認知陷入了誤區: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統治者,教學過程太倉促,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教師關注考試結果評價,而忽略學生數學情感的培養,“填鴨式”、題海戰術頻現數學課堂。部分教師嚴格遵循中考數學考試說明要求,照本宣科,考試重點要求的,著重講;考試不作要求的,簡單練習。學生埋頭于教師發下來的一張又一張試卷之中,數學課氣氛沉悶,不停計算、做題。
2.學生:對數學課不感興趣。
對初中生展開問卷調查,學生紛紛表示:數學課是最枯燥、最不想學的課程,一點樂趣都找不到,每天除了計算就沒有別的,提不起興趣。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大汗淋漓,聽得懂的學生拿筆計算,聽不懂的學生發呆、打瞌睡。初中階段數學課程難度較小學階段有較大提升,因式分解、二元一次方程、函數、平面圖形等知識點較為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一時之間難以消化,聽不懂的情況下學生容易自暴自棄。有些學生上課時拿著手機看視頻、聽音樂,教師講的內容不認真聽,不配合教師工作。課堂上有不明白的問題,羞于開口,不敢主動問老師,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二、關于高效初中數學課堂建構的三點建議
1.生活化教學,破除“數學無用論”。
有些學生有這樣的想法:上菜市場買菜會算數就好了,學統計、方程、函數這些知識有什么用,平時也用不上。“數學無用論”的出現不是偶然,學生中普遍流傳著類似的說法。事實上,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到菜市場買菜、大到高樓大廈的建構,無一不與數學息息相關,美國總統尼克松與中國建交談判取得成功有賴于微積分數學思想的應用。教師應讓數學回歸生活,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并非無用之事,數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教師要采擷生活中的數學案例,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拉近數學與學生的距離。
如“相似三角形”這一章節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這樣的生活情景:假如你想測量一顆古樹的高度,現在僅有一桿直尺,你能不爬樹就測量出樹的高度嗎?如果要測量河流的寬度,那么怎樣才能不過河就測量出距離呢?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很快想到必然與本章所學內容有關,可能要利用三角形的相似性這一知識。學生的好奇心被調動起來了,教師在此基礎上展開課堂教學,就能使學生帶著問題認真聽教師講解的內容,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學生之所以覺得數學沒有用,是因為現在數學課脫離生活實際,讓學生無所適從。采用生活教學法,在數學知識講解過程中創設生活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就在身邊。只有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才能破除“數學無用論”,使學生明白數學學習的必要性。當學生意識到掌握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時,才會主動配合教師的授課,高效課堂建構才能成為可能。
2.自助式學習,培養數學思維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不是僅憑題海戰術就能成功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教學目標中尤其需要關注的是第二個目標,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技能,訓練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學會將數學知識活學活用,用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光靠講大道理、做幾道題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適當嘗試自助式學習,讓學生體驗自主探究的樂趣,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數學技能。
如“幾何”教學過程中講解垂徑定理這一知識時,教師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每位學生拿出一張白紙,用圓規在紙上畫一個半徑為10厘米的圓,然后沿圓心畫一條直徑,接著做此條直徑的垂線,將畫好的圓用剪刀裁下來,再將剪下來的圓沿著直徑對折,觀察手中的圖形,想一想,圓是一個什么樣的圖形,有幾條對稱軸,從對折圖形中能否找到相等的弧線與線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垂徑定理,在愉快、輕松的活動中掌握了“垂直于弦的直徑平分弦且平分這條弦所對的兩條弧”這一知識點。
初中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改變傳統以例題、講解、示范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參與數學活動,通過實踐感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逐步掌握數學方法和解答技巧,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學生自助式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就無所事事,教師要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的結果進行補充強調,避免學生走入誤區,為學生做好指引的角色,提高課堂自主學習效率。
3.多媒體輔導法,強化教學效果。
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為高效課堂建構提供了有效支撐,越來越多的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時借助多媒體輔導,取得優異效果。心理學研究表明,相比較于教師的口頭敘述,學生對圖形信息的感知能力要強得多。借助于多媒體圖形、視頻、音頻等功能,能調動學生視覺、聽覺多感官參與課堂活動,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影音輔導中感受到漸入佳境的喜悅。很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數學,數學成績難以提高,就是因為數學不好學,太過抽象。為學生形象再現數學知識,創設數學情境,能降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難度,為學生樹立數學信心,使學生體驗到漸入佳境的快樂。
教學“圓錐的側面積與表面積”這一章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設計圓錐側面拆開與組合的畫面,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掌握圓錐側面積與表面積計算方法;講解“旋轉”這一定義時,教師利用投影儀為學生展現一個三角形繞不同點進行旋轉得到的圖形,使學生通過觀察得出“旋轉”的定義與性質;“二次函數圖像”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幾何畫板為學生展示系數的變化引起的函數圖像變化,讓學生清晰明了地掌握二次函數解析式X、Y、K三個系數的變化對圖像的影響;教學“圓的相關概念”內容時,當學生認識圓各個部分的特征知識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橢圓與圓如此相似,為什么汽車的車輪不能做成橢圓形?教師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顯示同一組車輪圓形與橢圓形的對比畫面:白色汽車的車軸裝在圓心,汽車行駛得又快又穩;黑色汽車的車軸不裝在圓心,汽車在馬路上左搖右晃,行駛不穩,在哈哈大笑中學生明白汽車的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原理,深化對圓這一章節知識的了解。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最讓教師感到頭疼的莫過于學生不會正確理解和應用講過的概念。借助于多媒體技術,能讓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具體事物進行思維,化抽象為形象,在頭腦中建立清晰的數學概念。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還能成功實現抽象思維向具體形象的過渡。采用動態演示課件,將數學知識化難為易,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數學感知,為學生掃清學習障礙,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結語
1.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仍舊面臨一些挑戰,教師必須解決課堂教學模式落后,學生數學興趣不高這些問題。
2.生活教學法、自助式學習法、多媒體輔導法為教師轉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困境提供了新思路,教師要善于綜合各教學方法的優點,根據教學實際需要,有策略地將其融通在初中數學課堂中。
3.經濟社會正以日新月異的速度飛速發展,社會對數學人才的要求隨之不斷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要適應社會提出的新要求與新方向,注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每一位數學教師都要認真學習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實踐中用先進的理念武裝自己,整合有效教學手段,大力推進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為學生數學素養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
參考文獻:
[1]孫蕾.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考試周刊,2016(42).
[2]劉慧.論初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性.新課程(中學),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