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永福 丁 強
(黃驊市農業農村局 河北 黃驊 061100)
黃驊市冬春干旱少雨,土壤鹽堿化程度高,不宜灌溉,以雨養旱作小麥品種為主,因此得名—旱堿麥。獨特的種植條件和較低的產量造就了黃驊旱堿麥獨一無二的品質,蛋白質含量最高達20%,富含人體必需的鈣、鉀、鐵、鋅等微量元素。黃驊旱堿麥屬高筋小麥,由其制成的面粉韌性強、耐蒸煮,口感好,適宜制作饅頭、面條、面花等。由旱堿麥制成的黃驊“面花”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近年來,黃驊市不斷深入挖掘旱堿麥獨特品質,通過標準化種植、精細化加工,積極研發產品種類,拓展產業鏈條,通過“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旱堿麥規模化種植20 萬畝,規模化種植主體40家,金麥面業、振學面業、帝鑒面花等較大型面粉及成品加工企業20 家,年加工能力48 萬噸,年產值約14.4億元。截至目前,黃驊市已基本形成集種植、面粉加工、產品深加工于一體的旱堿麥產業鏈。
2.1 通過多年試驗對比,篩選適宜旱堿地種植的小麥品種有:捷麥19、冀麥32、滄麥6002 和滄麥6005。這些品種具有種抗旱性好、耐鹽堿、耐瘠薄、抗逆性好、品質優良、產量穩定的特點。制定了旱堿麥標準種植技術規程,對旱堿麥生產的關鍵環節進行標準化管理,引進先進配套農機具,實現了農機農藝結合,確保小麥品質和產量。
2.2 技術要點
2.2.1 整地播種。采用深松+ 旋耕模式進行精細整地,每3 年1 次,結合旋耕畝施有機肥2 000 kg、三元復合肥40 kg。最佳播期一般在9 月30 日至10 月7日之間,采用小麥精量播種機播種,旋耕、施肥、播種、鎮壓一次完成,畝播量12.5 kg,每推遲一天增加0.5 kg,冬前鎮壓一次。
2.2.2 田間管理。小麥返青至起身期趁墑情進行追肥,畝追施尿素20 kg,遇干旱可追施水溶性肥料。春季應主要防治銹病、白粉病、蚜蟲、紅蜘蛛、吸漿蟲以及播娘蒿等病蟲草害;抽穗前及開花后選用適宜的殺蟲劑、殺菌劑和植物生長調節劑復配葉面噴施2次;5 月初進行一噴三防。
2.2.3 收獲。于蠟熟末期至完熟期進行收獲、晾曬。
黃驊市重點圍繞旱堿麥品種選育、高效種植管理、品牌塑造創建、加工質量標準及管控措施等,擴大種植規模、推廣標準化種植、推進產業化經營,著力打造“旱堿麥全產業鏈體系”。
3.1 加強品種選育。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研、育種、生產體系,加快原有品種升級改良和新品種培育步伐,加強種子試驗、選育、繁育、生產、銷售、檢測等環節的監管,保障種子品質,增強供應能力。
3.2 建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基地。在舊城鎮、常郭鎮、官莊鄉、羊二莊鎮打造旱堿麥種植示范區,研究制定旱堿麥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培育創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高農民種植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大力建設規模化、標準化種植基地。引導企業制定相應的企業標準體系,加強面粉、面花等產品生產過程中各個環節質量管控,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全面提升商品品質。
3.3 加快品牌培育。將品牌、質量元素融入旱堿麥產業,加大面粉、面花等深加工企業品牌創建和培育力度,支持“金麥面業”、“振學面業”、“帝鑒面花”等品牌創建和宣傳,積極申請省級、國家級知名品牌和馳名商標評選,努力打造“黃驊旱堿麥”區域公用品牌,大力宣傳推介旱堿麥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