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媛 吳江 張凱亮 趙海峰 李碩



摘要:《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是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和通信工程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均較強。本文針對現有通信及信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對人才的需求,提出虛實結合的《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模式,將“自行設計性實驗”“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引入《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迎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需求。
關鍵詞:虛實結合;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
“應用型”本科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與定位,與傳統本科人才和“科研型”本科人才相比,應用型本科人才需要具備更為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架構以及更為顯著地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的能力。在此培養目標驅動下的培養體系更加強調學生具備完整且清晰的理論知識體系,強調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專業知識充分運用到社會生產實踐中,為一線生產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以解決生產中的技術難題。這就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程教學團隊要深度挖掘相關課程知識的應用型特征,注重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達到技術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
《通信電子線路》是通信工程類專業和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該課程在電路、模擬電子技術、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等專業基礎課程開設的基礎上進行相關教學活動。《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前期專業基礎知識對通信過程中常用電路模塊的工作原理、電路構成及性能指標進行分析和研究。在電路分析過程,課程教學團隊通過課堂理論教學環節將通信電子線路課程中的基本理論、基本電路設計方法和基本電路性能分析技能傳授給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通信電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能力。除課堂理論教學環節外,教學團隊通過課程實驗與實踐教學環節,以實驗項目為導向,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等應用型本科人才要求的綜合能力。
根據以上《通信電子線路》課堂理論教學任務和實踐教學任務分析可知,通信電子線路實驗作為通信類專業和電子信息類專業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對于“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由此,本文提出了驗證實驗、仿真實驗、綜合設計實驗相結合的通信電子線路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的實驗箱“驗證式”實驗教學模式。針對現有通信行業及信息類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相關行業發展對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本文將“自主設計性實驗”和“虛擬仿真實驗”引入《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的實踐教學環節中,以項目為導向,綜合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達到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目的,夯實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立足點。
一、《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改革必要性
《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是理工類高等院校電子信息工程類專業和通信工程類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該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均強于其他大部分專業課,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具有關鍵性作用。《通信電子線路》課程主要講授通信產業中常用的高頻通信電路模塊的原理、概念以及電路性能分析、設計方法等專業知識。同時,《通信電子線路》課程與通信行業實際生產發展狀況密切相關,因此該課程在教學過程中需側重于引導學生建立起通信系統中的基本理論知識框架、培養學生掌握非線性電路分析方法、教會學生基本通信電路模塊設計方法,并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等,以達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并符合當前通信產業實際生產對相關人才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應用型本科院校在《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教學過程中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授,缺少對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度,或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度不足,此類教學模式易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減退,對專業知識的掌握過于空泛,偏離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針對《通信電子線路》課程實踐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國內部分高校根據自身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對《通信電子線路》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做出了相應探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作為國內最早開設通信電子線路課程的高校之一,一直致力于該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了國家精品課程,課程實踐教學環節采用學生分組完成相關實驗課題的形式,摒棄了傳統的實驗箱實驗教學形式等;武漢大學在《通信電子線路》課程實踐教學探索過程中,采用基礎實驗與仿真實驗相結合的形式進行實踐教學,通過仿真實驗學生可形象直觀地理解元件參數對電路性能的影響,增強電路分析、設計能力。
結合我校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立足點,并以我校NI(美國國家儀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專業實驗中心為實踐教學基地,將《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為先導,探索適合我校學生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在研究、剖析《通信電子線路》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將虛擬仿真軟件LabVIEW有效融入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仿真軟件將各類通信電路模塊中元器件參數形象化,以便于學生形象直觀地觀察到通信電路模塊性能受元器件性能的影響。同時,教學團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以項目設計為導向,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根本上改善教學效果,達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
二、LabVIEW仿真軟件介紹
LabVIEW仿真軟件在被提出的二十多年里被各界工程師和科學家作為標準圖形化設計平臺,LabVIEW軟件源于開發者發現相對于通過輸入一串串命令進行相關操作,開發者使用鼠標和圖形化界面時所發揮出的創造力和高效率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圖形化”編程理念成為LabVIEW的最根本關鍵。用戶在利用LabVIEW仿真軟件進行電路設計時,僅需要利用軟件提供的圖形結構來實現電路模塊功能的編程,不依賴也不需要進行文字代碼編程。因此,LabVIEW仿真軟件對于用戶語言編程基礎的要求為零,適用于任何層級階段的用戶,尤其對于無編程基礎的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用戶更為友好。學生用戶利用LabVIEW仿真軟件能夠快速入門電路仿真設計,同時該軟件圖形化的操作界面避免了文字代碼編程的繁瑣性和干枯性,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興趣,徹底激發學生積極探索的學習欲望。同時LabVIEW仿真軟件可以通過改變軟件來實現不同儀器儀表的功能,相當于軟件即硬件,學生用戶可將軟件作為硬件來開展各項實驗項目設計工作,避免因對硬件不熟悉而延誤實驗活動的開展。
三、虛實結合實踐教學方法實施過程
本文旨在通過將虛擬儀器仿真軟件LabVIEW融入《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過程中,摒棄傳統的實驗箱實驗教學模式,研究探索新的《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模式。本文擬采用基礎實驗箱操作實驗+虛擬仿真設計項目+綜合設計性實驗模式的《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新模式。整體實踐教學過程中,以學生自主設計實驗項目為主,只有在實驗項目進展受阻時方才引入教師指導。在該實踐教學模式下,教師引導學生以實驗目的為導向,通過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來完成實驗項目,可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等。
(一)基礎實驗箱操作實驗項目
實踐教學過程中,指導教師可指導學生將《通信電子線路》課程中與基礎知識相關的實驗通過驗證性實驗操作來完成,如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電路、LC諧振回路設計等實驗,該部分實驗項目對學生的電路設計、分斷能力要求較低,學生可通過實驗箱來完成電路的設計,并利用實驗室常用測量儀器對電路參數進行測量及對電路輸出波形進行觀察,進而根據實驗結果進行電路原理及特性分析。在此類實驗項目開展過程中,任課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驗項目進展情況,為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試驗任務,以便于引導學生對實驗項目開展的層層推進,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
如在高頻基礎電路部分,學生可選“單調諧回路諧振放大器”實驗項目,通過實驗箱完成實驗電路的搭建,任課教師可為學生布置以下實驗任務:
①基本任務。將P1接通,開關K1、K2全部置于斷開狀態,測量電路靜態工作點,判斷BJT是否工作在放大區;過K1接通回路電阻,通過K2選擇相應的直流偏置電路,改變諧振回路,并將高頻信號發生器的信號輸出頻率設置為4MHz,實驗過程中緩慢調節C2,同時利用示波器觀察諧振放大器的輸出由不失真到失真的過程。
②拓展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諧振回路電路原理,簡要說明電路靜態工作點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
通過基本任務和拓展任務,學生能夠對諧振回路的工作原理、過程以及工作狀態的改變有了更為清晰詳細的理解,基本建立起該課程的專業知識架構。
(二)虛擬仿真實驗項目
利用LabVIEW虛擬仿真實驗環境,學生可方便快捷地驗證實驗參數對電路性能的影響,不需考慮硬件電路所存在的限壓、限流等硬件問題。實驗過程中,可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電路設計能力。該部分實驗適用于可調性較強的通信電路,如振蕩器設計、幅度調制及解調電路設計等。比如在幅度調制與解調電路部分,學生可根據信號幅度調制原理在LabVIEW虛擬仿真環境中創建信號調幅電路,設置電路參數,通過前面板觀察調制信號波形和調幅信號的頻域、時域特征,能夠更加直觀地觀察到信號的時域頻域變化,如圖2所示。LabVIEW虛擬環境中調幅電路程序框圖如圖3所示。
在此類實驗項目開展過程中,任課教師需提醒學生根據信號調幅原理在參數設置過程中注意電路調幅系數的改變,避免出現過調制現象。學生在電路設計過程中,可清晰觀察到電路信號流運行過程以及調幅信號的變化過程,對信號調幅過程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電路調幅系數的改變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可直接在前面板中顯示,學生可更為直觀地理解信號調幅原理。
(三)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
通過合理整合《通信電子線路》相關課程知識,教學團隊為學生提供可選設計性實驗項目,學生根據實驗項目要求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完成電路原理分析設計以及電路性能測試等。同時,指導教師可選擇部分電路供學生完成實際電路的制作。該部分實驗適用于知識綜合性較強的實驗項目,如小功率調頻發射機設計、朝外差式收音機設計等。
比如FM調頻收音機設計項目,學生在該實驗項目實施過程中,需要綜合前期所學專業知識,利用電路設計能力通過變頻、多級放大、檢波、低放等電路環節實現FM收音機設計。同時,學生可利用“電路”課程中所獲取的PCB板制作知識將電路原理圖轉化為PCB板,在PCB板的基礎上完成電路元器件的焊接,利用電源、示波器、信號發生器等一起對電路性能進行實際調試。學生在進行電路設計之前,需對調頻電路原理、信號放大器電路原理、雙調諧選頻網絡電路原理、相位鑒頻器原理以及小功率調頻發射與接收原理等有足夠的了解和掌握,這對學生的理論知識體系架構以及專業知識掌握程度都是極大的挑戰,也能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知識運用能力。該部分內容可作為提升類實驗項目,通過前期學生實驗項目進展情況,由指導教師遴選和學生自主報名方式相結合篩選出完成此實驗項目的學生,指導老師應全程跟進項目的推進和開展,以保證最終電路實驗效果。此類實驗項目還可作為后續課程設計、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學科競賽初試等備選項目,主要旨在培養少數優秀學生更高層次的實踐創新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形成多層次學生培養體系。
四、結束語
本文通過對傳統《通信電子線路》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基礎實驗箱操作實驗+虛擬仿真設計項目+綜合設計性實驗模式的《通信電子線路》實踐教學模式,將LabVIEW虛擬仿真軟件融入,探索新的課程實踐教學模式。根據專業知識架構以及實驗內容難易程度采用相應的實踐教學手段,以實驗項目為導向,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并能多方位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和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符合我校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定位。
作者單位:安媛 吳江 張凱亮 趙海峰 李碩
徐州工程學院
參 ?考 ?文 ?獻
[1]林鐄,陳龍.高校教學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思考[ 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08):236-239.
[2]孫昭峰,呂治國.以就業為導向的通信工程專業實踐課程教學改革[J].山西青年,2017(21):9-10.
[3]楊樂平,李海濤,楊磊.LabVIEW程序設計與應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4]韓美林.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模電實驗課堂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9(11):134-135.
[5]王東.基于LabVIEW的數據記錄與存儲[J].工業控制計算機,2018,31(06):119-120.
[6]向韻麟.基于虛擬儀器的數據處理系統設計與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19,42(02):5-8.
[7]陳樹學.LabVIEW寶典[M].2版.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