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STEAM教育是一種融合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多學科融合的綜合教育.其在拓展學生視野,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上有著顯著作用,因此,STEAM教育近年來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物理是高中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如何在高中物理課堂中融入STEAM教育,激發出物理課堂的活力,進一步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是一線教師廣泛討論的問題.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探討STEAM教育的融入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物理;STEAM教育;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3)21-0062-03
收稿日期:2023-04-25
作者簡介:林德棋(1982.11-),男,福建省莆田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物理教學研究.
物理知識在很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中都能看到物理知識的身影.高中物理教學中,為提高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應認識到開展STEAM教育的必要性,結合高中物理學科特點以及具體教學內容做好融入活動研究,將STEAM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保證教學質量的同時,給學生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更好地拓展學生視野,鍛煉學生能力.
1 融入新課導入環節
新課導入是高中物理教學活動展開的重要環節.高中物理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將STEAM教育融入到新課導入環節,為展開一堂精彩紛呈的物理課奠定基礎.“科學”是STEAM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學科本身具備“科學”屬性,因此,物理知識教學是STEAM教育的具體體現[1].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可做好教學前各項準備,認真收集與科學相關的素材,包括各種圖片、科普視頻等,在新課導入環節進行展示、播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2].
天舟系列貨運飛船,主要為中國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提供補給支持.2022年5月10日,天舟四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若知道天舟四號距離地面高度h,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地球半徑為R,引力常量為G.將地球看做質量均勻的球體,便可計算出地球的質量M以及天舟四號的運動周期T.你會計算嗎?如此設置懸念,能很好地吸引學生,驅使其積極地投入到“萬有引力定律及航天”新知識學習中.待學生完成萬有引力知識學習后,便不難計算新課導入時提出的問題.物體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由萬有引力產生,設物體的質量為m0,則有:GMm0R2=m0g,則M=gR2G;天舟四號圍繞地球的運動可看做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有萬由引力提供,即,GMm(R+h)2=m4π2T2(R+h),由M=gR2G,可得T=2π(R+h)RR+hg.
高中物理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展示科學素材,設置懸念,不僅能引發學生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欲望,而且可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是科學學科的重要構成部分,為物理知識的講解奠定堅實基礎.
2 融入知識講解環節
知識講解是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重要構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關鍵環節.“工程”學科知識在STEAM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與物理知識有交叉.在物理知識講解環節融入STEAM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識,而且可給學生帶來深遠影響[3].
教學實踐中,為加深學生印象,教師可引導學生正確、靈活運用物理知識分析一些工程的問題.在教師講解“圓周運動”知識時,可使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鐵路工程建設視頻.在視頻中為學生介紹列車的拐彎原理,使學生清晰地看到列車拐彎時車輪的受力情況,明確列車拐彎時的向心力有誰提供.同時,為使學生深入理解,靈活應用,教師可在屏幕上展示以下問題:鐵路工程建設中,一轉彎處對應的圓弧半徑為500 m,設計列車經過該轉彎處的速度為72 km/h.若列車車頭的質量為2×104kg,要求其在經過轉彎處時,鐵軌對車輪沒有側向彈力,則路基傾角的正切值為多大?列車車頭轉彎可近似看成圓周運動.
該問題以鐵路工程為背景,檢驗學生對圓周運動規律的理解以及應用的靈活性.課堂教學時,教師可對上述過程進行簡化,對車輪進行受力分析,如圖1所示.其中路軌的彈力和列車車頭重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設路基的傾角為θ,則tanθ=F合G,F合=mv2R,G=mg,聯立解得tanθ=0.08.而后提問學生:鐵軌對車輪沒有側向彈力有什么現實的意義?驅使學生從工程使用壽命角度繼續思考.最終學生討論可知,如此進行設計,不僅有助于保障列車車頭行駛安全,而且可延長拐彎處鐵軌的使用壽命.
教師在課堂上依托具體工程進行物理知識通過講解,豐富了課堂內容,增加了課堂教學趣味.尤其通過剖析工程中應用物理知識的案例,有效滲透STEAM教育的同時,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3 融入例題講解環節
在例題講解環節融入STEAM教育,可給學生以后進行工程設計帶來良好啟發.一方面,高中物理例題非常多,教師應結合自身經驗以及STEAM教育內容,做好例題篩選,確保講解的例題針對性強,STEAM教育目標明確;另一方面,授課活動中,教師應給學生留足表現機會,多給予啟發、互動,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其手腦并用,及時找到解題的切入點[4].
“平拋運動”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運動類型.完成相關理論知識講解后,教師可展示以下例題,要求學生分析、作答:當前人們對機器人研發充滿興趣,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能運用機器人替代人的工作.假設要求你設計一款投籃機器人.該機器人將籃球和水平方向成45°角拋出,剛好落入距離10 m遠的籃筐中.其中籃球出手點和籃筐處在同一水平面上,忽略空氣阻力,則籃球應以多大的速率拋出?
為使學生更好地找到該題的突破口,教師可要求學生思考以下問題,給予學生啟發:(1)籃球做什么運動?(2)由籃球投出時的角度,可以得出水平和豎直速度之間有什么關系?(3)籃球出手點和籃筐處在同一水平面上,你能挖掘哪些隱含條件?(4)從該設計活動中你獲得哪些啟發?
學生從平拋運動知識學習中獲得啟發,認識到平拋運動中水平和豎直方向上的運動具有獨立性,但兩者之間又通過時間存在一定聯系.籃球拋出后做斜拋運動,但其可用平拋運動規律進行分析.由籃球拋出時速度的角度可知,其豎直和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大小相等.由籃球出手點和籃筐處在同一水平面上,可知籃球從出發點達到最高點與從最高點進入籃筐中的時間相等.設籃球水平和豎直方向的速率均為v0,拋出點到最高點的高度為h,出手點和籃筐的水平距離為x,籃球達到最高點的時間為t,則:h=12gt2,12x=v0t,v0=gt,解得v0=52 m/s,則籃球拋出時的速率v=v0cos45°=10 m/s.
高中物理例題講解環節,將STEAM教育中的“技術”領域知識融入到例題情境中,可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與技術知識的內在聯系,驅使學生養成關注“技術”知識的習慣,培養運用物理技術知識開展設計活動的意識.
4 融入課堂訓練環節
安培力相關計算是高中物理的重難點知識.完成該部分內容教學時,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啟發學生嘗試著運用數學知識加以求解,課堂訓練環節可為學生展示如下習題,要求學生分析作答:如圖2所示,一根通有恒定電流I,長為L,質量為m的金屬條向右運動.金屬條始終處在勻強磁場中(方向如圖所示,θ角已知).金屬條和導軌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且金屬條以速度v做勻速運動.若磁場方向不確定,求金屬條的最大加速度以及金屬條運動位移為x的過程中安培力對金屬條做的功.
金屬條做勻速運動時,由平衡條件可得:F安sinθ=μ(mg-F安cosθ).設磁場方向和水平夾角為α時,金屬條的加速度最大,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安sinα-μ(mg-F安cosα)=ma,聯立整理得到:a=μgsinθ+μcosθ(sinα+μcosα)-μg,由三角函數輔助角公式可得a=μgsinθ+μcosθ1+μ2sin(α+φ)-μg,其中cosφ=11+μ2,由三角函數知識可得當sin(α+φ)=1時,a有最大值μg1+μ2sinθ+μcosθ-μg.金屬條運動位移x的過程中安培力做的功W=F安xcosφ=μmgx1+μ2(sinθ+μcosθ)(1+μ2).
該課堂訓練習題具有一定難度,解題主要運用受力分析以及數學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解答該題,提高其安培力計算熟練程度的同時,啟發學生在以后解答物理問題時注重數學知識的應用,很好地實現STEAM教育融入課堂訓練的目標.
綜上所述,當前STEAM教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高中物理教師應認真分析在教學活動中融入STEAM教育的意義,把握STEAM教育設計的知識,做好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實現STEAM教育與教學活動的有機融合,使學生牢固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接受STEAM教育的良好熏陶,養成學習、運用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濱,阮偉文.STEAM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研究[J].中學理科園地,2022,18(04):4-7.
[2] 孫煦晗.基于STEAM理念的中學教育實踐研究:以高中物理“豎直上拋運動”為例[J].理科考試研究,2022,29(05):41-43.
[3] 蘇康慧,蘇玉成.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課程設計[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9):39-41,53.
[4] 關蕾.基于STEAM教育理念下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策略研究[J].高考,2021(25):53-54.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