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鵬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進程的不斷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受重視力度也在不斷提高,如何有效地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推動學生良好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已成為教師需要予以重點關注的問題.雙減政策的深入貫徹落實為現代數學教學提供的指引和輔助也不可忽略.本文從多角度切入,分析初中數學作業的設計方法,旨在有效地對接雙減政策的多項需要,持續滿足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的成長需要,以期能夠為初中數學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
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作業的布置是極為重要的環節,需要將教材、教學、測驗和知識鞏固等相互整合起來,映射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實現課內外知識的有效對接.但就目前來看,傳統數學作業的設計形式和方法尚且缺乏針對性和開放性.鑒于此,在目前雙減政策深入應用的時代背景下,數學教師要積極地尋找到新思路,推動數學作業設計形式的更新和優化,保證學生通過完成數學作業,既可以有效地獲取知識,也可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逐步提升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形成需要.
1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原則
雙減政策的有效貫徹落實是對教師巨大的教育挑戰,此項政策的開展主要目標是減輕學生日漸增加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作業布設作為雙減政策的重要傾斜方向,要得到深入全面的關注,這樣才可以持續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1].
1.1作業不能脫離教材存在
在初中數學課堂當中,布設作業的根本目標是鞏固知識并檢驗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而并非是單純地進行數學應用能力評價.數學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重點做好對作用涵蓋范圍的確定,避免脫離教材知識布設,否則可能導致學生的基本學習體驗受到沖擊.此外,還需要重點避免以數量為重心的布置模式,在長時間的教育實踐中可以發現,題海訓練會減退學生的興趣和熱情.在雙減政策持續貫徹落實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更好地結合教材內容,推進數學作業和課本知識的相互整合,以保證學生可以更好地應用自己在課堂中學習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1.2作業需要具備層次性和趣味性
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復雜性相對較高,學生在接受數學思維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各種程度的差異,這會導致班級內部學生的學習狀況各有差異.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需要重點考量此種情況,即數學作業需要充分貼合班級學生的需求,要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目標,數學作業需要具有充足的層次性和趣味性,以此保證所有層次學生都能夠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數學知識,從而避免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打擊.尤其是需要避免一刀切作業設計,否則有可能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差等生“吃不了”.以此為前提條件,作業的趣味性也是教師需要予以重點思考和關注的內容,教師需要更為深刻全面地思考數學作業的布置形式以及內容的有效性,保障作業更加豐富充實,以充滿趣味性的數學作業吸引關注,引發學生的良性認知,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得數學作業成為學生發展成長的跳板,學生自然而然地可以逐步形成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有效地完成作業[2].
1.3作業需要適度且多樣
要落實雙減政策的多項要求,那么減負增效就是教師需要予以重點實現的.鑒于此,教師在布設數學作業的過程中,要充分做好適度和多樣的控制工作.在開展作業設計工作時,需要按照年級差異性、班級差異性設計符合學生成長需要的數學作業,既要充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還需要保障作業質量的有效提高,滿足學生的綜合成長與發展需要.所以適當地做好對作業量的設計是教師需要重點完成的工作.所謂多樣性,并非是將各種習題設計為作業,而是要將習題的基本形式和作業完成法設計為多種形式,持續吸引學生的關注,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體驗.
2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方法
2.1前置性作業,為課堂學習提質增效
前置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課前預習,有助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當中,提高學生的理解和體驗.科學合理的前置性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優化改進自己的認知系統,降低學生群體個體差異的影響,而且還可以為教師開展的課堂教學提供根據,使得教育工作更有方向和色彩,在潛移默化當中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3].前置性作業能切實有效地拉近學生和課堂的距離,同時也可以更好地落實以學定教的目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展,為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
2.2開放性作業,為課后鞏固提供保障
初中生思維處于發展階段,現代社會的開放性和學生自身心理逐漸發展成熟,使得初中生更難以接受固定不變的學習模式,若是課后作業是固定格式,缺乏應有的色彩和魅力,可能導致學生群體出現厭學心理.鑒于此,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引導學生更加深層次地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探索,深切強化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4].聯系目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分析,許多學生對于開放活躍的作業形式的關注力度和認可程度更高,這主要是因為此種作業可以極為有效地貼合學生的認知需要,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長此以往,學生在數學學習方面的投入力度顯著提高.這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相當關鍵且重要的教育模式,是持續深化學生理解和體驗的重要方向.為此,教師在開展作業設計工作的過程中,要進行深刻全面的審視,要逐步強化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
2.3啟發性作業,逐步增強學生的理解認識
作業是對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同時也是學生參與課外學習的重要保障.教師需要充分聯系數學學科的靈活性、開放性以及合理性,做好對數學作業的布置,有效地增強對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持續增強學生的理解和認識,促使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形成更為健全完整的認識[5].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復雜性非常顯著,如果教師過多地依托傳統教育形式,即教師作為課堂主體、學生作為被動的方式展開教育工作,勢必會導致學生的學習壓力嚴重降低,限制學生的綜合成長.數學學科的特征已經明確證明了死記硬背的方式無法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需要在持續性的思維啟迪當中方可以有效地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賦予數學教育更多的內涵和價值.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平面幾何》知識的過程中,首先需要指導并幫助學生認識平面幾何圖形的形狀與特征,其次就是學習周長與面積的求取方法.比如在三角形知識的學習方面,已知三角形的周長為26cm,其中的某條邊為12cm,如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請求解其他兩邊的長度.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從更為全面的視角思考問題,同時還需要重點結合三角形的特征,引導學生逐步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真相,最終在潛移默化當中增強學生的理解.啟迪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從多個角度展開思考,指導學生深切地領會和感知數學魅力和數學價值,避免被限制在單獨的知識點,從邏輯思維的視角出發,觀察問題與考點,最終必然可以為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支撐作用.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中,雙減政策的貫徹落實強調教師有意識地做好對教育方法的優化和改進,切實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和形成.目前,數學教師急需要做好對教育形式和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改進,以滿足學生的認知成長和發展需要,最終在潛移默化當中增強學生的深刻認識,促進學生良好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張紅蘭.論“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J].新一代:理論版,2021(22):1-2.
[2] 焦琳琳,劉淳安.“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改革途徑及方法[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1(14):2.
[3] 王二民.有效布置前置性作業,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益[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9(35):1.
[4] 陳爻娟.初中數學開放性作業的探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3):2.
[5] 潘莉芹.“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減負增效作業設計策略[J].文淵(中學版),2021(9):2821-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