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繼攀 吳運田 劉博 梁傳斌 蔣洪波 李躍東
摘? 要:遼粳香2號是遼寧省水稻研究所以遼粳433/遼星1號//鹽粳1001子一代植株為母本、中早熟香型中間材料K3為父本,經人工去雄雜交,后代材料選擇育成的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該品種于2022年通過遼寧省審定,適宜在遼寧省中早熟、中熟稻區種植。介紹了遼粳香2號的特征特性,并從工廠化育苗、適時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學管水、綜合防控病蟲害等方面總結了其配套栽培技術要點。
關鍵詞:水稻新品種;遼粳香2號;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Rice Variety Liaogengxiang-2 with High Quality
YAO Ji-pan1 , WU Yun-tian2 , LIU Bo1 , LIANG Chuan-bin1 , JIANG Hong-bo1 , LI Yue-dong1*
(1 Liaoning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Shenyang 110101, China;? ? ? ? ? ? ? ? ? ? ? ? ?2 Huanren Coun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Benxi Liaoning 117000, China)
Abstract: Liaogengxiang-2 is a new rice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 quality, which was bred through artificial de-androecium hybridization techniques, using Liaogeng-433/Liaoxing-1//Yangeng-1001 first-generation plant as the female parent and K3 as the male parent. The variety was approved by Liaoning Province in 2022, and is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the mid-maturing and mid-ripening rice areas of Liaoning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iaogengxiang-2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key points of its support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factory seedling rearing, timely seedling transplanting, reasonable dense planting, formula fertilization, scientific water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Key words: New rice variety; Liaogengxiang-2; Characteristics; Cultivation technique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稻米的需求由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升,以保障食用安全為基礎、突出食味品質特色、體現好吃口感的優質食味稻米受到消費者的青睞。遼寧省水稻研究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育成優質香型水稻品種遼粳香2號,現將該品種的選育過程、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術等總結介紹如下。
1? 選育過程
遼寧省水稻研究所于2012年夏以遼粳433/遼星1號//鹽粳1001子一代植株為母本、中早熟香型中間材料K3為父本進行人工去雄雜交,收獲雜交粒;2012年冬在海南種植F1代并混合收獲;2013年夏在遼寧沈陽混合種植F2代,利用香味基因fgr特異性標記進行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秋季收獲13個香味基因純合、農藝性狀優良的早熟株系;2014年春在遼寧彰武穗行圃種植F3代,秋季收獲3個株系;2015~2016年F4、F5代繼續在彰武穗行圃單系種植,2016年秋收獲3個優良株系;2017~2018年3個株系在彰武進行品比試驗,同時做自然抗稻瘟病鑒定;2018年秋季綜合2 a表現選擇收獲1個優良株系;在2019年品比試驗中,KK7號秋季綜合表現突出,外觀米質優、有香味;2020年參加遼寧省水稻優質中熟組區域試驗,2021年續試同時參加生產試驗。2022年通過遼寧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2? 特征特性
2.1? 農藝性狀
遼粳香2號在沈陽地區一般4月10~20日播種,5月15~30日插秧,8月上旬出穗,9月中下旬成熟,生育期151 d左右,屬中早熟品種,適宜在遼寧省中早熟、中熟稻區種植。種子發芽勢強、發芽率高;苗期葉片寬厚濃綠,根系發達,插秧后緩苗快。株高110.0 cm,穗長15.9 cm,穗數16.9個/穴,平均穗粒數115.6粒,穗型半直立,結實率90.6%,籽粒橢圓型,谷殼黃,稀短芒,落粒性適中,千粒重26.5 g。生育前期至中期主莖與分蘗生長角度、莖葉開張角度適宜,分蘗力較強,株型緊湊,受光姿態好;后期群體透光率高,葉面積指數大,光能利用率高,透氣性好。
2.2? 抗逆性
遼粳香2號田間抗性表現較好,莖稈韌性強,抗旱、抗倒能力較強,后期活稈成熟不早衰。經區域試驗連續2 a人工接種和田間自然誘發鑒定,稻瘟病綜合抗性指數1.0級,穗頸瘟損失率最高級1級,抗稻瘟病。白葉枯病、紋枯病發生較輕,稻曲病少發生。
2.3? 稻米品質
經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武漢)檢測,遼粳香2號糙米率81.2%、精米率72.3%、整精米率71.6%、粒長5.3 mm、籽粒長寬比2.0、堊白粒率9%、堊白度2.6%、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0 mm、直鏈淀粉含量16.2%、蛋白質含量8.0%、食味值77.5分,主要指標達到部頒優質米二級標準。
3? 產量表現
2020年區域試驗初試,平均產量568.4 kg/667 m2,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5.8%;2021年復試,平均產量571.7 kg/667 m2,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8.9%;2 a區域試驗平均產量570.1 kg/667 m2,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7.3%。2021年生產試驗,平均產量570.8 kg/667 m2,比對照秋田小町增產9.5%。
4? 配套栽培技術
4.1? 工廠化育秧
應用水稻工廠化育秧技術,通過統一供種、浸種、消毒、催芽,統一配制營養土,統一施肥、供水、控溫,統一防治苗期病蟲草害等技術措施培養壯秧。工廠化育秧是實現水稻生產種子良種化、育秧規范化、供秧商品化、插秧機械化的有效途徑,與常規育秧相比,具有生產規模大、育秧成本低、秧苗質量好、節水、節地、省時、省種、增產、增效等優點[1]。
4.2? 適時插秧,合理密植
針對遼粳香2號株型緊湊、抗倒性較強、分蘗力中等等特點,采用早育早插早施肥的栽培措施。沈陽地區一般日平均溫度在15 ℃以上時(5月10日以后)即可開始插秧,栽插基本苗3~5株/穴,插秧適宜密度為行株距30.0 cm×(13.3~16.6)cm。
4.3? 合理配方施肥
施肥量適度前移,側重前期。摻混肥(N27-P13-K15)25 kg/667 m2作基肥,于耙地前一次性施入。水耙地,使肥料充分均勻混合在5~10 cm的土層中,達到全層施肥的要求[2],利于秧苗插后早生快發而高產。緩苗后(移栽后7 d)要及時追施尿素5 kg/667 m2、硫酸銨5 kg/667 m2、硫酸鋅1.5 kg/667 m2作為分蘗肥。分蘗末期及時曬田,后期根據植株的生長狀況與氣候狀況少追肥或者不追肥,根據水稻長勢酌情確定穗肥的施用。
4.4? 科學管理水層
按水稻的需水特點調節用水,除對水分最敏感的時期(返青期和減數分裂期)外,全程采用淺濕干交替節水灌溉,整個灌溉過程中50%~60%為無水層管理,大大減少土壤滲漏、提高降雨利用率。在分蘗達到預期穗數80%時,為減少水稻無效分蘗開始控水,完全不建立水層,待土壤含水量降到一定程度后、地表呈輕度裂口狀態時灌1遍跑馬水,有利于水稻根系發育,促進稻株健壯,提高抗病能力。后期斷水不宜過早,以確保活稈成熟,實現水稻穩產高產[3]。
4.5? 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控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遼粳香2號抗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本田期要重點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和稻飛虱,田間可放置殺蟲燈、生物捕捉器等。認真做好田間病、蟲測報,根據病、蟲發生情況,嚴格掌握防治指標,確定防治田塊和防治適期,對以上病蟲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4],可實現遼粳香2號安全高效生產。二化螟在遼寧省每年發生2代,當田間枯鞘穴率在3%以上時為防治適期,應及時用藥防治,常用防治藥劑有25%阿克泰水分散顆粒劑、康寬、福戈等。
參考文獻:
[1] 付立東,鄭舒文,郭素華,等.濱海稻區水稻工廠化育秧常見的問題與解決方案[J].北方水稻,2020,50(4):26-29.
[2] 武仲科.天隆優619水稻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0(13):35-36.
[3] 付亮,王昌華,何娜,等.優質水稻品種遼星2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北方水稻,2019,49(5):40-42.
[4] 鄒應斌.超級稻的適宜種植區域與“三定”栽培法[J].作物研究,2006,20(1):17-19.
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項目(2017YFD0300700);遼寧省財政專項——優質高食味水稻新品種選育繁育示范推廣。
收稿日期:2023-04-07
作者簡介:姚繼攀(1981-),男,碩士,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新品種選育工作。
*通訊作者:李躍東(1972-),男,碩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水稻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