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靜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但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著教師搜集教學素材水平有限、課堂設計不合理、學生接受程度存在局限等問題。為更好地發揮情境教學法的作用,可以設置扮演角色環節,讓學生感受歷史情境;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呈現直觀的學習情境;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為其打造延續性的教學情境;解析實踐活動,讓學生全面掌握情境過程。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歷史;情境教學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自主地學習、高效地學習,是許多教師一直在積極探索的內容[1]。不少研究者和一線教師為此進行了積極探究。筆者經多年試驗后發現,情境教學法應用于高中歷史課堂可以給學生帶來與現實生活更加接近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從枯燥的講教中走出來,讓他們更愉快地學習。以下簡要
論析。
一、新課改視野下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高中歷史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具有積極的意義,具體如下。
(一)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創設情境,在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可以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歷史知識。例如:教師在講《西方文明的起源》時,可以通過播放紀錄片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課堂上播放與該紀錄片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對西方文明產生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把一些西方文明產生的歷史背景、歷史人物和事件展示給學生看,使學生對西方文明產生濃厚興趣,然后教師再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分析和講解。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好奇心。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注意利用情境教學法,能夠調動起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幫助他們認識到歷史的發展歷程,從而深化他們對歷史的認識,同時還能夠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自主探索問題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通過情境教學法可以培養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如:通過學習“日本侵華罪行”這一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一部分,從而培養他們維護和平、珍愛和平的思想品德。通過學習“抗美援朝”這一內容,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人民志愿軍是一支英勇善戰、頑強不屈的隊伍。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重視運用情境教學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教師在運用情境教學法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在高中歷史課堂中教師要以情境教學法為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歷史情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
(三)有利于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歷史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促進教師自身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學科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促進自身專業素養的提升。可以通過研究和學習情境教學法,并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相應的調整,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效性,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歷史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活潑。教師要積極參與情境教學法的研究和實踐,掌握該方法的應用要點,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也能將自身在情境教學法中發現的問題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溝通,及時解決所存在的問題,使歷史課堂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二、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面臨的問題
(一)教師搜集教學素材水平有限
由于大部分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教學素材都是自己搜集的,素材比較單一,只是按照教材內容和相關知識來編寫教學內容。因此,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歷史知識和課堂資料都是比較片面的,并且很多教師在搜集教學素材時都是依靠自己的經驗,沒有對搜集來的素材進行整合和歸納[2]。但是由于這些素材比較零散,導致學生在歷史課堂上不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同時,由于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程度不高,因此教師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還停留在表面上。很多教師只是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講述,沒有對情境教學法深入探究和研究。因此,這就導致情境教學法應用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歷史成績的提升。
(二)課堂設計不合理
情境教學法的應用要想取得實效,應有提前充分的課堂設計支撐,即提前計劃好哪個環節呈現什么,做什么行動等。不過在實際應用中,往往存在著課堂設計不合理的問題。比如:在講《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這一章節時,某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戰爭爆發的原因、戰爭爆發時全國人民所面臨的困難以及中國人民英勇抗爭的事跡,就預設了PPT文字內容展示和教師講解介紹的情境,結果把課堂弄得失去了生機,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可見,課堂設計不合理,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較差。
(三)學生接受程度存在差異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能為高中歷史課堂的順利開展提供支持。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對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也是非常謹慎的,沒有將其充分體現出來。因此,高中歷史課堂上呈現出來的情境也是不夠生動,學生理解得也不夠透徹。從本質上來講,這種情況主要是教師沒有對情境教學法進行科學合理的運用,沒有充分發揮其作用,導致學生無法在歷史課堂上積極地參與到情境中來。這種情況對于學生來講是非常不利的[3]。要想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效率,就必須對教師進行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確保在課堂上能夠根據實際情況有效運用情境教學法。因此,教師必須不斷地對自身的素質進行提高,增強自身在課堂上的引導性和影響力,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歷史課程教學效率。
三、新課改視野下情境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的策略
(一)設置扮演角色環節,讓學生感受歷史情境
歷史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的歷史情境,使學生在模擬情境中體會歷史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角色扮演是高中歷史教師利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創設模擬歷史情境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點的時候,不僅要對他們進行一般知識的解釋,還要給他們安排一些與之相對應的角色表演,讓他們更好地參與進來。在一個歷史環境中,讓學生去體會那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讓他們對這些事情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來深化對這些事情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對這些事情有一個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加了解知識點。在新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教師要充分發掘出學生積極探索的潛能,而角色扮演毫無疑問能夠為他們帶來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現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與歷史情境相結合,使學生產生新的認識[4]。例如:在講授《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一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角色扮演情境。在此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使學生融入歷史情境中。這樣既能使所表演的角色和情節與史實相符,又能使學生發揮想象力。講授《戊戌變法》時,教師可以將同學們分成幾個組,由各個組相互配合來展現戊戌變法的全流程,從而達到對過去的反思與回溯,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保證了歷史教學的品質。
(二)借助信息技術,給學生呈現直觀的學習情境
歷史具有很強的故事性,高中歷史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立體化的歷史學習情境,使學生能夠在立體化的歷史學習情境中對知識點進行有效理解。歷史是栩栩如生的,假如可以將歷史還原出來,就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利用自己的想象,對厚重的歷史和國家的驕傲等有實實在在的感受,而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正好符合這種要求。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提出了要突破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把重點放在提高教育的體系化上。在當前的網絡信息越來越豐富的情況下,教師們可以對各種不同的網絡資源進行深入發掘,通過使用多媒體將這些資源與教科書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擺脫教科書的束縛,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多的信息,進而對學生的學習產生更深刻的影響。此外,由于多媒體具有直觀、生動的特點,還能使課堂變得有趣,使課堂氣氛變得更為活躍,學生課堂參與度更高。教師在講授《戊戌變法》的過程中,可以收集《譚嗣同》《垂簾聽政》等相關的電影素材,利用多媒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戊戌變法發生的原因、過程和結果,以及在此過程中遇到的阻力,從而使學生能夠把自己代入整個變法的環境之中,理解變法的意義,從而對歷史的發展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三)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為其打造延續性的教學情境
新課改要求高中歷史教學可以從傳統的知識灌輸向學生自主探究轉變,因此,高中歷史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與探究機會,使學生能夠對歷史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情境教學法的核心之一就是讓學生對歷史事件進行思考和分析,學生能夠通過自身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思考,學習到更多的知識。新課程改革注重對學生的創造力和積極探索的精神進行培養,所以在進行課堂教育的時候,老師要引領學生進行思維探索。在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可以對其進行深入和廣泛的指導,從而可以讓學生在對課本內容的把握上,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將自己與歷史文化相融合,并以自己的思考和主觀感覺為依據,創造延續性的情境。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在教學中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掌握,同時也可以深化自己的理解,從而達到對自己歷史認知的培養。在教學《戊戌變法》這一課的時候,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把這一節當成一部史書,還要讓他們思考。問:如果“戊戌變法”取得了勝利,清朝將會成為怎樣的一個國家呢?在這樣的問題下,教師讓學生站在譚嗣同和光緒的角度,考慮到不同的時代,如果改革成功了,會有什么樣的結果。教師帶領著學生一起去分析各種看法中的合理性,并對其中的缺陷進行探究,最后讓學生獲得一個合理的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積極地進行思維探索,將自己置身于一個特定的歷史情境之中,從而深化對整體的歷史事件和環境的認識。
(四)解析實踐活動,讓學生全面掌握情境過程
情境教學法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全方位掌控情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自身的歷史素養。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引導學生全方位掌控情境過程,從而使學生能夠將自身所學知識與歷史情境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歷史知識。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除了要進行理論上的解釋之外,教師還需要利用各種實際的活動,來對學生的思維進行訓練,使他們可以以自己的思維為基礎,將自己的思維與歷史情境相結合,并在這個過程中深入理解,從而對課程的內容展開系統的反思。在這樣的教學指導下,可以使學生達到將理論與實際相融合,使自己在所創造的情境中,全面把握學習的全過程,提高對所學的認識和理解[5]。在講授《戊戌變法》時,可以開展一次“我是戊戌變法的總設計者”情境角色實踐活動。即為學生建構起戊戌變法的歷史情境,詳細了解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失敗的原因,然后設想自己是當時的變法總設計者,思考自己會怎么處理有關問題,怎么在變法中兼顧各方利益,怎么確保變法走向成功。經過這樣的情境角色變換思考和探究,學生對戊戌變法的歷史背景、變革內容、失敗原因、歷史意義等都會有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有利于發展正確的歷史觀。
結束語
新課程改革突破了以往“唯成績論”的教學觀念,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歷史課程的情境式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更好地參加到學習中,刺激他們的情緒,提高他們的參與程度,從而在現實的環境中去感悟歷史,去思考歷史,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這對他們的歷史學科素質的整體提升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周飛.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19(2):56-57.
[2]高鴻翔.高中歷史教學中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下),2019(3):144.
[3]王慧,關嫻嫻.基于歷史課堂觀察的問答行為比較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8(22):126-127.
[4]閆兆民.新課改條件下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創新[J].考試周刊,2017(64):153.
[5]丁新華.問題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2022(1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