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玉輝 胡姝敬 周峰越(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伴隨戰略的落實,我國的高等教育獲得快速發展,大學校園作為新時代新青年的培育沃土,其空間環境與精神風尚建設逐漸受到重視。校園宣傳欄作為校園線下宣傳主要載體,承載著提高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素質、反映大學歷史文脈和校風校貌、傳遞學生創新思維等功能,伴隨時代信息化逐漸龐大,人們思想交互逐漸頻繁,尤其在思想碰撞最為突出之一的高校中,“信息集成化”“功能多樣化”“傳播時效化”逐漸成為宣傳欄更新新特征。以人為本的使用原則成為宣傳欄更新堅實基底。鑒于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宣傳欄建成使用已有一定時間,研究采用POE 使用后評價[1],基于使用者需求視角反映主體使用直觀映像,配合運用問卷調研法、情感分析法、GIS 道路網絡分析法探究宣傳欄閑置問題的原因及后期改造發展方向。
使 用 后 評 價 (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 起源于20 世紀60 年代, 是一種利用系統、嚴格的方法對于建成并使用一段時間的設施 (戶外空間)進行評價的過程。POE 的研究重點在于使用者及其需求, 通過深入分析以往設計決策的影響和設施的運作情況,為將來的設計提供堅實的基礎[2]。基于POE 理論運用Arc gis 軟件進行道路網絡分析法分析人群行為,為空間落點提供交通及熱力依據;通過問卷訪談數據,運用SD 分析法即感受記錄法[3]查看場地因子間離散程度獲得滿意因素與不足因素;NVIVO 情感分析法以訪談為主要數據獲取來源,獲取談話交流內容以定性方式驗證問卷真實性,分析適用人群對宣傳欄的主要態度,判斷校園宣傳欄的去留。將功能與空間內的因子關聯,科學選擇合適場地進行空間落點,并依據使用者情感及行為需求設計賦能,探尋新時代下宣傳欄應所具備的人群需求,以需求為出發點重新激發傳統宣傳欄新活力。
場地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昆明理工大學內,目的在于解決場地宣傳欄閑置問題,通過設計賦能,地理信息數據、問卷訪談、問卷數據分析等方式更新宣傳欄選點,依據使用者需求增加宣傳欄功能。為塑造昆明理工大學呈貢校區的校園文化氛圍提供新路徑,為高校校園提高信息宣傳效率、烘托文化氛圍提供參考案例。
圖1 研究策略圖
調研采用現場調查和問卷調查相結合展開。依據校園現狀宣傳欄調研落點,將宣傳欄進行了分類,即“活動宣傳類”“校園風尚類”及“閑置類”。可看出,校園現狀宣傳欄主要位于四處宿舍區及部分教學區內,整體布局中呈現出三處明顯問題,即“恒園缺失校園活動信息的宣傳欄”,“西北區缺少活動信息宣傳空間”,“憬園活動宣傳欄使用全部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基本被機構廣告篡改使用性質”。
初期問卷調研,依據原始宣傳欄落點處為具體調研地點進行問卷訪談,共得到問卷119 份,其中無效問卷兩份。根據問卷結果可以看出宣傳欄并未被完全閑置,但實際使用率不高;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宣傳欄主要被限制使用率的原因是“被電動車占用空間,減少了觀看使用的興趣”、及”道路過窄,且道路上人流量較多,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使用觀看;還可以看出,在使用者視角中,宣傳欄基于現狀仍是需要在校園內被保留的。通過NVIVO 軟件進行情感分析,共訪談101 人,得到結果圖譜,圖譜關鍵詞“需要”占主要內容,其次為“人”,初步可見多數使用者認為宣傳欄基于現狀仍有必要在校園內存在,且基于以人為本需求為出發點突出,多數人對宣傳欄的態度保持中立狀態。
(1)宣傳欄需具備足夠(>2M)的空間范圍[4];(2)并設立在人流量充足,人們經常經過的交通路線上,在不干擾交通人流運行的情況下,周圍具備足夠的停留空間,以保證人的閱覽時間;(3)場地周邊本具備休憩設施為最佳選擇地點。
基于以上三項條件,利用GIS 對校園原始宣傳欄的位置進行落點,選擇在早中晚以間隔5 小時為基準,選取早10:30、下午15:30、晚20:30 時間點為基準借取熱力圖,考慮中午使用因素將12:30 納入附加數據。再基于熱力人流量的基礎上,選擇熱力集中范圍附近的開敞空間(面積大于2*2M)作為選址范圍,篩選順序以具備休憩功能設施的空間優先。
基于“未設置宣傳欄園區”“人流量通過頻繁”“場地空間開闊”三原則,得到9 處空間為初選場地,即怡園食堂門口、西北教學樓前廣場、圖書館、憬園食堂區、公教樓、恒園食堂、恬園食堂、建筑與規劃學院教學樓前廣場。以9處場地為對象,由“休憩”“校園文脈”“交通便利性”“景觀舒適度”等方向重新擬出問卷,進行實地問卷訪談,其中西北教學樓區域與建筑與規劃學院教學樓前廣場性質相同且區位較近,由此將西北教學樓與建規前廣場問卷合并進行分析。
1.怡園食堂
怡園食堂處位于校園東北側,適用人群數量多且類型混雜,主要使用群體為怡園學生。場地整體特征為人群混雜,交通問題突出,后期設計需考慮交通空間的預留問題。共收集問卷70 份,利用SD 分析法得到怡園食堂問卷SD 分析結果,克隆巴赫系數為最小可接受值0.659,問卷數值信度可用。據問卷反映,場地優勢為休憩設施較為齊全,但交通問題突出,其功能需求聚焦于遮陽遮雨問題。
2.西北教學樓與建規前廣場
西北教學樓與建規前廣場位于校園西北教學區,適用人群主要以教師、學生為主。場地特征為人群復雜,人流量較大,功能設施缺失,且上下課高峰期交通流線人流密度大。實地調研共收集該場地有效問卷98 份,利用SD 分析法得到西北教學樓與建規前廣場SD 分析圖表,克隆巴赫系數在0.07—0.08 間,問卷數值信度好。該場地景觀舒適度為主要優勢,功能設施缺失是不足之處。設計中應考慮如何充分利用空間景觀優勢并彌補設施不全問題,此外,還需保留交通預留空間,依據交通流線空余3m 范圍,盡可能利用植物與建筑達到遮陽遮雨功能達成,滿足停留互動與休憩功能。主要反映需求為遮陽遮雨最為突出。圖書館位于校園中心位置,周圍場地開闊人群復雜,上下課定時時段人流量較大。該場地共收到有效問卷70 份,克隆巴赫系數在0.65—0.07 間,問卷數值信度可用。根據問卷梳理,使用者認為休憩與設施是場地不足,硬件需求多樣化為場地后期需考慮的特征。場地整體為四方環形空間,對宣傳欄的設置形式(點狀分布、條狀分布)存在挑戰。
3.憬園食堂
憬園食堂位于校園西側,主要服務人群為憬園住宿學生。該場人流量多,電動車停放雜亂。憬園食堂為整個憬園場地最為寬闊的區域,正對主路其交通及場地面積為場地優勢。該場地共收到有效問卷101 份,克隆巴赫系數為0.65—0.07 間,問卷數值信度好。使用者認為該場地交通便捷為主要優勢。多功能互動與休憩需求為該場地宣傳欄更新的主要方向。
4.公教樓中庭
公教樓中庭位于學校中心偏南的位置,該場地人流量多,人員混雜。收集場地有效問卷共94 份,克隆巴赫系數為0.80—0.90 間,問卷數值信度非常好。依據問卷反映場地空間優勢及景觀優勢明顯,但校園文脈展現為場地最大痛點。其余條件均在平均值之上。且使用者需求聚焦于遮陽遮雨與多功能互動上。
5.恒園食堂
恒園食堂位于校園西側,主要適用人群為恒園住宿學生。該場地功能眾多,人流量集中。共收集有效問卷105份,克隆巴赫系數為0.80—0.90間,問卷數值信度非常好。依據SD 分析,交通便捷度是使用者認知的場地優勢,但綜合設施與校園文脈等其它因素均位于均值以下。使用者需求聚焦于設施的互動性上。
6.恬園食堂
恬園食堂位于校園最西側,與校園主要區域間隔兩條車行道,獨立性較強,主要適用人群為恬園住宿學生。該場地共收集有效調查問卷為127 份,克隆巴赫系數為0.65—0.7 間,問卷數值信度可用,依據問卷反映該場地休憩、校園文脈以及設施缺少是場地問題。恬園場地空曠,抬高的地勢不受停車占地的影響,場地開闊,視線很好。但硬件設施的設置是硬傷,所以使用者聚焦于設施多元化,休憩遮陽遮雨等硬件設施需求上。
依據前期分析整理,不同片區的宣傳欄除了宣傳功能之外的使用功能側重點也不同結合調研結果,根據片區的場地屬性,在功能上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在滿足宣傳欄的基本的使用功能之后,可對宣傳欄置入附件功能(夜間照明、語音互動等功能)來最大化提高宣傳欄的使用率。圍繞著提高“提升宣傳欄使用率,最大化發揮宣傳欄作用”這一宗旨來進行改造設計。(圖2)
圖2 設計目標
結合各場地需求,及校園活動需要,將宣傳欄分為了三類即“學術講座宣傳欄”,“團委學生會宣傳欄”“學生交流互動宣傳欄”。學術講座宣傳欄:主要內容在于宣傳校園線下校園講座信息與線上專業相關的會議講座信息;團委學生會宣傳欄:意在集合校園社團、學生會、團委等通知與校園課外活動信息。學院管理宣傳欄;意在集合各學院相應時代精神的宣傳內容,即部分大型校級活動通知,主要以鞏固校園風尚,對外展現校園精神為主。
校園宣傳欄閑置已是主要現象,但校園宣傳欄依然被學生們認為是活躍校園氣氛、宣揚校園風尚文化的必要載體。校園宣傳欄在滿足自身觀看距離的基礎上也許考慮到周邊要素以及人群意向,多數的人群場地意向決定了場地性格,怡園場地性格多元,眾多功能具備的基礎上,需滿足硬性交通條件才可靈活調動其它閑置空間滿足變動;憬園局限于本場地人員生活行為使用,因此,在缺少合理管理的情況下要保護好突出的場地優勢,需以點激活場地;恒園與憬園相反,即為小空間造勢類型,在空間局限的情況下,功能需做取舍;恬園食堂場地人員局限,但場地優勢充分,可依據人群需求,最大化豐富場地功能,增加多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