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學 任 靜
英語學習和運用可以讓學生了解、比較不同的文化內涵,能夠客觀、理性看待世界,樹立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一線教師的英語授課往往更多關注英語課程性質中的工具性而忽視學科的人文性特點。其中的原因不外乎英語是印歐語系,與我國語系相差甚遠,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教師更容易將側重點放在其基礎性和實踐性的落實上,從而忽視了學科本身具有的人文價值。筆者就此問題以一個教學設計為例,進行分析,希望能在英語教學走向核心素養的道路上進行嘗試。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頒布了2022版《義務階段教育新課程標準》,新課標以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導向為原則,在義務教育階段提出核心素養,圍繞核心素養確定了新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經過研讀,筆者最深刻的體會就是:核心素養的提出,將會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英語課程圍繞核心素養確立課程目標,從語言能力到核心素養,可以清楚地看到課程目標從原來的語言能力單一維度拓展到四個維度,不僅目標內容豐富了,而且目標站位更高,視野更寬。
新課標不僅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而且開啟了義務教育學段英語課程建設的新征程。英語的課程教學也不應該局限于學生領悟英語、理解英語、運用英語和了解外國文化,同時要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構建文化意識,體會到自身成長的成就感。
分析外研社七年級下的“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第二課時我們不難看出,本節課是一節閱讀課,以學生作文的方式描述了未來生活中環境、氣候、旅行和假期等方面的變化,文字簡潔,內容生動。以想象為切入點導入一般將來時,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輕松學習和掌握一般將來時will+動詞原形的表達方式,并且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未來生活帶來的變化,養成樂觀向上、積極探索的精神,最終認識到“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每一位青少年的手中,科技興國,應努力學習文化知識,為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課的教學設計在落實新課標,用好教材內容的過程中,能夠將價值導向與知識傳授相融合,有意識地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展現思政教育理念。教師圍繞“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價值立意的教學目標,按照“為我所用”的原則結合知識的內在邏輯,整合利用教學素材和資源,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實現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
七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充滿熱情且富有合作精神,經過小學的英語學習有一定的英語基礎,可以聽懂基本的日常用語并說出簡單的英語語句。在本節課中,教師安排多種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感受自信并品嘗成功的喜悅。
活動1:準備一個水晶球,告訴學生它可以預知未來。
活動2:照一張學生照片,并展示在2050年時他會成為一名醫生。
第一個活動用預知未來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對于本節課的興趣,動情入境。第二個活動用一張學生的照片拉近“未來”與“自我”的聯系。
活動是溝通已知和未知的橋梁。學生獲取新知的過程就是在其已有生活經驗和學習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豐富和深化的過程,也是將已知與新的學習主題建立關聯的過程。這個過程因為學生自身經驗的制約,會產生獲取新經驗的障礙。消弭這個障礙的有效策略就是組織英語活動。利用活動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期待,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消除認知差距,順利獲取新知。
通過聽、說、讀、看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本,了解文章的語言和由will 構成的一般將來時的句型結構;通過挖掘語篇深層含義,領悟作者對于未來生活的欣喜與擔憂;通過語境學習詞匯traffic jam,expensive 等,并引導學生總結出未來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們共同努力。
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由表及里,抽絲剝繭,挖掘文本背后所傳達的信息,滲透在語境中學習詞匯的認知策略的指導,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引導學生敢于對未來世界進行自己的想象,學會開放地思索問題,辯證地思考事物的兩面性。鼓勵學生自由討論,強調思維的邏輯性以及批判性在理解作者對于未來生活的諸多設想中的作用,從而對思維品質進行有效培養。
基于對本文中未來世界的理解,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精神和探索未來的興趣、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想象,讓學生領悟到我們每個人的“小未來”就是祖國的“大未來”,少年強則國強。
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是主體,學生在活動情境中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解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得到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提升。
教—學—評,在育人過程中是一個整體。前兩者決定育人的方向、基本方式和語言實踐活動。“評價”則有監控教與學的過程和效果的作用,是促進教與學的參考和依據。此三者協同發揮育人功能,完善學生素養養成。教學設計中的課堂評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Why do we need a plane?”學習“traffic jam”時,闡述買飛機要花費很多錢,非常昂貴。在提問中教師了解了學生新單詞的學習情況。對學生知識經驗進行準確評價的同時,也預熱了課堂氛圍,為本單元的主題做好了充分的鋪墊,有利于更好地進入下面的閱讀教學。
Task 5: thinking& discussion
Which of Tony’s ideas do you think will come true?
Why or Why not?
Tony的哪個設想會真的實現?為什么?
Task 6:我們可以為未來的生活做些什么?
在小組合作中發展學生討論、反思的能力,鼓勵學生能夠基于文本內容進行合理的批判,在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同時對自我的行為進行反思,對比同伴的觀點,懂得努力的意義,促進學生價值取向的完善。
Write something about life in the future.寫一篇關于你眼中的未來的文章。鼓勵學生將課內的情感帶入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動情而書。由讀到寫,實踐運用。完成后進行小組互評、修改、展示。
本課的課堂評價過程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和個體差異。以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多渠道、多角度、多層次、多方式的課堂評價為后續教學和調整教法提供了依據。
走向核心素養的英語教學是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育人是每一個學科責無旁貸的任務,英語學科更是引領學生走向世界、了解中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學科。我們要致力于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和一定跨文化交流與合作能力的時代新人,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學生堅定文化自信,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學會做人做事,成長為有文明素養和社會責任感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