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蜜(大連板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較大改變。民營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如何讓信息化為其財務管理服務,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主導地位,是當前環境下企業需要著重考慮的關鍵。重視信息化建設,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實現財務管理目標,也是民營愜意實現戰略發展的重要途徑。但實際上,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企業上下一心,重視并有效解決問題。
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民營企業通過信息化管理導致實際工作中會出現大量的數據資源,及時有效分類數據形成財務報表,促使企業決策精準科學。傳統的財務管理只將財務軟件作為輔助財務工作的工具,并未對分析數據給予高度重視,現階段,在信息化發展過程中,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能夠有效提升企業財務數據使用效率,從而提升財務數據信息的精準度。
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通過信息管理平臺收集相關基礎數據,綜合客戶信息來尋求市場信息,深度挖掘數據資源,從而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開展具有針對性的營銷工作,幫助民營企業不斷完善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促使企業內部管理決策質量[1]。
民營企業通過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全面檢測企業內部資產的應用情況,幫助管理者對資金進行合理有效安排,將資金利用率發揮到最大。同時,利用財務管理信息化可以對民營企業采購、庫存和銷售等業務進行全面檢測,提升信息傳遞速率,并明確記錄每一項業務的開展情況,不斷提升內部財務的透明度,幫助財務人員控制成本,對企業資源配置進行優化,使得企業資源都能發揮出最大化的作用。
民營企業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雖然也建立了相應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但企業并沒有在發展中及時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所以在工作中財務管理信息化依舊通過傳統人工操作完成。例如企業的審批流程中,盡管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中對業務審批實現網絡化、信息化處理,但是受傳統的集中式思維管理模式影響,部分民營企業在業務審批中采用子公司、母公司、集團公司的模式進行操作,業務審批依舊呈現遞進式,并沒有向著扁平化方向轉變,導致最終民營企業財務管理系統在業務審批流程中比較麻煩,沒有體現信息系統的高效性特征。
企業在信息化管理的過程中結合了自身的實際需求,采購了不同的信息化軟件,在業務流程管理中和財務處理中都采用不同的軟件,并在資金管理中主要依賴銀行的網銀支付系統,各軟件之間沒有進行互聯互通,業務和財務管理缺少融合,數據管理中缺乏統一性的集成管理,沒有形成閉環,導致數據準確性不足,無法為管理者提供有效支持,管理者對于企業的經營狀況了解不全面。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沒有融合,導致財務管理不能融入業務經營,不能通過數據分析對企業經營決策提供支持[2]。在實際的信息化管理過程中,各部門根據自身的需求購買軟件,業務和財務無法結合。例如,業務部門管理系統應用中財務人員沒有全程參與其中,或者等業務部門系統構建完成后財務部門才參與其中,將無法為業務管理提供支持。財務系統的實施中業務部門也沒有及時參與其中,而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應當結合業務情況進行設計,因而無法解決業務運行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通過對民營企業進行調查,部分企業內部盡管實施信息化管理,但并沒有建立相應的信息化管理制度。目前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僅針對會計電算化進行規定,對財務管理流程、預算管理、采購管理等財務管理內容沒有實現全面覆蓋,造成制度和實際管理脫離。此外,財務管理制度對于各項財務管理流程沒有做出明確規定,如報銷系統、付款審批流程等,容易造成工作內容重疊,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部分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與企業發展需求不符,少量企業能根據實際需求進行系統的自主研發。民營企業在信息系統研發中缺少專業的研發環境和技術人員,對軟件開發商依賴性較大,一旦信息系統出現故障,企業缺少專業的維護人員,因此維修成本較高。同時,部分企業在信息化軟件的使用上存在使用較為片面化的問題,很難在企業中形成完整的信息數據庫[3]。甚至存在不同的軟件向不同的開發商進行采購,各部門的軟件無法實現共享,數據難以實現集成和共享,無法進行全面分析,最終造成企業的財務管理信息化在實際應用中效果不明顯。此外,部分財務人員存在信息化管理專業性不高,不了解業財融合及財務軟件的應用,在實際工作中難以順利應用財務信息化軟件處理工作,不能滿足企業的具體發展要求。
企業在做大做強的過程中若不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則可能存在一些不法分子通過黑客技術和網絡漏洞等非法行為獲取企業的財務數據和商業機密等,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此外,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中還可能存在部分對信息技術的內部人員誤操作導致數據一鍵還原,造成民營企業財務數據不準確、重要機密數據丟失等,對企業管理層的決策造成重大影響,給企業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甚至會對企業正常運營造成打擊,影響企業正常發展。
民營企業在順應市場環境發展中,加強信息化建設,首要前提是企業內部具有完善且與之符合的組織架構。首先,在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下,企業需要對自身的組織架構做出分析,并及時調整不合理的地方。信息化建設在財務管理中應用對傳統的人工核算模式進行優化,使財務人員的勞動量大大減輕,因此企業需要對組織架構進行調整。例如,民營企業中財務管理信息化要求全員參與,并要求企業所有部門共同參與,所以,企業應當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小組,由企業總經理作為總負責人,業務部長作為項目組長。財務管理信息化小組獨立運行,保障對信息化建設實現統一管理[4]。其次,民營企業要對自身的財務管理業務流程進行優化,主要針對業務審批流程和財務共享報賬平臺的優化。在業務審批流程中,民營企業要在信息管理系統中實現對業務的扁平化審批,提高業務審批效率。對共享報賬平臺的優化則是在原有的報賬系統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在個人費用報銷、合同付款等中摒棄原本的線下支付方式,實現對各部門資金賬戶的集中管理,進一步加強資金管理。
財務管理信息化不僅是要做到會計核算電算化,更要在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基礎上構建統一的業財融合信息系統。從而在實際經營管理中為各部門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撐,指導業務順利推進,并為管理層提供相應的決策支撐。首先,信息化建設企業之前需要財務部門深入業務部門全面調研,明確業務流程管理,掌握業務的實際信息需求。其次,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財務的核算規則、核算流程及信息化系統建設中的各功能模塊,同時促使財務積極與業務進行溝通,針對現有的業務流程分析其優缺點,并進行梳理和優化,全面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進而構建實現對企業各項活動進行集成化、精細化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統。同時,在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建設中結合業務流程建立統一標準,明確各部門、各環節中的責任和分工,全面消除部門間的信息障礙,加強各模塊之間的銜接。最后,民營企業要打造數字化管理平臺,即財務共享空間,從而滿足各部門的數據需求。財務共享空間能做到信息數據的及時傳遞,并將事后的核算、統計和分析轉變為事前和事中的分析、核算,實現集成化管理,全面全過程監督企業運營匯總的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
信息化建設想要順利推進,就必須要有健全的制度作為其保障,制度是保障信息化系統得以順利落實的重要前提,因此,對于信息化背景下的企業而言,結合現狀制定完善的制度至關重要。首先,民營企業管理層應當在新會計制度及相關政策的要求下,對財務管理流程和會計核算方式進行梳理,充分考慮到企業的發展狀況,制定統一的要求和標準,在各個流程管理中設置權限,對各環節存在的風險有效防控,使得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更加規范。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應當要加強預算管理、合同管理、人事管理、資產管理等各項制度的完善,從而對業務流程進行優化,提升信息化管理進程[5]。其次,民營企業應當根據相關政策的變化和要求及外部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內部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進行完善,使其能夠更加適用于企業的發展需求。最后,加強內部監督機制的完善,通過嚴密的監督管理機制能夠對當下的財務信息化工作進行全面監督,從而保障各項工作的開展都是嚴格依據初始規劃進行,在建設完成后也能夠全面滿足企業的實際業務要求,從而保障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提升。
首先,財務管理人員應當加強對財務軟件的研究,深度挖掘系統功能,實現業財融合。若是財務人員對財務軟件中各模塊缺乏深入分析,則會造成財務數據共享比較困難。在企業不斷發展中,企業規模逐漸擴大,管理者需要對現有的信息系統進行優化和升級,進一步提升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在信息軟件的選擇中,若是企業經濟實力較強,則可以委托研發公司開發適合企業實際需求的財務系統。若是企業經濟實力不是很強,則可以購買與企業相符的財務軟件,并根據企業的發展對軟件進行優化,保障其穩定性。其次,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中要建立完善的財務信息資源數據中心,將各系統中的信息全部接入到數據中心,從而實現對所有數據的統一處理。企業使用財務管理軟件以及數據中心管理系統應當與企業的內部管理相適應,保障數據實現統一性,各系統之間的數據能夠及時共享。最后,民營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中要不斷加強財務人員的專業能力,不斷學習新的信息技術知識,對企業資源配置進行優化和整合,保障企業在日常管理中將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化的作用,從而促使企業實現長遠發展。
信息化管理中,信息安全不容忽視,企業在管理中也要格外重視數據的保密工作,在網絡環境中,安全問題頻發,部分不法分子利用網絡技術造成系統漏洞,從而竊取內部財務數據,給企業的各項信息、資金等都帶來嚴重的安全風險。所以,在搭建信息系統時要重視同時制定完善的保密機制,保障實際管理中各項數據信息的安全和完整,避免因為內部核心數據外泄給企業造成威脅。在信息化管理中利用科學技術手段來保障信息系統的安全。對外建立起防火墻,預防各項病毒,并及時進行查殺,建立完善的外部風險防御系統。同時,加強內控的完善,在內控中落實財務管理信息化,建立財務管理信息化制度,并對使用系統的人員進行權限設置,如,針對財務管理設置信息管理層級,制定完善的登錄權限,從而減少數據信息風險[6]。保障內外網隔絕,采用VPN 對數據進行定期存檔,加強內部培訓和溝通,加強對財務人員職業道德的培養,使財務人員增強工作獨立性,使其在信息安全制度的支持下增強員工安全意識,保障財務信息安全。此外,民營企業需要定期對信息系統進行排查,并根據具體的管理情況制定對應的風險管理機制,分析系統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時找出運行中出現的風險,及時進行處理。
案例分析:
以A 企業為例,該企業在近年來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為了保障業務順利開展,A 企業順應社會潮流建立財務信息化,一方面A 企業結合實際管理制定了相應的財務信息化崗位,對其具體職責進行明確。另一方面該企業針對“金稅三期”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使得財務系統能夠覆蓋住企業的主要業務,提升信息化建設有效性。
但是,A 企業在實際的財務管理信息化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如,組織結構不合理,導致業務流程較為繁瑣,同時,由于企業業務影響,該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主要依賴外部采購財務軟件的模式,導致一旦后期使用中出現任何問題,都需要開發公司來進行維修,給企業帶來較高的維修費用。此外,A 企業中缺乏專業性較強的財務人員,并且在財務軟件操作中缺乏安全意識,導致企業財務信息安全性不足。
針對以上問題,A 企業從整體出發,加強了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思路,對企業架構進行重組,構建了與財務管理系統適應的組織架構,對當前的財務管理業務流程進行優化,使得審批流程扁平化,并通過財務共享平臺實現資金賬戶集中管理。同時,A 企業構建完善的業財融合系統,有效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并且該企業通過與外包公司合作的模式掌握了對財務信息系統的管理控制權,大大減少了后期的維修費用,并且提升了信息系統的安全性。此外,A 企業加大對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其專業能力及信息安全意識,從而使其在工作中能熟練操作,提升財務管理效率。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高速發展使得現代企業在數據采集、傳輸和處理過程中發生了較大改變,在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性無可比擬。民營企業結合實際的發展對自身的財務系統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管理優化、制度完善,系統升級,使其財務管理質量得到大力提升,為推動企業降本增效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