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彪
(遼寧省錦州市松山新區城鄉發展服務中心 遼寧 錦州 121013)
錦州市位于遼寧省西南部,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種植生產基地,玉米是當地最主要的農作物,年播種面積460 萬畝以上,占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5%以上。近年來,由于錦州地區多發夏秋季節干旱,玉米紅蜘蛛已成為當地威脅玉米生長和產量的主要害蟲之一。玉米紅蜘蛛也叫玉米葉螨,除為害玉米外,也為害豆類、瓜類、蔬菜、棉花、雜草等多種植物。主要以成螨、若螨、幼螨蟲態在植物葉片背面通過吸食植株體內的汁液對植株進行為害,玉米受害嚴重時葉片變白、失水,直至枯死。造成玉米葉片光合作用功能減弱,植株制造養分不足,籽粒不飽滿,減產嚴重。因此,科學防治玉米紅蜘蛛,對穩定當地玉米產量和品質、保證玉米生產者的收益、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玉米紅蜘蛛為節肢動物門蛛形綱蜱螨目葉螨科,其種類繁多,在我國常見的主要有朱砂葉螨、截形葉螨、二斑葉螨等3 種。這3 種葉螨在我國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其中朱砂葉螨為南方優勢種類,較多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以南各地;截形葉螨在南北方各地分布較廣,主要分布于冬季不太寒冷的河北、山西、陜西、甘肅、青海、新疆以南各地;二斑葉螨越冬不怕低溫寒冷,在東北、華北和西北各地分布廣泛。
朱砂葉螨、截形葉螨和二斑葉螨外觀差距不大,最顯著差別是三者的雄成蟲陽具形狀各有不同。朱砂葉螨雄成蟲的陽具端錘遠側突較為尖利,近側突可能稍大或與遠側突等同,稍尖利或圓鈍;側突2 個,長度等同或相近;陽具的末端向背面彎曲,出現微小的端錘,背緣為平截狀,距末端l/3 處出現1 個凹陷,端錘內角鈍圓,外角尖削。截形葉螨雄成蟲的陽具柄部較為寬闊,向背面彎曲,形成1 個小型端錘,其背緣呈平截狀,末端出現1 個凹陷,近側突起圓鈍,遠側突起。二斑葉螨的雄成蟲體型近卵圓形,前端近圓形,腹部末段較尖,蟲體背部兩側各長1 塊暗紅色或暗綠色長斑,斑中部個別時候可出現色淡情況,將斑分成前后2 塊,二斑葉螨與朱砂葉螨較難區分。3 種葉螨共同特征為雌成蟲體長0.5 mm 左右,體寬0.3 mm左右,身體大體為橢圓形,體表顏色呈鐵銹紅色或者深紅色較多,也常變化為與受害植物相近的顏色。蟲體背面的左右側各有2 個斑點呈褐色,前面的斑點大而后面的斑點小,有的前后斑點連在一起;越冬雌成蟲體色為橘黃,體背無褐斑。雄成蟲體長0.3 mm 左右,體寬0.2 mm 左右,紅色、橙紅色體色,頭部、胸部的前部呈近似圓形,腹部末端的尾部為尖型。圓球形卵,淡黃色,直徑0.13 mm 左右,孵化前卵色呈鐵銹色或深紅色。新孵出的幼螨為近圓形,體長0.15mm左右,體色淺紅色,通體呈半透明狀,足3 對。幼螨經蛻皮變成若螨,足變為4 對,橢圓形體型,體表顏色變深,體側出現顏色較深的斑點。
3.1 生活史。越冬態受精雌成蟲一般集中在陽面陽光充足的玉米莖葉、根茬表面,或者田間枯草、田邊樹皮和耕地土壤縫隙中吐絲結網越冬。活動為害期的玉米紅蜘蛛各世代生育期較短,繁殖速度快,繁殖力超強,在錦州地區年發生世代可達10 代以上。玉米紅蜘蛛在溫度較低的春秋季22~30 d 完成1 個世代,而在溫度較高的盛夏可縮短到10 d 左右。整體看,玉米紅蜘蛛世代發生整齊度較差,常出現嚴重的各世代重疊現象,爆發期防治較為困難。
3.2 發生規律。春季平均氣溫在3 ℃左右時,玉米紅蜘蛛越冬代雌成蟲就開始出蜇取食,在錦州地區大約在3 月末出蜇。越冬雌成蟲出蜇活動一般先到田邊的雜草上進食發育,平均氣溫在7 ℃以上時開始產卵繁殖,錦州地區一般在4 月中旬。平均氣溫在12 ℃時,第1 代幼螨出現,錦州地區在5 月1 日前后。幼螨經過發育蛻皮后成為若螨和成螨的盛期,錦州地區大約在5 月末,正值當地春玉米的出苗期和幼苗期,玉米紅蜘蛛會轉移到田間,開始為害玉米苗。正常情況下,玉米紅蜘蛛的繁殖方式為兩性繁殖,經雌成螨與雄成螨交尾后,雌成螨產卵,卵孵化為幼螨進行繁殖,但也可雌成螨不經交尾而孤雌產卵繁殖。無論如何繁殖,后代中多數為雌性。玉米紅蜘蛛的卵大多產在玉米葉背或新結的絲網上,單只雌成蟲的卵量一般在100 粒以內。玉米紅蜘蛛對玉米進行為害時,一般先為害植株下部葉片,在葉背的中脈位置開始吐絲結網、吸食葉片汁液,蟲情發展后轉移為害上部葉片,氣溫高、空氣濕度較小時擴展迅速,很快為害整個植株的各個部位。被害的植株各部位干枯后,會迅速轉移到其它植株,快速發育產卵繁殖,吐絲后隨風憑借飄動的絲網擴散,傳播速度更快。玉米紅蜘蛛在玉米田的為害有較強的層次感,一般田邊地頭的紅蜘蛛分布量大;同一植株上前期在低部葉片為害,高發期變為棒三葉最重,雌穗上下葉片的數量超過整株紅蜘蛛總量的60%。玉米進入成熟期后,氣溫降低、植株老化,玉米紅蜘蛛的數量減少較快,迅速轉移到土壤縫隙、植株根部和枯草上越冬。
3.3 影響發生的各種因素。早春和秋冬季節氣溫偏高有利于玉米紅蜘蛛越冬存活,玉米紅蜘蛛越冬代存活基數大。夏秋季節干旱少雨、高溫天氣會引發玉米紅蜘蛛的普遍發生,而在玉米生長旺季出現溫度偏低、降雨較多的天氣時玉米紅蜘蛛發生較輕,但高溫季節的少量小雨會有利于玉米紅蜘蛛的繁殖擴散。中華草蛉、大草蛉、深點食螨瓢蟲、塔六點薊馬、小花蝽、草間小黑蛛等自然界中的昆蟲是玉米紅蜘蛛的天敵,可抑制玉米紅蜘蛛的發生,應在化學防治時注意保護。田邊和田間的雜草叢生會對紅蜘蛛越冬和繁殖有利。
4.1 農業措施。秋收后及時凈地,清除雜草和玉米莖葉殘體并科學處理。開展深翻、深松整地,粉碎玉米根茬,避免施用混有蟲源的未腐熟農家肥。通過破壞越冬場所、降低玉米紅蜘蛛的越冬基數進行防控。實行玉米與其它農作物輪作倒茬,盡量不重茬種植玉米,并減少迎茬種植玉米面積。及時鏟除和清理田間、田邊雜草,切斷玉米紅蜘蛛由田邊轉向田間的過渡營養帶;發生前期把玉米植株基部受害葉片剪除清理。
4.2 化學藥劑防治。早用藥效果好。玉米拔節期是玉米紅蜘蛛初發期,可對田邊雜草和玉米植株開展1 次局部用藥,玉米中下部葉片出現較多黃斑時,可再次進行局部用藥1~2 次;夏秋高溫干旱時進行整塊地用藥。藥劑推薦5%尼索朗乳油800~1 000 倍液、20%速螨酮乳油2 000 倍液、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 000~2 500 倍液兌水莖葉噴霧。玉米紅蜘蛛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會迅速繁殖,這個期間間隔5~7 d 連續用藥效果好,交替用藥可延緩抗藥性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