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劍靖,朱金艷
·醫學教育·
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對口腔門診護理帶教效果的影響研究
范劍靖,朱金艷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護理部,浙江溫州 325000
探討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對口腔門診護理帶教效果的影響。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100名輪轉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名。對照組輪轉護士接受傳統帶教模式,觀察組輪轉護士接受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模式,比較兩組輪轉護士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技能操作成績及工作能力評分。帶教結束后,觀察組輪轉護士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技能操作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0.05);觀察組輪轉護士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理解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0.05)。口腔門診護理帶教過程中應用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可加強每位護士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整體工作能力,值得積極推廣應用。
口腔門診護理;帶教模式;循證理論;四手操作技能;工作能力
口腔專科醫院臨床工作中涉及科研、教學、醫療等多個方面,包含多種口腔疾病的相關內容,因此,要求口腔科護理人員需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與綜合能力[1]。研究顯示,將四手操作技能培訓模式應用于口腔專科醫院帶教過程中,可提升醫生和護士的默契程度,加強輪轉護士的專業操作能力和綜合能力[2]。本研究將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模式應用于醫院輪轉護士的帶教過程中,針對具體教學效果實施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8月至2021年9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100名輪轉護士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名。兩組輪轉護士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溫州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審批號:WYKQ2022017)。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輪轉護士接受傳統帶教模式,帶教老師結合教學大綱和臨床收治患者病情狀況對輪轉護士講解口腔門診護理工作,仔細說明重點與難點,并針對輪轉護士的疑問進行解答。
觀察組輪轉護士接受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模式。具體方法:①帶教工作開始時,老師需要向輪轉護士介紹口腔門診工作的規章制度、科室具體分布、常用材料擺放方式、基礎操作內容等。利用圖文、多媒體等方式向輪轉護士介紹四手操作重點、方法及常見問題,并結合臨床典型案例進行分析,輪轉護士做好相關筆記,有助于后續復習。輪轉護士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難題,帶教老師均需進行面對面答疑,促進輪轉護士理論知識、操作能力的提升[3]。②模擬演習。由輪轉護士自愿組成3~4人小組開展模擬教學,首先由帶教老師進行演示,將操作過程細化分解,詳細說明每個動作的要點和注意事項。然后由帶教老師扮作患者,將臨床診療過程中經常出現的情景演示出來,觀察輪轉護士對突發事件的應對、處理能力,幫助輪轉護士盡快適應臨床護理工作。模擬演習結束后,由帶教老師一一點評,糾正存在的問題[4]。③實戰演習。帶教老師和科室醫生共同準備科室實戰演習,所有輪轉護士都要按照四手操作相關規定和流程完成護理操作演習,然后由帶教老師引導輪轉護士到相關科室開展實戰練習[5]。④回顧總結。輪轉護士將帶教教學過程中的學習內容整理成報告,帶教老師針對每位學生的總結材料及時調整帶教方案,鼓勵他們主動提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并解決[6]。
兩組輪轉護士帶教時間均為4周。
比較兩組輪轉護士的理論考核成績和臨床技能操作成績。由帶教老師評估兩組的工作能力,包括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理解能力[7-8]。

帶教結束后,觀察組輪轉護士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技能操作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0.05),見表2。

表2 兩組輪轉護士的考核成績比較(,分)
觀察組輪轉護士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應變能力、理解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0.05),見表3。

表3 兩組輪轉護士的工作能力評分比較(,分)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質量大大提升,口腔健康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9]。口腔科中包含多個方面的知識,為提高每位口腔患者的就醫質量,提升臨床治療效果,需要對口腔門診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不斷強化他們的專業能力[10]。臨床帶教工作是目前提高輪轉護士綜合能力的主要方法,該工作能夠幫助輪轉護士快速適應臨床工作內容,在短時間內從學生身份轉換為專業護理人員身份[11-12]。所謂四手操作是指每位口腔科醫生專門配備一名護理人員,以有效提高牙科操作效率,是現代常見的一種醫療模式[13-14]。循證理論的應用能在現有學科理論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際問題制定出更加科學的操作方法,為臨床護理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有助于四手操作技能培訓的科學性、系統性提升[15-16]。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可幫助護理人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意識,用辯證的眼光看待臨床各類問題,不僅提高理論知識掌握率,更從臨床實踐操作、工作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進行提升,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改善。本研究將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模式應用于口腔門診帶教過程中,觀察組輪轉護士的理論考核成績、臨床技能操作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各項工作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提示該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護士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水平,提升工作能力。
綜上所述,口腔門診護理帶教過程中應用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可加強每位輪轉護士的實踐操作能力,強化理論知識的同時,整體工作能力得到較大提升,值得積極推廣應用。
[1] 陳亞. 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對口腔門診護理帶教效果的影響[J]. 中國衛生產業, 2021, 18(13): 22–25, 29.
[2] 李珊珊. 基于循證理論的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對口腔門診護理帶教效果的影響[J]. 中醫藥管理雜志, 2018, 26(9): 179–180.
[3] 霍華潔. 四手操作技能培訓對口腔門診護理帶教效果的影響效果分析[J]. 健康女性, 2021(14): 138.
[4] 安建平, 鄧蔓菁, 潘利鋒. 循證護理在口腔科臨床帶教中的應用及效果[J]. 護理管理雜志, 2007, 7(7): 40–41.
[5] 王純安. 建立口腔專科護士規范化培訓示教室在口腔護理帶教過程中的實施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20, 17(33): 7–9.
[6] 蘭霞. 臨床護理路徑在口腔頜面外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分析[J]. 健康必讀, 2018(29): 24.
[7] 曹明明, 袁馮. 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帶教體會[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9): 180–181.
[8] 姜紅紅, 程亮, 陳偉. 口腔專科醫院護理實習生的臨床教學實踐及效果探討[J]. 中國保健營養, 2016, 26(18): 259.
[9] 張曉燕, 賴曉玲. PBL聯合CBL教學法在口腔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20(9): 119, 121.
[10] 趙琳琳, 梁彥, 林麗婷, 等. 基于智能結構視閾的口腔專科新入職護理人員培訓方案設計與實踐效果觀察[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9, 16(10): 140–142.
[11] 涂培培. 口腔專科醫院輪轉護士帶教問題分析與干預效果觀察[J]. 中國衛生產業, 2019, 16(3): 134–135.
[12] 胡志萍, 胡昱, 虎小毅, 等. 團隊急救演練培訓模式在口腔專科醫護人員急救培訓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1, 29(1): 163–167.
[13] 林桂珍, 吳慕廉, 張梅. 移動式頭模對口腔新入科護士基本技能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7, 14(13): 112–114.
[14] 陸小蘋, 張雪玲, 周榕杰. 試論PDCA循環在口腔修復科門診護士崗前培訓中的應用[J]. 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 2018, 5(35): 101–102, 107.
[15] 鐘昌萍, 彭燕華, 任倩, 等. 綜合醫院口腔門診實習護士分階段系統化教學模式的探討與實踐[J]. 重慶醫學, 2018, 47(28): 3720–3722.
[16] 郝玲. 情景模擬式護理教學查房在眼科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效果分析[J]. 中國衛生產業, 2021, 18(10): 108–110, 114.
溫州市科研項目(Y2020687)
朱金艷,電子信箱:756711040@qq.com
(2022–07–15)
(2023–06–20)
R781
A
10.3969/j.issn.1673-9701.2023.19.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