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互聯網為依托的計算機教學,要求教師著眼于職業化和專業化,要求靈活調整教學路徑,充分凸顯教育教學的導向性和時代性,積極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以為計算機教學改革及實踐做好準備,并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教師圍繞計算機教學的現實條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堅持因勢利導和多措并舉,穩步提升整體的教學實踐成果,積極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觀念,一一開展計算機教學活動,有效協調和平衡理論板塊和實踐應用板塊。借助現代化教學軟件突破時空限制,確保教育信息化模式能夠落到實處,發揮必要的育人作用。但是有的教師教學經驗有限,對“互聯網+教育”的理解和認知不夠全面,所制定的教學方案和培養目標以及教學計劃與當前計算機教學發展的現實條件不相匹配,最終導致學生存在思維斷層。教師需要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影響,了解問題出現的根源,重新制定計算機教學計劃,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及方向,真正實現與時俱進。
關鍵詞:“互聯網+”;計算機教學;實踐解析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現代制造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逐步呈現出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的特征,各行各業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要求更加嚴格。因此,學校需要意識到自身的教育責任和社會使命,以培養創造性、應用型的計算機人才為基本目標,為現代創造業的穩步建設及發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及幫助。而作為計算機教育的主力軍,計算機教師需要注重多措并舉,堅持互聯網思維,全面創新計算機教學策略及手段,逐步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教學實踐質量及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結合學生的社會競爭力以及綜合素養,不斷調整教學模式,確保互聯網背景下的計算機教學能夠更上一個臺階。
一、“互聯網+教學”
互聯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網絡技術,在信息化的大環境下,互聯網與各行各業實現了極為緊密的聯系,“互聯網+”應運而生。從微觀的視角來看,“互聯網+”主要以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平臺以及信息共享技術為依托,實現不同行業生產流程、管理流程與計算機的有效協同和緊密融合,逐步形成全新的生態系統。而“互聯網+教學”則主要是指互聯網與教育體系之間的結合。在云服務快速發展的過程之中,各種云端綜合化技術備受矚目,技術體系越來越完善,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多樣。
教師可以將互聯網云端作為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探究,實現現代化資源和信息的有效共享,進一步融合游戲化教學、趣味教學、互動教學與角色扮演教學。對于計算機教學來說,多種現代化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勢在必行,有的教師積極打造翻轉課堂,充分凸顯“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完善教學課程體系及框架,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及交流,增進雙方的情感,確保教學目標得以順利落實。
二、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教學實踐現狀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備受詬病,存在許多突出問題。首先,理論與實踐相互隔絕,兩者極不協調和均衡。一部分高校以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的構建為依據,將教學目標放在理論講解上,實踐課程教學的比重相對偏低,理論與實踐不夠協調和平衡。盡管有的學校逐步完善硬件設備,但是教師的教學觀念仍然比較落后,實踐教學機會比較有限。教師的理論講解成了主導,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比較扎實,但是融會貫通的能力無從談起。有的學校對于計算機教學本質屬性的認知和理解比較片面,將其等同于簡單的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在機房中完成課程實踐任務。沒有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以及新型計算機人才培養的實質訴求調整理論板塊和實踐應用板塊,最終導致學生停留于知識表層,知識積累不夠理想,個人的綜合素養以及實踐能力停滯不前。
其次,實踐教學環節所占的比重相對偏低,有的教師直接跳過這一板塊,忽略了對計算機課程構建要求的有效分析及理性判斷。沒有著眼于計算機關鍵性課程調整教學內容,過多關注基本理論知識的分析及研究。
最后,師生之間存在明顯的隔閡,雙方交流及互動比較有限。教師受到了唯分數論的影響,沒有結合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共性問題調整教學思路及模式,教師一個人全權包辦,通過課堂提問把控學生的思想。學生自由發散的機會比較有限,過度依賴于教師,缺乏自主思考的動機和意愿,存在不同程度的思維惰性。
三、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教學實踐原則
為了全面提升計算機教學實踐質量,順利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注重對多種影響因素的有效分析及研究,抓住計算機教學的根本以及核心,在實踐中落實教學工作。首先,教師需要堅持交互性的原則,積極利用網絡信息打造線上教學平臺。在微信群、QQ群以及微博粉絲群中與學生進行交流,保障計算機教學的交互性和時代性,減輕學生的理解壓力和學習負擔,選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能夠放松身心、敞開心扉,主動調整個人學習狀態,在線上與教師進行互動和交流的過程中解決個人的疑惑,實現樂學、善學。
其次,堅持直觀性的教育準則。與其他課程相比,計算機教學的實踐性和應用性較為明顯,所囊括的理論知識點較為復雜,有部分知識很難消化及吸收,學習質量和效果不夠理想。教師則需要著眼于互“聯網+”模式下計算機教學的具體變動積極簡化教學流程,創新教學方法,打造直觀課堂和開放課堂。借助翻轉課堂、慕課等網絡化教學方式突破時空限制,直觀生動地呈現理論知識。確保學生在深入感知、理性分析和大膽探索的過程中打開思路,活躍思維,保持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教師需要堅持綜合性的原則,了解“互聯網+”模式下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具體變動,構建成熟系統的課程體系,保障課程內容的綜合性以及全面性,積極實現教學內容、教學形式與科技條件和市場需求的緊密對接。以課本和教材為參照,串聯多個知識點,在教學實踐中深入剖析經典案例。避免學生出現思維斷層和思維局限,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
四、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教學實踐對策
(一)踐行現代育人理念
為了實現與時俱進,教師需要了解“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教學的現實條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現代育人理念的導向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引導學生,順利完成計算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教師需要站在宏觀的視角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現代化的教學觀念融入計算機教學活動中,建設優秀的計算機教學團隊。首先,學校需要給予計算機教師更多學習進修的機會,提升教師的認知層次。讓教師能夠主動參與團隊建設,意識到計算機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進而立足于教學實情有效突破各種問題及矛盾,凸顯自身的力量,主動參與計算機教學研究,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工作做好準備。教師需要明確育人目標,堅持生本理念,嘗試多種現代化的教學方法,穩步提升自身的綜合教育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教學團隊中發揮自身的特長及優勢。最后,學校需要加強對計算機教學本質屬性以及特殊要求的理性分析,了解計算機教師的未來職業發展方向及規劃,逐步優化教學氛圍。讓教師能夠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以及極強的教學能力,主動為學校教育事業的穩步建設和發展助力。
(二)打造教師交流平臺
首先,在有效建設計算機教學團隊時,學校需要創建教學團隊交流平臺,打破時空限制,讓教師群體能夠全程參與其中,實現群策群力,發揮集體作用和集體智慧,促進計算機教學工作的協同開展,更好地完善計算機教學體系,逐步加快計算機教學團隊的建設進度。其次,學校需要以網絡平臺為依托,充分凸顯該平臺的交互性作用,有效整合多種團隊交流平臺。比如有的學校可以借助微博、微信構建線上交流,組建教學團隊交流平臺,明確具體的交流內容和主題。為教師的計算機學科教學研究工作和探討工作指明道路,確保教師能夠保持良好的主動性,大膽自信地分享各自對計算機主題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理解,進一步優化以及創新計算機教學形式。最后,學校需要著眼于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要求,將實習交流平臺與線下實訓相結合,加強教師與企業師傅之間的聯系及互動,強化教師對先進計算機教學理論知識的理解,想方設法地提升教師的計算機實踐教學能力。為了凸顯團隊的智慧和力量,學校還需要逐步完善教學團隊的激勵機制,了解計算機教學隊伍的建設要求,分析教師職業化發展的內在訴求。以構建教師激勵機制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有效融合考核機制與激勵機制。讓教師能夠形成自我進步、自我發展的意識,在不斷提升及反思的過程中主動為計算機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通過這些舉措,能夠有效地建設高效、有活力的計算機教學團隊,培養更多優秀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
(三)組織專業化培訓工作
為了確保學校計算機教學任務的有效實施和人才培養目標的順利達成,教師專業化培訓工作的穩步落實和開展非常必要。 學校應該提供給教師參與專業系統培訓的機會,以確保教師能夠及時獲取崗位化、職業化、專業化的信息內容,并主動成長為雙師型教師,從而更好地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計算機教學服務和指導。首先,學校應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視角出發,嘗試多種發展模式,明確各個階段的教師培訓工作內容,將入職前培訓、入職初期培訓以及入職后的培訓融為一體,實現全面的“互聯網+”培訓,提升教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確保每位教師均能夠向優秀計算機專業教師看齊,同時積極參與計算機教學團隊構建工作。其次,學校應全面優化教師的培訓內容,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結合當前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各種突出矛盾,重新調整計算機教師的培訓方向,讓其融入崗位化、職業化、專業化的計算機信息,堅持正確的思維導向,以促進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教師個人則需要注重實事求是以及融會貫通,將自身所學習到的計算機知識融入計算機課程中,促進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協調平衡,更好地實現應用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目標。最后,學校應全面創新教師的培訓方法以及對策,以凸顯教師培訓工作的系統性、普遍性、持續性和專業性,高效解決師資問題。學校可以采用多種培訓形式,例如工作坊、教學觀摩、案例研究等,以增強教師的互動性和參與感。同時,引入新技術,例如遠程教育技術、移動學習等,以大幅提高培訓效率。為了高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學校應該鼓勵教師參與網絡學習,并有效組織和開展線下實訓的培訓活動,關注教師的個體差異性,了解教師在參與培訓活動過程中的真實狀態以及個性化訴求,高效建設計算機教師隊伍。
(四)加強學科交流與融合
在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復雜及嚴峻,專業課程之間的聯系和互動越來越頻繁,專業壁壘逐步被打破。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以有效融合和交互學科信息為切入點,積極理順教學思路,強化教學流程,在教學實踐之中凸顯協同育人作用,主動與其他專業課程教師取得聯系,協同完成人才培養目標及任務。在團隊協同教育的過程之中整體的教育質量提升非常顯著,教學團隊應運而生。教學團隊以多學科、多專業教師的有機合作為主體,積極實現教師的協同共育,科學制定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及計劃,實現多個學科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穩步提升綜合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
在全面融合計算機與其他學科時,教師需要關注對學科教學屬性以及本質特征的有效分析,保證計算機學科的獨立性,促進多學科之間的有效銜接、無縫對接和齊頭并進。組建計算機教學團隊,明確教學計劃和任務,進一步改善整體的計算機教學實踐效果。在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教學融合工作受到了應有的關注。學校以培養應用型計算機人才為基本目標,始終堅持創新導向,深入了解當前計算機教學存在的各種共性問題,全面建設計算機教學團隊,保障計算機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傳統的計算機教學觀念落后于時代,教師以個人為主導,存在唱獨角戲的問題,實質的教學模式比較生硬和僵化,嚴重打消了學生的計算機學習興趣。有的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沒有借助現代化教學軟件積極踐行信息化教學理念,個人的教育信息化意識比較薄弱,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力不足,最終導致人才培養目標形同虛設,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發展。在篩選計算機教學內容時,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教學內容缺乏導向性,不能有效銜接職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所構建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不夠完善和成熟。針對這些情況,學校需要積極打破學科壁壘,建設計算機教學團隊,實現多種優質資源的有效整合和科學利用,確保計算機教學能夠突破時空限制,實現進一步發展。
五、結束語
“互聯網+”背景下,計算機教學工作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需要以建設計算機教學團隊為切入點,深入了解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同時充分了解當前計算機教學實踐中存在的不足,靈活滲透現代化的計算機教學觀念,逐步提升計算機教學的育人質量及效果,以確保學生能夠從多渠道獲取多元的計算機信息,掌握計算機學習的技巧及核心,真正成長為創新型應用型的計算機人才。
作者單位:虞鳳娟 無錫汽車工程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 ?考 ?文 ?獻
[1]張睿,張永梅,趙繼澤,等.基于互聯網+BOPPPS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05): 133-135,140.
[2]張睿,張永梅,趙繼澤,等.基于互聯網+BOPPPS的計算機組成原理教學探索與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19(2Z):4.
[3]方思懿.基于互聯網的計算機教學實踐分析[J].集成電路應用,2022,39(05):190-191.
[4]章麗玲. 基于“計算機網絡”課程的“互聯網+”教學設計與實踐[J].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36(02):102-105.
[5]張立娜.信息化環境下“一體化”課堂互動教學的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與維修專業《Web圖片設計制作》課程教學為例[J].中國培訓,2021(02):77-78.
[6]史秀璋.計算機基礎教學應注重實踐——計算機數據庫教學的嘗試[J]. 海淀走讀大學學報,1999(04):29-34.
[7]付同慶.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塔式起重機3D互聯網模擬培訓系統的研究[D]. 山東建筑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