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昳苗 王紅春



摘?要:制造業服務化與制造業升級存在相互促進的作用機制,文章在厘清廣州高端制造業發展進程和特點的基礎上,分析產業服務化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機理,隨后利用廣州市2019-2021年制造業上市企業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產業服務化對傳統制造業升級具有正向影響,服務要素投入對不同制造業升級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產業升級;制造業轉型;結構升級
中圖分類號:?F12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21-0000-00
1引言與文獻綜述
高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隨著全球價值鏈分工的不斷細化,廣州市在對外開放過程中依靠區位優勢,承接發達國家梯度轉移,積累了制造業發展的技術和資金基礎。但是,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東南亞低端制造業的崛起,廣州市高端制造業面臨極大挑戰,高端制造業急需調整發展戰略,通過轉型升級提升國際國內雙重價值鏈位勢。
“十四五”時期,高端制造業是廣州建設制造強市的主攻方向,其發展程度直接關乎全市制造業質量水平,發展高端制造業對于廣州市鞏固實體經濟根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具有重要作用。當前,低成本的發展方式已不適宜,需要尋求產業結構升級、產品差異化等途徑提振全市高端制造業發展水平,提升先進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和國內價值鏈的位勢,實現高端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服務化的概念最早由Vandermerwe和Rada兩位學者提出,認為制造型企業從單純向客戶提供產品轉向提供產品、服務及支持的過程即為制造業服務化[1]。Neely認為制造業服務化應作為價值鏈的延伸,從投入和產出兩個角度開展研究[2]。制造企業可以在產品研發、規劃、設計等投入階段實現投入服務化,也可以在營銷、售后支持等產出階段實現產出服務化,也可同時介入價值鏈上下游,實現投入產出服務化[3]。
針對服務化的影響因素,綦良群等發現產品研發、生產等中間活動影響服務化的價值增值[4],周念利等的研究結果表明貿易壁壘抑制產出的服務化水平[5],聶飛發現OFDI能夠有效提升國內制造業的服務化水平[6]。蔣軍鋒和尚晏瑩認為海量高質數據能夠從供給側需求側影響制造業個體與產業的互動,進而決定制造業服務化的成敗[7]。
在服務化評價指標與服務化水平的測度方面,學者們主要從投入服務化和產出服務化兩個角度展開研究。研發投入占比、服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8]、服務要素的種類、服務成本占總成本的比例[9]?常作為衡量制造業服務化的評價指標,網格分析法、PSS評價模型、層次分析法[10]等是測度供應鏈服務水平的常用方法。
在制造業轉型升級領域,學術界多從價值鏈角度進行界定,主要指產業從低技術、低附加值向高技術、高附加值轉變的過程,既可以從微觀企業層面、中觀行業間層面,也可以從宏觀國家層面進行分析[11]。制造業升級的關鍵影響因素包括技術、產品、市場、服務化、創新、數字化等[12],主要內容包括生產要素結構改變、生產方式進步、生產效率提高等一系列過程。
在服務化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方面,石敏俊等發現制造業服務化對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具有門檻效應[13],齊俊妍等認為生產性服務業開放可以顯著提升制造業服務化水平,且開放的影響效應具有行業異質性[14]。
既有研究主要從經濟效應視角對制造業服務化進行要素分解與演化分析,但是對于服務化與制造業升級之間的影響機制缺乏深入研究,部分研究選擇的研究數據多為國內外宏觀經濟數據,缺乏從不同制造業行業出發的中觀分析,因此在適用范圍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從行業異質性視角探索服務化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可能的邊際貢獻在于:一是綜合考慮經濟與社會效益,定量分析產業服務化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強度大小和方向,闡述影響機制;二是考慮高端制造業的行業異質性,對于推進制造業服務化轉型升級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機理分析及研究假設
產業服務化按照服務發生在價值鏈內部和外部,分為投入服務化和產出服務化,其中投入產出化指服務要素在投入要素占比逐漸增加的現象,產出服務化指產品外部服務在消費過程中的占比增加。高端制造業產業鏈上,龍頭企業主導上下游企業建立相互聯系的價值網絡,強調增值服務與有形產品的融合交付,以提升顧客滿意度[15]。上游高端服務要素供給是服務化的重要來源,通過上下游企業的知識共享、技術合作、人員流動推動制造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例如,上游制造企業通過為客戶提供設計、研發、咨詢等技術服務介入價值鏈,并將知識、信息、技術等高級要素引入研發設計階段,提高技術服務的價值增值能力,實現產業升級。另有一些制造企業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和售后支持服務能力,能夠基于產品的服務介入下游的市場、推廣、銷售渠道搭建、售后服務等,基于顧客服務提高盈利能力,推動產業升級[16]。此外,還有一些在上下游兩端同時延伸,拓寬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能力,實現產業鏈雙向升級。
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設條件:
假設H1?制造業服務化對制造業升級具有促進作用,能夠加快推動高端制造業升級;
在不同制造業子行業中,產業升級的驅動力不同,因此制造業服務化水平對產業升級的影響程度不同。服務化參與度、服務化增值的重心不同直接或間接影響生產率的提高,且在服務化過程中,人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進行重新整合,能否提高產業生產效率取決于資源配置效率是否提高。在高端制造業的各子行業轉型升級過程中,要同時考慮行業當前發展水平和服務要素投入與風險,不能盲目追求提高服務水平,陷入“服務化悖論”[17]。因此,文章提出如下假設條件:
假設H2?制造業服務化對制造業各子產業升級效率的影響不同,人力、資本、技術投入等都是導致異質性的原因。
3模型構建及變量說明
3.1數據來源
文章以2019-2021年中國滬深A股廣州上市制造企業為樣本。對數據進行如下處理,剔除2021年A股上市的企業,剔除注冊地不在廣州市的企業,剔除破產及數據不連續的企業,剔除關鍵變量缺失的企業,最終選取廣州市179家制造業上市企業2019-2021年度數據作為研究樣本,形成平衡面板數據。樣本數據主要來源于瑞思企業年報、國泰安上市企業數據庫,部分數據取自對應年份的《廣東統計年鑒》《廣州統計年鑒》、廣東省統計局官網。
3.2指標選取
被解釋變量UP為制造業i在t時期的產業升級,即制造業從低價值向高價值環節攀升的進程,通常用中間品貿易來刻畫。但是由于缺乏廣州城市層面的投入產出表等數據,因此文章借鑒參考文獻[18],用生產效率LP和利潤E代替投入和產出來描述產業升級。生產效率用單位勞動力產值LP表示,LP=(?Y表示制造企業i的產值,L為制造行業i就業人數),?UP=Ln(LP)。
解釋變量FW為制造業i在t時期的服務化水平,用服務業務收入占總收入的比值表示,借鑒以往學者做法,將年報中未直接給出的服務收入用其他收入替代。
控制變量為包括人力投入、資本投入、研發投入在內的控制變量集合。各指標測量方式見表1。
3.3基準模型
為驗證上述假設,借鑒以往學者關于制造業服務化、產業升級測度[19]的研究成果,構建如下基準模型:
UP=+FW+γ+??????????????(1)
分別為時間效應、個體效應、隨機擾動項。
為了消除各變量自身差異、數值、量綱的影響,需要對數據進行標準化預處理,采用極差標準化法,首先找出該項指標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計算出極差(R=,標準化后的值Y=。
4實證結果分析
表2?為所選變量的相關系數檢驗,產業服務化與制造業升級的相關系數為0.2374,且通過了1%(***、**、*分別表示在1%、5%、10%水平上顯著)顯著性檢驗,表明二者存在明顯正相關關系,制造業升級與人力投入、研發投入、銷售費用的相關系數為正,且分別在1%、10%、5%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制造業升級與該控制變量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
基準回歸結果見表3,從第2列可以看出,產業服務化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系數為3.093,且在1%?水平下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產業數字化水平每提升1個百分點,可以正向推動制造業升級水平3.093個百分點。由此,假設1得到驗證。
表4為行業異質性檢驗結果,考慮到服務化水平在不同制造業中,存在差異性,因此把制造業分為低技術制造業、傳統制造業與高端制造業三類[20],利用模型(1)分析不同行業服務化水平,對制造業升級的異質性影響。可見,產業服務化水平對傳統制造業的升級起明顯促進作用,但對其他行業的促進效果不顯著,原因可能在于高端制造業具有更高的技術和資金投入,其產業升級效率對于因服務要素的投入沒有傳統制造業敏感,而低技術制造業生產效率并不能僅靠增加服務要素投入而明顯改善。至此,假設2得到驗證。
5穩健性檢驗
為驗證實證結果的可靠性,本文選擇替換變量法和縮減樣本法進行穩健性檢驗,產業服務化促進制造業升級,用資產利潤率(ROE)替換核心解釋變量FWH,改變解釋變量后的回歸結果表明,服務化對制造業升級的影響是顯著的,說明上述回歸模型及實證結果具有良好的穩健性。
6?結論與建議
文章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檢驗了產業服務化對于不同制造業升級的影響,實證結果證實了文章提出的理論假設,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產業服務化轉型對制造業升級起到顯著正向推動作用;第二,產業服務化對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影響作用更顯著。
基于文章的研究,建議從以下方面入手提升廣州高端制造業升級。第一,積極引導制造業服務化轉型,提高企業產品的附加值,從前向和后向兩端著手,持續提升企業價值增值能力,刺激制造業轉型升級。第二,理性對待服務要素投入,有序引導不同制造業根據實際發展情況選擇合適的服務化路徑,為廣州高端制造業升級創造良好的環境。?第三,積極引導制造業企業及時捕捉并滿足客戶個性化消費特征和需求,通過產品與服務的融合,謀求客戶的深度參與,企業之間的生產性服務與服務性生產的循環價值共創、價值傳遞和可持續發展,一方面促進價值鏈上下游企業更好地協作互動,另一方面,增強高端制造企業的績效,提高客戶滿意度。
參考文獻:
[1]?VANDERMERWE?S,?RADA?J.?Servitization?of?business:?adding?value?by?adding?services[J].?European?management?journal,1988,6(4):314-324.
[2]?NEELY?A.?Exploring?the?financial?consequences?of?the?servitization?of?manufacturing?[J].Operations?management?research,2008,1(2):103-118.
[3]解季非.制造企業服務化路徑選擇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2018,26(12):135-145.
[4]綦良群,崔月瑩,王金石.中國先進制造業服務化影響因素分析[J].管理現代化,2021,41(6):15-19.
[5]周念利,包雅楠.數字服務貿易壁壘對制造業產出服務化水平的影響——基于中國上市公司微觀數據的經驗研究[J].亞太經濟,2022(3):35-45.
[6]聶飛.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推動了制造業服務化嗎?:基于國際產能合作視角的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20(8):86-100,137.
[7]蔣軍鋒,尚晏瑩.數據賦能驅動制造企業服務化的路徑[J].科研管理,2022,43(4):56-65.
[8]趙艷萍,潘蓉蓉,羅建強,等.產業環境視角下中國制造業服務化與企業績效關系研究[J].軟科學,2021,35(3):8-14
[9]?蔡三發,李珊珊.基于灰色關聯分析的制造業服務化水平評估體系研究[J].工業工程與管理,2016,21(6):1-9.
[10]王玻,劉育蓉.制造企業服務化水平評價與障礙因子診斷研究綜述及展望[J].質量與市場,2021(14):74-76.
[11]周大鵬.制造業服務化對產業轉型升級的影響[J].世界經濟研究,2013(9):17-22,48,87.
[12]楊瑾,解若琳.顛覆式創新驅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影響因素及路徑[J].中國科技論壇,2020(11):74-82,109.
[13]石敏俊,夏夢寒,張紅霞.制造業服務化對制造業勞動生產率的影響[J].社會科學戰線,2020(11):37-46,281-282.
[14]齊俊妍,任同蓮.生產性服務業開放、行業異質性與制造業服務化[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41(3):72-86.
[15]WANG?Q,TONG?J,WANG?K,et?al.Service?oriented?manufacturing?industry:?literature?review&?prospect[J].Journal?of?technical?economics?&?management,?2019(6):108-122.
[16]王曉萍,任志敏,張月月,等.基于服務化戰略實施的制造業價值鏈優化升級:價值增值的視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5):110-115.
[17]徐振鑫,莫長煒,陳其林.制造業服務化:我國制造業升級的一個現實性選擇[J].經濟學家,2016(9):59-67.
[18]?劉奕,夏杰長,李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與制造業升級[J].中國工業經濟,2017(7):24-42.
[19]錢貴霞,蘇日娜.電子商務發展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影響[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4(2):96-107.
[20]肖娜,高曉鵬.數字經濟發展的多維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基于需求結構演變視角[J].商業經濟研究,2022(12):181-184.
[基金項目]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共建課題:基于雙重價值鏈視角的廣州市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研究(項目編號:2022GZGJ79);中國物流學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面上研究課題:佛山市先進制造業與物流業協同集聚發展的機理與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22CSLKT3-166)。
[作者簡介]呂昳苗(1987—),女,河南駐馬店人,北京建筑大學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供應鏈管理;王紅春(1976—),女,湖北荊州人,教授,北京建筑大學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供應鏈管理、項目管理。