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城關第二小學 車珍蓮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以及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小學教育體系實現了新的發展,這就對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既可以幫助小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還可以充分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
數學作為我國教育教學體系內的基礎學科之一,其特有的思維性以及邏輯性對學生的人格發展以及能力形成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意識到自主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產生的育人價值,但是其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數學學科中的育人元素以及可以用于自主學習的要素,并能夠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效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從而在打造新時代高效課堂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受應試教育思維影響采用填鴨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被動的學習狀態和枯燥無味的學習環境中“被迫”學習數學知識,無法通過一系列學習活動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不符合新課改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在加入自主學習指導的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并能夠在教師指導下探索符合自身個性的學習方式,進而以更為高效的學習方法掌握數學知識,從根本上提升自身的學習自信心。
將自主學習指導融入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從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來看,小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均有強大的好奇心,但是其很難做到對某一件事情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根據這一特點,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能夠以良好的數學思維發現并解決問題。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將教學目標設置為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獲得主動權,并能夠通過多元化角度找出不同的解題方法。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有力舉措。
傳統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雖然可以發現學生的學習難點所在,但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還是有待提升,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便是教學方法單一。而自主學習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實現查漏補缺,從而及時告知教師自身還有哪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層次化自主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在從易到難的遞進式學習活動中學習并運用知識。在思考數學問題或是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對數學知識開展進一步推理,即將自主學習指導與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相結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調查發現,進入小學階段后,學生需要接觸并學習更為復雜的數學知識,小學數學知識體系不同于幼兒園時期教育體系,部分學生會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不適應課堂教學的現象,進而對數學學科產生畏難心理。顯然這一問題直接影響了小學數學中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有序開展。在低年級時期,大部分學生是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的。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就會接觸更為復雜的數學知識,再加上數學學科特有的抽象性以及邏輯性,不難發現學生容易出現畏難情緒。對于難度較高以及對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要求的探究性學習活動,這部分學生不愿意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認為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最終導致自主學習活動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從教師角度來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未能對自主學習培養以及相關教學活動形成正確認知。這一問題具體表現形式為教師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采用完全放任的方式,片面認為教師不能在該類教學活動中為學生提供任何指導。而當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也只是要求學生與小組成員合作,無法對其進行有效引導。該類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意識到小學生還處于認知世界以及感受世界的初始階段,其并不能在學習活動中完全實現自主學習,如果未對其進行有效引導,不僅不能夠發揮教師的課堂引導者以及組織者的作用,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數學課堂失去學習興趣,得不償失。
走訪部分小學并對數學課堂中的自主學習活動開展調研,可以發現一定數量的小學數學教師制定的自主學習教學規劃較為單一,使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活動效果不如預期。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這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沒有根據本班所帶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以及具體的學習需求制定教學規劃,還有一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直接照搬照抄其他教師的自主學習活動教學案例,導致學生只能接觸統一的學習任務。這一方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但是其沒有做到立足于學生個性需求,導致學生在實際學習中無法達成既定的學習任務,而教師也難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達成教學目標,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小學生正處于人格發展以及認知世界的關鍵時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導入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相關的教學內容,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知世界。小學數學教師應將自主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調動課堂參與度,以此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以“加減法運算”教學為例,在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時,教師可以先詢問學生是否嘗試過購物活動,當得到肯定回答后,再將生活中常見的購物場景引入本課教學當中。教師應繼續向學生提問:“老師這里有50 元,請數學課代表購買2 顆5 元的糖果,再請班長買1 套6 元的文具套裝,請大家告訴老師買完全部物品后還剩多少錢?”接著,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技能以及數學知識進行思考并得出答案,從而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強化自身自主學習的意識。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使全班學生能夠以小組為單位參加到學習活動當中,促使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提高學生的合作互助能力。
以“三角形內角和”教學為例,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引導各小組成員共同討論探索知識。在小組合作的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發揮自身課堂引導者身份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畫出三角形,并在小組內交換各自畫所畫的三角形,再使用量角器記錄不同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最后確定三角形內角和為180°,以此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以及數學思維能力。通過這一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充分發散自身思維,憑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效率。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能夠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使自主學習活動更具靈活性。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創設以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情境,從而增強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以“克以及千克”教學為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之前為學生展示砂糖橘與蘋果的實物,并詢問學生認為哪一個水果更重,讓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問題快速將自身的注意力集中至教師以及課堂中。在簡明易懂的問題引導下,學生會立刻得出“蘋果比砂糖橘重”的答案。之后,教師再為學生展示兩個大小幾乎相同的砂糖橘,讓學生開始思考哪一個更重,并開始逐步導入克與千克相關知識,由此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可見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學生可以對重量單位產生初步認知,并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快速掌握本課的重點難點知識,對所學知識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
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提升對學生個體間客觀差異的重視程度,以分層教學提高小學數學自主學習活動的質量。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B、C 三層次的類型:A 類型的學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良好的學習基礎;B 類型學生的學習能力尚可,但不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當中;C 類型學生基礎薄弱,對自主學習有著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制定具體的自主學習活動內容,如C 類的學生只需要完成較為簡單的學習任務即可,使這部分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逐步擺脫對數學學科以及自主學習活動的畏難心理,并在潛移默化中接觸并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進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
雖然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加入自主學習活動,也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實現自主學習,但是自主學習活動效果往往只能達成較為基礎的部分,并難以讓所有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活動提升自身能力,這同樣是教師尤為需要注意的問題。對于這一問題,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校方也應為教師群體提供相應的支持。教師方面,小學數學教師應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做到在課余時間汲取教學經驗,從而及時發現自身在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學校方面,小學校方需要積極組織并開展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為主題的培訓活動或是教學研討會,確保全體教師均能夠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使其能夠更為高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
部分學生的家庭成員沒有為學生創造優質的學習環境,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面對這一情況,小學數學教師應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幫助家長轉變教育觀念,讓學生在家中也能夠實現高效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一方面,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向學生家長明確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在小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讓家長能夠利用閑暇時間督促學生認真學習;另一方面,對于工作繁忙的家長,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為這部分家長推送以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題的微信公眾號文章或是微視頻等,使這部分家長也能盡可能為學生打造能夠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的學習環境,并為學生樹立優秀的學習榜樣。
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以及自主學習活動時應做到全程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使學生能夠以高針對性的學習內容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需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使學生能夠通過這一方式向教師表達自身的學習需求以及興趣所在。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和善的態度鼓勵學生積極提出對課堂教學以及自主學習活動的意見或是建議,使學生能夠準確反饋自身的實際學習需求。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誤區時,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科產生新的認知。完成交談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調整教學內容以及活動計劃,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小學數學教師應對教學評價機制作出進一步創新,使其能夠對學生開展多元化的評價。傳統的教學評價通常以結果性評價為主,這就使教師重視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價。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為自主學習活動制定新型教學評價機制,應覆蓋學生的內驅動力、活動表現等,融入賞識教育理念,使教學評價能夠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重結果考評。創新后的教學評價機制應做到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的有機統一,能夠呈現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具體的學習過程。同時,小學數學教師也可以對評價角度進行創新,將原本的僅限教師評價改為師生互評、學生自評、組員互評等,確保學生能夠獲得來自多角度的評價,讓教學評價機制更富個性化以及靈活化。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合理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以數學教學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既是新課標以及素質教育在新時期提出的要求,也是創新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的需求。所以,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自主學習活動形成正確認知,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制定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進而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會學、愛學、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