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7年安徽省投入產出表相關數據,對安徽省農業的產業特征、經濟效益、產業關聯情況和產業波及影響效應進行定量分析研究,以期探究安徽省農村三產融合的現狀及特征。研究結果表明,主動實施安徽省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是實現安徽省農業轉型的必然要求。因此,本文以安徽省農業產業融合為切入點,對安徽省農業轉型升級目標提供實證依據。
關鍵詞:投入產出表;產業融合;轉型升級
一、引言
近年來,在產業發展過程中,非物質部門的產業逐漸向物質產業部門滲透,融合率越高,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越強。2018年的《安徽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要形成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格局,加快鄉村產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本文通過投入產出分析模型,引入相關指標對安徽省一、二、三產業特別是農業的關聯特征、經濟效益、產業波及效應等進行定量分析,從而揭示安徽省農業的發展現狀及特點,為促進安徽省農業產業融合的路徑探尋方法。
二、行業歸并與研究方法
本文以《安徽省2012年投入產出表》和《安徽省2017年投入產出表》作為數據來源,以此對安徽省農業的產業發展特征、產業關聯度以及安徽省農業的產業波及影響效應進行分析。文中分別對兩個投入產出表中的42個行業部門進行歸并。農業、建筑、金融等行業單列與投入產出表中一致,其余行業部門依據國家統計局對輕重工業的劃分標準和工業的定義,部分部門的合理歸并。
投入產出表將國民經濟分成n個部門,Xij表示第j部門生產過程中使用的第i部門產品的價值;Yi表示第i部門提供的總產出;Nj表示第j部門的增加值的合計;Xj表示第j部門提供的總投入。表中各部門提供各生產部門消耗的中間使用的總和等于各部門的總產出,即:
(I-A)-1稱為里昂惕夫逆矩陣,即完全需求系數矩陣。本文通過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需求系數矩陣得到的一系列指標來反映安徽省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程度。
三、關鍵指標衡量和分析
1.安徽省農業特征概述
本文選擇直接勞動報酬系數、固定資產折舊系數、最終消費系數和營業盈余系數4個指標來反映安徽省農業的產業特征和經濟效益。
通過上述一系列表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業的勞動密集度在所有行業中依舊排在第一位,對固定資產的依賴程度基本維持不變,在對國內消費市場依賴程度略微下降的狀態下,對出口市場的依賴程度也有所下降,此外,通過表3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業的營業盈余系數上升為0.0103,相較于2012年投入產出表水平略有上升,說明安徽省農業產業收益有所轉變。
具體而言,表1可以表明安徽省農業等產業正積極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轉變。而表2數據表明,有半數的行業包括農業在內,對固定資產的依賴度在下降,資產專用性程度下降,流通性增強,為農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提供了機會。
2.安徽省農業的產業關聯研究
本文通過直接消耗系數和完全消耗系數來反映安徽省農業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關聯特征。根據表6的安徽省農業與相關行業的產業關聯特征,安徽省農業的轉型升級應首先考慮各產業鏈中與農業有相關聯系的產業進行融合,比如金融保險業、其他服務業、運輸業等,以此作為農業發展的支撐點推進農業的轉型升級。
3.安徽省農業的產業波及效應分析
產業波及顧名思義是指部門間變化的關聯反應。本文選擇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兩個指標來反映安徽省農業的產業波及影響效應。
(1) 影響力系數
影響力系數通常用來反映某一產業對地區經濟的推動能力,其計算公式為:
通過表5可以看出,安徽省工業、建筑業一直是影響力系數接近或大于1的行業,農業與批發零售業是僅次于工業對安徽省地區經濟發展有較大輻射作用的行業。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安徽省其他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上升較快,這說明安徽省的工業、運輸業和批發零售業為農業與其他服務業以及其他行業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2) 感應度系數
感應度系數反映的是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某一產業的拉動作用,系數越大,產業拉動力越大,應優先發展,其計算公式為:
表6的感應度系數表明,安徽省工業、其他服務業的感應度系數一直很大,說明這些行業受地區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強,農業的感應能力近幾年相對增強。因此,在地區經濟發展戰略中,可以采取鼓勵農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的戰略,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努力促進安徽省農業轉型升級,從而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
四、結論和啟示
安徽省農業在地區經濟的發展中具有較強的產業影響力,對安徽省的經濟拉動作用明顯。同時,安徽省農業與批發零售業、運輸業、金融保險業和其他服務業的融合程度正在逐步加深。但是,可以看出,安徽省農業仍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最終消費和出口水平較低,受到地區經濟發展的推動能力較弱,并且,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農村勞動力、農業技術信息以及農業組織等內生性因素發展動力不足,這些均制約著安徽省農業的轉型升級。
參考文獻:
[1]鄭明高.產業融合——產業經濟發展的新趨勢[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88-89.
[2]樊愛霞,潘海嵐,王曉琴.基于投入產出模型的云南旅游產業融合實證研究[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15(1):128-135.
[3]王盛曉,李燕婷.云南省運輸產業融合的實證研究——基于投入產出模型[J].市場周刊.2022(7):63-66.
[4]陳正偉,夏波.中國投入代表系數變動研究[N].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11(4).
[5]趙素萍,葛明.中國農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及其宏觀經濟效應分析——基于中國2005年、2010年投入產出表[J].江蘇農業科學,2015(6):477-480.
[6]梁培培,崔世鵬.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度測算——基于2002—2018年中國投入產出表[J].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85-93.
[7]武曉婷,張恪渝.數字經濟產業與制造業融合測度——基于投入產出視角[J].中國流通經濟.2021(11):89-98.
作者簡介:武迪(1991.05— ),男,漢族,安徽省合肥市人,碩士研究生,安徽新華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產業集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