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明星

【項目簡介】
泰興市黃橋鎮(zhèn)中心小學地處革命老區(qū)黃橋,是一所有著120年歷史的小學。1940年,陳毅、粟裕將軍在此指揮了著名的“黃橋戰(zhàn)役”。2021年,學校成功申報了江蘇省基礎教育前瞻性教學改革實驗項目“角色體驗:育人方式變革的區(qū)域推進”,初步探索了“角色體驗”育人路徑:場館+協(xié)同(從校本實踐到家校共育)、課程+實踐(從走進校園到走向社會)、文化+活動(從文化浸潤到文化傳承)。基于兒童立場,學校將黃橋紅色資源轉化為語文課程資源,設計了“巡禮紅色黃橋”學習任務,進行語文角色體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摘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對小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而且可以實現(xiàn)紅色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的積極融合。泰興市黃橋鎮(zhèn)中心小學通過尋訪紅色資源、設計紅色任務群、開展紅色文化實踐活動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豐富語文內涵。
關鍵詞:紅色文化;課程育人;語文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3)12-0034-04
產生于革命戰(zhàn)爭時代、扎根于艱苦奮斗時代、閃耀于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紅色文化,有著寶貴的革命文化內容和豐富的紅色時代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1]。對小學生進行紅色文化教育,特別是在角色體驗中實踐紅色語文課程育人,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實現(xiàn)紅色文化與小學語文教學積極的、有效的、深度的融合[2]。泰興市黃橋鎮(zhèn)中心小學基于黃橋地域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實踐紅色語文課程育人。
一、尋訪紅色資源,樹立紅色信仰
陳毅、粟裕將軍指揮了著名的“黃橋戰(zhàn)役”,黃橋至今保存著豐富的紅色遺址、遺跡。尋訪黃橋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樹立人生信仰,有著積極且深刻的意義。學生通過尋訪紅色資源,閱紅色史料,了解名人故事,在廣泛的閱讀基礎上,整理、加工、內化,逐漸樹立紅色信仰。
(一)參觀黃橋紅色場館
學校組織學生參觀新四軍黃橋戰(zhàn)役紀念館。學生對展覽室陳列的軍大衣、子彈帶、馬褡子、馬燈、醫(yī)藥箱等,無不充滿好奇與敬意。一張張圖片,一本本史料,書寫著陳毅、粟裕將軍以七千兵力粉碎三萬敵軍進攻贏得黃橋戰(zhàn)役勝利的奇跡。在紅色史料閱讀中,學生知道了“新四軍與八路軍勝利會師”“蘇北抗日民主根據(jù)地”“華中抗戰(zhàn)的序幕”等歷史,培養(yǎng)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和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的英雄氣概。
(二)尋訪黃橋革命遺址
通過尋訪黃橋紅色遺址,學生梳理出黃橋戰(zhàn)役四處革命舊址(通如靖泰臨時行政委員會舊址、黃橋戰(zhàn)役支前委員會舊址、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舊址、新四軍第三縱隊司令部舊址)和兩處紀念設施(粟裕部分骨灰安放處、新四軍黃橋戰(zhàn)役革命烈士紀念塔)。通過尋訪黃橋紅色遺址,學生眼前浮現(xiàn)的是黃橋人民奮勇支前,冒著槍林彈雨,用小推車把支前物資源源不斷送到前沿陣地的場景;學生讀到的是《郭村保衛(wèi)戰(zhàn)》《一條毛毯的故事》《草鞋司令背送子彈的故事》等感人肺腑的紅色典故。
(三)閱讀黃橋紅色書籍
學生閱讀《陳毅傳》《粟裕傳》等書籍,學習將軍們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膽略和胸襟。在閱讀中,學生了解到黃橋有900多名革命烈士安葬于此,還有“粟裕同志部分骨灰安葬處”。一名英雄就是一部史書,一部史書就是一座豐碑。黃橋是一部用烈士鮮血寫就的輝煌巨著,需要我們用一生去閱讀。
(四)品味黃橋紅色文學
通過閱讀顧寄南先生的散文《黃橋燒餅》,學唱李增援作詞、章枚作曲的《黃橋燒餅歌》,學生們懂得了:一場黃橋戰(zhàn)役,讓黃橋榮登共和國史冊;一篇《黃橋燒餅》,奠定了黃橋紅色文學的根脈;一曲《黃橋燒餅歌》,唱出了軍愛民、民擁軍的豪情,唱出了老區(qū)人民對黨無限忠誠、無比熱愛的深厚情誼。學生通過吟誦《紅纓槍,六尺長》《他比親人還要親》《黃橋的新生》等黃橋紅色文學作品,深刻感受“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的豪情壯志。
二、設計紅色任務群,拓展教學內容
黃橋紅色文化凝聚了黃橋人民的血汗,抒寫著中華民族的奮斗歷史。基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我們設計了跨學科學習任務群“巡禮紅色黃橋”,建立了3個子任務12項實踐學習活動(見表1)。豐富的紅色教學活動讓紅色經典薪火相傳,在校園里扎根,在師生中傳承。學生在體驗式活動中閱讀、對話、學習、成長,紅色任務教學指引學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爭做新時代好少年。
(一)游紅色場館
“游紅色場館任務”主要包括四項學習內容:尋紅色古跡、走黃橋古巷、看紅色書籍、識黃橋人物。教師們探尋黃橋紅色文化足跡,努力找到紅色文化與語文教學的契合點。學生們品古巷特色建筑,閱古巷百態(tài)生活,聽古巷古老的故事、誕生的傳奇人物,把尋訪過程中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形成第一手資料,便于后期參觀記的寫作。
(二)講紅色故事
“講紅色故事”任務主要包括四項學習內容:觀紅色影片、講紅色故事、唱紅色歌曲、演紅色戲劇。學生們通過講紅色故事積極參與到紅色文化的探究學習中。如講述《一條毛毯的故事》,學生首先讀故事,想情境;其次看視頻,解疑惑;最后講故事,做評價。學生們在具體生動的紅色故事教學中了解紅色文化,感受紅色文化,并主動承擔起傳播紅色文化、發(fā)展紅色文化的責任與擔當。豐富且深刻的紅色故事讓學生們潛移默化地理解“革命斗爭”“艱苦奮斗”“熱愛祖國”“服務人民”等紅色文化精神內涵,也為學生自我意識的培養(yǎng)、精神世界的成長、卓越品質的鍛造提供了保障。
(三)歌家鄉(xiāng)黃橋
“歌家鄉(xiāng)黃橋”任務主要包括四項學習內容:做黃橋燒餅、當紅色導游、制紅色小報、寫紅色作文。學生從被動接受紅色知識轉變?yōu)樽杂X主動探究紅色文化。如當“紅色導游”,學生們首先要進行閱讀準備,了解黃橋歷史文化知識;其次要熟記解說詞,教師指導學生解說語言得體、神態(tài)自然、手勢恰當?shù)龋蛔詈髮W生開展角色體驗,到新四軍黃橋戰(zhàn)役紀念館為游客解說,當“小小講解員”。歌頌家鄉(xiāng)黃橋,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眼界,而且提升了地方紅色文化資源開發(fā)利用的豐富性。在歌頌家鄉(xiāng)黃橋任務中,學生們激發(fā)了對紅色文化的思考,對家鄉(xiāng)黃橋的熱愛,深化了對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理解。
三、開展紅色活動,實踐育人價值
開展紅色活動,體悟紅色精神,有利于弘揚革命文化,開闊學生的視野。紅色活動不僅豐富了語文教學的內涵,而且讓學生懂得幸福生活是革命前輩浴血奮戰(zhàn)、艱苦奮斗換來的,更激發(fā)了學生愛黨、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使革命傳統(tǒng)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根植于學生的心靈[3]。
(一)演紅色經典戲劇,悟紅色精神
“紅色經典”作為紅色文化精神最集中的藝術表達,是建構新時代民族精神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和存在形態(tài)。我們以部編版語文教材為參考,收集并梳理黃橋紅色文化,將語文教學與地方紅色文化相結合,指導學生在調查分析、交流研討、展示分享的過程中演紅色戲劇,體會紅色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教師在指導學生演紅色經典戲劇《一子定江淮》時,首先,讓學生了解黃橋戰(zhàn)役的背景歷史,陳毅、朱履先的角色身份和“一子定江淮”經典對弈的故事。其次,指導學生理解故事內容,弄清人物形象,熟記舞臺臺詞,并進行角色分配。接著,請學生準備表演道具,感悟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語言、動作、神情,進行角色對話。最后,指導學生進行戲劇表演,在表演中角色互換、重現(xiàn)歷史、再現(xiàn)人物,并進行角色反省,加深對人物精神的了解,體會紅色文化的內涵。
(二)當紅色導游,開展體驗實踐
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體驗實踐,教師要確定好紅色體驗的主題,充分挖掘教材中或現(xiàn)實生活中的紅色教育資源,創(chuàng)設紅色教學情境,營造紅色體驗教育氛圍。例如在以“我是紅色小導游”為主題的紅色語文實踐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感興趣的紅色場域:家鄉(xiāng)的紀念館、教育基地、名人故居等。隨后,指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等途徑搜集紅色文化資料,通過實地調查,搜集紅色文化的物質形態(tài)資源;通過尋訪訪談,收集紅色文化相關故事;通過互聯(lián)網,搜集紅色文化景點資料等。在此基礎上,小講解員走進黃橋戰(zhàn)役紀念館,為游客講好黃橋紅色故事。一幀幀豐富深刻的歷史圖片,一段段聲情并茂的故事介紹,帶領游人走進歷史。學生健康的形象、飽滿的熱情、得體的引導、嫻熟的講解,不僅贏得了部隊首長等參觀者的一致好評,也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更受到紅色文化的熏陶感染。
(三)誦紅色經典,抒發(fā)愛國情懷
誦讀紅色經典,需創(chuàng)設含有紅色文化精神的誦讀情境,并提出合理的、具有實際意義的交流任務,讓學生融入紅色文化的誦讀活動中。學生在情境中聲情并茂地讀、演、唱,輔以肢體語言等表達交流,實現(xiàn)紅色文化精神的內化。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角色認同、誦讀方法、讀后評價等,教師都要有充分的預設。如紅色詩詞《七絕》中的詩句“十年征戰(zhàn)幾人回”,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教師指導學生初讀感悟時,可在了解寫作背景“與八路軍南下部隊會師,同志中有十年不見者”,弄清“十年征戰(zhàn)幾人回”源自典故“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理解詩句,誦讀感悟,給足時間讀唱演練,提高學生的紅色誦讀水平。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誦讀中加入表演,使用肢體語言、面部表情以及語音語調等相互配合完成誦讀活動。組織唱紅色歌曲比賽,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而且豐富了教學形式,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吟誦紅色詩詞、傳唱紅色歌曲的過程中,對革命前輩英勇頑強無私奉獻的精神有了深層次的了解,深刻感知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4]。
運用紅色文化實踐語文課程育人,可以更好地傳承和發(fā)揚紅色文化內涵,培養(yǎng)學生良好品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紅色文化在語文教學中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培養(yǎng)能擔負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賡續(xù)紅色血脈,努力創(chuàng)造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新業(yè)績[J].求是,2021(1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2.
[3]彭華燕.語文學習與紅色精神傳承的和諧共振[J].語文教學通訊,2022(11):67.
[4]陳麗.浸潤“紅色經典”,塑造“紅色基因”[J].語文教學通訊,2022(9):44l.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