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海
摘 要:在新課標背景下,“一核四層四翼”高中教學體系受到了更為廣泛的關注,突破了傳統“為學而學、為教而教”的高中教育模式,更注重結合學生認知發展實際和真實學習需求。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基于學生高中化學學科素養導向,承接高中化學學科綜合學習素養的培養要求,強調學生的高中化學學習主體地位,借助其各種化學關鍵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形成綜合學習能力?;诖?,本文主要研究了新課標背景下基于學生高中化學關鍵能力培養的化學教學策略探討,意圖有效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問題分析和實驗操作過程之中發展學習理解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和遷移創新能力,培養高中化學學科綜合學習素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新課標背景;教學新方法;應用策略
作為學生在高中學習階段一門必要學習的課程,化學是學生首次以較為系統的角度來了解和學習有關自然科學的一門學科。高中化學這一門課程不僅幫助學生較為全面地認識了自然科學,也有利于學生在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的探索研究中發散科學思維、培養創新科學探究能力。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更需要關注“一核四層四翼”高中教學體系,以學生高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為教學目標,加強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的主體學習地位,從而借助學生高中化學學習積極性的激發,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化學問題解決、化學活動參與和化學實驗實踐中,有效培養綜合的高中化學關鍵能力。此時,教師能夠借助學生關鍵能力的培養創新個人的高中化學教學模式,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推動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一、基于“關鍵能力”培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背景
高中化學關鍵能力是學生迎合目前新時代的學習要求,并且支撐個人終身學習發展這一關鍵能力,也是培育學生個人化學學科核心學習價值、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能力基礎,是培養更高水平人才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化學學科的素養培養要求,并且承接學生高中化學學科素養的培養,引導學生以認識世界為核心,在多樣的高中化學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中培養各種關鍵學習能力[1]。其中,學生高中化學關鍵能力主要包含四個維度,分別是學生的理解與辨析能力、分析與推測能力、歸納與論證能力和探究與創新能力。對于學生而言,理解能力是學生整個關鍵能力的發展基礎。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必須率先掌握有關化學的基本概念,才能夠有助于更為系統且全面地深入進行研究,也有利于學生在之后真實的學習情境中解決實際化學學習問題。第二種能力是學生的分析與推測能力,更為關注學生能否有效判斷物質結構、分析物質性質以及推斷物質反應的最終結果。學生此時需要在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利用所學過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化學原理,強化個人利用化學基本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同時,學生歸納與論證能力的發展對于其關鍵能力的養成也極為重要。學生需要從具體的化學實驗現象或者化學數據分析之中,得出事物的內在聯系和本質特征,有效發展推理論證的能力。最后,學生需要在以上能力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探究與創新的能力,進行遷移應用,形成綜合的高中化學發展能力,養成較好的高中化學綜合學習素養。因此,對于教師而言,能否有效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積極落實學生化學關鍵能力的培養極為重要,需要將其作為重點考慮的內容,幫助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起關鍵的高中化學綜合學習能力,借助化學知識的內涵理解和實驗探究提升對于化學學習的積極性,獲得高中化學綜合能力的增長[2]。
二、基于“關鍵能力”培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現狀
高中化學學習對于學生而言,在實質上是以其生活實踐為中心的學習課程,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進行高中化學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重視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從而以學生的多種化學關鍵能力的培養為中心教學目標,推動高中化學教學的有效發展。學生在多樣的化學實踐活動中激活個人活躍的高中化學學習思維,借助實踐創新意識的啟發推動個人綜合化學應用能力的提升[3]。但是在傳統的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理念和“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傾向于以“唯分數論”作為個人的教學理念,更為關注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的學習理解以解決考試中的問題,更追求功利性的學習目的。學生容易形成偏差性的認知觀念,在學習過程中也容易傾向于關注問題答案而忽略了學習過程。教師也容易傾向一些以學生化學解題能力提升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那么這一教學觀念較為單一且片面,讓高中化學教學失去了其應有對于學生綜合學習素養培養的相關價值[4]。同時,部分教師只向學生教授機械且枯燥的高中化學知識,意圖讓學生在大量的化學知識領會中,提高高中化學學習成績。但是由于一堂課的教學時間較為有限,如果教師更傾向于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講解,那么將會忽略學生對于實驗的熟悉,也無法讓學生在多樣的化學實踐中,充分將所學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實踐過程中。學生對于一些較為難以理解記憶的化學方程式,或者是化學反應等多項化學知識存在理解難度,如果學生僅依靠教師的機械講解以及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記憶,容易喪失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也不容易深入探究化學知識的應用方法。學生在枯燥的機械循環記憶過程中逐漸產生抵觸化學學科知識的學習心態。
三、基于“關鍵能力”培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策略
(一)創設化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學生對于自然學科學習為主的課程。學生在對化學知識的探索和實踐應用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能夠機械且單一地呈現化學知識,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喪失化學學習的興趣,不利于學生投入化學知識的實踐運用過程中。為了能夠幫助學生投入化學知識的學習中,教師需要有效結合“學、思、實操”等步驟,發揮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經驗,為其出示更具生活氣息的化學學習情境。這個時候,學生基于教師創設的高中化學學習情境引起對于日常生活中難以發現的化學現象的深思,激發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欲望[5]。
比如:在《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并且積極啟發聯系個人的生活,思考如何進行能量的轉化。如果教師出示對應化學能量轉換公式,那么學生在機械的化學知識記憶過程中缺少了堅持學習的動力,在教師單一的板書和方程式呈現中,無法激發學習欲望。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引入真實有效的化學情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化學應用意識。首先,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化學反應與能量轉化”內容引入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化學情境:“燈泡為什么會亮?”學生也能夠在教師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激發化學學習的興趣,了解到不停摩擦產生了動能通過發電裝置轉變為電能,從而促使燈泡變亮。
(二)設置化學教學問題,發展學生化學學習理解能力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需要著重關注學生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關鍵能力的發展。而學生關鍵能力的發展基于其化學學習理解能力的培養,學生需要通過多樣的化學學習問題激發化學學習思維,啟發化學學習思維。但是部分教師在傳統的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更傾向于借助化學知識的呈現幫助學生打牢學習基礎,這樣的方式不利于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化學學習意識的激發,需要利用化學問題推動自主探究意識的啟發和化學學習創新思維的培養,為學生設置層次性和個性化的高中化學問題,幫助學生在化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進一步應用化學知識。
比如:在“離子鍵”的教學過程中,這是在學生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后,對分子結構知識的一種深度學習。教師需要讓學生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第二章化學反應與能量的學習奠定基礎。首先,教師可以在引入環節提出:“我們都知道由多種元素原子構成的物質較多,我們無法以準確的數字進行計算,那么大家是否知道這一原子到底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構成了生活中常見的物質呢?”幫助學生引發對相關的離子鍵化學知識的注意,并且積極思考原子知識,從而重視化學元素在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其帶來的影響。同時,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對于化學史的知識積累,為學生呈現一定的化學學習背景,比如:“早在公元前5世紀,哲學家就曾試圖解釋物質相互作用的原因?!薄?9世紀末20世紀初,電子的發現打開了認識原子內部結構的大門,在原子結構模型基礎上,現代化學鍵理論逐步建立起來?!苯又?,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實驗中所看到的大量白煙是什么?”“原子在參加化學反應時,都有使自己的結構變成什么樣結構的傾向?”等問題思考實驗現象,并且做出解釋。學生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用電子式表示原子、離子及簡單離子化合物,以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一步步地掌握化學問題解決方法,激發個人的化學學習思維。
(三)引導學生實驗操作,培養學生應用實踐能力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部分教師在高中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引導學生實驗操作,而是單一地為學生展示高中化學知識演示和化學實驗。學生在這一單向的高中化學知識學習過程中,無法深入思考化學知識的運用和來源,應用實踐能力得不到發展,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印象也難以深刻。因此,為了培養學生化學運用實踐的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實驗操作中開展高中化學應用實踐能力的培養,由此給予學生足夠的自由發揮空間。此時,學生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也能夠提高運用化學知識,進一步積累化學學習經驗,從而在實踐探索中內化化學知識,發展化學綜合能力培養[6]。
比如:在“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知道化學反應平均速率的表示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教師需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這一實驗操作過程中體悟化學反應速率與反應限度的影響,從而開展實驗學習。接著,學生需要自主開展“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的實驗,自主設計實驗,完成實驗,體會控制變量法的實驗方法,并在實驗完成后討論。第一小組得出0.25mol/L的鹽酸化學反應速率快,而第二小組得出0.5mol/L的鹽酸化學反應速率快,由于出現實驗現象不同的情況,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分析原因,重新設計,重新實驗,讓學生理解科學實驗是一個反復研究的過程,落實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的理論指導。
(四)開展拓展探究活動,培養學生遷移創新能力
對于高中化學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基于學生高中化學學科素養導向,并且承接高中化學學科綜合學習素養的培養要求,強調學生的高中化學學習主體地位,借助其各種化學關鍵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形成綜合學習能力。此時,教師需要盡可能讓學生參與到拓展探究的活動中,借助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活動,可以引入拓展的課外學習知識,讓學生充分激發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個人大膽猜想、質疑的精神。由此一來,學生能夠在這樣拓展性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發展良好的實踐應用創新能力,培養個人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比如:在金屬材料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僅依靠教師的機械講解以及對教材中的相關知識記憶,容易喪失對于化學知識的學習興趣,也不容易深入探究化學知識的應用方法。那么教師需要帶領學生明確合金的概念以及合金的性質,了解常見合金的主要組成、性能和用途,并且學會正確選擇金屬材料,讓學生感悟科學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有關金屬材料的調研拓展活動,讓學生講解金屬元素發現的早晚受什么因素影響。此時,學生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可制作PPT進行演講,根據自己最喜歡的金屬元素,編制化學小品由自己來扮演那種元素,學生在這一拓展學習中能夠逐步提煉自己的思路,開展自主學習。
結束語
為進一步推進“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的有效實施,教師需要借助“一核四層四翼”高中化學教學體系的構建,突破傳統“為學而學、為教而教”的高中教育模式。高中化學這門課程不僅幫助學生較為全面地認識自然科學,也有利于學生在化學知識和化學實驗的探索研究中發散科學思維,培養創新科學探究能力。那么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認知發展實際和真實學習需求,強調學生的高中化學學習主體地位,借助其各種化學關鍵能力的發展,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形成綜合學習能力。學生能夠自覺地投入化學問題解決、化學活動參與和化學實驗實踐中,有效培養綜合的學習理解能力、應用實踐能力和遷移創新能力等高中化學關鍵能力,在高中化學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甘磊.在線教育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融合應用研究:以新蘇教版高中化學“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轉化”教學為例[J].教師,2022(24):66-68.
[2]馬興偉,黨進龍.在學科理解的教研活動中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寧夏生態移民地區基礎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略論[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2(24):3.
[3]周靈.研究性學習課程常態有效實施的途徑探索:高中信息技術與研究性學習課程融合的實踐與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6):5.
[4]徐舒寧.基于融合學科核心素養的情境化試題設計思考:“以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池”書面作業設計為例[J].高中數理化,2021(22):3.
[5]蔡正學.師生聯管 ?做實行動 ?研究德能并進 ?贏得生命發展:“基于心性品德涵養的高中語文自主學習研究”課題的縱橫管理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8(11):5-10.
[6]周賽龍,儲炳南.分層設問啟思維 ?拓展探究培素養:一次“空間中線段及平面圖形三視圖定量關系”的研究性學習活動紀實[J].數學通報,2022,61(4):42-45,52.
本文系南平市教科院教育科學研究課題2021年度“基于新課程新高考的化學學科關鍵能力培育研究”課題(課題批準編號:NJYKT 2021-003)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