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管理是各單位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是保證生產質效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隨著時代變遷,檔案管理觀念以及方法不斷更新換代,在大數據時代信息化檔案管理成為主流。基于此,本文聚焦大數據時代急救中心檔案管理優化,從實際出發,對急救中心檔案管理價值及其轉型需求加以分析,并探討了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必要性、困境以及路徑,以期為實踐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急救中心;大數據時代
大數據時代,基于“互聯網+”理念以及信息化技術賦能,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行業高質量發展成為關鍵。這一背景下,加強信息化建設至關重要,結合實踐需求,做好信息化建設路徑探索勢在必行。對大數據時代的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加以分析,不僅有利于豐富急救中心檔案管理理論研究,還有助于探索基于信息化建設急救中心檔案管理的優化路徑,從理論與實踐層面著手為進一步推動急救中心檔案管理模式革新和體系完善提供支持。
一、急救中心檔案管理價值及信息化建設必要性
檔案管理是急救中心日常管理工作的重點,這一實踐工作質量可以直接影響急救中心的服務能力以及工作質效。對于急救中心管理人員而言,檔案管理極具重要性。大數據時代要求檔案管理模式優化升級,基于信息化建設推動檔案管理進一步開展至關重要。
1.管理價值
從急救中心的長遠發展角度來看,保存各種有價值的檔案信息資源具有必要性。這些資源載體形式豐富多樣以及內容五花八門,既是急救中心日常工作的記錄,又是急救中心開展日常工作管理的有效依據。事實上,檔案管理是急救中心后勤工作的重要參考,基于檔案內容可分析急救中心工作模式的科學性,能夠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決策和實現急救中心實踐工作針對性整改提供保障。從提升工作效率來看,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不僅有助于提高120急救調度指揮工作質效,還可以通過整合以及綜合利用檔案資源,為公安和司法等機關以及其他相關部門工作有效開展提供支持。
2.轉型必要性
結合實踐不難發現,基于信息化手段開展檔案管理已經成為社會主流,該環境下急救中心檔案管理面臨新的要求,必須朝著網絡化和信息化方向持續優化,提升轉型升級速度。急救中心檔案管理的信息化轉型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質量開展檔案管理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檔案管理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也是進一步發揮檔案管理輔助價值的必要前提。隨著急救中心檔案管理內容、要求、標準以及方法革新,轉型已然成為實踐工作優化的必由之路。在電子檔案普及的時代,只有深化信息化建設,推動急救中心檔案管理現代化轉型才能真正滿足現實需求。總之,急救中心檔案管理的信息化轉型是保證該項工作提高適應性與實效性的重要基礎,更是促進急救中心與檔案管理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可靠動力。
二、大數據背景下急救中心檔案管理轉型需求
急救中心的本職工作是為120急救提供指揮調度服務,在這一環節需要做好院前醫療急救的統一指揮以及急救網絡管理。不僅如此,急救中心還必須參與突發事件的緊急醫療救援。
從當前情況來看,急救中心還承擔著保障重大活動醫療急救,組織開展醫療急救專業性、社會性培訓以及科普宣傳的重要任務。作為推廣研究急救醫學新技術關鍵性單位,急救中心必須充分利用線上與線下渠道,應當在日常工作中強調信息化建設。
實踐中,急救中心檔案管理迫切需要朝著信息化方向轉型,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利用互聯網以及信息化技術保證接警信息、報警者病情描述、指揮調度派車情況以及醫院回填病例有效性,基于提高檔案管理質效促進急救中心高質量服務。大數據背景下急救中心檔案管理轉型需要完善檔案管理機制的指導原則,以明確認知、加大投入、創新方法以及培養人才為基礎,保證信息化檔案管理工作實效性。
此外,在急救中心轉型過程中還要求檔案管理人員基于發展變化更新管理觀念,即以《“十四五”檔案管理規劃》為指導,全面革新急救中心檔案管理的資源觀、業務觀以及責任觀,為切實發揮信息化建設的檔案資源與技術優勢提供有力支持。
三、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不力的原因
1.主觀原因
影響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觀因素較多,應作為相關人員的研究重點。第一,急救中心不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未明確劃分檔案管理工作的職責,檔案由部門單獨管理,且之間關系緊密,難以清晰劃定各部門的檔案管理界限,實際管理中容易出現檔案無人管理的問題,不利于信息管理系統的完善。第二,急救中心建成的電子檔案室利用率低下,檔案管理工作中未重視電子檔案室運用管理,電子檔案室中信息更新不及時,且未規范電子檔案室的應用方式,檔案室中資料丟失現象時有發生,信息技術在急救中心檔案管理工作中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第三,檔案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是工作開展的依據,缺少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會導致工作開展秩序混亂,威脅檔案的安全性。第四,領導層不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用于檔案管理的資金較少,致使急救中心可用的設備設施性能較差,防御功能達不到預期標準,建成的電子檔案室容易被入侵,造成檔案信息丟失或泄露,信息化建設難以發揮應有作用。第五,檔案管理工作人員水平參差不齊,普遍具有知識匱乏且專業性差現象,也缺少對信息技術的認知,不具備運用信息技術完成檔案管理工作的能力,致使檔案管理工作質量下降,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中的作用也無法完全展現。第六,檔案管理模式與急救中心工作需要不符,急救中心檔案管理的電子化和信息化水平不足,但急救中心的檔案管理信息化要求較高,現有模式與預期目標存在明顯差距,導致工作質效難以提升。
2.客觀原因
受急救中心運營性質的影響,檔案數量增長快、總量多以及管理難度大,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也相對較大。將信息技術用于檔案管理可提升檔案管理效率,但目前檔案管理工作并未受到社會的重視,信息技術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應用范圍小,難以發揮技術優勢,不能從根本上促進檔案管理提質增效。現代社會急救中心檔案管理涉及數據量大,由于相關人員未認識到檔案管理的重要性,僅將信息技術用于檔案資料的存儲,導致實際調用檔案難度大,且檔案的潛在利用價值未被發掘。由于信息化建設不力,用于檔案管理的信息系統功能單一,且更新不及時,相關人員的思想意識是導致信息化建設不力的主要原因,思想觀念缺乏先進性,致使檔案管理工作創造力不足,管理人員仍需耗費大量時間完成檔案管理工作。想要切實提升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水平,需要應用信息技術為檔案管理人員“減壓”“減負”。此環節,相關人員需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設無法發揮應有作用的客觀因素,以便采取措施轉變工作人員的思想意識,消除客觀因素對檔案管理工作開展的影響。
四、基于大數據的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
1.明確檔案管理變化
現階段,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急救中心的檔案管理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管理理論體系的變化。隨著急救中心規模不斷擴大,接收病人的數量不斷增多,檔案數量與日俱增。如果依然采取傳統的檔案管理方式,則無法適應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要求。所以,需要相關工作人員積極轉變原有的檔案管理理念,注重檔案管理理論的轉變與應用。首先,需要從大數據的角度出發,運用現代化的科學技術手段對館藏檔案進行合理化歸檔與分類,可彌補原有管理方式下的重要信息被忽視以及檔案信息資源受損的不足。其次,應不斷提高對數據的重視程度,做好檔案數據信息的及時更新和管理工作。最后,樹立正確的檔案管理意識和管理觀念。作為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檔案服務主動性,以便為用戶提供專業、質量高的檔案服務。二是資源體系的變化。隨著數據資源的爆發式增長,數據的來源也愈加廣泛和復雜,檔案數據的采集方式也發生了較多改變。隨著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急救中心的檔案管理人員逐步完成了檔案管理體系的升級與改善工作,檔案管理更注重的是時效性。在此情況下,相關人員工作的重點集中在檔案資源選擇與資源體系完善方面。三是檔案服務體系的變化。近年來,急救中心的檔案服務對象發生了一定改變,急救中心檔案服務中網絡用戶不斷增加,該類用戶的主要服務需求在于盡量避免到達現場就能夠獲得相關的檔案數據信息,更加注重檔案獲取的時效性和便捷性。為此,檔案管理人員應提高重視程度,逐步轉變原有的檔案服務體系。從滿足用戶個性化檔案需求的角度出發,不斷調整檔案服務水平。四是安全保障體系的變化。對于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來說,只有不斷提高檔案管理安全性,才能保障人民群眾信息安全,在大數據時代檔案數據信息隨時面臨安全隱患問題,需要對不同類型的檔案制定有針對性的管理,如存儲電子檔案的電腦應安裝安全防火墻,購置各類型的專業軟硬件設備設施等,避免電子檔案受到安全威脅。
2.優化管理系統功能
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為了提升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質量,需要在構建檔案信息管理系統的過程中,依據急救中心的實際需要優化檔案管理系統功能。具體來說,管理系統的建設核心在于構建能夠滿足急救中心檔案管理需要的管理平臺,在盡可能延長檔案信息存儲時間和便于檔案信息共享的基礎,為后續急救中心相關數據調用和數據資源功效的深入挖掘打下堅實基礎。在平臺構建過程中,根據急救中心檔案信息化平臺指揮中心的職能要求,可以先將急救中心的信息化平臺劃分成應用層、業務層與支撐層三部分。為保證系統與急救中心檔案系統相互連通,實現急救中心檔案管理工作中所需要的一系列項目服務,在開展應用層優化設計工作時,不僅需要加強應用層基礎體系的搭建工作,還應通過搭建中心文檔管理、檔案查詢、圖像掃描、檔案統計、檔案門類、檔案分類以及全文檢索等功能模塊的方式,為紙質檔案傳輸和存儲至信息化管理系統提供支持,并推進無紙化辦公的進程,便于急救中心的工作人員依據實際需要,在平臺內調用所需的檔案信息,提升檔案信息利用率。比如,圖像掃描模塊在應用過程中,能夠將急救中心原本存儲的紙質檔案轉化為數字化信息,便于急救中心高效利用檔案管理信息化系統完成檔案信息的資源整合。業務層是保證急救中心檔案系統正常運轉的重要功能模塊搭載系統,主要由中心檔案工作引擎、系統日志、搜索引擎、報表管理以及時間監控等應用功能系統組成。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優化急救中心檔案系統業務層不僅可以降低系統的操作難度,還能提升急救中心的工作效率,降低糾紛的出現概率。舉例來說,急救中心檔案系統在應用過程中,會自動存儲患者的基礎信息,業務層搜索引擎可以實現對患者基礎信息的調用。
3.完善檔案服務體系
對于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人員來說,信息化建設還需要強調檔案服務體系完善,這一環節需要利用信息化技術增強檔案服務能力,使檔案信息得到綜合利用。(1)改善患者呼救體驗;(2)促進急救工作提質增效;(3)降低急救中心運營成本;(4)減少醫療差錯發生概率。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人員必須重構檔案信息應用流程,以系統化和集成化思路保證信息價值充分發揮。
以患者呼救信息管理為例,為發揮信息服務價值急救中心需要與救護車、醫院以及呼救者實現聯動。急救中心必須在獲得患者呼救信息后立即發布救護車派車命令單,并向醫院轉達患者呼救信息、救護車行駛信息和急救人員聯系電話。這一環節需要獲得醫院反饋的床位信息和值班醫護人員信息,為保證患者及時就醫提供保障。
4.夯實管理轉型基礎
在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轉型環節,相關工作人員應該關注服務體系完善,高度重視多種信息資源的綜合管理以及集成化應用。所以,該階段必須有效整合人力資源、合理調度救護車、加強多部門聯動、實現再就診信息追蹤以及提高物資儲備管理精準性。為達到這一目標,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必須聚焦人員檔案、車輛檔案、物資檔案、民生檔案以及急救檔案的信息化記錄與管理。大數據時代,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需要以堅實的轉型基礎為支撐,進一步加強制度建設以及人才培養至關重要。因此,要求急救中心管理層打造完善的檔案管理制度,強化制度約束性以及保障性功能。比如,建立健全電子檔案安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人才評價考核制度,健全電子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制度,以及構建檔案數據化管理資金資源投入保障制度等。
在人才培養方面,急救中心必須高度重視復合型檔案管理人才培養,著力打造既懂信息化建設與急救指揮,又懂檔案管理的復合型高素質專業人才隊伍,為檔案管理信息化轉型奠定堅實基礎。實踐中,急救中心可優化人才培養機制,實施針對性和持續性人才培養。同時,還應該重視檔案管理人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成長意識以及創新意識培養,更需要深化招聘與晉升管理機制改革。此外,夯實轉型基礎還必須重視先進技術融入,急救中心必須在打造信息化平臺和完善信息化檔案服務體系的過程中,實現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以及物聯網等技術的深化運用。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急救中心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迫在眉睫,這一工作的開展質量將會對120急救的服務能力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急救中心必須積極轉變思路,大力推進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這一環節要求急救中心順應時代的發展,明確檔案管理內容、要求與標準等方面的變化,以此來推動系統功能優化和服務體系完善,為保證信息化建設有效性還應該著力夯實轉型基礎。
參考文獻:
[1]洪波靜,金芳芳,王玉花.信息化建設在救援管控模式中的實踐與探索[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05):189-190.
[2]徐海軍.高校干部人事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幾點思考——評《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中國科技論文,2022,17(03):366.
[3]楊曉文.信息化背景下檔案管理創新路徑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06):44-46.
[4]張 麗.信息化時代檔案管理工作的難點與對策分析——《信息化時代的檔案管理精要》[J].中國科技論文,2021,16(11):1277.
[5]時曉晨.加強檔案信息化建設,提高醫院檔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20(02):46-47.
作者簡介 :劉心華(1970—),男,漢族,山東菏澤人,本科,研究方向:院前急救(120)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